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熊孩子,相信許多人都是比較反感的,由於熊孩子常常做出出格的行為舉動,同時又不能拿這些熊孩子怎麼樣,因為熊孩子的父母不對孩子的行為作表態,外人基本沒權利和義務去指點別人家的孩子,所以人常說,有熊孩子就有熊父母。
20萬手辦被熊孩子掰斷,父母耍賴拒賠償
隨著二次元文化的發展,手辦漸漸地開始流行起來,許多動漫裡的人物被製作成手辦模型。而那些對二次元動漫非常著迷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會購買手辦放在家裡,有著紀念意義,並且有些限量版的手辦價值不。這些限量版的手辦,對於那些手辦狂熱的愛好者們來說,那種熱愛難以形容,就像汽車界的限量版豪車一樣搶手。
小柯正是手辦愛好者,家裡專門設計了一間房間來擺放這些手辦,其中有不少售價昂貴的限量版手辦。
某天小柯有事出門一趟,那天正好有親戚來家裡探親,並且還帶了不少孩子一起過來。但小柯回到家之後,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幕,自己擺放好在櫃架上的手辦,既然被丟得滿地都是,缺胳膊少腿各種各樣的都有。小柯差點就崩潰了,氣急敗壞的小柯差點沒忍住,幫這群小孩的父母教育他們一頓。
好在小柯沉住氣了,找熊孩子的父母理論去,表示自己花了不少錢買的手辦,被這幾個孩子都掰斷了,你們得給我賠償。然而這位家長表示:「就那些塑料玩具而已,沒幾個錢啊,幹嘛跟孩子們計較,孩子玩了就玩了唄。」小柯怒斥:「我這些東西花了20多萬買的,你說沒幾個錢?沒經過我同意就讓孩子亂玩?看在咱們是親戚的份上,多的我不算了,就賠20萬吧。」
面對態度堅決的小柯,親戚反駁道:「20萬?就一堆破塑料,還想訛錢?」小柯再次表示:「你不信可以,過後我找帳單給你看。」這時候小柯的父母趕忙來調和現場,由於是親戚關係,雙方父母的化解之下,賠償事宜最後不了了之了,小柯只能忍了,打算買展示櫃將自己心愛的手辦鎖起來。
家裡有熊孩子,父母該如何教育?
1、當孩出現「熊」行為時,家長要有所表態
有些熊孩子在「熊」的路上越走越遠,大多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出現錯誤的行為舉止時,不加以制止,不對孩子的所作所為展示自己的態度,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認為這些錯誤的行為是對的,長期下來自然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成為人們討厭的熊孩子。
2、給孩子制定標準
教育還是應該制定一定的標準,尤其是那些比較調皮的熊孩子,家長要學會採用軟實力和硬實力去教育孩子,但是硬實力不能過度使用,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給孩子制定標準也能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做人原則和底線。
3、孩子犯錯後,進行二次教育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現場給孩子指正並進行教育,的確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犯錯的原因和犯錯的程度。
但是事後孩子往往容易將此事忘記,所以在孩子回家之後,帶孩子平靜些,耐心地對孩子進行二次教育,讓孩子加深對自己錯誤的認知。
其實有時候在對孩子進行二次教育時,家長經常會發現更好地教育方式,也就說針對某事現場對孩子進行第一次教育後,而第二遍相當於複習了一遍,這個複習往往能發現新的教育技能。
所以,孩子比較「熊」,那麼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到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多花些心思,多學習育兒知識,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