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凌特)房車。到俄羅斯以後,發現汽車已經跑了五千公裡了,於是就去4S店做保養,結果弄的俄羅斯4S店的工作人員一臉蒙蔽問:你的車發生故障了嗎?沒有故障為什麼要來4S店。。。
但是,國外的月亮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圓。
一個是國外的機油油品好一些,品質高一些,而且機濾是長效機濾。如果使用的路況好,環境好空氣品質好,兩萬公裡更換能正常。
但是三萬公裡就有點不建議了,當然,你五萬公裡更換,車都不一定壞。但是為什麼要省那點錢,去冒更大的風險呢?
總結一下:
如果國內保養周期按照國外標準來,那麼4s店就會長期無客戶了,得有多少人失業,工人們都喝西北風二嗎?
你們勤快的做保養,不僅能讓愛車用起來更放心,還能為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拉動經濟增長,這就是愛國,這就是貢獻啊。
其實,不僅僅是三菱發動機,其它各系的發動機在中國的建議保養裡程和國外相比都是嚴重縮水的!一般來說,普遍縮水一半!
汽車保養裡程的估算:
一般來說即使是國外所謂全合成機油30000實際上也是估算。況且據我了解,國外的全合成機油更換期限基本上達不到30000,多在20000km,根據汽車裡程估算發動機運轉的時長估算,油品、用車環境不一樣,機油劣化裡程也不一樣。這是車企通用做法!那麼為什麼~國內保養裡程縮水?究其原因應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油品:國內的燃油品質雖說一直在進步,但是實際上兩桶油的煉油品質和國外還是有差距的,特別是早期國內III/國IV含汽油含量比較大,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汽進入曲軸箱,生成亞硫酸,混入機油後會汙染潤滑油,嚴重影響機油質量和壽命。
國內用車環境實在是惡劣,不僅僅是空氣,一線城市,北上廣,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幾小時十幾公裡很正常,裡程雖短但是發動機一直運轉,此時發動機機油如果按照裡程來保養,那肯定是對發動機有影響。而相對來說,一些國外地廣人稀,裡程雖然多,但汽車發動機始終在最佳工況,相對而言機油劣化不嚴重。因此,國內保養裡程的縮水是有些道理的。
縮水雖然有些道理,但是,我要說但是,縮水多少就是個問題了,有這樣的可能:國外20000km保養一次,到了國內15000其實就夠用了,但是國內很多車企卻要求10000保養,有的要求甚至5000km就保養。這就是良心!這裡面肯定是有利潤,大量的利潤!4S對這件事樂此不疲,作為車主何去何從?
目前比較專業的做法就是使用機油試紙檢測!
當汽車保養後超過5000km以後,建議每1000km用機油試紙測試,用機油尺沾幾滴機油滴到試紙上。看油環擴散,比對樣本。對照估算自己用車環境下但是機油劣化周期!,一個周期以後,按照自己檔位周期進行保養!
先讓我們回憶一下二十多年前的電腦(需要上些歲數的人),那時電腦還處於奔2,奔3年代,一臺電腦售價大約一萬七八到二萬多之間,而那時大多數人的工資是六七百(九百開始收稅),工資與電腦售價比大約為1:30左右。如果現在大多數人的工資在4_5千左右,按1:30來算,一臺車售價大約是十幾萬元,具有可比性。
那是電腦還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我們接觸電腦還是在學校機房裡,進機房之前要穿鞋套,女生戴發套,機房是木地板,有空調和加溼器保證空氣溼度,有專業人員定期殺毒、除塵、保養、維護,和現在的汽車一樣享受著爺爺般的待遇。但隨著工資提高和電腦售價下降,現在一月工資就能買一臺電腦,問問大家,誰家電腦還在定期保養?誰家電腦還專門配上加溼器、空調,這些東西有也是為人服務的。現在讓人頭疼的是,電腦配置早跟不上了它還沒壞,不得不忍痛將它拋棄。
現在汽車和二十年前電腦一樣,作為一件奢侈品初入千家萬戶(少數有錢人不在討論範圍之內),每一個人都希望我的車能開個十年、二十年,這種心態自然會被4s店利用,花你的錢為他們售出的車做保養,當然次數越多越好,這樣既能顯示他們車質量好又能掙保養費,何樂而不為。
再想想更早的汽車,如吉普212等汽車,那時是只添加機油,多年後才放空機油更換一次,一輛吉普車開個二十多年也沒問題。
現在一般家庭用車,一年大多一兩萬公裡,想像一下二十多年前的電腦,你真的要開二十年嗎?會不會隨著工資提高和汽車價格下降,你開了十來年的車即使不壞你也非常想把它換了。
為什麼國外發達國家保養周期長,其實就一個原因,車價與工資比太低了,車是一個日用品,不是關乎面子的奢侈品,不需要太多愛護,保證其性能便可以了。
以後車會像電腦一樣輕鬆進入各家,那時保養裡程自然會加上去,因為人們不再擔心車壞了,而是擔心車不壞而又非常想換掉它。4s店也會用增加保養裡程和減少保養周期來吸引顧客。
我們買回車是用來使用的,千萬不要供起來。至於保養次數,看後心中自然會有一筆帳,自己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