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結構部分內容是高考化學的難點部分,涉及原子結構,成鍵,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化學的基礎,如果能從結構入手,不但可以分析各種物質的化學性質,理解其應用,更能從本質上理解物質的組成及相互轉換。大家如果能在這部分內容多下功夫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今天,老師會從幾個方面告訴大家怎麼把這部分內容學好。
首先是原子結構部分內容,這部分空降了很多大學內容,理解起來比較費勁,建議大家從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開始,教材介紹的很簡略,我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高中物理的有關內容深入學習這部分,從道爾頓原子學說開始,到湯姆遜發現電子提出葡萄乾布丁模型,再到盧瑟福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箔提出核式結構模型,玻爾為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的分層結構模型,一直到現代的量子力學模型。同學們對這一演變過程的學習不僅能學到人類對物質結構認識不斷深入,更應該體會到這一過程中很多科學家的不斷質疑,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玻爾的原子模型部分希望大家深入學習,這裡面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和數學推導也希望那些學習競賽的同學學會。
微觀粒子的特徵是波粒二象性,運動規律符合不確定性原理,在此基礎上幾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以薛丁格方程的提出為標誌共同提出量子力學模型,是物理學和化學發展進入嶄新的時代。
同學們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參考北大的《結構化學基礎》,《普通化學原理》或張祖德《無機化學》,要力爭弄懂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史,學會裡面的公式推導,弄明白選修三裡面4個量子數的來源及意義,對後面理解元素周期表有很重要的作用。
自學是大家應該從小就培養的素質,我談的具體學習方法很少,就是不希望幹擾大家具體的學習方式方法,能起到啟發作用我是最高興的。
這部分內容充滿了知識性,趣味性,相信對大家也會有很大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