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喬治在雷霆隊的一年合同使用期已經結束,在交易時表達了對奪冠渴望的喬治,這個賽季無疑又再一次無功而返,對於組成三巨頭後的雷霆止步於季後賽首輪,甚至連冠軍的氣味都還沒嗅到,就草草結束,這樣的結果相信喬治心裡不會那麼容易接受。
喬治在17年9月份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贏得總冠軍,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明星地位,超越了金錢。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的終極目標就是贏得總冠軍。但除了贏得2016年里約奧運會金牌之外,我高中沒有贏得冠軍,大學沒有贏得冠軍,我不知道冠軍的味道。」從雷霆隊整個賽季的表現來看,個人認為喬治留在雷霆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17—18賽季開始前,伴隨著喬治從步行者公開要求交易選擇加盟雷霆,安東尼從大蘋果城紐約來到了偏遠的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在賽季初組成了萬眾矚目的新三巨頭,勢要在西部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向衛冕冠軍勇士隊發起挑戰。但是雷霆整個賽季的表現始終還是差強人意,從賽季開始到賽季結束,一路走來磕磕絆絆,雖然備受關注,但一直都飽受質疑。開局戰績連連不佳,前11場,4勝7負,季後賽資格苦苦爭奪才能在最後時刻確定,季後賽西部一輪遊的戰績,這些遠不是我們想要見到的結果。開賽前ESPN給雷霆隊的評級是聯盟第五的超級強隊。但最後的結果無論是球星表現,還是球隊戰績,組合3巨頭第一年的雷霆隊在帶給我們期待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很多失望。1+1+1>3,的效果始終沒能看到,甚至還<3,經過了一個賽季的磨合,雷霆3巨頭還是未能找到屬於他們3個人一起打球的合適方法,雷霆也一直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進攻體系(簡單的威少打完,喬治打,喬治打完,安東尼的情況常有出現),球隊的戰績始終不能走到西部上遊的位置。
或者說也許這3個人就不適合在一起打球,因為這三位都是極其屬於需要球權去持球進攻的球員,球權的分布很難去把控,甚至還不夠分。這個時候總是需要有人做出犧牲來換取球隊產生更好的化學反應。犧牲最大的當屬卡梅隆·安東尼,從他代表雷霆出戰的第一場比賽起,雷霆隊的教練組就要求安東尼去轉換角色,讓他以前從拉開單打得分的角色更多地轉化為catch-and-shoot(接球就投)的角色,時不時去給威少或者喬治去做擋拆,這完全就是改變成一種自己不擅長的打法。安東尼確實也一整個賽季都去按照球隊的需要去調整適應。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們看到的安東尼並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安東尼。最後交出的答卷是安東尼本賽季在雷霆隊的得分創下了職業生涯新低。常規賽場均16.2分,投籃命中率40%,自進聯盟以來職業生涯首次常規賽得分低於20分;季後賽場均11.8分,投籃命中率只有37.5%,場均出手次數只有12次,要知道上一次12-13賽季在紐約打季後賽的時候還是場均25次出手,各項都是季後賽生涯得分的新低,甚至還打起了替補。(安東尼最近公開稱自己下個賽季不會去接受替補的角色)
但即使這樣也並沒有換來球隊戰績的明顯提升,暫且不說安東尼的防守,就球隊進攻體系而言,如果多諾萬下賽季不改變戰術體系的話,安東尼如果還繼續效力雷霆,他現階段的角色在雷霆隊明顯是不合適的。安東尼在雷霆隊還有一年2千6百萬左右的合同,而且擁有球員選項,擁有交易否決權,所以就安東尼本賽季的表現來講,他留在雷霆的可能性很大,因為他表現出來的能力並沒有與其合同上的價格相匹配,除非雷霆隊把他交易走,但並沒有人會願意花大錢去買一個能力不高的球員。
安東尼雖然已經34歲,但他還是擁有豐富進攻手段的進攻萬花筒,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經驗上,作為一名進攻球員造傷害去得分還是沒有問題的。就拿進攻手段跟安東尼很相似的皮爾斯作對比,同樣是34歲,皮爾斯在凱爾特人無論是常規賽還是季後賽都還能打出場均20分左右的數據,所以安東尼34歲也還沒到了打不動的時候,他能持球,能單打,也有三分。
喬治對於雷霆隊,從整個賽季所有比賽的綜合表現來看是比安東尼要高的,喬治在攻防兩端還是保持著一定的貢獻,喬治的打法去到雷霆隊之後並沒有像安東尼一樣做很大的改變,雖然球權的分配上不再像在步行者一樣是第一進攻選擇,但是持球之後的進攻還是自己習慣的進攻手段。當然也有打鐵的時候,但喬治擁有很好的防守能力,特別是在缺少了羅伯森這樣的防守悍將之後,雷霆隊更是需要其站出來,確保球隊的防守,所以在威少休息的時候,多諾萬更願意留喬治去帶隊。喬治整個賽季下來從各項數據上看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場規賽場均21.9分,季後賽場均24.7分(與爵士的生死戰頻繁打鐵。。。得分遠低於平均水平),這也證明喬治在雷霆裡面打球還是可以擁有其合適位置的。
至於當家球星威斯布魯克,自從杜蘭特轉會勇士之後,二少變成了球隊老大,威少成為了絕對核心,雷霆隊百分之70的球權都掌握在威斯布魯克的手裡,他是基本包攬雷霆隊所有的進攻發起點,威少先持球,然後再傳球。(季後賽威少場均出手26次,遠高於喬治的20次和安東尼的12次,最後一戰甚至達到了43次的出手)但說到威少,總是有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感覺。威少好的地方是:身體條件和運動能力出色,突破犀利,求勝欲望強;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球商不高;視野不夠寬;在進攻的選擇上有時候會把握不好,很容易就一根筋就自己幹(如果教練是那樣安排的話,那我沒話說)。雷霆隊就亞當斯能跟威少形成很好的戰術配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亞當斯出來給威少做擋拆,能給威少提供進攻的機會,一旦威少通過擋拆進攻籃下,便會遭到對手夾擊或協防,此時亞當斯順下,威少就能給亞當斯餵餅。從跟本上來講,這個配合的能成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亞當斯跟威少的進攻路線是在同一個方向上進行的,威少能觀察得到,所以能送出傳球。但當對手切斷了亞當斯跟威少的聯繫的時候,威少要麼造犯規,要麼遇到阻礙之後跳起來找人傳球,這是萬不得已的分球辦法,很容易造成失誤。也就造成了雷霆進攻的時候,威少持球進攻,除了亞當斯以外,其他幾個人在外面等威少傳球或衝搶籃板,再進行二次進攻。也就是我們會看到的威少打完,喬治打,喬治打完,安東尼打的局面。
威少很多時候的不講理出手,也是讓人看著難受。手感來的時候準,你這樣投沒人有意見,但是你手感不好還這樣瞎投,這就說不過去了。喬治和安東尼再怎麼說都是球星,眼睜睜地看著你在那瞎投,又不傳球,啥意思?威少的進攻還是突破比較穩定,投籃不準的時候應該選擇突破,即使不得分也能造犯規。
在跟爵士的生死戰中,雷霆就威少一人有所發揮,其他兩個巨頭都頻頻打鐵。威少全場出手43次,這43次裡面也包括最後1、2分鐘內的兩次3分球不合理出手,這兩記3分都直接投成了3不沾,不僅己方不能追分,還直接送給對手進攻的機會。分差其實也只在5分以內,時間是足夠的,通過更好的2分機會來追分應該是相對明智的選擇,而不是因為著急追分而盲目亂投。
有句話說得好:「要喜歡一個人,你就要接受他所有的不好」。可這畢竟是競技體育比賽,絲毫不好的因素都會影響比賽的最終結果。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降到越低越好,所以如果雷霆要打造比現在更好更高效的進攻體系,當然還是需要勸服威少儘可能的去做改變。(這個就要看教練跟球星的相處技術是否到家了)威少跟雷霆籤了5年2.05億美元的合同,持續到2022-23賽季,所以雷霆往後的發展肯定也是以威少為核心去建隊的,威少的改變對球隊的影響至關重要,影響到未來建隊的組建方向。(下篇文章會提及到)
雷霆的巨頭組合模式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巨星抱團都能產生巨星效應,如何沒有合適的進攻體系去匹配其巨星的角色,讓其能出現在球隊合適的位置,繼續發光發熱的話,所謂的巨星抱團,只不過是一個為博取球迷眼球,媒體關注的行為罷了。競技體育比賽,一切還是以成績來說話。應該儘量避免單純的靠巨頭輪番單的偽巨頭組合形式再次出現。
最近我將會就我個人的看法再寫一篇:雷霆三巨頭解體後應該怎樣圍繞威斯布魯克去建隊?後續更新請持續關注,歡迎大家分享評論
後續相關更新和其他球隊的更新請持續關注,覺得喜歡的話歡迎大家收藏點讚,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