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斌:傳承名醫技藝 弘揚中醫文化

2020-12-14 央廣網

央廣網九江9月18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談思宏)他出生在九江,祖籍上海,從醫40多年來,認真鑽研、學習、傳承中醫博大精深的中醫名著和醫籍醫案,並積累了豐富的中醫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先後出版了學術專著10部,為中醫藥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數患者的口碑證明了他的德藝雙馨,他就是九江市中醫院類風溼科主任胡曉斌。

實踐摸索 自學探究

胡曉斌自幼在家庭的薰陶下,對中國武術情有獨鍾,5歲開始師從九江武術家曾憲國、曾憲萍、曾憲龍先生學習少林國術。13歲時,正始拜師於原九江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骨傷科名家曾憲龍先生,學習傳統的中醫正骨、導引、針灸、推拿及風溼痺症的診療術,十五歲即開始臨床實踐。18歲從軍時期,又學習了現代基礎醫學及中西醫結合醫學,在部隊首長及軍醫的關懷、幫助和指導下,開始走上了為戰友及當地百姓患者服務的崗位,並正始成為了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

「多看、多學、多問、多練、多想,多實踐、多摸索、多訪問、多創新」,這「九多學習法」,是其啟蒙老師曾憲龍先生,在胡曉斌從師學習中醫的第一天對其所講的第一句話。為了學好中醫,胡曉斌始終沒敢忘記這句學習格言。以至於40多年後的今天,也還牢牢地記於心中,每當在帶教和培養學生時,都會把這「九多」的學習法傳輸給所教授的學生們。

為了學好中醫,他白天勤於實踐,晚上自學探究,有空之餘還從不忘記拜訪當地名醫,虛心學習和請教,對於有用之處及特色療法,均一一記下,為此,多年後他的筆記累計多達幾百萬之字。

胡曉斌正在為病人診療

努力學習 不斷創新

20世紀80年代,胡曉斌創建九江市中醫院風溼病關節痛專科門診,專事風溼筋骨病的診治和康復工作,數十年來,先後為來自省內外、中國臺灣及美國、德國、法國等地區的數以千計的患者進行了診治,救治了無數因風溼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自13歲學徒開始,胡曉斌就有每天堅持看書學習2小時的習慣。每當與到不懂的難題時,就及時請教相關的專家教授,近的登門,遠的寫信;對學習所得及體會,還逐一用筆記錄。對於前人診治類風溼的學術思想、醫療原則、治病方法及手段,總是在不斷的摸索、探研和總結,對於其中認為不太理想的技術方法,則根據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及體會,進行修改、補充、提高或創新。

王某從5歲開始患有類風溼關節炎,至來胡醫生處已有10年之久。該患者因此病先後去了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地比較有名的大醫院,也找了不少名醫,用盡了各種中西藥,可以說是每年、每月、每日都在用藥,可到如今,小孩的病症依然沒有得到控制,每天還在吃激素,周身關節還是疼痛不止,白天上學行動不便,夜晚睡覺也不得安寧。後經熟人介紹,慕名求診。

王某的病症,經過胡曉斌為期一個月的治療後(不用激素,不用止痛藥,不用生物製劑),完全甩掉了已用的激素。繼續治療2個月後,患者的症狀明顯改善,白天行動自如,夜晚睡覺安穩。按此法連續治療近二年後,患者病症完全康復,停藥。一年後隨訪正常;二年後隨訪正常;六年後隨訪一切正常,患者目前已走上了工作崗位。

在王某的案例中,胡曉斌採用了自己發明的「胡氏六聯法」的治療方案:以「消炎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以口服中藥、功能鍛鍊為主,局部採用推拿、蜂針、外敷草藥為輔,並結合靜脈點滴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在患者及患者家人的積極配合下,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堅持不懈 傳承成果

在工作之餘,胡曉斌善於總結和探索,對一些難治的病症進行研究。多年來,他先後出版了學術專著10部,其中4部著作在境外發行、6部著作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三部著作上了百度百科;他的論文、專著及研究成果多次在國內外獲大獎。他曾獲江西省自學成才獎及中華全國自學成才讀書積極分子先進個人稱號。

他努力學習中國傳統醫術,遍尋名家。並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總結,硬是把中國南北中醫傳統的絕技~「手法」提煉升華成:《按摩手法集錦》一書,該書20餘萬字,插圖500餘幅,並於80年代,由中央一級出版社出版發行並再版。該書出版後,得到了中醫界的好評,已故名老中醫程定遠先生說:胡曉斌大夫,繼承祖國醫學傳統,博覽古今,承濟世之心,仰讀瑤函,具活人之術,博搜村嫗野叟手法,更參多年實踐經驗,著成《按摩手法集錦》一書,該書挖掘、整理我國古代各派手法百餘種,匯各家學說於一爐,填補了我國各流派對「推拿手法說用不一,而無詮解的空白。」

胡曉斌主任把所學之中國傳統醫學中的「手法絕活」,巧妙地應用於現代醫學的診療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給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為解除病者之痛及振興傳統中醫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健於身,醫於心,立於世」,被胡曉斌醫生醫治好的病人們送來一面面錦旗,他們口口相傳,用口碑為市中醫院立下了一塊金字招牌。

相關焦點

  • 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專項行動主要領導人合影)此次公益行動通過開展老年健康宣傳,成立顧問專家團,深入社區開展老年人知識科普、專項公益活動,以達到針對高齡老年人、城市空巢老年人、農村留守老年人制定健康預防方案,紮實做好老年健康生活服務工作,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 龍裡:傳承中醫藥文化 培養中藥「匠師」
    8月25日,記者從龍裡縣中醫院召開的名中醫拜師儀式上獲悉,江蘇省名中醫郭錦華工作站在該院啟動,將有8名縣中醫院醫生跟隨江蘇省鹽城市中醫院派駐的名中醫學習中醫藥文化。拜師儀式據悉,郭錦華工作站團隊成員7人,將以針灸腦病、推拿、中醫康復為方向,為該院培育一批醫療技術骨幹和精英。此次拜師的8位學生均為縣中醫院選拔的中醫藥人員,他們不僅醫德醫風好,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也較全面。
  • 【曙光·新聞】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曙光醫院舉辦「中醫...
    【曙光·新聞】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曙光醫院舉辦「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展 2020-08-25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四大名醫」之石氏中醫:三代中醫人 百年中醫情
    彼時,辛亥革命爆發,外省醫藥傳統文化不斷湧入,貴州中醫學術也由此漸臻新境,大批學者得以外出遊歷並得名師教導,貴州開始湧現大批中醫名醫。直至20世紀30年代,貴州國醫館設立,有大批年輕學者經系統中醫學習畢業,隨即活躍在貴州醫壇。
  • 杭州御和堂中醫 名醫名科名院
    杭州御和堂中醫醫院秉承「弘揚國粹,惠澤百姓」的辦院宗旨,堅持「大醫精誠」、「仁者愛人」的中醫藥文化理念,以祖國傳統醫學、ﻪ傳統療法為根本,以中醫「辯證施證、」「治未病」等經典理念,致力打造名醫、名科、名院建設,以飽滿的熱情、精湛的醫術、ﻪ竭誠為廣大群眾提供醫療、養生、康復、並有中醫特色的醫療保健服務。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精神,開啟拾遺之旅,體驗眉山糖畫技藝
    作者:張昊,郭旭為響應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號召,7月13日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拾遺團隊再次出發,與外教Dr.Hassan(漢森博士)一起來到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探究糖畫製作的奧秘,跟隨傳承人孫世龍一起體驗了糖畫的製作技藝。
  • 傳承中醫文化服務市民 海口這家中醫診所和傳承工作室同時開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 王燕珍)為弘揚中醫針灸,宣傳中醫文化,8月16日,海口瓊山王清山中醫診所正式揭牌,中醫傳承人王清山現場坐診。同時,還成立了青山中醫傳承工作室,將打造中醫文化交流平臺。
  • 傳承醫道,弘揚中醫必然有夢想一族
    近日,因發《梁懋如效驗案精選》一文,引起百度網友夢想一族的關注,他說:我對中醫也不怎麼了解,我以前害了嚴重的眩暈症,就是躺著床上做起來時,就感到天旋地轉,非常痛苦,後來看中醫書服用了張錫純的升陷湯,僅僅一劑,這個病就好了,所以現在就喜歡看中醫的一些書籍[握手][握手]
  • 中醫傳承「艾」在民間 濟南市中醫診所聯盟成立暨首屆「艾」文化節...
    今天,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市舉辦中醫診所聯盟成立暨首屆「艾」文化節活動。本次活動由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濟南市歷下區衛生健康局、濟南市歷下區中醫藥局主辦,歷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聯盟、北京慈惠仁中醫研究院、濟南歷下慈惠仁中醫診所、山東慈惠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300名中醫愛好者及熱心市民到場參與。
  • 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研修班在聖愛中醫禮堂開班
    2020年10月24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繼續教育委員會的支持下,由雲南省中醫藥學會主辦,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婦科流派分會、雲南昆明姚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協辦,聖愛中醫館承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中醫婦科流派臨床診療技術傳承與創新暨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特色診療技藝研修班」在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聖愛禮堂開班。
  • 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書法藝術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蘊,與中華民族的內在生命精神血脈相連,融為一體。書法不僅僅是「技」,是「藝」,更是「道」,它與中國文化相表裡,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
  • 立明堂推廣詠春等傳統課程,弘揚和傳承非遺文化
    近年來,為傳承和保護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中青立明堂傾注心血,重力打造詠春、中醫等公益課,希望能為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盡一份力。
  • 《麼麼俠》:中醫題材熱血動漫崛起,中醫藥文化創新傳承
    中醫題材熱血動漫《麼麼俠》的問世可謂順勢而為,不僅是迎合了「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還為我國「母嬰服務+動畫原創」樹立榜樣,亦為中醫藥文化傳播提供了新方式。該片以動畫形式為傳播載體,通過將中醫五行深厚的文化內涵化為麼麼五行之力,生動形象的演繹出來,畫面精緻唯美,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幽默搞笑,但又寓教於樂、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和感染力。
  • 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標題: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面點文化歷史悠久、品類豐富、用料考究、製作技藝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聖愛中醫第一屆「名醫好藥」論壇成功召開
    為了更好地培養中醫醫生,提高中醫醫生的診療技術水平,同時,也是為了堅定中醫科研的信心,通過對名老中醫專家經驗方孵化出的院內製劑等科研成果的臨床應用研究和分享,更好地發揮聖愛中醫「名醫好藥」優勢,為廣大百姓的健康和夢想保駕護航,2020年8月4日,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聖愛中醫館)第一屆
  • 聖愛中醫館論壇再啟,帶你一探「名醫好藥」!
    繼8月4日聖愛中醫第一屆「名醫好藥」論壇成功舉辦之後,為了更好地培養中醫醫生,提高中醫醫生的診療技術水平,同時也是為了堅定中醫科研的信心,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聖愛中醫館)第二屆「名醫好藥」論壇又於8月20日如期舉行。
  • 傳承中醫後繼有人 國醫大師劉志明蓮城收徒
    國醫大師劉志明傳承工作室授牌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盤龍山莊大酒店舉行。來自湘潭市中醫醫院、湘鄉市中醫醫院、湘潭縣中醫醫院的5名徒弟向劉志明跪拜、奉茶、遞交「拜師帖」等。紅網湘潭縣分站8月28日訊(記者 彭圓)為了傳承中醫、弘揚國粹,培養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8月28日,國醫大師劉志明傳承工作室授牌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盤龍山莊大酒店舉行。中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副市長傅軍等參加。
  • 湖南省基層名中醫尹新生:仁醫濟世 名醫傳神
    常寧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尹新生,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詹正骨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他扛起學術大旗,29年來紮根骨傷科臨床一線,全心鑽研技術、治病救人,將「南詹正骨」療法不斷發揚光大,造福了無數病人,並於近日被光榮的評選為湖南省基層名中醫。
  • 傳承千年文化遺產,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易茂才的故事
    相傳炒米餅是冼夫人軍中的軍糧,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已發展成當地特產,炒米餅的製作技藝也成為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作為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琪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昌公司)董事長易茂才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原鄉風味為基礎,帶領公司致力傳承冼夫人軍糧千年文化遺產,為維護好「嶺南餅祖,千年軍糧」的品牌和聲譽不斷努力。
  • 傳承銀壺手工技藝——尚壺坊以品質為堅,首登央視!
    近日,中國手工銀壺文化傳承品牌「尚壺坊」繼走向世界舞臺後,再次榮登央視CCTV,緊握時代脈搏,傳承皇家工藝,深耕行業發展,大力弘揚中國銀壺文化,獲得了空前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