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自己習慣每次在看完影片之後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影片介紹
由《宿醉》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喜劇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已經成年的David(邁爾斯·特勒飾)終日只能靠給別人按摩掙點小錢,窮則思變的他決定自己創業,結果輕慮淺謀的David資產全部套牢。恰巧這時碰到了闊綽的童年夥伴Efraim(喬納·希 爾飾),得知女友意外懷孕的David在Efraim的勸說下決定瞞著女友跟他做起了軍火生意。事業慢慢開始風生水起,終於一次機會二人接到了軍方三億美元的大單,可是事與願違......
影片背後的歷史(聲明: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長的真實故事)
第一部分 人物介紹
人物介紹:戴夫羅尼 戴夫羅尼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後要做一名軍火商。這是他的家族生意。父親為當地警方提供軍用物品,叔叔向執法部門出售武器。他九年級時被學校開除,到洛杉磯跟叔叔學做生意,不到16歲便跑遍全國。他對槍枝有與生俱來的熱愛,對軍火行業裡的爾虞我詐、冷酷無情也瞭然於心。18歲時,他回到邁阿密,創建自己的公司AEY,開始獨闖天下。
人物介紹:派柯茨 派柯茨中學畢業後,他在佛羅裡達大學混了兩個學期,他是個愛好音樂的嬉皮士,他就喜歡抽大麻和搞音樂,之前父母把他送到了以色列的戒毒學校,結果那裡反而最多毒品,於是乎他爽了好久。回來上了兩年大學就不去了,開始夢想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搖滾明星,並且出了一張專輯叫「永恆瞬間」,但無人問津。 第二部分 發跡
美國在2000年的頭10年同時打著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布希政府的私人軍事合同金額從2001年的1450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的3900億美元。布希政府在五角大樓啟動了「小企業計劃」,要求必須把部分防務合同交給小公司做。像AEY這樣的小公司,只要與美國軍方做成一單生意,就能從五角大樓每年龐大的軍費開銷中分得一杯羹,賺個盆滿缽滿。而戴夫羅尼所要做的,只是找到最便宜的賣家,在諸多競標者中報出一個最低價。
AEY公司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專幹把鑽模糊不清的政府空子的事,比如頭盔防彈衣,他們就會用質量次的中國和韓國生產的,可以把成本壓低。國防部的採購人都是軍人出身,他們幾乎沒有商業和做買賣的經驗,基本上就憑他們的口舌就可以徵服。 戴夫羅尼的套路是學著軍人的交談方式,長官長官的叫,他還會學上級將官說話,對方很難分清他是不是真的,等到他要失去掌控力的時候,他就立刻變哭腔請求。 一個19歲沒上過大學的小屁孩和一個23歲上過2年大學的嬉皮士組建的公司何以如此迅速的獲得訂單呢?答案是網際網路。
FBO網站的介紹
fbo.gov是個新成立的聯邦採購網站,對於大多數傳統物資供應商,比如毛毯、汽油、繩索等的供應商他們根本大多數人都不會用政府給的電子表格,甚至有些還不會用網際網路。而這兩個年輕人從一開始就是網際網路銷售人員,輕車熟路。第三部分 巔峰
2006年7月28日,美國陸軍後勤司令部網站上貼出一份長達44頁的《非標準武器詢價書》。這是一個「超級」大單:從AK-47步槍、SDV狙擊步槍到GP 30手雷、蘇式82毫米迫擊炮、S-KO 航空火箭彈,一應俱全,簡直可以武裝一支軍隊。更具吸引力的是,整個合同將交由一家公司承擔!詢價書貼出後沒幾分鐘,派柯茨就接到戴夫羅尼的電話,聲音因激動而有些顫抖:「我發現了一個完美合同!它比我們以往任何一筆生意都要大!」這批武器將用於武裝阿富汗國民軍,只能從前東歐集團國家買到。而這個「灰色地帶」充斥著非法軍火商、走私犯和各路軍閥,五角大樓顯然不可能直接與這些人打交道,它需要一個中間人。派柯茨就把匈牙利、保加利亞、烏克蘭等所有可能擁有蘇聯時代武器的國家搜了個遍,打電話、發傳真、寫電子郵件、和說著蹩腳英語的人討價還價……整整6個星期,他就呆在辦公室裡,困了在沙發上眯一會兒,或者抽一口大麻提提神。
AEY由於在之前的採購中有「冷戰武器」交易記錄,算是「經驗豐富」,而且,他們剛剛結交了一名瑞士軍火商亨利希·託米特,此人在東歐有廣泛人脈,但由於之前的違禁記錄不允許直接與美國軍方合作,所以瑞士軍火商決定和AEY合作這次生意。合同中對武器質量的要求是「能用即可」,戴夫羅尼對此的理解是:五角大樓並不在意「是不是好貨」,只要「子彈能出膛,有響聲就行」。最後通過瑞士軍火商的關係他們把武器來源地鎖定在了東歐國家阿爾巴尼亞。 五角大樓為能找到AEY這樣的小公司履行合同而欣喜若狂,不僅完成了「小企業計劃」規定的份額,還節省了一大筆錢——AEY的報價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低了至少5000萬美元。所以說這次合作僅就現在來說對於雙方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第三部分 事發
據《紐約時報》報導,2007年1月,總部設在邁阿密的AEY軍火公司從美國陸軍獲得一份價值2.98億美元的合同,向阿富汗安全部隊提供彈藥來對付「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根據美國有關法律,合同中明確禁止AEY公司用「直接或間接從中國採購的軍火」交貨。《紐約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該公司涉嫌從阿爾巴尼亞軍方採購中國製造的彈藥,將其改換包裝後運往阿富汗。該報從阿爾巴尼亞獲得的文件顯示,AEY公司採購了1億多發中國製造的子彈。它們已在倉庫中存放了幾十年,許多子彈在運往戰場後出現了彈殼開裂、鏽蝕甚至解體的現象,而且許多子彈是不分型號混裝在一起的。
2007年11月19日,《紐約時報》記者找到AEY公司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分包商,並獲悉該分包商正在地拉那附近的裡納機場對中國彈藥進行重新包裝。當日深夜,時任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梅迪烏來到美國駐阿使館找到大使魏德斯,希望後者幫忙。梅迪烏擔心記者發現他在這項武器交易中牟取私利的證據,因此他打算讓人把裡納機場彈藥上所有「中國製造」的證據都去掉。魏德斯同意了他的計劃,並稱這樣做「能減輕人們對違法活動的懷疑」。2008年3月27日,《紐約時報》披露了AEY公司涉嫌將中國彈藥改頭換面提供給阿軍一事。美國國會「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隨即展開調查。在6月初調查到美國駐阿爾巴尼亞陸軍武官哈裡森少校時,他揭發了魏德斯大使與梅迪烏的秘密會面經過。
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
第四部分 尾聲和插曲
2008年AEY公司戴夫羅尼和派柯茨被大陪審團起訴。他共有71項罪名,其中包括「陰謀欺騙政府」。戴夫羅尼被判處4年監禁,派柯茨被判處7個月軟禁。派柯茨向法庭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但他真正遺憾的是:他和戴夫羅尼都是替罪羊,他們不是因為違反了法律而被起訴,而是因為羞辱了布希政府。政府方面沒有一個人受到起訴,而無論是五角大樓還是國務院,都有官員清楚地知道AEY做了什麼。AK-47彈藥運送插曲:裝著AK47彈藥的貨機從匈牙利起飛至阿富汗時,飛機在途經吉爾吉斯斯坦時被扣留。這次麻煩源於俄羅斯不希望北約勢力擴大到吉爾吉斯斯坦,而吉方企圖利用位於阿富汗戰爭供應線上的有利地理位置,向美國多要些錢。「上面有人」的派柯茨聯繫到美國駐吉國大使館,武官立即致信吉政府,解釋這批軍火是「阿富汗反恐戰爭的急需物資」。兩周後,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親自前往吉國調解,這批軍火總算得以放行。寫在後面
很多影片都在字母裡寫著「本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我們原本以為經過藝術加工後的影片已經很魔幻了,但有些電影的現實和歷史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魔幻。
就在在阿富汗訂單達成後,AEY和普京政府也搭上了線,成為俄羅斯武器主要銷售商之一。而且為何美國要禁止在國防和其他用途中採購ZG的武器,官方說法是因為……實際原因是ZGNorth工業的低廉武器淹沒美國軍火市場,而美國軍火商是美國政府最大金主之一。
我們原來掛在嘴邊經常說的,幹啥都不如做那個啥和啥來錢快,原來的一句玩笑話,在大漂亮國可是實打實的Business。就光講軍火販的電影就有這部和《戰爭之王》(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講那啥的就更多了。
其實軍事承包商走向私人化這個趨勢在西方國家是越走越遠的,美國上至武器承包商、下到軍需供給、外圍安保等等基本上戰爭輔助部門都實現了私有化的參與和競爭。這種方式是否有助於國防建設和改革這個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國軍民融合也在一步步的進行探索,未來是否會出現私人防務承包商這也是個未知數。
但就如同主人公在最後被FBI抓捕的時候所說的那句話一樣「Once a gun runner, always a gun runner.」
(一日為軍火販,終生為軍火販)。
點擊下方連結可閱讀更多原創文章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3—英國電影《黑道傳奇》背後的歷史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2—俄羅斯電影《第九連》背後的歷史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1—俄羅斯電影《巴爾幹邊界》背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