深度| 是什麼讓美國發生了這令世界震驚的一幕?

2021-01-20 上觀

美國東部時間7日凌晨,歷時近15個小時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終於在經歷示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波折後結束。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仍咬定「完全不同意大選結果」,但答應「在1月20日會有序過渡」。

此前,在華盛頓國會山發生的一切,令世界震驚。

亂套了

1月6日下午,在代表美國民主的神聖場所國會大廈,發生令全球震驚的一幕。川普的支持者衝入大廈,引發的騷亂一度迫使聯席會議暫停。看著如「大片」般的畫面,「吃瓜群眾」揉揉眼睛: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美國嗎?

同樣在當天下午,美國多家媒體根據計票進展推斷,兩名民主黨人有望贏得喬治亞州參議員決選,意味著拜登將「一統兩院」。

於是,一個段子產生了:民主黨拿下參院時,川普的支持者卻「拿下」了國會大廈。

「美國亂套了!」西方輿論的哀嘆中夾雜著憤怒和不安:多人在騷亂中死傷,印有川普標語的旗幟在大廈中肆意飄蕩,優雅的圓形大廳散發著催淚瓦斯的惡臭,玻璃碎落一地——恰如美國人破碎的心。

幾乎所有美國議員都把「佔領國會」事件歸咎於川普:要不是他數周以來在社交媒體上鼓動粉絲「進京勤王」,要不是他1月6日上午在公園演講時嚷嚷「國會大廈」,美國何以淪為國際笑柄?

不過事已至此,嘆息無用。誰叫支持者們太聽川普話呢?

美國媒體這樣描述那令人窒息的4個多小時——1月6日下午2點半左右,川普支持者衝入國會大廈為川普「盡忠」。在「我們想要川普」的呼號聲中,國會大廈內一片狼藉。有抗議者被拍到爬上了參議院議長席位,還有一些抗議者在走廊裡高喊,「議員們在哪裡」。

議員們在哪裡?當然只能躲到辦公桌下!他們一邊戴上防毒面具,一邊目睹防暴警用家具堵上大門。而國會的頭頭腦腦們則被疏散到附近的麥克奈爾堡。

截至記者發稿時,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另有至少14名警察受傷,52名示威者被捕。

華盛頓市長鮑澤宣布,由於部分示威者可能將暴力示威持續至1月20日拜登就職,華盛頓公共緊急狀態將延長15天。此前華盛頓宣布於當地時間6日18時至7日6時實施宵禁。

玩過火

「在超過220年的時間裡,美國國會大廈從未見過如此場面:一群騷動的暴徒,強行穿過宏偉的大理石圓柱,破壞權力通道,褻瀆民主國家的寶座。」美聯社寫道。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認為,此次事件與國會大廈以往騷亂有兩點不同:第一,由一位在任總統公開呼籲和挑唆,這在以前聞所未聞。第二,美國建國以來,權力和平移交是絕對的主流,在印象中從未有過因挑戰大選結果而導致國會被強佔的先例。事件可謂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政治極化的一次總爆發,也反映了社會撕裂背景下一部分民眾的戾氣之盛。

另一方面,右翼媒體對「選舉舞弊」的煽動,也助長了社會暴力傾向。韋宗友解釋道,在民意分裂的情況下,川普的基本盤(尤其是極右翼支持者)與拜登的支持者在接受信息渠道方面迥然相異:一個看福克斯,一個看CNN;一個聽政治脫口秀,一個聽全美公共電臺。美國相關機構發現,Parler等右翼網站已經逐步替代推特,成為川普支持者刷帖狂歡、討論「內戰」的新平臺,這無形中成為點燃騷亂的一把火。「在右翼媒介中,川普鐵粉抱團取暖,讓偏頗的觀點一再右轉,使他們更容易對川普一呼百應。」韋宗友說。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川普此前頑固拒絕接受大選結果,是引起暴亂的最重要原因。這不僅沒給他帶來好處,反而作繭自縛,引來共和黨人群起攻之,削弱了其影響力。

對川普的反對主要表現在幾方面:第一,不少共和黨議員不再「陪折騰」,尤其是多名原本反對大選結果的議員在「國會遇襲」後,當晚就改變了主意。

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川普的長期盟友林賽·格雷厄姆在辯論中說,「別算上我,(今天的事情發生後)夠了就是夠了。拜登是合法的美國當選總統。」

第二,有議員正就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進行討論,想迫使川普提前下臺。

該條款規定,如果聯邦內閣大多數官員認定總統無法履行其職,將剝奪總統權力,由副總統代之。但時殷弘認為,彭斯和閣員們可能「有點不願意」做出這一決定。

第三,是否彈劾川普也成為話題。不過鑑於參議院彈劾投票中須獲三分之二多數方能通過,估計這招無法把川普「趕跑」。

第四,暴力騷亂被包括羅姆尼在內的參議員指為「政變」,要追究川普的法律責任。有分析認為,雖然川普尚無明確的違法行為,但民主黨政府上臺後可能加速對川普的政治清算,對他進行起訴。

韋宗友認為,這次事件讓共和黨人見證了川普的破壞性,感到這次真的「過火」了。「他們害怕川普對民主制度的衝擊,更害怕共和黨會被選民拋棄,今後可能與川普劃清界限,保持距離。」

認輸了?

在華盛頓增派國民警衛隊之後,不安的氣氛看似正在退潮。川普的最新表態也讓人鬆了口氣——他7日凌晨發表聲明說,儘管不同意總統選舉結果,但定於1月20日的政權交接將有序進行。

川普此番話是「變相認輸」了嗎?他的支持者們會見好就收,不再鬧騰了嗎?在拜登有望一統兩院的情勢下,共和黨支持者們會不會發洩不滿,給過渡期帶來新的動蕩?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認為,川普的最新表態,表明他黔驢技窮,敗局已定,承不承認敗選已經意義不大。第一,他1月6日未如約「放大招」,提供任何關於「舞弊」的確鑿證據,表明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第二,他的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幫了倒忙,沒達到目的,反而導致共和黨內部分裂。第三,上述事件發生後,反亂反暴成為核心議題,沒人再關心川普能否翻盤。

「所以川普只是說了一句不得不說的話。」劉衛東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認為,川普支持者可能以地方為舞臺,尤其在幾個搖擺州繼續挑事。但由於華盛頓受到警醒,安全力量被充分調動,全國上下也都在指責騷亂分子,致使川普失去輿論控制權(他的推特帳號也被封12小時)。因此,雖然還會鬧,但鬧的空間很小。」

而對於民主黨有望獲得參院主導權及其可能激發的社會反應,劉衛東認為,在參議員決選之前,共和黨支持者的戾氣就明顯超過民主黨支持者和獨立選民。「決選的結果與其說增加他們的憤怒,不如說會激發他們的鬥志。」

劉衛東解釋,從歷史上看,「一統兩院」並非常態,多數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去20多席是常有之事,眼下民主黨只是險勝,更何況共和黨控制著司法系統,在地方選舉和州議員數量上也勝民主黨一籌。所以未來兩年的博弈態勢會比較嚴峻。

韋宗友指出,喬治亞州繼大選後,在參議員決選中再度「翻藍」,與當地少數族裔和年輕選民增長密不可分。就像外媒指出的,由於人口結構變化,選舉地圖顯示亞特蘭大周圍六個以上郡成為一片藍色的海洋。現在看來,民主黨在動員選民投票熱情方面比共和黨做得更好。

韋宗友表示,在民主黨拿下參院後,拜登「百日新政」中的前兩項議題——抗疫和推動經濟刺激計劃,獲得國會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後兩項議題——彌合種族關係、應對氣候變化,可能還需要一個被跨黨派接受的過程。

時殷弘認為,由於參院議席50:50的「比分」極為接近,意味著只要民主黨陣營有1位議員反水,拜登在國會推進立法就會失敗,所以民主黨仍面臨不利局面。按照法新社的說法,由於多數法案須達到60票的門檻才能通過,民主黨很難在參議院推進所有立法。

脆弱性

隨著情緒的爆發與釋放,抗議的人群也許會很快散去。然而,事件對美國制度和國際形象的長期影響或許沒那麼快消散。

有評論稱,人們曾認為,美國的制度是極具韌性的,即使選出不盡如人意的總統,由於存在權力制衡,存在定期選舉,結果總不至於太壞。然而,國會大廈事件告訴我們,美國的體系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非正式的制度,需要所有參與方去遵守大家默認的規則。

「我們習慣於將美國視為一個古老的民主國家。」自由評論家彼得·貝納特寫道:「但是,作為一個多種族民主國家,它還很年輕——甚至比發展中國家的某些後殖民國家還年輕。」他補充說:「確保民主制勝利的唯一途徑,是承認美國民主制一直多麼脆弱。」

劉衛東等專家認為,新冠疫情已經暴露美國難以有效進行社會動員的制度性缺陷,選後的混亂局面又充分暴露選舉程序和制度設計上的漏洞,這些都需要反思和修正。雖然國會大廈事件還不至於說是一種治理危機,但大選進程史無前例的拖沓、社會的紛亂,確實有值得記取的教訓。

《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等媒體認為,1月6日除了是動搖美國民主體制、破壞美國法制和秩序的日子外,也是美國國際形象嚴重受損的一天。

這是「恥辱」「是對民主的攻擊」「暴力場景令人震驚」「這不是美國」……在大西洋彼岸,美利堅的歐洲盟友們驚恐不已,深夜密集發聲,譴責暴力行為,感嘆美國的民主「淪喪」,呼籲和平移交權力。

針對國會遭衝擊一事,拜登在電視講話中呼籲「重建一種解決問題、守望相助、而不是煽動仇恨和混亂的政治」。韋宗友認為,這只是拜登的願望,美國的撕裂不是一天形成的,社會對立仍處劇變過程中,「未見谷底」。正如美國作家本·希恩所言,美國有大量「重建工作」要做。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UC震驚部是什麼梗 UC震驚部是什麼意思
    近日有一些小夥伴跑來問小編,UC震驚部是什麼梗,UC震驚部是什麼意思呢?為了幫助各位小夥伴,小編特意帶來了此篇文章。  UC震驚部是什麼梗 UC震驚部是什麼意思  由於UC瀏覽器之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垃圾廣告軟文,然而大部分標題都是取名震驚,例如震驚!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 震驚!美國總統看到後都驚呆了!
  • 這個周末,世界發生了四件讓人震驚的事情!
    不尋常的2020年已進入最後的尾聲,但就在過去的這個周末,世界發生了至少四件讓人震驚的事情。當然,這都是個人的判斷。但有些細節,仔細體會,還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事件一,美國國防部突然不交接了。考慮到米勒是川普的親信,到底是什麼原因突然下達這個命令,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美國媒體透露,米勒的這個指令,讓國防部全體官員感到震驚,並形容這是迄今為止,川普政府對拜登團隊釋放敵意和不信任感最嚴重的一次。軍隊不配合,川普政府到底想幹什麼?
  • 拉達克暴雪肆虐,印媒被解放軍這一幕震驚,莫迪:這仗還怎麼打?
    舉報   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五月以來,印度就在拉達克地區不斷挑起衝突,在該地區發生大規模對峙
  • 海評面:這不是好萊塢電影,這是華盛頓國會「瘋狂一幕」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認為這是「抗議」,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稱這是「煽動叛亂」(sedition),《外交政策》《大西洋月刊》《今日野獸》將其定義為「政變」(coup)。而在推特頁面上,「內戰」(#CivilWar)成了熱搜詞。「這不是抗議,這是叛亂。」
  • 令美國擔憂的一幕出現:全球增持黃金222噸,中國拋售美債1053億
    在美元崛起之前,黃金作為世界通用貨幣,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低迷」。然而近期,各國對黃金的需求又逐漸恢復,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據世界黃金協會10月2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各國對金條和金幣的需求升至222.1噸,同比增長49%。其中,大部分的增長來自中國、土耳其以及西方市場的官方需求。
  • 美暴力活動畫面傳遍世界,盟國領導人表態:震驚!
    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支持川普進行示威活動,以向正在進行的國會聯席會議施壓。隨後,示威遊行轉向暴力傾向,部分示威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議員們已被緊急疏散。美國多個盟國領導人就此表態。
  • 人氣漫畫《海賊王》發生一系列令漫迷震驚的事件
    摘要: 最近圍繞人氣漫畫《海賊王》發生了一系列令漫迷震驚的事件,這些事件可以說有些是無奈,有些是必然。 最近圍繞人氣漫畫《海賊王》發生了一系列令漫迷震驚的事件,這些事件可以說有些是無奈,有些是必然。
  • 把野豬和家豬關一起,會發生什麼?鏡頭拍下這一幕!
    把公野豬和家豬關一起,會發生什麼?鏡頭拍下這一幕!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都有著密切的聯繫,雖然過去原本是同一品種,但是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也就分化出了不同的品種。
  • 《守望者》預告片深度解析,沒有曼哈頓博士的世界,會發生什麼?
    本文將會結合漫畫原作,拋棄其他作者的續集(守望者前傳),深度分析一下這個守望者的電視劇的預告。首先第一點要確定的問題是,這部電視劇的時間發生在現代,劇情應該是直接延續《守望者》的原版漫畫。在羅夏的日記出版之後,這個世界並沒有毀滅,而是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延續了下去。建立在謊言之上的和平,當這個泡沫被戳破之後,人類終於停下爭鬥了嗎?
  • 川普支持者攻陷國會震驚世界,英國、加拿大等領導人表態:可恥
    外國領導人和外交官發表了異常嚴厲的聲明,譴責華盛頓周三(1月6日)爆發的支持川普的騷亂,這一抗議活動迫使美國國會休會。美國國會原本計劃正式確認拜登勝選。美國總統川普早些時候在白宮外舉行的集會上曾鼓勵他的數千名支持者遊行到國會大廈,以示抗議。
  • 「美國之恥!」美國會山上演瘋狂一幕,西方領導人看懵了,美國前總統...
    美國「國會陷落」,不僅鮑裡斯和特魯多等諸多西方領導人看懵了,這個國家的前總統們歐巴馬、小布希和柯林頓更是坐不住了: 歐巴馬發表聲明譴責稱,今天發生的事件是「由現任總統煽動的」,是美國「巨大的恥辱和蒙羞時刻」。「歷史將正確地記住,今天發生在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是由一位現任總統煽動的,他繼續在合法選舉結果上毫無根據地撒謊,這是我們國家巨大的恥辱和蒙羞的時刻。
  • 釹磁鐵遇上銅會發生什麼?二者接觸後,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釹磁鐵遇上銅會發生什麼?二者接觸後,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號稱世界最強磁鐵的釹磁鐵它的磁性到底有多厲害呢?這次老外們就將實驗的目標轉到了釹磁鐵的身上,當女磁鐵遇上銅會發生什麼?
  • 噩耗接連降臨之際,諷刺一幕在白宮上演!美國人這回恐怕想不到
    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在這場疫情的影響下,世界多國都陷入了困境之中。更讓人感到魔幻的是,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反而成為了世界疫情最為嚴峻的地區。這場席捲全球的災難中,美國更是噩耗接連降臨。如今美國人民期待的總統選舉終於告一段落,但即便如此,形勢也沒有絲毫好轉。
  • 世界十大地標被閃電挨個「翻牌」,發生在日本的這一幕像「王炸」
    華盛頓紀念碑位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國家廣場中心,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築,整個碑身上沒有一個字母。對於美國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美國自由女神也加入了防雷襲擊的技術,即使閃電擊中,也不會造成毀壞。
  • 世界頭號毒梟被抓,奢靡生活浮出水面,最後一幕讓人流鼻血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072字,閱讀約3分鐘中國是世界上禁毒力度最大的國家。中國在經歷了近代由毒品引發的各種戰爭後,深刻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毒品橫行,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製造國。這個國家就是墨西哥。據外媒人約瑟·圖瓦爾透露,墨西哥幾乎所有成年人都吸食過毒品,但程度不同。由此可見,在墨西哥,人們都將毒品視為「享受生活」,而他們所倡導的「毒品文化」也催生了不少世界毒梟。
  • 深圳觀瀾湖現罕見一幕,成群大鯰魚聚集岸邊,發什麼什麼?
    然而近日,許多市民在觀瀾湖邊目擊了極為罕見的一幕裡:一群群的烏黑大魚忽然出現在岸邊,竟毫不怕人,密密麻麻在岸邊淺水裡攢動……「太多了,大的有十幾斤一條,(附近的人)一下子都圍了過來,都很驚奇……」在附近遊玩的市民周先生介紹說,這些魚群大都是深圳周邊水域常見的「大鯰魚」——埃及塘鯴魚,但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塘鯴魚聚集在一起……而這罕見的一幕被人拍下後
  • 李小龍被謀殺的前因後果, 被隱藏42年, 死亡真相震驚世界!
    然而謀殺李小龍的元兇竟然是身為美國億萬大亨的休·博比!休·博比是當時美國金融界巨頭,名震各國,擁有一個古老而富有的家族。在李小龍死後的第四天,即1973年7月25日,休·博比錄製了此盤錄音帶,詳盡披露了謀殺李小龍的原由和過程:事件應從五十年代講起。1958年11月底,18歲的李小龍在由香港開往美國舊金山的「克·利夫蘭總統號」客輪上偶然結識了休·博比的唯一的女兒珍妮特。
  • 埃及新冠重症監護病房內,發生心碎一幕……
    正是這一幕,觸動了不少社交媒體用戶。這一幕令不少社交媒體用戶心碎《獨立報》並未明確這則視頻與東部省的調查有關,但阿聯《海灣新聞》(Gulf News)稱,這則視頻的發生地點正是在東部省。視頻流傳後,東部省政府已開始著手調查。當地檢察官辦公室稱,他們已經開始調查這些病人的死亡,並詢問了醫院的領導層和醫生。
  • 斬首美國記者的恐怖分子被釋放,反恐戰爭不為人知的一幕
    紐約時報毋編輯委員會的Farah Stockman寫了回憶此事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了反恐戰爭後不為人所知的一幕。 丹尼爾·珀爾的謀殺案一直困擾著我。 巴基斯坦法院最近下令釋放綁架丹尼爾·珀爾的人,這揭開了舊傷疤,並提出了有關反恐戰爭的老問題,而這些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
  • 三千人的死亡,震驚世界的悲劇,解密911事件的幕後真相
    導讀:美國的911事件,給美國給世界帶來巨大的震撼。震驚和悲痛過後,人們不禁到處尋找答案。是什麼導致了這次襲擊的發生?號稱最安全的美國,為什麼會遭如此重創?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911背後的那些事。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襲擊2001年9月11號,kongbu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實施了震驚世界的911襲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