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號航母。 圖片來源 英國國防部
綜合編譯 陳榮生
英國最新的航空母艦又滲水了。12月初,英國《太陽報》公布了一段由水兵拍攝的視頻,顯示「威爾斯親王」號航母艙內出現嚴重海水滲漏,被淹沒的機電設備清晰可辨。英媒稱:「數千加侖海水灌入機艙,將配電箱淹沒了24小時以上。」整個修理過程,包括檢查長達數英裡的電纜,「可能要幾個月」,預計將耗費「數百萬英鎊」。
英國海軍隨後證實,滲水事故是10月16日發生的。一名發言人告訴英國「海軍科技」網站:「『威爾斯親王』號」在樸次茅斯港維修期間,一間引擎室被水浸……船員們正採取應對措施,確保這艘航母能在2021年重新啟航,以便開展進一步的訓練和試驗。」
知情人士稱,事故是艦內的消防水管破裂導致,航母的高壓電力推進系統受到影響。這套系統由兩臺燃氣輪機交流發電機和四臺柴油發動機組成,總功率約110兆瓦。
軍事愛好者開辦的「拯救皇家海軍」網站分析認為,與傳統的戰艦不同,「威爾斯親王」號是由電力驅動的,其高壓電由柴油和燃氣輪機產生,再通過複雜的轉換器、配電盤和電纜系統輸出。隨著現代化軍艦越來越依賴電力推進,高壓電會使損害管制工作變得更加複雜和危險。幸運的是,進水事故並不是在發動機運轉期間發生的,當時高壓電氣系統可能也沒有使用。但是,如果電氣系統的元件被淹沒在鹽水中,那麼它仍然需要被剝離和更換,既昂貴又耗時。
正式服役僅一年的「威爾斯親王」號已是第二次滲水。今年5月的一起事故中,水從天花板傾瀉而下,淹沒了部分船員生活區。
英國海軍另一艘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同樣深陷「水患」。去年7月,由於發現內部滲漏,該艦不得不提前從海上返回。當時有報導說,進水導致一個樓梯間變形,弄彎了幾處防水壁,頂裂了鋼板,令3名水兵遭遇生命危險。2017年,「伊莉莎白女王」號曾因為推進器部位的橡膠密封失效,致使海水從船尾湧入艙內,不得不返廠修理。
「威爾斯親王」號完成試航後一直在英國本土附近水域訓練,今年3月25日返回樸次茅斯港後就沒有出過海。《太陽報》說,這艘航母原計劃於今年秋季再次啟航並進行直升機起降演習,進水事故可能導致訓練計劃延期至少6個月。
英國軍方的日程表顯示,「威爾斯親王」號明年將前往美國,執行代號「Westlant 2021」的任務,重點是接收並測試美制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目前,外界尚不清楚半年的延誤對該艦有何影響,但英國官員稱,「威爾斯親王」將按原計劃於2023年進入實戰狀態。
儘管單價高達30億英鎊的新型航母故障頻出,英國海軍仍然承諾,明年會優先安排「伊莉莎白女王」號投入作戰巡航,並稱之為「英國航母打擊能力的重要裡程碑」。這次行動被命名為「航母打擊群21」,搭載戰機的「伊莉莎白女王」號及隨行艦艇預計將途經亞太地區。
不過,看到「威爾斯親王」號的狀況,那些相信新航母能如期形成戰鬥力的人會受到打擊。英國能否在未來兩三年內如願擁有「雙航母」編隊,目前仍屬未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