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孫楊由於「暴力抗檢」事件被禁賽8年。對於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孫楊來說,禁賽8年無異於葬送了他的職業生涯。一個獲得了無數榮譽,集各種光環於一身的職業運動員,如今落得這樣一個下場,讓人忍不住唏噓感嘆,扼腕嘆息,為處於職業黃金年齡的孫楊感到可惜。
那麼,孫楊何以淪落到如此境地,事實上,筆者認為他是被捧殺的,而被捧殺的他讓人想起了《道德經》中聖人老子的一句話「不尚賢,使民不爭」。
為什麼說孫楊是被「捧殺」的呢?
「捧殺」的典故出自《風俗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導致墮落、失敗。作為一個網絡流行語,捧殺也指通過吹捧來達到被讚揚者變得虛榮自負或招致他人反感的目的。而對於孫楊來說,這次抗檢事件,給人的印象就是太過自負和狂傲。無視規則,損毀藥樣,成了他抹不去的汙點。而很多人對他印象也由一開始的愛哭的大男孩變成了一個狂傲的典型。
可是,孫楊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之所以養成了這樣的一種做派,這麼大的脾氣,主要是因為被捧得了。在他獲得了成績之後,公眾和媒體就像眾星捧月一樣把他捧上了雲端。他儼然成了一個民族的英雄。身在雲端,難免會飄飄然,身在雲端就不能腳踏實地,就想要投機取巧,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於是,他開始變得狂傲,他脾氣也越來越大了,開始眼裡容不得別人對自己的任何不恭。當英國人拒絕跟他合影的時候,開始學會對著人狂噴垃圾話。要知道合不合影那是別人的自由,儘管這種做法有失風度,而自己不能容忍並做出如此過激的反應也是缺乏修養的表現。進而,他開始無視規則,於是就出現了暴力抗檢的事情。
這不是被「捧殺」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想起《道德經》中一句話?
被「捧殺」的孫楊,讓人想起了《道德經》中聖人老子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孫楊讓我們明白了老子說出這句話的良苦用心。不尚賢,一般的理解就是不推崇賢能的人。之前不理解,為什麼老子主張不推崇賢能的人呢?如果不推崇賢能的人,賢能之士得不到尊重,那麼誰還願意去發揮才能,推動這個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呢?
事實上,通過孫楊這件事情,我們更容易明白,老子的本意就是不要過分地去推崇,過分推崇就成了「捧」。你把一個人推崇的有多高,當他摔下來的時候就有多慘。對於孫楊,我們以前給了他太多的鮮花和掌聲,把他捧得太高太高。所以,才造就了他的狂傲,釀成了今天的大錯。
小結:
被「捧殺」的孫楊,讓人想起了《道德經》中聖人老子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過度的推崇一個人的成績,就是捧殺一個人。今天,我們捧殺了孫楊之後,又開始牆倒眾人推,對他各種的責難。其實,這也是不可取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孫楊現在明白這個道理,還不晚,畢竟他才不到三十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