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政府新聞辦9日晚間稱,警方對涉碳九洩漏事件的4名企業人員進行依法調查取證,目前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具體通報如下:
泉港區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化學品洩漏事件最新進展及處置情況通報:
一、事故調查。泉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安監局、公安局、環保局、湄洲灣港口管理局、總工會、監察委、檢察院等單位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認真勘察現場、將油輪上的監控設備做司法鑑定,對事故發生原因開展調查。公安機關對事件發生時涉事4名企業人員進行依法調查取證。目前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二、油汙清理。11月9日,再次出動人員400餘人次,出動船隻60多艘次,繼續對岸邊、漁排等區域的殘留油汙進行清理,重點為漁排區域裡的受汙網箱及浮球。
三、環境監測。(1)海洋水質狀況。泉州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9日繼續對肖厝網箱養殖區及界山鎮、後龍鎮、峰尾鎮附近海域開展水質監測,並增加對山腰鹽場附近海域進行水質監測。肖厝碼頭海域監測點及惠嶼島周邊1個監測點海水石油類處於第三類水質範圍,化學需氧量處於第一類海水水質範圍;轄區其他海域的10個監測點海水石油類處於第一(二)類海水水質範圍,化學需氧量處於第一類海水水質範圍。(2)大氣狀況。泉州市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含量9日監測結果為:上西村(11時)0.1612mg/m3,峰前村(11時)0.1193mg/m3,肖厝村(11時)0.1735mg/m3,肖厝村(12時)數據為0.1416mg/m3,肖厝村(15時)數據為0.0597mg/m3。
四、嚴格肖厝村海域水產品管控。(1)市、區兩級海洋與漁業執法人員對肖厝村海域和碼頭實施24小時巡查值守,禁止肖厝村海域水產品採捕上岸;(2)繼續開展肖厝村水產品質量抽樣檢測;(3)執行最嚴格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儘快組織國內專家對肖厝村水產品安全進行風險評估;(4)對肖厝村海域少量死亡的水產品集中衛生填埋處理。
五、水產養殖損失理賠。截至9日下午,涉及的152戶99單元漁排已全部清點登記,具體養殖品種、規格、數量正在統計匯總。現已協調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儘快對事件造成漁業損失開展調查評估。市、區兩級政府將督促涉事企業承擔應有的損失賠償。
六、住院診療。截至9日下午,原住院治療10名,經治療1名出院,9名病情明顯好轉。今天下午新增住院病人1例,病情較輕。
七、群眾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群眾接待和入戶走訪工作,在肖厝防汛大樓設置群眾接待室,區、鎮領導接待群眾來訪,協調落實群眾訴求。同時,組織5個小組重點走訪部分漁民、養殖戶、住院群眾、困難戶和受影響較重的群眾,通報處置進展,聽取意見,疏導群眾情緒。
11月9日,福建泉州碳九洩漏受影響海域,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網箱內的油汙。東方IC供圖事件回顧新華社福州11月9日電(記者 邰曉安)11月8日夜間,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泉州市政府就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碼頭化學品洩漏情況進行通報。
通報稱,11月4日凌晨,福建省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執行碳九裝船作業時,碼頭連接海域軟管處發生洩漏。泉州市初步認定,該起事件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此次事件直接影響海域面積約0.6平方公裡,約300畝網箱養殖區受損。
9日上午,記者在泉州市泉港區肖厝村碼頭看到,清理油汙的工作仍在進行中,但海面上看不到大面積的油汙。在沙格村,靠近岸邊和礁石的海面仍有薄薄的一層油。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員坐著小船在海面來回放置吸油氈。
肖厝村村民肖車明說,4日凌晨三四點他聞到非常刺鼻的汽油味,還以為是附近有船隻沉沒。早上起來看時,才發現是附近碼頭漏油。自己養了8000條海蠣,12月份就要收穫了,沒想到一夜間竟遭到了汙染。
村民肖慧川說,洩漏的碳九把泡沫浮標都溶解了,導致漁排出現下沉,一些魚死了,一些魚逃跑了。肖厝的村民大多都靠養殖為生,現在客商都不敢收肖厝的魚了。聽說汙染海域恢復要好幾個月,大家都在擔心。
記者了解到,涉事的企業東港石化為泉港石化工業區內的一家民營倉儲企業,擁有3萬噸和2000噸兩個碼頭,總庫容量8.4萬立方米,今年剛剛獲批新增碳九業務。
通報表示,此次事件直接影響海域面積約0.6平方公裡,養殖受損集中在肖厝網箱養殖區約300畝,涉及養殖戶152戶、養殖面積99單元,其中20單元為空箱,在養的79單元中有20單元下沉較嚴重,其餘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損。
此外,還有52名群眾疑因接觸汙染物而就醫。泉州市政府稱,泉港區醫院陸續接診來自該區南埔鎮、後龍鎮沿海一帶的52名疑似接觸洩漏碳九的群眾。此類患者的主訴為「接觸刺激性氣體後身體不適」,其主要症狀為頭暈、噁心、嘔吐、咽部不適。其中門診就診42名,留院觀察10名。目前,9名患者症狀較入院前有明顯好轉;另1名患者在事發水域溺水,出現吸入性肺炎,已從ICU(重症監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病情穩定。
泉州市政府表示,截至8日15時,當地共出動船舶400多艘次、人員2500多人次,投放吸油氈732袋、清油劑70桶開展油汙吸附,受影響海域漂浮的油汙已基本完成清理;繼續出動船舶和人員對岸邊、漁排等隨潮水起落的殘留油汙進行吸附,此項工作仍在繼續。
此外,記者了解到,福建省海洋與漁業監測中心於4日9時在養殖區抽取3個樣品進行初檢,根據檢測規程需連續兩周檢測無裂解碳九殘留物,方可解除管制。為確保食品安全,泉港區已於4日暫緩受影響海域網箱養殖水產品起捕、銷售、食用。
釋疑1
碳九對人體危害到底幾何?
根據泉港區環保局提供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本次洩漏的裂解碳九屬於易燃液體,可「引起眼睛、皮膚、呼吸系統刺激,食入有害,吸入肺內可引起致死性化學性肺炎。高濃度蒸氣可引起中樞神系統抑制」。
針對網絡上流傳的「有毒」和「致癌」說,部分受訪專家介紹,碳九又分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未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和《劇毒化學品名錄》。一般而言,本次洩漏的裂解碳九危害相對更小。
「人吸入裂解碳九的揮發物,可能造成急性的短期傷害,但應該不會造成非常長期的累積性損害。」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介紹,裂解碳九的成分與汽油、柴油相似,揮發在空氣中對人體的危害不是太嚴重。裂解碳九汙染通過水產品的累積後具有一定的食物鏈毒性,人誤食後會產生一定不適。
泉港區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魏慶輝說,碳九屬於低毒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要看接觸時間、濃度和接觸量來判斷。一般情況下,需要長時間大量接觸才會造成嚴重損傷的後果。
2
為何多日後清理工作還未結束?
彭應登認為,雖然大部分油汙已經被清理,但是碳九洩漏對近海水體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他說:「有一些溶入水的化學成分,會影響到涉事水域的動物安全,此類汙染短期內應該不會消除。在正常的水文條件下,近海汙染的影響應該會持續至少1到2個月。」
東港石化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表示,雖然碳九大面積清理基本結束,但一些油品會附著在礁石上,比較難完全清理。這些油品隨著溫度的升高和風向的變化又會蒸發,所以即便現在看不到多少油,但還會有一陣陣的氣味。
部分專家認為,這次事故對周邊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有限。彭應登說:「如果是原油,會積在底泥,不容易清除。而裂解碳九密度小,比水輕,漂浮在水面上相對容易被清除。而且本次影響的範圍也只是比較小的一個海灣,洩漏的裂解碳九大部分被人工清除後,剩餘的部分隨海水擴散漂走、稀釋,長期來看不會造成太大的環境破壞。」
3
何時才能解決廠居混雜問題?
在記者採訪中,不少居民表示,泉港洩漏的事情雖然不多,但因為距離過近,化工生產對生活的影響卻長期存在。
肖厝村村民肖惠川說,他們村裡時常會聞到臭味,家裡經常連窗子都不敢開。沙格村村民肖秀蓮說,周邊工廠產生的粉塵很多,家裡一天不擦,桌子上就會有一層黑黑的灰。
記者站在東港石化的事發碼頭,可以清晰看到肖厝村的養殖漁排,目測距離僅有幾百米。除此之外,在整個泉港化工區內,各種管道、工廠和居民區犬牙交錯,混雜在一起。在南埔鎮沙格村外的通港大道上,來往的運煤車轟隆而過,捲起陣陣黑色的粉塵。
彭應登表示,從規劃的層面看,目前看泉港石化港區的石化船舶、碼頭作業區和養殖區的空間分布,存在一些不合理情況。
泉港區住建局副局長張澄海介紹,2016年,為了解決泉港多年以來存在的廠居混雜問題,泉港區向上級申報制定了《泉港石化工業區安全控制區專項規劃》。根據《規劃》,石化園區紅線外550米範圍為外部安全防護藍線(含環保隔離帶),藍線外再設環境風險防範區界線。安全控制區內的居民將在2020年前陸續搬遷,離此次洩漏事故最近的肖厝村也在《規劃》的搬遷範圍之內。
據了解,搬遷總共涉及17個村莊、52700人,總投資預計為300多億元。
來源:泉州網、新華社
編輯:R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