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難點突破之物質結構——原子結構(模型演變)

2020-12-16 中學化學輔導

物質結構部分內容是高考化學的難點部分,涉及原子結構,成鍵,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化學的基礎,如果能從結構入手,不但可以分析各種物質的化學性質,理解其應用,更能從本質上理解物質的組成及相互轉換。大家如果能在這部分內容多下功夫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今天,老師會從幾個方面告訴大家怎麼把這部分內容學好。

首先是原子結構部分內容,這部分空降了很多大學內容,理解起來比較費勁,建議大家從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開始,教材介紹的很簡略,我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高中物理的有關內容深入學習這部分,從道爾頓原子學說開始,到湯姆遜發現電子提出葡萄乾布丁模型,再到盧瑟福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箔提出核式結構模型,玻爾為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的分層結構模型,一直到現代的量子力學模型。同學們對這一演變過程的學習不僅能學到人類對物質結構認識不斷深入,更應該體會到這一過程中很多科學家的不斷質疑,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玻爾的原子模型部分希望大家深入學習,這裡面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和數學推導也希望那些學習競賽的同學學會。

微觀粒子的特徵是波粒二象性,運動規律符合不確定性原理,在此基礎上幾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以薛丁格方程的提出為標誌共同提出量子力學模型,是物理學和化學發展進入嶄新的時代。

同學們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參考北大的《結構化學基礎》,《普通化學原理》或張祖德《無機化學》,要力爭弄懂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史,學會裡面的公式推導,弄明白選修三裡面4個量子數的來源及意義,對後面理解元素周期表有很重要的作用。

自學是大家應該從小就培養的素質,我談的具體學習方法很少,就是不希望幹擾大家具體的學習方式方法,能起到啟發作用我是最高興的。

這部分內容充滿了知識性,趣味性,相信對大家也會有很大啟迪。

相關焦點

  • 【化學·微課堂】第一個鑽到原子中心的人:原子構結構模型的演變立場
    親愛的同學們,歡迎來到今天的初中化學微課堂! 這一系列的化學微課,都是第二屆「名師杯」 化學微課大賽的獲獎作品。 這些微課囊括了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必考題型等方面。
  •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歷程
    原子結構模型是人們對物質世界微觀結構的認識而建立的模型。目前人們普遍接受原子由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電子構成,電子繞核運動。
  • 化學故事會 第一話 原子結構
    「 化學是物理的一個分支 」——物理學家物質的本質是什麼?古代中國人說:氣。德謨克利特後來波意耳說:化學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物質組分。1732年尤拉提出:有多少種原子就有多少種元素。最早的猜想是波爾的行星模型,但後來發現,他的模型僅適用於氫原子(因為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沒有其他幹擾)
  • 原子結構模型:科學家的探索之旅
    1808年他發表了《道爾頓原子學》,從而被譽為原子理論的創建人。他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實心球模型的提出者。道爾頓歐內斯特·盧瑟福是湯姆生的研究生(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紐西蘭著名物理學家,被稱為核物理之父,開拓了原子的軌道理論,特別是在他的金箔實驗中發現了盧瑟福散射現象,而且提出了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
  • 專題04 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
    【母題來源2】2020年高考山東卷第7題【母題題文】B3N3H6(無機苯)的結構與苯類似,也有大π鍵。②能量最低原理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於某個能級。
  • 高中化學物質結構疑難問題15例
    同量從數據分析可知,C≡C與C=C的鍵能差大於C=C與C-C的鍵能差,從而說明由於三鍵的形成使C與C原子之間結構更強,鍵更短,因此C≡C鍵更強,即CH2=CH2比CH≡CH更活潑,與溴水褪色更快,因此並非Л鍵越多分子越不穩定,相反若形成大的離域Л鍵,可能會使分子更穩定,如苯環結構,再如金剛石的沸點不如石墨的高,也是因為石墨中存在大Л鍵,使C-C鍵變得更短,更穩定。
  • 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跟蹤訓練
    (3)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則x=2+8+4=14。(4)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矽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4,則與其化學性質相似的粒子結構示意圖中最外層電子數也應為4,B符合要求。2.
  • 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人教版必修2化學同步優質系列教案
    1.1.2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教學流程〗提出問題 → 設計探究方案 → 理論探究(鹼金屬及滷素原子結構特點、規律) → 實驗探究(鹼金屬及滷素性質遞變規律) → 得出結論。它們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有什麼聯繫呢?②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元素的性質有什麼關係呢?
  • 科學家「拍攝」到了原子的真實結構,帶你走向微觀世界
    我們知道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原子然而,原子是這樣的微小:大約10^-8cm,約合人類頭髮絲的100多萬分之一。原子結構示意圖其次,認識一下原子空間結構在原子中,原子核是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區域,原子的絕大部分空間都由電子「佔據
  • 高中化學晶體結構模型,原來還可以玩著玩著就學會了!
    關於高中化學的晶體結構,請看下面這張照片:使用到的素材有:蘿蔔丁,小番茄,青提子,牙籤。用能夠夠得著的方式來呈現化學科學的本質。7.結構搭建結果只有成功沒有失敗。8.複製搭建模型容易。9.不存在殘留物、製造白色汙染的問題。10.利於拆解後重建其他晶體模型,可重複利用。11.用量清晰,利於老師預算需要的量,方便安排購買攜帶數量。12.不同色球是天然的顏色,不存在危害健康的擔心。
  • 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熟記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含義;一般根據最外層電子數,原子分為三類,最外層電子數小於4的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最外層電子數4到7的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最外層電子數是8的結構穩定。2、在圖中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則是原子結構示意圖,質子數大於核外電子數,則是陽離子示意圖,質子數小於核外電子數,這是陰離子示意圖;3、熟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每個小格的含義;了解周期和族的變化規律,結合題目具體分析即可;4、原子(或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種類由核內質子數決定。
  • 原子模型最短簡史
    在他老人家眼裡,原子大概就是水了。泰勒斯也是單身狗的鼻祖。年輕時,他老媽逼婚,他說,時辰未到。年老的時候,他老媽再逼婚,他說,時辰已過。科學兼哲學之祖度過了何其悲慘的一生!劉是德的老師,他們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無數原子從古以來就存在於虛空之中,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毀滅,它們在無限的虛空中運動著構成萬物。原子的數目是無窮的,它們之間沒有性質的區別,只有形狀、體積和序列的不同。大概其是下圖這個樣子:這個德謨克可是不得了。
  • 「建分子模型,顯化學魅力」 ——高二化學組舉辦分子模型製作大賽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開設的是選修五《有機化學》,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共線共面的排列情況,加深對分子空間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我校高二化學備課組於5月16日第八節課在東四樓會議室舉辦了分子球棍模型製作大賽,手工製作分子模型。
  • 「高二輔導」高中物理選修3-5第十八章《原子結構》章末總結
    高中物理選修3-5第十八章《原子結構》在高考中基本上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主要涉及到基本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其中最重點的要數第四節《氫原子光譜》。下面來梳理一下本章主要知識:首先列一個提綱1、電子的發現:(1)湯姆孫發現電子(2)湯姆孫提出「棗糕模型」2、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 【乾貨】原子結構(Atomic Structur)相關知識
    不同材料有著不同的性能,同一材料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後也會有不同的性能,這些都歸結於內部結構的不同,我們今天就著重講一下原子結構(Atomic Structur
  • 化學老師力薦:高中化學知識網絡結構圖,幫助學生快速知識點
    化學老師力薦:高中化學知識網絡結構圖,幫助學生快速知識點化學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化學物質是多種多樣的,化學實驗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學習化學就是學習這些常見物質的性質、規律和變化。化學這門學科從初中開始學習,儘管在初中只學習兩冊,但卻是高中化學的基礎,因此,若初中的基礎沒有打好,那進入高中後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得付出多倍的努力。化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不少同學都覺得很難,考試時的分數也不高,尤其是到高考時也不知道如何去提高。
  • 徵服原子—揭開原子的神秘面紗
    徵服原子-揭開原子的神秘面紗偉大的科學家費曼說:「假如只允許把人類的科學史壓縮成一句話,它就會是——一切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人類在探索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歷史長河中,充滿了智慧。(1)1803年,近代化學之父,英國科學家道爾頓(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道爾頓原子論」:一切物質都由原子構成,原子很小、呈圓球狀、不可再分……但由於受當時實驗條件限制,道爾頓無法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1811年,義大利化學家阿伏伽德羅提出:有些物質也是由分子構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 李子布丁模型:一個有缺陷的模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原子
    組成一切的原子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這一觀點可以追溯到兩千五百萬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提出了「萬物由原子構成」的原子論,並由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發展和完善。這些原子不能通過化學手段改變或破壞,但它們可以結合形成更複雜的結構——與德謨克裡特提出的觀點驚人的相似。
  • 物理所硼烯原子結構的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硼烯(borophene)是指由硼元素構成的二維平面結構,理論上認為有著不輸於石墨烯的優良物理特性如金屬性、高機械柔性、高導熱性等,且有可能具有狄拉克電子、超導等量子特性。由於硼原子相對於碳原子缺少一個價電子,使得硼原子之間的化學鍵較複雜,所形成的平面結構是以三角形密堆積晶格為基礎的孔洞型結構,而根據孔洞不同的排列方式,導致多樣化的硼烯原子結構。
  • 新固體物質形態「兼容」晶體和準晶體結構特點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戰兵等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一種新的固體物質形態,該形態巧妙地化解了晶體和準晶體在晶體結構上的這種「水火不相容」的矛盾,顯示了原子排列的鬼斧神工。何戰兵表示,雖然目前還未能對該物質的物性做深入了解,但可預見會有一些與物質周期性相關的特殊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