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話】 歲月無痕,清淺而行。無聲流逝的時光中,總有很多美好值得珍藏,總有很多記憶值得銘記。中國人自古就有記錄的習慣,家庭有相冊本承載生活點滴,工作有記事本見證崗位上的辛勞付出…,一個個小小的「本」記錄點滴幸福,凝固美好時光,折射生活變遷。時逢國慶、中秋雙節來臨,為慶賀佳節,也為記錄2020年這個脫貧攻堅收官年、全民抗疫的特殊年,天眼新聞自今日起推出「幸福記事本 書寫新生活」系列報導,通過相冊本、旅遊攻略本、採購本、帳本、「房本」、病曆本、備課本8個不同主題的「本」,講述「本子」背後承載的故事,反映家國安康、人民幸福和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一起來翻開這些時光之「本」,品讀歲月流年,感悟變遷之美。
迎雙節,李維一家在爺爺奶奶家團聚。
「來,乾杯,慶祝中秋、國慶佳節,慶祝我們今天團聚!」 母親羅仙梅一聲提議,李維和家人們紛紛舉杯,團圓喜慶的氣氛合著食物的香氣在室內縈繞流轉,一家子的幸福時光在這一刻定格。 「這都是我們以後最珍視的記憶。」李維說,自己工作忙碌,和家人難得好好團聚,以後再翻看到這張照片,就會憶起這一刻的溫暖和幸福。 用照片記錄生活、捕捉歡笑、定格幸福,是劍河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醫生李維一家的「愛好」。
一張照片、一個故事、一段記憶。
李維援鄂歸來時和家人的合影。
父親李慶明最「驕傲」的一張照片,是迎接兒子李維援鄂抗疫回來的一張合影。 照片中,李維手捧鮮花,右手豎起大拇指,右邊的母親緊緊抱著他的手臂,左邊緊挨著的妹妹揮舞著小紅旗,最左邊的父親則高舉起小紅旗,每一個人皆是口罩遮面,但眼睛裡滿溢的都是驕傲、自豪和激動。 「對我們一家人來說,都是一段難忘的經歷。」看著照片,李維深有感觸地說。
李維在醫院上班。
今年除夕,家在劍河縣人民醫院附近的李維再一次主動與當天的值班同事換了班,「我家離得近,希望離家遠的同事能夠回家好好與家人吃個團圓飯。」從2012年參加工作後,每年除夕,李維都會與同事換班。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大年初一,劍河縣所有醫護人員取消休假,家在咫尺的李維也沒能好好坐下和家人吃頓飯。 當看到醫院發出的援鄂通知後,李維第一時間提交了「請戰書」,並隨後被選入貴州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湖北。
李維和父母、妹妹翻閱老相冊本。
李維的舉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我和我愛人都是黨員,從事了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既然國家需要他,那肯定是全力支持,不會有絲毫遲疑。」今年已64歲的李維父親李慶明說。 李維的妻子雖很不舍,但也默默地支持著他,同時也在凱裡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李維與妻子合影。
家人的支持、醫生的責任、堅定的信念,讓李維圓滿完成了1個多月的援鄂工作任務。 「李維,你是我們家的驕傲。」李維記得4月2日援鄂歸來時,父親的這句話。 援鄂歸來後,李維依然每天忙忙碌碌,偶有空閒,和家人翻閱相冊,閒話家常,成了一家子最快樂的時光。 拿出一本有些年頭,但保存完好的老相冊,李維和家人們一起翻閱著,記憶的匣子一下打開了。 「這是興建三板溪水電站,劍河縣城整體搬遷,我們搬到新縣城後拍的。」 「這張是我大學畢業時拍的。」 …… 從黑白到彩色,一張又一張照片記錄著成長、搬遷、求學,照片上所承載的歡樂、溫暖與懷念在翻看時齊湧上心頭,生活的美好變遷此刻無比鮮明。
李維與家人翻看手機相冊內的照片。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老相冊的照片停止了「更新」,更多工作、結婚、團聚、生活的海量照片存儲在了手機裡,時時記錄每一個難忘的時刻,每一個鮮活的瞬間,珍藏起每一個故事,每一段記憶,甜滋滋的幸福在相冊裡靜靜流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丹 歐陽章傑
編輯 劉娟利編審 田旻佳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