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唱法訓練
在對面罩唱法進行分析之前,我們有必要對什麼是面罩唱法來進行一個簡單分析。面罩唱法也被稱為面罩共鳴,是指將聲音集中在一個區域內的歌唱方法,一般集中於眉心至嘴唇之上。
演唱者在練聲或演唱過程中,感覺到的鼻子處的震動感使聲音更具有持久力,且在練聲或演唱結束後,說話的聲音也會變得更加的明亮與輕巧,都是面罩共鳴法所帶來的效果。
(一)如何獲得面罩共鳴
一般情況下,要獲得體現出面罩共鳴的方法,具體可以從幾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與聯繫。
1.用微笑來引導聲音
我們的微笑可以實現對聲音的有效引導,人們微笑時,後咽腔處會處於打開的狀態,在聲音進入頭腔方面,口、舌等各個部位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從而達到面罩共鳴的效果。
如「如果你會笑,就能夠歌唱,要保持笑的位置來歌唱」就是義大利聲樂大師貝吉曾以微笑引導聲音上提出的論斷。
2.保持高位置的說話習慣
這裡所說的說話方式與正常人講話不同,是美聲演唱者在講話時有意識地將聲音送入口腔的一種方式。其明顯區別是美聲演唱者每天的練聲時間與說話時間幾乎相差無幾,這種長時間堅持下才能產生的明顯的作用,對聲樂的演唱大有裨益。
3.用哼唱來尋找感覺
演唱者相比正常人能夠更容易尋找到聲音聲音集中在鼻腔頂端的感覺,這種大致在眉眼後上方的集中,與聲音的高低變化沒有關係。而歌唱者找到這種集中感,哼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即是將聲音哼唱至頭腔中。
同時在歌唱之前,為獲得面罩共鳴效果的前提條件,首先就要保證氣息的支持和喉嚨的打開。
4.小聲練唱
小聲練唱的方式可以有效克服諸多不良因素,如氣息僵硬、聲音散漫、喉嚨發緊等不良影響。而這些影響,是演唱中為保持聲音洪亮這一歌者的優勢時,某些不自然的發生所導致的。
同時這種方式除能克服諸多的不良因素外,還有利於尋找頭腔共鳴。因此,適當使用小聲練唱的方式,即使是對唱歌聲音量有較高要求的人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