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捧殺之後,再踩上兩腳,赤裸裸的人性印證了《道德經》一句話

2020-12-04 道訊

最近,孫楊由於「暴力抗檢」事件被禁賽8年。對於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孫楊來說,禁賽8年無異於葬送了他的職業生涯。一個獲得了無數榮譽,集各種光環於一身的職業運動員,如今落得這樣一個下場,讓人忍不住唏噓感嘆,扼腕嘆息,為處於職業黃金年齡的孫楊感到可惜。

那麼,孫楊何以淪落到如此境地,事實上,筆者認為他是被捧殺的,而被捧殺的他讓人想起了《道德經》中聖人老子的一句話「不尚賢,使民不爭」。

為什麼說孫楊是被「捧殺」的呢?

「捧殺」的典故出自《風俗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導致墮落、失敗。作為一個網絡流行語,捧殺也指通過吹捧來達到被讚揚者變得虛榮自負或招致他人反感的目的。而對於孫楊來說,這次抗檢事件,給人的印象就是太過自負和狂傲。無視規則,損毀藥樣,成了他抹不去的汙點。而很多人對他印象也由一開始的愛哭的大男孩變成了一個狂傲的典型。

可是,孫楊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之所以養成了這樣的一種做派,這麼大的脾氣,主要是因為被捧得了。在他獲得了成績之後,公眾和媒體就像眾星捧月一樣把他捧上了雲端。他儼然成了一個民族的英雄。身在雲端,難免會飄飄然,身在雲端就不能腳踏實地,就想要投機取巧,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於是,他開始變得狂傲,他脾氣也越來越大了,開始眼裡容不得別人對自己的任何不恭。當英國人拒絕跟他合影的時候,開始學會對著人狂噴垃圾話。要知道合不合影那是別人的自由,儘管這種做法有失風度,而自己不能容忍並做出如此過激的反應也是缺乏修養的表現。進而,他開始無視規則,於是就出現了暴力抗檢的事情。

這不是被「捧殺」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想起《道德經》中一句話?

被「捧殺」的孫楊,讓人想起了《道德經》中聖人老子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孫楊讓我們明白了老子說出這句話的良苦用心。不尚賢,一般的理解就是不推崇賢能的人。之前不理解,為什麼老子主張不推崇賢能的人呢?如果不推崇賢能的人,賢能之士得不到尊重,那麼誰還願意去發揮才能,推動這個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呢?

事實上,通過孫楊這件事情,我們更容易明白,老子的本意就是不要過分地去推崇,過分推崇就成了「捧」。你把一個人推崇的有多高,當他摔下來的時候就有多慘。對於孫楊,我們以前給了他太多的鮮花和掌聲,把他捧得太高太高。所以,才造就了他的狂傲,釀成了今天的大錯。

小結:

被「捧殺」的孫楊,讓人想起了《道德經》中聖人老子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過度的推崇一個人的成績,就是捧殺一個人。今天,我們捧殺了孫楊之後,又開始牆倒眾人推,對他各種的責難。其實,這也是不可取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孫楊現在明白這個道理,還不晚,畢竟他才不到三十歲。

/完/

相關焦點

  • 白巖松:本來我能月入2000萬,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讓我放棄
    而讓他走出抑鬱的,是道德經裡面的一句話。在一次演講中他說,他讓自己的學生抄《道德經》,最後選出《道德經》中,他們印象最深的十句話,結果沒想到,被選出最多的一句是:《道德經》第二十三章的一句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白巖松:我有月賺2000萬機會,但《道德經》裡一句話,讓我放棄了
    可能很多人都會羨慕白巖松的成就,但他真正的成功其實還是在心性上,只有心強大的人,才能無畏所有。白巖松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這樣一件事:年輕時我曾經遇到一個機會,可以月賺2千萬,但還是放棄了,因為突然間想到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 白巖松:我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這句話讓我放棄了
    其實,除了這些醫務工作者,我們每天在電視上上看到的最多的人,想必就是白岩松了,國難當頭,每晚新聞1+1都能看到他對疫情一線的靈魂發問。我今日看到白巖松的一段採訪後頗有感受。用不了多久我就是一個真正的富人了,但事後白巖松笑著表示他拒絕了。拒絕的理由也是很簡單,白巖松聲稱自己想起了以前讀書的時候,道德經裡說過的一句話。而這一句話讓他找尋回來了真正的自己,讓自己足夠的踏實了起來,不再飄了!
  • 從《道德經》看《星球大戰》的哲學本源
    元氣再分陰陽,便是我們俗稱的「陰陽二氣」。《道德經》說:道者,萬物之注也。這證實了「宇宙原力」既是生命能量的來源,更是生命的最終歸宿;而陰陽二氣則代表了原力的正反兩面。盧卡斯的話,更印證了他遵循的東方哲學理念。在他的眼中,世界本為一個無法真正總覽全貌的能量場,這與道家混沌元氣的本質不謀而合。此外,盧卡斯把原力歸劃分為光明和陰暗兩面,用星戰的話束來說便為「絕地」和「西斯」。
  • 《道德經》:人生如棋局,別讓無知毀了你,讀後醍醐灌頂
    有這樣一句話:天若讓人滅亡,必先讓人猖狂。當你人生得意的時候,就要想想是不是上天故意給你留下的一個禍患根源。而這是你更應該注意。在《道德經》之中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 馬雲說:《道德經》在讀我,他做到了《道德經》裡的功成身退嗎?
    馬雲和《道德經》的故事據說,馬雲總是隨身攜帶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但有一本書一直伴隨其左右,就是一本薄薄的《道德經》。薄是因為沒有註解,馬雲不希望別人註解的《道德經》影響到自己的感悟。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正是「生之安行」的天才才會有的融通。
  • 《道德經》被誤讀千年,只因後人篡改,快來看看《道德經》真面目
    《道德經》老子的重要作品。它包含了很多修身、齊家、治國、養生的道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講世界起源的書,也是第一本哲學書。文章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奠定了它「萬經之王」的地位。當時參與發掘馬王堆墓的專家侯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德經》流傳了幾千年,但實際上我們念錯了幾千年。 《道德經》本名是《德道經》,而《德經》先於《道經》。幾千年來,我們受後人影響將他歪曲了。內容被誤讀現在《道德經》一共有三個版本。
  • 白巖松:我本可以月入2000萬,因《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我放棄了
    白巖松曾在節目中公開表示表示過自己曾有月入2000萬的機會,自己不久以後將成為富人,但面對誘惑,他拒絕了。不禁有人好奇,這麼高的報酬為什麼要拒絕呢?白巖松回答道,只因為《道德經》的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他說:「我很害怕,如果錢這麼容易得到,那以後我該怎麼辦?」
  • 明白《道德經》裡這一句話就夠了
    其實,明白老子《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就夠了。 一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孫子兵法》中講,擒賊先擒王,取得天下的關鍵是什麼,就是「執大象」。
  • 相比詆毀,你更應警惕那些捧殺你的人
    你身邊是否經常有這種話語出現,不管你說了什麼不恰當的言論,做了什麼不靠譜的事情,他們都會幫著你說話,甚至一踩一捧詆毀你的對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嘴上說著大家是朋友,不管你幹什麼都會向著你的人,其實可能是最巴不得你輸得一塌糊塗。
  • 《道德經》裡的「名」是啥意思?紅樓夢風月寶鑑鏡,照見人性
    對人性有著深刻認識的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寫下的這部大悲劇,正是要提醒後人,記住血淚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為此,他特意安排了一把奇奇怪怪的風月寶鑑鏡,勾走了賈瑞的性命,也在讀者間引起熱烈的討論:曹翁安排這把正反兩面照看的鏡子,到底給後人什麼警醒?
  • 仲尼Johnny探究人性與生命,以《道德經》引領閱讀新潮流
    仲尼 Johnny 有多個身份,最早被大眾所認知時,他是一名知名作家,早在 2014 年他就出版《謝謝你曾來過我的世界》,銷售超百萬冊,初次發書就躋身金牌暢銷書作家行列。近期在短視頻平臺 B 站發布的推薦好書《道德經》系列視頻更是引起網友的熱議,眾多網友受到視頻內容的啟發,主動進行閱讀擴寬自己的知識面。在此視頻中仲尼一改之前文藝、深沉的型男形象,用詼諧風趣的方式展現另一種形式的創作,從不接受以往的束縛,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也是仲尼創作的初心。
  • 別再「捧殺」尾田榮一郎了
    ,是上天的寵兒,是一位在受精卵形成之初便贏在起跑線上的神人,是他人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岸本齊史的《火影忍者》確實高光耀眼,但岸本自去年年初新連載的《武士8:八丸傳》卻在連載不到一年之後被殘忍的腰斬了,而此時此刻網友也紛紛刷出了「江郎才盡」的悲嘆,認為岸本已經再無翻身的可能性了---
  • 生命之書 -《道德經》
    一個多小時的演講,看完覺得意猶未盡,好像遇到了世界上最懂我的,也是我最需要的夥伴。緊接著我在喜馬拉雅上購買了《道德經》的講課,在網上買了一本《道德經》,現在想想,這樣也是不對的,按照老子的道,凡事都不該過滿過多,否則就會變醜變得擰巴。在演講裡,白巖松說他在34歲左右遇上了《道德經》,就好像一個必定會相遇的緣分,他說他那些年的所有困惑,所有不解,都一下子得到了答案,他說原來在這兒等著他呢。
  • 捧殺,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快方法
    捧得他高高在上,捧到他得意忘形,捧得他德不配位,這樣他就必有災殃,然後會犯一個大錯,而這個錯誤會大到足以讓他很難翻身。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也要警惕被人「捧殺」。當別人吹捧你的時候,要當心了,很有可能是「捧殺」。為什麼說「捧殺,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快方法」,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說明!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提起《道德經》,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老子為我們留下的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而發布的最多的文化名著。
  • 白巖松:我可以月入2000萬,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讓我放棄
    只因《道德經》裡的14個字——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句話是說: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物,而無害於物,聖人的法則是只管去做不用爭所謂的結果。他說:「我害怕,如果掙錢變得這麼容易了,然後呢?」點醒白巖松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道德經》拉了白巖松一把,之前白巖松在做客「烏鎮文化講堂」時,就曾說《道德經》是他的生命之書。因為成名太早,自己就像是樓起得太高卻沒織安全網,越高越危險,如果把持不住,它就會向另一個方向去轉化。所以內心是不踏實,沒有安全感的。
  • 轅固生:《道德經》不過只是一般人的言論,不值一提!
    首先是代表當政學派黃老學的黃生發言,認為:成湯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周朝這些行為都不是順應天命的行為,而是一場赤裸裸的謀朝篡位 黃生聽了直接反駁到:眾所周知,帽子哪怕再破舊,也肯定是戴在腦袋上的;而鞋子哪怕再新,那也只能是穿在腳上
  • 《道德經》:不厚道的人,再聰明也沒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人厚道,天必佑之。《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做人,若是不厚道,即使再聰明也沒有用。人品,永遠都是第一位。《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中講:「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 我理解的道德經:他來源於易經
    我讀經時間不久,依舊懵懵懂懂,但驚訝不少,明白了很多很多,這個明白不是說我明白了道德經,而是說通過讀道德經明白了很多很多道理,以前視作神明的人和事原來不過是忽悠人的把戲,以前看似莫測高深的古語、警世恆言原來如此樸實無華,原來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有道理,還是有真偽和人心,還有膽子大到篡改聖人經典的堂堂之舉,沒羞沒臊…… 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