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接收日本戰犯70周年︱1950年7月的中蘇戰犯移交

2021-01-08 澎湃新聞

1950年7月,新中國政府接收了蘇聯政府移交的969名侵華日本戰犯並將其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經過管理和教育,這批戰犯實現了對日本侵華戰爭的認罪和反省,並明確認識到自身的加害責任,獲釋回國後與同期獲釋回國的原被關押在太原戰犯管理所的百餘名戰犯成立了「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簡稱「中歸聯」),該組織以「反戰和平·日中友好」為宗旨,作為戰爭親歷者,部分戰犯終其後半生在戰後日本社會站在加害者的立場上進行戰爭證言,同時開展中日友好活動。

關於七十年前的中蘇戰犯移交,日本學者高尾榮司認為:

蘇聯向中國政府移交的近千名日本戰犯,是在蘇聯政府抓捕的60萬人中以六百分之一的概率「選拔」出來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為聯合日本制衡美國向史達林索要的。20世紀50年代初,雖然共產黨奪取了政權,但蔣介石的國民黨實力並未消失,世界在關注著中國最終的政權花落誰家。美國支持國民黨,而歐洲各國也對蔣介石政權給予同情。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做日本方面的工作。毛澤東考慮將這批戰犯接到中國,對他們進行「人間改造」,然後放回日本用於內政外交,故接收時採取高規格的接待。「人間改造」就是「洗腦」的別稱,這些人是日本對戰爭產生「謝罪」思想的源泉。這種做法是中國共產黨的精髓,非毛澤東莫屬。管教吳浩然精通日文,被中共公安部派往撫順秘密關押日本俘虜的東北戰犯管理所執行戰犯教育工作,等等。(參見高尾榮司出版《改造「天皇的軍隊」:毛澤東隱形的兒子們》,原文:《「天皇の軍隊」を改造せよ——毛沢東の隠された息子たち》,原書房,2012年。)「中歸聯」成員國友俊太郎繪製的綏芬河移交現場

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本文藉助相關歷史文獻進行簡單梳理。

關於中蘇戰犯移交,在蘇聯相關檔案解密之前,國內主要引用撫順戰犯管理所原工作人員的回憶,如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訪蘇期間,「史達林同志考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為尊重我國的國家主權,維護我國的合法權利,決定把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俘虜、關押的,在中國犯有戰爭罪行的1000多名日本戰犯和偽滿戰犯全部移交給我國,由我們作為主權國家自行處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回憶改造戰犯》,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第3頁)等。口述歷史需要實證加以確認,但確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線索。

據現有資料,新中國對日本戰犯的接收可大致梳理如下。首先,早在1949年11月,新中國成立後不久,蘇聯政府便向新中國政府表示願移交日本戰犯,但中國政府對此沒有明確答覆,才有1950年1月1日時任蘇聯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H.羅申「遵照蘇聯外交部長維辛斯基的指示」拜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同志」時再次提到這個話題,「問毛澤東同志是否知道蘇聯政府在11月份表示的願望,要向中國政府提出移交幾百名日本軍人,以追究他們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對此,毛澤東表示:「中國政府原則上要接收這些戰犯,並審判他們的一切罪行。但是,考慮到這樣一種情況,現在中國人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消滅國民黨殘餘分子方面,而且中國的訴訟程序還沒有準備好,在人民對此還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還不能在最近的時間裡開始審判工作,因為這樣做達不到應有的政治效果。此外,在此之前,中國政府應準備好對國民黨戰犯的審判工作。」基於這些考慮,「預計從蘇聯國土上接收戰犯一事,可以在半年以後進行。」希望「蘇聯政府將這些戰犯在蘇聯國土上關押到1950年上半年。如果可能,多搜集些對他們的審判材料。從下半年開始,我們就將接收他們,並進行審判。」(沈志華主編:《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 中蘇關係》(第二卷)(1949.3-1950.7),東方出版中心,2015年,第208頁)由此可見,接收蘇聯政府移交的日本戰犯並不在毛澤東訪蘇的重要議事日程之中。

H.羅申的工作報告中顯示他與毛澤東會談的翻譯是師哲,但師哲晚年在接受新井利男的採訪時對移交日本戰犯一事表示並不知情(〔日〕新井利男資料保存會編《中國撫順戦犯管理所職員の証言》,梨の木舎,2003年,58頁)。從文字看,H.羅申與毛澤東會談時用的是「日本軍人」,新井利男與師哲談話時使用的是「戰犯」,是否因為詞彙的不同,當事人早已離世,無法考證。

國內對於接收日本戰犯的最早記錄是1949年11月17日時任總理周恩來給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的電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一冊)(1949年6月-1949年1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554頁)。全文如下:

高崗同志:在蘇聯住著的數百名日本俘虜和被禁閉的日本人,根據蘇聯現有材料,證明這些人在反對中國和平居民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的行為中是犯了罪的。如果蘇聯引渡給我們,並準備對其起訴,請你考慮東北有無這樣的地方可以收容數百個日本戰俘,並利用那個地方組織特種法庭進行審判。

從中可以看出,這批日本戰犯之所以移交給中國政府,前提是在中國犯了罪的,且蘇聯政府已掌握一定程度的犯罪事實。

島村三郎著《中國歸來的戰犯》

1950年7月18日,在中蘇邊境小鎮綏芬河,蘇聯政府將969名原侵華日本戰犯移交給中國,同時將相關資料也一併移交給了中國政府(〔日〕《中國撫順戦犯管理所職員の証言》,111頁)。國內現存偽滿洲國總務長官武部六藏於1946年8月30日於伯力市撰寫的筆供等,時間上應該是1950年7月蘇聯政府移交時的資料。蘇聯方面提供的罪行資料,為日本戰犯的認罪與反省奠定了基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蘇聯在西伯利亞關押了60萬日本軍人,移交中國不到一千人。為何那麼多同樣犯了罪的從蘇聯直接放回了日本,而偏偏他們被移交給了中國?這也是這批日本戰犯進入中國初期情緒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他們感到委屈、對蘇聯的屢屢欺騙感到憤怒。但是,晚年的「中歸聯」成員卻以擁有在中國監獄的經歷而感到慶幸,甚至認為「不虛此生」。「中歸聯」將中國的監獄稱為「自我改造的學校」(〔日〕絵鳩毅:《撫順戦犯管理所の6年——監獄が自己改造の學校であった》,撫順の奇蹟を受け継ぐ會神奈川支部,私家版,2010年),他們「堅持的反戰和平與日中友好的實踐是基於『人——侵略戰爭——殺人魔鬼——戰爭犯罪——戰犯——人民中國的人道待遇——恢復了做人的良心』這樣一個為數不多的共同經歷下實現的深刻反省」(〔日〕《中帰連(季刊)》,1997年06月創刊號,発刊の趣旨)。因為如果沒有中國戰犯管理所的幾年經歷,而是從蘇聯直接回日本的話,他們是寫不出《三光》等如實反映日本侵華罪行的手記的。這種結果應該是當時中、蘇、日三方當事人所不曾想到的。

1950年3月17日的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決議第257項,專門闡述了「關於德國和日本戰俘的問題」。決定「批准由蘇聯外交部和蘇聯內務部提交的蘇聯部長會議關於德國和日本戰俘問題的決議草案以及塔斯社關於遣返戰俘工作結束的通報草案」。蘇聯部長會議決議第4號附件中列舉了包含「原弘志、佐佐木到一、齋藤美夫、鹽津辰巳、上坂勝、鈴木啟久、岸信健一、佐佐真之助、下枝龍男、瀨谷啟、有麻多羅尾、長島勤、藤田茂、佐古龍佑、武部六藏、古海忠之、飯盛重任」等17名的「應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原日本軍隊戰俘(將軍)的名單」。同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決議中所附《塔斯社關於結束從蘇聯遣返日本戰俘工作的通報》中,塔斯社授權通報內容顯示:「還有971名日本戰俘因為犯有反對中國人民的重大罪行,將被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進行處理。」(《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 中蘇關係》(第二卷)(1949.3-1950.7),第343-344頁)

中國方面負責戰犯接收和管理工作的董玉峰迴憶,1950年3月下旬,東北行政委員會接北京中央政府指示,代替中央政府接收和管理蘇聯移交的日本戰犯和偽滿洲國戰犯,接收工作就此啟動。關押場所之所以選定撫順原因有三:一、朝鮮局勢不穩定,一旦發生戰爭可以確保戰犯安全疏散;二、撫順戰犯管理所系日本於偽滿洲國時期建立,基礎設施相對良好;三、距瀋陽的東北行政委員會、東北公安部較近,便於聯繫。遂將曾為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兵舍和馬廄的管理所重新整修,安裝暖氣設備、增建禮堂、醫院、澡堂以及部分宿舍等,三個月後的1950年7月底,各項準備工作才基本就緒(〔日〕《中國撫順戦犯管理所職員の証言》,107-108頁;《回憶改造戰犯》,第9頁。)。戰犯回憶錄中多人講道,他們入所時管理所尚在施工,以至於有些戰犯看到修建鍋爐煙囪,竟以為是中國方面將其焚屍所用的鍋爐(〔日〕塚越正男:《私は貝になれない 1/1062の場合 鬼から人間への発言》,1977年8月,狀況と主體・月刊誌掲載,11頁;〔日〕若月金治:《戦爭の時代に生まれ、侵略戦爭に參加し、冷戦の時代を経て、平和共存の時代を生きる回想録》,私家版,1992年,68頁。),此事作為關押生活的花絮成了「中歸聯」成員茶餘飯後的談資。此事在中方管理所工作人員的回憶中尚未見到。戰犯與管教之間的由於經歷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多有不同。對於日本侵略者來說,在中國殺人滅口是司空見慣的家常便飯,如今變為階下囚,受害者中國方面對他們如何處置都不足為奇了。可見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的無知。

至於所謂「高規格」的接待,應該是指運輸戰犯的客車和來中國後的飲食。史料顯示,對於接管日本戰犯,時任總理周恩來最初便指示要做到「一個不跑,一個不死」。盛夏時節天氣炎熱,為保證安全順利運輸,故沒有使用運送兵力的貨車而選擇了客車,為此特別加強了警戒。戰犯們吃的麵包、香腸等,也是當時條件所限,為便於運輸,在哈爾濱秋林公司訂購了幾千斤白麵包、幾百斤香腸。之所以給人以「超規格」,原因分析有二:一是蘇聯方面運輸戰犯用的是悶罐車,炎熱的夏季,眾多戰犯長時間悶在蒸籠般的車內很是煎熬,相比之下,中國方面寬敞整潔的客車格外舒適;二是飲食方面,與蘇聯方面多年的黑「列巴」(麵包)相比,中國的麵包香腸自然是「超規格」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多數戰犯在蘇聯的五年裡一直處於慢性飢餓狀態,中國政府給予的飽腹感使戰犯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嚴。

季刊《中帰連》54號封面和封底

戰犯管理所工作人員遴選方面也頗費周折。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民生靈塗炭,特別是東北地區人民與日本的國讎家恨,要尋找到能夠理解國家政策、理智對待日本人並完成使命的工作人員實屬不易,最終從公安部、司法部、衛生部等部門遴選了百餘名思想比較過硬的工作人員。運往撫順途中,工作人員不停巡視,醫護人員及時處理戰犯中出現的健康問題,成為了戰犯終生難忘的回憶。工作人員將中央的政策化作個人魅力融入生活中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當中,使戰犯逐漸認識到真正的中國,不斷地糾正其戰前和戰時對中國的錯誤觀點,也成為了日本戰犯思想轉變的契機。

管教人員中,需要提及的是日本學者質疑的吳浩然。吳是「中歸聯」成員回憶中詞頻最高的撫順戰犯管理所工作人員,雖與大部分年輕的日本戰犯同齡,但頗受「中歸聯」愛戴,是被稱為「兄長」或「慈父」而終生敬仰的「恩師」,至於為何受到日本學者質疑,原因有待探究。

吳浩然(1919-1993),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某部營教導員,1950年4月轉業到東北人民政府司法部,被分配到撫順戰犯管理所。吳浩然幼年學過日語,後被日寇抓去當差,故有一定的日語基礎,但更多是在跟日本戰犯接觸過程中自學的。吳的子女印象中父親經常翻辭典學日語,直至終年。吳浩然在戰犯管理所組建初期並不擔任管教工作,而是負責管理方面的工作,具體負責「執行制度方面——檢查執行作息時間,監房規則及了解一般情況、收集材料、翻譯材料等事項。」1950年10月戰犯管理所北遷哈爾濱後,吳浩然主要負責呼蘭監獄七百餘名校級以下戰犯的管教工作。因在部隊期間擔任政治教導工作多年,吳在調查中發現80%的基層官兵出身於日本窮苦家庭,為穩定戰犯情緒便於管理,吳浩然重操舊業,頂著壓力在戰犯中開啟了談心工作,為日後的認罪教育打下了基礎,也恰好發揮了他政治思想工作的特長。也正是這個決定,之後給吳浩然帶來了多年的牢獄之災,但這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晚年獲得平反之後又毅然加入了「中歸聯」活動之中,一同掀起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和平活動高潮。

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編:《我們在中國幹了些什麼》

優待俘虜,珍愛和平,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政策。歷史是偶然的,同時也是必然的。歷史研究需要站在歷史的背景下考察而非用現代人的思維揣度前人。新中國教育改造日本戰犯歷史,既要放在中共黨史這一大背景下宏觀考察,又要微觀分析具體當事者,否則是很難理解的。但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件上斷然下結論顯然是錯誤的,不是狹隘的歷史觀就是對真實歷史的肆意歪曲。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從日本戰犯歸國後和平活動透視中日歷史認識的落差研究」(15BZS074)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周桂香為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被蘇聯移交給中國的日本戰犯 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談到改造日本戰犯,就不得不說一下撫順戰犯管理所。這個地方原來是「遼東第三監獄」,20世紀50年代後被改造成國內外戰犯的監獄。從1950年7月至1975年3月,這裡先後關押975名日本侵華戰犯,這裡面有赫赫有名的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等71名偽滿洲國戰犯,354名國民黨戰犯。
  • 中國政府關押懲罰的最高職務日軍戰犯,系關東軍末任司令官
    此人1881年出生於日本山野縣一個軍人世家。1902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4期騎兵科;1912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24期;1930年晉升陸軍少將,任職騎兵第4旅團旅團長;1934年晉升陸軍中將,調任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先後擔任第12師團師團長、第3軍司令官、支那派遣軍總司令、教育總監等職,1940年8月1日晉升陸軍大將;1944年7月調任關東軍總司令。
  • 銘記歷史 警示未來:讓日本戰犯「由鬼到人」
    記者 劉軍國攝 1950年至1964年,在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裡,982名日本戰犯接受改造,中國創造了使這些日本戰犯「由鬼到人」的世界奇蹟。他們中的一些人回到日本後,感念於中國政府和百姓的善良與寬大,對過去的侵略戰爭進行反省,發誓將後半生獻給反戰和平與日中友好。
  • 姜廷玉:同盟國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與缺憾
    1946年2月15日,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成立,最初全稱是「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1946年7月,國防部成立,改隸於國防部,易名為「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國民政府戰犯處理委員會任命石美瑜為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庭長,王家楣為主任檢察官,統一審判由中國駐日代表團引渡和從全國各地法庭移交的重要日本戰犯。
  • 從戰犯到人大常委,娶日本侯爵之女嵯峨浩,周總理親自幫二者重逢
    溥儀的三個弟弟按照以前的制度,那就是妥妥的親王身份,除了早夭的三弟外,另外兩個都成功融入新中國,還做到了許多人做不到的位置。今天的主角是溥儀二弟溥傑,和他的四弟溥任不同,溥傑只比溥儀晚生一年,年齡很相近導致他跟隨溥儀前往滿洲國。溥傑在1935年留學日本回東北後,就前往偽滿洲國任軍職。
  • 新中國成立後,最後被特赦的3個日本戰犯是誰,都犯過什麼罪行?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了無條件投降,自此也正是標誌了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正式結束。當然了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的日本俘虜被我們關押著,而其中許多日本的士兵則是被陸續遣送回國,還有一批罪大惡極的戰犯並沒有馬上被釋放,因為這些人在侵華戰爭中犯下了許多的罪行,當然了後來也陸陸續續的被釋放了。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最後一批被特赦的3個日本戰犯是誰嗎,他們都在中國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
  • 日本戰犯歸國後都怎樣了?他在中國人面前哭著下跪道歉
    來源:海外網編者按:今年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今天,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海外網採訪了70後日本學者石田隆至。石田為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歸聯和平紀念館理事、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日本侵華戰爭歷史研究工作,長年走訪日本各地採訪年邁的戰爭親歷者。
  • 這個日本戰犯曾在中國人面前,哭著下跪道歉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也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大屠殺。其中,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經調查判定,日軍集體屠殺有28案,屠殺人數19萬餘人;零散屠殺有858案,死亡人數15萬餘人,總計遇難人數超過30萬人。然而,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日本國內還有一些人試圖否認這段悲慘歷史。據報導,近些年,隨著日本右翼抬頭,一些為侵華戰爭翻案的論調也隨之而出。比如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就曾表示,「根本沒有什麼南京大屠殺」。
  • 「這是我人生中光榮的一筆」——老臺胞講述審判日本戰犯親歷
    為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11日在北京舉行歷史講座,邀請92歲高齡的老臺胞陳弘講述參與對日本戰犯審判的親身經歷。   二戰後期,大量侵略東北的日本部隊被蘇軍整建制俘虜。1950年,近千名日本戰俘由蘇聯政府移交中國,加上原來在華關押的100多名日本戰俘,全部關押於撫順和太原。
  • 專家:修繕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是對日右翼的回擊
    中新社瀋陽5月14日電 (記者 司曉帥)58年前,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的特別軍事法庭曾審判了日本前陸軍中將鈴木啟久等36名日本戰犯。這個曾被改造成電影院的建築物,如今有了新名字——瀋陽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紀念館,亦是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分展館。  作為展館負責人的井曉光說,新中國在1956年審判日本戰犯,其中日本前陸軍117師團中將鈴木啟久、偽滿洲國國務院總務長官武部六藏等36名戰犯均在這裡審判。而這也是中國人民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首次在中國的土地上,不受任何外來幹擾審判外國侵略者。
  • 殺害趙尚志的戰犯東城政雄:一個由盲從到覺醒的原偽滿警佐
    這是日本「中國歸還者聯絡會」(以下簡稱「中歸聯」)成員、原侵華戰犯東城政雄回國後在其文章和信件中寫下的悔恨之詞。日本侵華期間,東城政雄在偽滿洲國做過十年警察,後被蘇聯俘虜。1950年7月,與其他九百餘名日本戰犯一同被蘇聯政府移交給新中國政府,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
  • 日本戰犯歸國後,現狀如何?
    ,反而將一些甲級戰犯放進所謂的「靖國神社」中。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全國人民都在這一天為南京大屠殺中被日本侵略者殘忍殺害的同胞默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這個日本宣布投降75周年的特殊年份之中,也有很多日本的和平人士在不斷奔走,力圖搜集證據讓真相公之於眾,讓日本政府最終為此前犯下的暴行進行正式道歉。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石田隆至就是其中的一員,一直以來他都致力於研究那段歷史,並長期前往日本各地採訪侵華戰爭的退役日本老兵。
  • 一段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是怎樣審判日本戰犯的
    一件宣示主權、伸張正義的大事審判戰爭罪犯這件事,早在1942年1月就提出來了。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轉折點,德國逐漸敗退,於是英國政府召集九國政府一起商量戰後如何審判戰犯。當時,中國駐荷蘭公使金問泗參加了這個會議。在討論審判戰犯的基本原則時,金問泗代表中國提出了我們的嚴正立場。
  • 108把日本戰犯軍刀首次集中展出(圖)
    原標題:108把日本戰犯軍刀首次集中展出   本報訊(記者 安蘇)昨天,「前路清明青年有方——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在北京五中揭開序幕。據了解,本次展覽的全部展品均由愛國收藏家提供,多件日軍侵華時期的珍貴物證展品為首次對外展出。
  • 陳弘:用日本人教我的日語去審判日本戰犯
    陳弘與當年太原特別軍事法庭翻譯人員的合影,後排左四為陳弘。  七八百名戰犯穿著黑囚服,老老實實地低著頭坐在小馬紮上,工作團主任、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甫山作報告。  「我是在臺灣長大的,當時臺灣是日本殖民地,我受盡歧視。正是因為感恩於祖國解救了臺灣,把我們從亡國奴變成了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才在臺灣光復的第二年就毅然回到祖國讀大學。我萬萬沒有想到,今天我站在臺上做領導的翻譯,用日本人教我的日文去教訓日本戰犯!
  • 犯下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犯,最後結果怎麼樣了?
    1945年,日本投降,算總帳的時候到了!他們即將被抓獲歸案,押上正義的審判臺。蘇聯最早提出對法西斯戰爭罪犯進行審判,1941年12月4日,蘇聯政府發表宣言,率先提出在戰爭結束後,應嚴懲戰爭罪犯。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開羅宣言》,對戰後審判日本戰犯發表了聲明:「我三大同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
  • 二戰日本投降後,日本甲級戰犯在哪裡,受到了怎樣的處罰?
    反法戰爭結束後,你知道日本的甲級戰犯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嗎?真相令人痛快!1945年,這是有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日本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全面戰敗,並且在同年的八月份裡,發布了投降聲明。還在這一年裡,遠東方面的軍事法庭正式下令批准逮捕日本28名侵華戰爭的戰犯,並進行審判。
  • 空軍雷達兵70年:新中國雷達兵誕生始末
    周年今年4月22日是空軍雷達兵成立70周年紀念日。1946年,國民黨在南京開始籌建雷達研究所,並於1948年6月正式成立。1949年1月,雷達研究所的主要人員和雷達裝備器材被國民黨陸續轉移到了杭州,準備南下。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19日,華東軍區教導大隊指導員劉子真以杭州市軍管會軍代表身份,帶領新參軍的6名大學生接管了雷達研究所,接收技術人員等52名,技工、士兵等48名;接收裝備,均是美軍在「二戰」中使用過的主戰雷達。
  • 日本東條英機等十四名甲級戰犯滔天罪行錄(圖)
    1935年9月,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為加強對偽滿洲國政權的支持,殘酷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條英機率日軍直撲察綏和晉北,並炮製偽「察南自治政府」。1940年2月,東條就任臨時軍事參議官,7月就任近衛內閣陸軍大臣兼對滿事務局總裁。他擔任陸軍大臣後,即派遣日軍進入印度支那南部,並提出建立日本領導下的「大東亞共榮圈」口號。
  • 東京審判時,溥儀讓7戰犯被判處死刑,還直接和日本天皇對罵
    談到末代皇帝溥儀,想必許多人都會唏噓不已,因為他的大部分人生都掌握在別人手裡,直到1959年大赦之後,他才真正過上了自己的生活。三歲時,一無所知的溥儀被推到危險的政治面前,直到1912年他被迫退位。之後溥儀又被日本人利用,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遭到了世人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