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趙子龍長坂救主

2021-01-19 戰爭事典


建安十三年(208 年)正月,曹操徹底肅清袁氏集團,開始著手南徵荊州。

 

六月,曹操罷三公,置丞相,由自己擔任,獨攬大權。

 

七月,曹操親率大軍二十萬揮師南下。

 

八月,劉表病死,次子劉琮即位,劉備南移,屯兵樊城。

 

九月,曹操抵達新野,劉琮望風投降。

 

曹操抵達宛城時,劉琮才通知劉備,他已經投降。劉備知道後大驚,與部下商議對策,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襄陽,劉備不忍,決定前往物資充足的江陵防守。途經襄陽時,劉備呼叫劉琮相見,劉琮理虧,不敢面對劉備。劉備向劉表墓告辭,痛哭流涕。荊州的官員和百姓,大批追隨劉備南下。

 

到達當陽時,軍民隊伍擴大到十餘萬人,輜重數千車,每天只能走十裡路。有人建議劉備放棄百姓,但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劉備派關羽走水路先行,派張飛斷後阻擋曹兵,派趙雲保護自己家眷。

 

曹操以江陵有軍資,擔心劉備據而守之,決定放棄輜重,率輕兵追趕。到達襄陽,聽說劉備已經通過,曹操來不及舉行受降儀式,當即派堂弟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急趕劉備。

 

虎豹騎是曹操最信賴的嫡系部隊,歷代統帥皆由曹家人擔任,如曹純、曹仁、曹真。虎豹騎也是三國時代最精銳的騎兵,每一個普通士兵都是從百夫長裡面精選的。《魏書》:「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虎豹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在當陽長坂追上劉備。

 

現在的湖北省當陽市在三國時屬於臨沮縣,也就是日後關羽被擒的地方,並非三國時的當陽縣。三國時期的當陽位於現在荊門市境內,長坂坡位於今荊門市掇刀區。長坂地處荊山山脈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雖有長坡,但無法阻擋強大的騎兵,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稱其「間道之可馳,陂陀不能以限馬。」

 

曹純率領的虎豹騎作戰有兩個特點:一是打擊精確,二是手段殘忍。建安十年(205 年)正月,曹純率領虎豹騎圍攻南皮,袁紹長子袁譚棄城逃走。虎豹騎追上袁譚,將其斬首於馬上。建安十二年(207 年),曹操北徵烏桓,曹純率領虎豹騎突擊,擒殺烏桓首領單于蹋頓。

 

劉備繼承了劉邦的「基因」,一有危難,劉備就會拋妻棄子。建安元年(196 年),劉備在下邳被呂布擊敗,「布虜先主妻子」;建安三年(198 年),劉備在小沛被曹順擊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建安五年(200 年),劉備在小沛被曹操擊敗,「虜先主妻子」。

 

劉備的隊伍在長坂被虎豹騎衝散,劉備故技重施,再次「棄妻子南走」,命張飛斷後,自己與諸葛亮等人率先逃走。面對追趕的曹軍,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說:「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無人敢於迎戰,轉而搶奪劉備家眷和輜重。

 

暫時安全的劉備,開始尋找他的家眷,劉備最在乎的是阿鬥。阿鬥生於一年前,相傳其母甘氏夢吞北鬥而孕,因此乳名「阿鬥」。劉備已經48 歲,輾轉半生,親生兒子只有這麼一個,一旦落入曹操手中,藉此要挾,後果不堪設想。建安七年(202 年),曹操要求孫權把兒子送到許都當人質,孫權猶豫不決,與周瑜商議,周瑜斷然拒絕,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

 


此時,劉備又聽到一個壞消息,有人報告說趙雲已經北去投降曹操。三國時代,臨陣反水的事例屢見不鮮。

 

如,建安三年(197 年),徐晃離開楊奉投降曹操: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再如,建安五年(200 年),張郃離開袁紹投降曹操: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長坂坡之戰中,諸葛亮的好友徐庶也投降了曹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投降曹操實屬正常。但劉備知道,趙雲絕對不會這麼做。劉備記得,八年前,他寄居在袁紹籬下,幾乎是光杆司令。趙雲終不背德,前來投奔,與劉備「同床眠臥」,患難與共。八年來,劉備屢戰屢敗,顛沛流離,趙雲不離不棄,心如磐石,豈能為富貴所動?不因輝煌,慕名而來;不因落魄,轉身離開,這就是趙雲

 

孤子生死未卜,又有人誣陷愛將趙雲,劉備大怒,不顧自己的仁君形象,拔出手戟擲向造謠之人。這個人是誰,他是死是活,歷史上並無記載。不久,趙雲果然返回,《雲別傳》: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頃之,雲至。與趙雲一起回來的還有阿鬥和甘夫人,《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甘夫人此時很可能已經身負重傷,否則應由母親來抱孩子。劉備的兩個女兒也被曹純俘虜,《三國志·魏書·曹純傳》載:「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長坂坡之戰一定異常慘烈,可惜《三國志》並沒有交代細節,我們只能從其他救主場面想像長坂坡的情形。

 

建安二年(197年),典韋救曹操:後十餘日,繡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併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三國志·魏書·典韋傳》)

 

建安十六年(211 年),許褚救曹操: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三國志·魏書·許褚傳》)

 

建安二年(197 年),周泰救孫權:策討六縣山賊,權住宣城,使士自衛,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圍落,而山賊數千人卒至。權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馬鞍,眾莫能自定。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左右由泰並能就戰。賊既解散,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是日無泰,權幾危殆。(《三國志·吳書·周泰傳》)

 

與「才力絕人」 的曹操和「便馬善射」的孫權相比,趙雲要救的是一個尚在襁褓的嬰兒和一個不識鞍馬的婦女,難度可想而知。半個世紀後,蜀漢滅亡前夕,55 歲的劉禪追憶趙雲時說:「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時任大將軍的姜維也說:「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劉備為感激趙雲,拜趙云為牙門將軍。幾年後,魏延接替趙雲,成為新的牙門將軍。

 

迎回阿鬥,暫時渡過了危急,但劉備對未來仍然迷茫。前往江陵的計劃破滅,劉備考慮遠走交州,投奔老友蒼梧太守吳巨。正在此時,劉備見到了從江東趕來的魯肅。


本文摘自《完美武將:趙雲》



為什麼金庸最喜愛的人物是趙雲?
為什麼易中天為其扼腕嘆息不止?
為什麼樸槿惠將其視為自己偶像?
為什麼趙雲會成為影視螢屏的熱門人物,總以武藝高強,忠肝義膽,英俊神武的面目示人?
為什麼趙雲是無數三國史家心目中的「完人」?

真實的趙雲,是什麼樣一個人?
本著將解答以上所有疑問。


↓↓↓點擊原文連結快速購買

相關焦點

  • 長坂坡之戰,趙子龍從曹營七進七出,那麼總共戰鬥幾分鐘
    操以五千之卒,及長坂縱兵大擊,廊然霧散,脫身奔走。方欲遠竄用魯肅之謀,然投身夏口。提到長坂坡之戰,大家最先會想起奸雄曹操,隨後便是趙子龍,作為一名常勝將軍,趙子龍一直都能夠在沙場上勇敢殲敵,不降不縮。長坂坡之戰也是,儘管趙子龍歸屬的劉皇叔這一方沒有取得成功,可是,分毫都抵擋不住趙子龍的光輝。
  • 趙雲單騎救主的長坂坡,並不在如今的當陽市,而是在這個地方
    正悽惶時,忽見麋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口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張飛曰:「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玄德曰:「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麋芳曰:「我親見他投西北去了。」張飛曰:「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玄德曰:「休錯疑了。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丑之事乎?子龍此去,必有事故。
  • 遊戲中的趙子龍為何成了「小白臉」?光榮《無雙》系列功不可沒
    在《三國志》等史書中,趙雲的形象更偏向於五大三粗的忠義猛士,"關張馬黃趙",《三國志》中的趙雲更是排在"五虎"之末。而趙雲在遊戲的帥氣形象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和出品了眾多三國題材遊戲的光榮公司分不開關係。光榮旗下有兩大三國遊戲最為知名,一個是SLG策略玩法的《三國志》,另一個則是ACT的《三國無雙》。
  • 《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定檔11月6日 常勝將軍單騎救主傳奇之戰
    在長坂坡之戰中,七進七出救出阿鬥的名段。再現了三國忠勇趙子龍一戰成名的傳奇故事。,威震長坂坡。曹操五千虎豹騎僅一天一夜便在當陽長坂追上劉備。亂戰中,糜夫人及幼主阿鬥被困曹營。趙雲曾受夫人救命之恩,不顧眾人阻攔,前去營救二人。面對上萬曹軍,趙雲將年幼的阿鬥縛於前胸,七進七出,斬了數十餘曹軍將士。趙子龍的忠勇無雙,令曹操大為震撼,經此一戰,手執亮銀槍腳蹬赤兔馬一騎斬萬軍的常山趙子龍名震天下。
  • 趙子龍單騎救主是真的嗎,前半部分是真的,後面是假的
    大家對這個人的看法就是渾身都是膽,他最著名的事跡就是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這件事了。在《三國演義》裡這件事非常有名,對這件事進行了很多描寫。趙雲可以說就是因為這件事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不過這件事只是評書演義裡記載的,真實的歷史上有這些事嗎。很多人覺得是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這件事可以說半真半假。我們看一下具體狀況。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決定投降曹操。
  • 《趙子龍》上映,史上最弱趙雲呼之欲出,歷史劇變魔幻片
    古裝動作電影《趙子龍》已經在網絡平臺上映播出了,這段時間「趙子龍」還是比較忙的,前段時間電影《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才剛剛上映,不過這部《趙子龍》和《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一樣全部垮掉了,前者完全是過家家式的小打小鬧,後者則是嚴重變味了,本來是非常嚴謹的歷史劇,但導演和編劇硬是拍成了武俠、魔幻片!
  •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英勇無敵,誰知竟成他日後的最大黑點?
    說起趙雲,每個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他的代表作:長坂坡救主。長坂坡的趙雲端的是英勇無敵,看三國演義是怎麼濃墨重彩的: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 我們都被騙了,這才是真正的長坂坡救少主,趙子龍沒那麼神勇
    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在三國的時候,產生了許多優秀傑出的人才,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在三國時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趙子龍,他在那個歷史時期留下了許多光輝的事跡,有一段著名的事跡,就是趙子龍救阿鬥,看過電視劇的應該都知道,他英勇無敵,救了阿鬥,但是歷史上的趙子龍救阿鬥和電視劇中演的是有差別的,那究竟歷史中是怎麼描述的呢
  • 「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熱血上線,看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阿鬥!
    「三國」是影視劇改編的一大題材,近日一部名為「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的網絡電影上線了,原先小編以為這也是一部掛著羊頭賣狗肉的魔改版。 但當觀看完全片之後,才發現「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真實的還原了,三國演義中劉備倉惶逃竄,趙子龍在長坂坡,單人單騎殺入曹操百萬軍中,救出阿鬥片段。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趙雲長坂坡為何「七進七出」?
    為迅速殲滅劉備勢力,曹操選精銳騎兵五千猛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劉備見曹軍追上,迫不得已,在長坂坡率數十騎折向東,「斜趨漢津」亡命。他撤退時,「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拒水斷橋,瞋目橫矛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見《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 趙雲成名戰:歷史上的「趙子龍單騎救主」究竟是什麼樣的?
    眾所周知,「趙子龍單騎救主」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經典章節之一,讓趙雲成為家喻戶曉的古代名將,而且「趙子龍單騎救主」確有歷史原型。那麼歷史上的「趙子龍單騎救主」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建安六年(201年),被曹操擊敗的劉備逃到荊州去依附劉表。
  • 盤點《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單騎救主
    還有長坂坡趙雲在曹軍重重包圍下七進七出,所騎之馬更為神奇,硬是從土坑中憑空一躍,將趙雲和阿鬥託出坑外,助子龍從此名揚天下,間接使阿鬥有了天子之命,可謂三國第一神馬。
  • 趙子龍單騎救主,忠肝義膽真英雄,他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嗎?
    百姓千裡追隨劉使君的忠君之情、張飛於長坂橋上怒喝千軍萬馬的霹靂之概,堪稱歷史傳奇的點睛之筆。 當然,最為盪氣迴腸的當屬趙雲深入敵陣、單騎救主的壯舉。趙雲堪為將帥之材,但更多的時候像個縱橫四海的俠客,常常在一人一騎的奔走往來之間,扭轉了乾坤。
  • 《少年三國志:零》帶你回到長坂坡,讓我們再殺個七進七出!
    其實,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道,在著名的戰役長坂坡前,獨自一人對峙曹軍得千軍萬馬,常山趙子龍單槍匹馬,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故事膾炙人口,很多人對趙雲的扮演者張山都不陌生,1994年當時的他剛26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就出演了大英雄趙雲的角色,他的命運從此被改變。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雲長坂坡為何「七進七出」?
    長坂坡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舉兵南下奪荊州。荊州牧劉琮投降,劉備倉惶南逃江陵。為迅速殲滅劉備勢力,曹操選精銳騎兵五千猛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劉備見曹軍追上,迫不得已,在長坂坡率數十騎折向東,「斜趨漢津」亡命。他撤退時,「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拒水斷橋,瞋目橫矛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見《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 可不僅是帶孩子,趙子龍長坂坡下,殺得七進七出到底多難?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很多人對《三國演義》耳熟能詳,尤其是很多年輕人第一次讀到趙子龍單騎救少主阿鬥,在長坂坡曹軍當中殺得七進七出!尤其是在1994年央視版的《三國演義》上映以後,人們對於書中趙子龍的形象更加立體充實起來。
  • 在長坂坡一戰中,為什麼曹孟德麾下將領無人願意和趙子龍一戰呢?
    ,雖然在現存的史料中有著不少的相關記載,但是更多的戰爭都被淹沒在了時間的長河中。古代的小說三國,為我們大家描述了不少的古代戰爭的場面,雖然其中略有誇大或者文學杜撰的意味存在,但是還是可以從中窺探古代歷史中的戰爭場面。在小說三國之中,有一場十分有名的戰役,就是長坂坡之戰,可以說趙子龍在此場戰役之中是激戰幾百回合,盡顯自身各種本領。
  • 《趙子龍》上映,劉備是亮點,趙雲血戰長坂坡,魔改是最大敗筆
    因此,說這部《趙子龍》是半部好片,不為過。該片開局的故事,都是較為符合歷史真實的,沒有戲說的成分。黃巾之亂後,諸侯紛爭,趙雲退守老家,面對蒼生艱辛,依舊無能為力。東漢末年的亂世,在這部《趙子龍》當中畫面感呈現得較為不錯。尤其是那些「無義戰」,死傷之慘重,通過電影語言的方式呈現出來,對影迷是具備歷史震撼意義的。
  • 三國演義: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疼不疼?
    趙子龍七進七出,曹操疼不疼?如果我是曹操,我會覺得非常痛,痛到鑽心那種,本來順利收編荊州的計劃即將完成,而劉備也要快被抓到,誰知道中間出來個趙雲,殺了自己的營寨七出七入,不但讓自己的損失大增,還丟了一把尚好的大寶劍,換你是曹操,你痛不痛。
  • 袁闊成經典電視評書《常山趙子龍》第11回:長坂坡前顯雄風
    王震鼓勵袁闊成錄製《趙子龍》 在和王震交往的過程中,袁闊成了解到,王震對《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人物趙子龍十分喜愛,王震鼓勵袁闊把趙子龍的故事單獨創編成一部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