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老朱家」美術館在成都文殊坊開館。這個美術館是四川本土第一家「膠囊美術館」,它的面積雖然區區四米見方,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展出了12位在中國藝術界響噹噹的人物的作品。
與此同時,平凡人演唱會全新宣傳片上線,這個由成都人馮偉於2014年發起的演唱會品牌已經為57位熱愛音樂的平凡人舉辦了演唱會。
從「膠囊美術館」到「平凡人演唱會」,從抖音直播藝術帶貨到微信朋友圈微拍……藝術微場景在成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以「小」、「微」為特色的藝術場景為每一位擁有藝術夢想的成都人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膠囊美術館」24小時全天開放
文殊坊是成都有名的「網紅打卡地」,總是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剛剛開館的「老朱家」就隱匿於這裡的一處十字街頭。很多人匆匆路過很難發現在周圍林立的酒店、餐館和茶肆之中,居然還有一座小小的美術館。作為本土首家「膠囊美術館」,它的展廳僅四平方米,觀眾超過三人便難有立錐之地,但其氣場卻很大,這裡一口氣呈現了康有為、謝無量、朱佩君、朱欣、何多苓、朱萬春等六位名家的12幅書畫作品。展廳有一面臨街,美術館將其改造成了落地玻璃式的櫥窗展示,暫時無法入內的觀眾可以站在街邊欣賞裡面的畫作,這個眾人圍觀的藝術微場景也成為了文殊坊最新的一道風景線。
「老朱家」館長朱萬春今年39歲,他的經歷頗為傳奇。作為成都本土新銳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幼年開始學習中國畫,後來因為喜愛動漫,在大學時學習製作三維動畫。在此期間,朱萬春並未放棄傳統繪畫,甚至還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繪畫門派「騷靈畫」,使用現代化工具結合了中國書法藝術與中國國畫藝術兩大藝術形式的精髓,其作品帶有濃厚的東方韻味和幻想氣息。
如今這個膠囊美術館不僅可以展出名家作品,還能展示他的力作,實現了他的藝術夢想。據了解,「老朱家」膠囊美術館24小時全天開放,即使晚上也不熄燈而堅持對外展示陳列,這在成都藝術界也是開了先河。
他為57位素人舉辦演唱會
成都有這樣一個音樂項目,從2014年開始,6年為57位素人舉辦了演唱會。曾登上「平凡人演唱會」舞臺的,有老師、學生、公務員、上班族、創業者等等,不同年紀、不同身份,卻擁有熱愛音樂的相同標籤。臺下的觀眾,分布在天南海北,彼此素不相識,卻能在快節奏的今天,去支持陌生人的音樂夢想。還有藝術家、媒體、企業家在看見平凡人身上的閃光之後,不遺餘力給予最大幫助。
這個音樂創意項目發起人馮偉告訴記者,「成都不是一直在打造『國際音樂之都』嗎,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唱自己喜歡的歌,舉行自己的演唱會,會讓這座城市越來越有魅力。」2014年,馮偉與同樣有音樂夢想的高聆蘭、毛怡君一起,開始不平凡的工作。「剛開始,我們邀請了100個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以接力的方式,為『平凡人演唱會』代言。把100個平凡人唱歌的照片做成100張海報發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上,在朋友圈引發了一個小小的風潮。」之後一個月裡,馮偉團隊開始設計宣傳海報,聯繫樂手、選歌、彩排,並在網上發起眾籌,演唱會地點定在「黑暗中咖啡」。「第一期演唱會,本來沒抱太大希望,7天時間竟然有50名網友參與了眾籌。」
如今,馮偉為57位平凡人完成了自己的音樂夢想。讓人有些奇怪的是,喜歡唱歌的他為什麼沒有給自己舉辦一場演唱會?「沒有,當看到越來越多的有想法有才華的人,站在『平凡人演唱會』的舞臺上,我覺得自己開演唱會的想法越來越不重要了。因為有太多人比我有能力、有才華,而且這種演唱會的機會對於他們比起對於我來說要重要得多。」馮偉笑著回答,「我覺得平凡人演唱會這個項目本身就是我的一場演唱會,只是我不是在用歌唱的方式來表達它。比如過去四年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在它上面,它跟金錢無關,但我從中也收穫很多。」
讓平凡人過把明星癮,光鮮夢想的背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馮偉也非常感謝這座城市的包容,讓團隊在這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項目繼續走下去。在馮偉看來,這些行為帶來的是滿滿的能量。「這就是平凡人發現的自己的不平凡,這種不平凡是需要流動和傳遞的,所以才要不斷地去做演出,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生活裡可能有光。」
直播帶貨+微拍
藝術交易走入尋常人家
阿里巴巴發布的《2020淘寶直播新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淘寶直播用戶數量達到4億,形成了200億對粉絲關係,全年成交額破2000億。不管公眾對直播帶貨持何種態度,它已然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疫情的出現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天貓新文創也嗅到了機會,聯合九大美術館,首次用直播方式打造「掌上美術館」,將藝術作品和文化故事通過最新的溝通渠道融入大眾生活,真正實現「藝術不打烊」。而各種高藝術價值的周邊產品也直接在天貓平臺售賣。
在成都藝術直播帶貨、微信朋友圈藝術微拍也成為熱潮。熱愛藝術的李小毅2018年在微信微拍堂創辦的相藝術微拍平臺,專注四川本土書畫名家小尺度精品的拍賣,最少幾百元就能將名家作品帶回家。經過2年的努力,平臺已經吸引了2000多粉絲。這些粉絲通過微拍走近藝術,感受天府文化的魅力。
業內專家指出,微信拍賣、直播帶貨這些富有科技感的藝術新業態能夠讓普通人更容易接近藝術,它們跟書畫市場之間的關係,具有天然的親和力。運用直播的方式,最大優勢就是為買家和賣家之間開通了更為便利的溝通渠道。
讓微拍、直播帶貨成為新的書畫促銷方式,對於書畫創作而言也是積極有益的。埋頭書畫、藏之名山的舊觀念,早就不合適於現在的生活了。書畫家沉迷於藝術的錘鍊和創新,不斷提升創作水平,不僅是一種自我修養,也理應通過這種精神產品讓書畫走進千家萬戶,飛入尋常百姓家。直播帶貨不僅是促銷的平臺,也是廣而告之的平臺。讓更多的藝術愛好者通過這個平臺,買到各自喜愛的書畫作品,同時也會鼓勵和推動優秀的書畫家更好地開展創作。直播帶貨會帶來書畫市場的細化,促進書畫作品更像產品或商品,並帶動相關聯的企業和行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好的藝術作品,藝術市場才能走向繁榮,隨之衍生出多種業態,反過來又能助推藝術作品更好地走向市場,讓更多人接受藝術。」著名評論家張穎川和陳默認為,成都藝術異軍突起,並不是藝術家或市場單方面的原因,而是藝術家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業內人士評價說,近年來多種藝術品交易業態在成都共生共榮,讓本土藝術市場特別活躍,形成了良好的藝術生態,活力十足,老中青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成都均能找到展示和交易平臺。這些平臺一方面體現了成都當代藝術的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嘉 供圖 主辦方 編輯 李旻 校對 王鵑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