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我能看一眼嗎?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

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為何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在風暴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在會上介紹,嫦娥五號還包括其他地外天體著陸的過程、區域的選擇,實際上是很長期的戰略研究和技術迭代的過程。

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首先,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還包括能源供給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

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為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國家航天局供圖

月壤將妥善存儲 在毛主席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李春來介紹,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

專家強調,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另外,據吳豔華介紹,珍貴的月壤,要進行異地災備。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國家航天局 供圖)

嫦娥六號、火星探測……中國還有這些大計劃!

「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航天還要實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務,還要出臺哪些政策?對此,吳豔華表示,「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

他強調,圍繞月球探測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說,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論證。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我們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這之外,我們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另外,據他介紹,中國的載人航天將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是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還有兩個試驗艙,還有四艘貨運飛船,大概四艘載人飛船,總共接近11次任務,兩年期間要完成。然後,要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 供圖)

中國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

未來,中國在載人登月方面的規劃是怎樣的?

對此,吳豔華表示,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

他強調,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吳豔華說。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中國是否會把月球樣品分享給NASA?

吳豔華在會上表示,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

「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他強調。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在會上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許洪亮表示,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會跟國內的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的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包括一些數據開放相關的工作。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中俄兩國或開展探月合作

在會上,許洪亮還介紹,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紛紛開展月球及其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俄羅斯、美國、歐洲、日本、印度都有自己的探月計劃,實際上相對浩瀚宇宙而言,我們對宇宙起源和深空的了解,目前還是九牛一毛,還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需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各國共同開展相關活動,有利於人類共同認知月球和宇宙的奧秘。

他強調,我們也倡導,對於同一個目標的探索,各個國家可以開展合作,針對不同的科學目標和任務分工,也可以各有側重,協調各自資源合作實施,在國際上也有一些相關組織,比如說國際深空探測協調組,各個國家都在針對自己的計劃,各國同行正在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時也按照一些分工來開展相關的合作。

他表示,未來中國要實行嫦娥七號的探測,想要對月球的南極進行探測。俄羅斯同樣也有一個叫做「月球-資源-1」,也就是常說的LUNA-26的探測,我們在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機制下,正準備在這方面開展相關合作。同時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與我們共同開展類似像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還有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上,通過開展更多的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共同作出貢獻。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中國新聞網「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 網友: 第一個找到嫦五返回器的是只小動物
    (原標題:月球土特產「籤收」現場視頻!網友: 第一個找到嫦五返回器的是只小動物) 【月球土特產「籤收」現場視頻!網友: 第一個找到嫦五返回器的是只小動物】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紅外影像顯示,一隻小動物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那麼,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將為您解讀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嫦五回家 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
    網友笑稱:嫦五剛回家,它就來取「土特產」了。嫦五回家 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    「玉兔也想下凡來看看!」「那是一頭狼,草原上的狼!」「我看像只小狐狸,沙狐!」
  • 「嫦五」與「快遞小哥」對接成功,準備收「快遞」啦!
    ——物流平臺這段時間,最大的驚喜就是來自月球土特產的快遞信息,用不了多久,「嫦五」將帶著月壤返回地球。03 分離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目前,「嫦五」已進入環月等待階段,下一站目的地:地球!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
  • 嫦五回家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 全民猜猜猜!
    嫦五回家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 全民猜猜猜!時間:2020-12-17 12: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五回家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 全民猜猜猜!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卻是一   原標題:嫦五回家那個搶鏡的小動物是誰 全民猜猜猜!
  • 長五遙五送嫦五,開啟探月新徵程
    歷史上國內外許多探測器已將此付諸實踐,尤其是阿波羅計劃中帶回地球的大量月壤,為各種科研項目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我們還需要更多來自不同地質背景、不同歷史時期的樣本,並帶回地球進行更精確的分析——嫦娥五號就背負著這樣的使命,踏上了前往月球的漫漫徵程。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月球土特產已送達
    #月球土特產已送達#) 【籤收!#月球土特產已送達#此刻,一起發條微博,祝賀#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
  • 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為何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在風暴洋?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全新落月點 「土特產」來自未知地嫦娥五號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未來你也能見到「月球土特產」
    你也能見到「月球挖來的土」    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向公眾展示    歷經23天,往返超過76萬公裡,嫦娥五號帶著珍貴的月球「土特產」終於返回了地球。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工程    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早在20世紀初,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夢想乘坐火箭去其他行星,甚至去恆星旅遊,由此創立了著名的火箭理論。此後,曾經遙不可及的穹頂再也無法阻止人類的腳步。
  • 這是我這次出差帶回的「土特產」,請收下!
    我叫嫦娥五號探測器,一個年輕的胖子。別看我名字聽起來很「婀娜」,但我足有8.2噸重,論噸位可是我們國家今年「上天」的小夥伴中的翹楚。為了我們探月家族的家族事業,最近我出了一趟不一般的差。我這次出差的主要任務是上月球挖點「土特產」帶回來。這任務聽上去簡單,但背後的學問可大著呢,要知道無論是在月球上「挖土」、從月面起飛上升、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還是帶樣返回地球,都是我們國家航天史上的首次嘗試,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不多說了,11月24日4時30分,我乘著坐騎「胖五」從文昌出發了。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取土!
    在航天小劇場看懂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此次長五遙五送「嫦五」為何被稱為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為何要選在凌晨發射?「嫦五」這位「五姑娘」有何特別之處?她又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哪四個「首次」?這些知識點你都get了嗎?快,和小新一起來看!↓↓↓01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五」要選在凌晨?看完你就懂了→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為了盡全力保障本次任務,中國航天名副其實的「夢想號」、運載能力最強的「胖五」——長徵五號親自上陣,護送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嫦娥五號,力圖保證「嫦五」順利落月,帶回月球第一抔土。
  • ...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原標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嫦娥五號將承擔什麼「職責使命」?它將取得哪些技術突破?
  • 第一個找到「嫦五」的小動物是啥?專家:像是狐狸
    此次嫦娥五號著陸還出現了神奇一幕——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小動物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成為「最靚的仔」。紅外影像顯示,這隻從嫦五跟前跑過的小動物成為第一個「捕獲」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大佬,比搜救隊伍到得還早。有網友笑稱,這是「玉兔」跟著嫦娥下凡了嗎?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談及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吳豔華具體解釋,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來源:人民視覺 12月17日凌晨,出徵三周有餘的嫦娥五號「胖五」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之旅。 除在航空史上實現裡程碑式的進步外,帶回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也將進一步揭開太空奧秘。 「假使我國將來要在月球建立臨時科學站,或者是建立定居點,那麼屆時我們也需要對月球上的資源進行普查。若是現在就對其進行研究,未來或許便可在開發月球的過程中就地取材——直接在月球上開採資源並加以利用。」航天技術學者黃志澄向時代財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