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州城南,有一個唐槐公園,建築基調是仿唐風格,無論長廊還是碑亭,以灰暗紅色為主,線條簡單明快,給人一種莊嚴穩重的感覺。據考證,這地兒是唐朝宰相狄仁傑的故裡。園內狄仁傑雕像、狄梁公故裡碑、斷案傳奇壁畫以及範仲淹撰文、黃庭堅書寫的狄梁公碑,記載著大唐名相的傳奇功績。而那棵狄母手植的歷經1300多年的古槐,至今仍然新枝婆娑,枝繁葉茂,仿佛在述說著千年滄桑……
狄仁傑(公元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人。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寧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被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勇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棟梁。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狄仁傑不僅是一位政治家,為唐朝延續,治國理政做出重要貢獻,而且還是一位神探,破獲審理了很多大案要案,贏得巨大聲譽。據記載,狄仁傑在大理寺寺丞任內,一年多時間審理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1.7萬多人,卻無一人冤訴。
狄仁傑任洛州司馬時,一次帶著馬、喬二人微服私訪。途中經過群猴嬉戲的山坡,發現猴子玩耍一隻戒指。出於職業敏感,他留心察看,在不遠處的山洞裡發現一具男屍,左手四指均被切斷,其中一指上留有戴過戒指的痕跡,遂斷定猴子玩耍的戒指必定與男屍有關。為查明案情,三人沿山路前行,在洛陽城外看到一家藥材店正在加工藥材,藥工用鋒利的刀切藥,他想過去試用一下切刀,董掌柜立即說:別動它!不小心,就會把手指切斷的。直覺告訴他,這刀可能剛剛切過指頭,與男屍斷指有關。狄公就在藥店附近調查,逐漸案情大白。原來,一位在洛陽賣藝的女藝人,被從長安來的賈公子看上,女藝人要求賈公子斷一指,以表真情。此時,董掌柜的公子也看上女藝人,便調戲糾纏。賈公子怒打董公子,兩人從此成死對頭。幾天後,賈公子請董掌柜為他斷去一截小指。董公子出於報復,抓起藥杵從背後猛擊賈頭部,致其死亡。父子倆連夜拋屍山洞裡,以掩蓋罪行。拋屍中,賈公子手上戴的戒指掉到地上,被猴子撿到玩耍。最後,黃公子認罪伏法,被斬首示眾。這就是有名的「斷指案」,表現出狄公機智勇敢,注重邏輯推理,靠證據服人的破案風格。
還有著名的「四漆屏案」。狄公任巡按御史期間到江夏巡察,正好碰到衙門血案交接審理。江夏縣令滕侃酒後回房休息時,忽覺頭暈目眩,昏倒在地。醒來後發現夫人胸口插著自己的雕花匕首,慘死在床,外間的丫環對此情景全然不知。滕縣令見到狄御史後,就請他代自己審理夫人被殺案。狄公接案後到墓地祭奠,隱約看到夫人出現在眼前,一會兒變成死後慘狀。他覺得案情複雜,決定和縣令聊聊夫人情況。在書房內,縣令講述了四扇漆屏的故事。在縣令書房內,豎有四扇漆屏,第一扇描寫一位書生夢見四位仙女,他想娶其中最美麗的一位為妻;第二扇是書生赴京趕考;第三扇是書生考中進士,衣錦榮歸,路過一座閣樓,樓上小姐與他夢中仙女一模一樣,後來結成親;第四扇是洞房花燭夜。這四漆屏是縣令的生活寫照。後來第四屏被修改了,書生手中的筆換成了一把匕首,直插夫人的前胸。縣令解釋說,他患有一種癲狂症,第四扇是他病發時親手修改的,他極害怕這一切成為現實,但最終還是病發時出現了衙內血案。聽後,狄公發現有很多疑點,仔細展開調查,首先查清縣令所說的全是謊言,是在為自己開脫。根據唐朝法律規定,智障患者殺人不償命。接著順藤摸瓜查清了真兇孔三貓。兇手見案情即將敗露,前來行刺,被擒獲在案。大堂上,殺人犯孔三貓招供了做案的經過。原來孔三貓一天夜裡去縣衙行竊,先吹迷魂藥,迷倒夫人和丫環,偷竊時見夫人漂亮又想強姦,遭遇反抗,抓起匕首刺死夫人後逃走。此時,縣令酒後回房聞到迷魂藥暈倒,醒來後見夫人被殺,就誤以為是自己所為,編造了四漆屏的故事,以逃避懲罰。
像這樣的破案故事很多。在繁忙又豐富的公務活動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武則天曾命宰相舉薦一人為尚書郎,狄公便推薦自己的兒子狄光嗣。兒子因此被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武則天稱讚道:你可以和內舉不避親的祁奚相比了。狄公早年被貶時,路過汴州時患病,想留住半天,結果遭到開封縣令霍獻可勒令當日離境。狄公被貶彭澤縣令時,霍獻可已為御史,極力請求誅殺狄公。後來,狄公回朝復相,卻舉薦他為御史中丞。又比如滄海遺珠,狄公早年曾被小吏誣告,閻立本時任河南道黜陟史,審問時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其做并州都督府法曹。
荷蘭外交官、漢學家高羅佩痴心追慕中華古典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中國文化中,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重慶任外交官時他讀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被狄仁傑屢破奇案折服。高羅佩憑藉非凡的語言天賦和驚人的毅力將狄仁傑介紹給世界。上世紀四十年代,他將《武則天四大奇案》翻譯成英文,又以狄仁傑為主角用英語創作了《銅鐘案》,出版後大獲成功。經出版商再三催促,高羅佩一鼓作氣在五、六十年代創作了狄仁傑系列大全《大唐狄公案》,包括15個中長篇和8個短篇,共130多萬字。這些故事個個精彩絕倫,引人入勝,讓讀者跟隨狄仁傑了解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下的案情真相,捉住殘忍狡猾的兇手,體驗神秘莫測的探案世界。這部小說一經面世,在歐美引起轟動,暢銷不衰,成為眾多歐美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的形象教科書。根據高羅佩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狄仁傑斷案傳奇》播放後,在國內引起廣泛反響,使狄神探的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現在狄仁傑的形象已經被製成卡通片、電子遊戲,暢銷於成年人和少年兒童間,成為東方的「福爾摩斯」。
這是中國古代人物出口轉內銷後暢銷國內的又一例證。這些成績應當歸功於醉心中華古典文化的漢學家高羅佩先生,歸功於傳播中華文化的人們。事實再次證明,優秀經典文化是相通的,滋養著全人類!(作者單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任生林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