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論壇】如何講好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

2020-12-22 人民論壇網

 

作者: 馬駿 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

近日,《求是》雜誌以《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題,首次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的主要內容,引起全國教育界的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該讀懂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也要不斷地給自己賦能,在積極正向的期待和評價中不斷實現自我師德水平的提升,盡其所能地培養和成就更多孩子,肩負起新時代教師的責任與使命。

讀懂——新時代師德建設的前提與基礎

讀懂時代需求——使命與情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如今,人們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教育發展決定文明程度,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責任也空前突顯。因此,關於教師的「肩膀」也有了這樣的描述:「教師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

關注教師,關注教育,關注師德建設,既是當今時代的要求,更是關乎民族未來的「百年大計」。當代教師要明確使命,心懷天下,情系家國,為建設社會主義教育強國貢獻自己的積極力量。

讀懂自我的使命——責任與擔當

如今的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傳授知識早已不是新時代教師的唯一工作內容了。國家和社會期待每一位教師在立德樹人的路上,成為「嚴而不縛,愛而不縱,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四有」好教師。作為教師,讀懂自己的內心很重要。「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老師」?自己準備如何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這些都是每個教育者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內容。

不斷地堅定理想信念、涵養高尚情操、豐富學識、豐盈內心,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和不斷超越自我的勇氣,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讀懂學生的需求——面向當下、贏在未來

教育是服務於人的發展,服務於未來的。兒童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教育要讓每個孩子具備走向社會的生存與適應能力,能夠運用知識探索世界,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希望我們的教育真正回歸到教育本質上來,讓教育引領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老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我們究竟要給孩子怎樣的未來?我們又究竟該怎樣成就每一個孩子?在深入的理論學習和不斷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我們發現: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培養適合當下孩子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和素養,培育適合中國國情又能走向世界的教育「土壤」,這是每個教育者在讀懂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正在努力的,也是每個教育者為了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正孜孜不倦探索的。

賦能——新時期師德建設的主要策略

賦能就是調動每個人的積極主動性,共同完成一個目標。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管理者要有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用人用其善。突破局限,共享共建共治,把每個人的能力都最大化地挖掘出來。 

心靈賦能——培養職業幸福感

為自己的心靈賦能,就是要讓優秀文化滋潤自己的內心。教師隊伍的建設離不開終身學習,只有終身學習的老師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終身學習意味著教師對優秀文化的不斷汲取,用優秀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與此同時,以廣博的胸懷吸收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博採眾長,擴寬視野。

為自己的心靈賦能,就是要鍛造自己,為自己的職業幸福感賦能。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除了來自於教師的自我成長,還來源於學生的成長。「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一旦建立,學生對老師所教就會格外地感興趣,學生對老師所願也會格外地積極主動踐行。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鑄就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而且為教師「言傳身教」,傳播優秀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格賦能——培養科學價值觀

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願望。就基礎教育的小學而言,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全員育德」、「全學科育德」教育的引領下,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接受價值觀的教育和正能量的洗禮,是培育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團隊賦能——激發團隊活力

為了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學校需要打造一個具有韌性的教師團隊,為團隊賦能,有明確的團隊目標,教師與教師之間互信互助也很重要。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筆者認為,要特別重視教師閱讀素養的培養。21世紀是一個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的世紀,讀書本應是做教師最為基礎的「工作」。我們要鼓勵教師讀經典,搭設平臺把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聽書、讀書、分享好書,努力打造「學習型校園」,努力培養「學習型教師」,積極吸收並傳播優秀文化。

 

正期待——自下而上的師德評價

2018年1月,教育部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強化師德考評,體現獎優罰劣,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師德考核評價不僅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有利於培養和塑造「四有」新人,從而保證教育行為符合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我們認為良好的師德評價應該源於教師內心萌發的對教育行為的期待。傳統意義自上而下的師德評價,對於教師來說更多地是「他人要求」,為了達到這一要求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從短時間來看非常有效,但從長遠來看則容易出現「反覆」,對於教師的引領來說生命周期較短。筆者認為,建立完善自下而上的師德評價機制有利於良好師德的形成。可經過自下而上廣泛徵集、實踐論證,形成基本框架和細目後,再經過民主討論決議,並組織集體學習,二次實踐論證後,對經過民主討論並進行過二次實踐論證後的討論決議進行可行性評價和修訂。整個過程,每位教師對新時期師德要求都要進行深入思考,結合實際達成相對一致的意見,多次實踐多次修訂,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善、也相對人文的引領教師的自我成長、自主發展的師德評價機制。

文化只有發展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傳播才具有影響力。優秀的中華文化是民族之魂,國家興盛、民族復興離不開中華優秀文化這片沃土,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要肩負起優秀文化的傳承重任,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該發揮教師的職責,在校園內外播撒優秀文化的種子,培養人,教育人,塑造人,時刻不忘傳播和弘揚優秀文化的職責與使命。

相關焦點

  • 聚焦課程思政 共話立德樹人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在京成立
    12月20日-21日,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在京舉行。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儀式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教授在歡迎辭中特別指出,在此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即,在編制謀劃「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時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髮起成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組織召開「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就是希望匯聚更多的力量,聚焦課程思政主題,共話立德樹人,為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深厚愛國主義情懷
  •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下面,我就幾個問題講點意見,同大家交流。  第一個問題: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重大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對思政課建設都作出過重要部署。
  • 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能否抓好思政課關係到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培養,關係到中華民族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係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抓好思政課,是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思想的重要抓手。
  •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2020-09-2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安慶師範大學專題研討思政課建設
    12月21日,安慶師範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研討會,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開展交流研討。
  • 聽瀋陽和平區委書記講思政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劉志寰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黨校作為我們黨教育培訓黨員幹部的主渠道,承擔著為黨員幹部立根固本、補鈣壯骨的職責任務,充分發揮陣地引領作用尤為關鍵。劉志寰要求,講好思政課,一是堅持導之有方,增強思想性;二是注重打牢功底,提高理論性;三是強化創新意識,提升親和力;四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針對性。全區上下要營造更加重視思政課、積極講好思政課、主動上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引導各個方面進一步樹牢信仰、堅定信念、增強信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和平振興發展、做好手中工作。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於12月11日在成都校區召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專題研討會,學院黨委書記江濤、院長張先庚、副院長陳勁松、副院長姚永萍、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系部負責人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本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由姚永萍副院長主持。
  • 落實立德樹人 講好戰「疫」故事
    疫情防控期間,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機會,充分認識到現在正是講好思政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最好時機。在全民戰「疫」這堂大課中,無數最美「逆行者」就是思政教育的好榜樣,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就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 合肥七中:強化思政課程創新引領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及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的精神,進一步發揮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的引領示範作用,並推動高中思政課新教材的教研工作,由合肥七中校黨委安排部署,合肥七中教務處、教科研處、政教處聯合高一級部開展的書記「引航工程」和「思政課程創新引領課」系列活動近期在學校順利開展。
  •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來源:海峽教育報 | 作者:羅小春 | 時間:2020-11-28 如何提升教師的「鑄魂」能力?如何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優質課堂?
  • 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擦亮高校最鮮亮底色——全省130多名「馬院...
    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戎華剛教授,講授了如何扛起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時代使命,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堂,從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找準思想和行動的切入點、夯實為黨和為民的根本點、回歸立德和樹人的出發點三個方面出發,要求思政課教師自覺完成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用言傳與身教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會議
    他強調,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在編制謀劃「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時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髮起成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組織召開「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就是希望匯聚更多的力量,聚焦課程思政主題,共話立德樹人,為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深厚愛國主義情懷、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財經時代新人攜手同行、共同努力。
  • 立足類型定位聚焦立德樹人
    德育承載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治紀律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才素質的關鍵要素,更是確保人才質量的首要條件。提高育人質量,首要的是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五育並舉,德育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正確方向的必然要求。德育工作要圍繞培養什麼人的根本問題,科學設置德育內容。
  • 宋敏: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從學校自身特點出發進行頂層設計
    在日前舉辦的「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圍繞《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這一主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將思政課程內容融入課程?宋敏認為,「不同的學校由於自身不同的文化和歷史積澱,課程思政有各自的特色和體系。」宋敏在發言中介紹了學校對課程思政進行的設計思路。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圓滿舉辦
    隨後,他簡要介紹了該校的基本情況和辦學特色,並對會議提出殷切希望:「落實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殷曉元代表湖南省委宣傳部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高度評價湖南一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取得的成績。
  • 鄔小撐:從「易」著手,結合個人實際生動講好思政故事
    在日前舉辦的「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圍繞《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這一主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發言中,鄔小撐分析了「課程」與「思政」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課程』是主渠道,『思政』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教師可以通過講好故事的方法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實現課程和思政的有機統一。」專業課程如何融入思政?鄔小撐認為,教師講授課程思政的素材來源廣泛,包括教師的自身經歷、學科歷史、為國家做的貢獻及人文故事等,教師需要將素材和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相互搭配起來。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通過這些實踐,加深了我們對課程思政的理解。下面我分別從3個角度來談如何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後一公裡」。一、要想把課程思政建設好,首先得把課程建設好。教師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用高水平科研經驗和成果反哺教學,做到學高為師;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將能力培養有機融入知識傳授的過程。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石堅: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
    我的理解,「學什麼」指的是我們的課程體系,「能學到什麼」是我們教與學的過程,「學得怎麼樣」是我們培養人才的結果。我在本科教學中主要講授《外國語文導論》、《論文寫作》和《文學文化批評》三門課程,通過課程思政立德樹人上,潤物細無聲地在教與學中來加以呈現。
  • 立德樹人 守正創新——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軍政教導大隊思政課程...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程育人效益,充分彰顯國防教育的示範效應和影響,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積極開拓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途徑,12月16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在學校軍政教導大隊營區隆重舉行,該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