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回望「十三五」,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徵、親自督戰,目前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僅有52個未摘帽,全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5年3126元增加到2019年9808元,貧困殘疾人數量從700多萬減少到近50萬人。
「人民的美好生活,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簡短有力的話語催人奮進,讓人熱血沸騰,在這場與絕對貧困問題的歷史性較量中,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只有增強信心、保持恆心、堅定初心共克時艱,拿出衝勁、韌勁、親勁,讓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有主心骨,讓黨的旗幟在脫貧攻堅第一線高高飄揚,才能兌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個莊嚴的承諾。
增強「決戰決勝」的信心,拿出「一往無前」的衝勁。我國脫貧地區地域廣、人數多、難度大,打好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打贏的,要想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需要有必勝的勇氣和信心,從信念上樹立自信,從實際工作中淬鍊勇氣。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為偉大理想的傳播者和實踐者,需以自身作示範,堅定理想信念,點燃群眾脫貧致富的熱情,不斷夯實脫貧攻堅事業的群眾基礎,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堅定脫貧攻堅信心還需從實踐的寶貴經驗中汲取決勝的強大動力,以事實為依據、以實踐為檢驗,精準提出脫貧對策,以較高的專業水準和為民務實的精神,全面掌握致貧原因,啃下最後的硬骨頭,取得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
保持「愚公移山」的恆心,拿出「一鼓作氣」的韌勁。脫貧攻堅非一朝一夕之事,非一蹴而就之功,這是一場持久戰,千千萬萬扶貧幹部在基層默默奉獻,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換得真心;舍小家顧大家,撇下年幼的孩子、生病的父母,毅然奔赴偏遠山村,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當前,距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只有屈指可數的時間,越到決勝時刻,越是要慎終如始。堅決杜絕「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不能滿足於前期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躺在「功勞薄」上沾沾自喜,而是要始終踩著不變的步伐,循著不變的節拍,做到穩紮穩打、持續用力,在集中攻堅的同時,時常「回頭看」,對已脫貧但仍處於臨界狀態的脫貧戶加強動態監管理、積極關注,防止返貧,做到一抓到底、久久為功。
堅定「關心民瘼」的貼心,拿出「一以貫之」的親勁。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脫貧攻堅唯有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肩並肩,堅持深入群眾,親近群眾,才能讓繁重複雜的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持續推進。與群眾面對面,帶著真情實感走村入戶,自覺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貧困群眾家中看望,到田間地頭走訪,認真傾聽群眾「吐槽點」。與群眾心貼心,真正從內心深處幫助貧困群眾,了解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從他們最需要幫的事幫起、最期望做的事做起,找出貧困「病根源」,進行精準幫扶指導。與群眾肩並肩,把群眾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開出診療「土藥方」,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竭盡全力做好幫扶工作,為群眾辦好惠民實事。
在2020年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我們還需要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勇氣,秉持「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的蓬勃幹勁,砥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決心,鼓足「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初心使命,回望「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確保在扶貧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作者: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