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聽完一部人物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誌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領讀 | 儲楊
十點人物誌出品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王映霞自傳—一個知識女性的獨立史》。
昨天,我們讀到王映霞與鬱達夫的婚後生活,以及他們與魯迅先生的二三事。
總的來說,王映霞與鬱達夫之間是和諧的,雖然經濟拮据,但感情相對穩定,二人亦能相濡以沫。
可隨著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些事情的發生,讓王映霞心裡出現了裂痕,到底是什麼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裂痕的出現
鬱達夫的二哥從富陽來,住在我們家,他本來就同他的二哥感情非常好,這次見了面,我便備了酒菜招待他。
看他倆喝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就勸說不能再喝了。
鬱達夫一下子就不高興了,只穿了一身中式的單衫單褲就出了家門,我和他二哥以為他一會兒就回來的,後來一等再等,依然不見他回家。
第二天早晨,他二哥回富陽去了,天快黑了,我收到了一份從寧波青年會發來的電報。
電報上說,他的錢和手錶被竊,要我馬上送二百元錢去寧波。
家中沒有那麼多錢,一想到他的安危,怎麼也要弄到錢給他送去,最後,我把結婚時母親贈我的一堆金手鐲去當了一百元,立刻買票去了寧波。
第二天清晨,我見到了他,第一句話就說:「給你送一百元來了。」
他「哦」了一聲,說:「我們一起到普陀玩幾天,再回上海好不好?」
在去普陀的船上,鬱達夫告訴了我這件事發生的真實原因,他大約都不好意思對其他人說。
原來,那一天傍晚,因為我阻止他喝酒,他很生氣,等走到十六鋪碼頭,天已黑,就和衣倒在碼頭的水泥地上睡了一夜,之後,便買了船票到寧波,手錶等物件就是在碼頭上不見的。
鬱達夫有過人的智慧,有絕世的才華,可每當腦筋一轉,脾氣一發,他就不會顧及前後,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他很知道這件事是做錯了,他亦了解這件事會在我的精神世界上留下難以消除的傷痕。
一九三二年二月十日,他突然不告而別,我打開抽屜,發現少了一張存有五百元的單子,這些錢對於當時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少的款子。
我驟然震驚了一下,但馬上又想開了,錢是身外之物,失去了並不稀罕,只是不知他究竟跑到哪兒,會不會出意外,心裡有點著急。
任人怎麼心煩意亂,還得做家務,照顧孩子,直到有一天,我收到表姐張幼青的來信,說是在杭州閘口的江邊,看見了沒有帶行李的鬱達夫,走上了開往桐廬的輪船。
我心中馬上猜到他出走的原因,是因為在上海住厭了,況且我又老勸他少喝酒,大約想走回頭路,回到富陽去。
其實,我是一個爽達的人,有什麼不可商量的呢?
我一邊想,一邊安慰自己,同時我心中的痛楚是無法形容的,望著這個家、這兩個兒子,我真想大喊一聲:「他為什麼這樣對待我?」
我曾看見一篇文章裡說:「……髮妻荃君,既遭遺棄,又藕斷絲連,憐念有加,暗中來往如故,這一切都是他們夫婦隙末兇終的因素……」
此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當初和鬱結婚時,說要與孫荃離婚,但實際上只是分居,而且他在詩中幾次把我當作妾姬看待。
說實話,我也是有文化教養和自尊的女人,心中豈能無動於衷?
情緒不穩的鬱達夫
他從富陽回來,我不哭、不鬧,只寫了封信給我母親,她老人家立刻從杭州趕到了上海。
鬱達夫知道,母親是當年我們婚約中僅有的一個反對者,而今的事實放在眼前叫我怎麼辦呢?
二人從深夜談到天明,鬱達夫寫了一張保證書交給母親,母親用信封封好,交給了我。
但在我的感情上,創傷一日一日地加深下去,任何物質,都交換不到感情的。
結婚以來,我一直深居在家,與我的同學、親友不相往來,也久不通信,自從這次以後,我也逐漸與同學、親友恢復往來。
我做了許多鬱達夫所不願意我做的事,如去探望幾個獨身的同學啊,告訴了她們我的痛苦。
鬱達夫的個性自幼孤獨,青少年時代就沒有開朗的機會,尤其是在日本一住就是十年。
環境給他養成了一種苦悶的頹廢的性格,不習慣於有規律的家庭生活,到了某個時候,他想恢復一下他的幻想,便立刻無聲無息地出走一次。
為了愛面子,在朋友面前我不敢聲張出來,愛與恨的複雜感情充滿我的心,我曾動過多次可怕的幻想,怕他發生什麼意外。
我原諒他的病態,珍惜他的不健康的身體,另外,還欽佩著他的才華,於是,只能言歸於好。
許多事情是不能有一個開頭的了,有了第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無數次了。
有時為了飲酒,又有時為了別的雞毛蒜皮之類的事情,我只須看他眉頭一皺,頭一搖,就知道他馬上又會重犯老毛病了。
在上海的這四五年中間,像這樣的情形的反覆,是不計其數的,弄得久了,我亦習以為常,任他自去自來,任他愁煩歡笑。
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七日,我們的第三個孩子出世,取名雲,這孩子的面貌與性格,從小就特別像他的父親。
未到滿月,我就得到祖父在杭州患腦溢血的電報,我和鬱達夫匆促趕往杭州,總算見到了老人家最後一面。
我從不愛哭,但這次卻流了不少眼淚,老人家長眠了,從此,他再也不知道我此後的日子是歡樂還是悲愁。
回憶二三事
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三年春的幾年中,我們家幾乎天天有客人來,大部分是當時活躍於文壇的青年作家。
那時,姚蓬子沒有職業,很窮,經常到我家來玩,吃飯時便留下一起吃,他也寫文章,託鬱達夫介紹給刊物發表,得點微薄的稿費。
有一天,他帶來了一位女士,說:「這是丁玲。」
當時丁玲在文壇上已有點名氣,一聽名字,大家似乎就成了熟人。
丁玲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爽直、大方、沒有一點舊式女子的扭捏。
沈從文很早就和鬱達夫認識,鬱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為《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寫的就是沈從文,沈從文對鬱達夫很是尊敬,對他的作品也很推崇。
來我家玩的作家都較窮,只有邵洵美是例外,他是一個最富有的文人,邵每來都是坐自家的小汽車。
總之,家中雖只有我和鬱達夫兩個大人吃飯,但每天總要準備五六個人的飯菜。
我前前後後的忙著,留著普通的短髮,身穿布旗袍,腳蹬平底鞋,完全是個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
我第一次知道白薇,是在鬱達夫的日記裡,而白薇在《回憶鬱達夫先生》一文中說:「當時不知是誰偷偷告訴我,說是鬱達夫有意追求我,使我嚇了一跳,我深深尊敬他是文學先驅,是前輩!」
鬱對白薇到底是否有那個心,我完全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看過也就忘了。
況且他們的事情,大多數發生在我與鬱達夫結婚以前,我去管這些閒事幹什麼呢?
後來,從鬱達夫朋友口中,我知道了些白薇的身世和生活情況。
她一直很窮,所有的錢幾乎都用來買藥,我對她有點同情,但更為她惋惜,為何不好好嫁個人,過安穩的生活呢?
再說徐志摩,他與鬱達夫都生於一八九六年,一九一一年又都在杭州府中學同一個班級讀書,此後,鬱達夫去日本留學,徐志摩去美國留學。
兩人的興趣愛好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友誼很深。
徐志摩在一九三一年空難事故中喪生,鬱達夫知道後非常難過,還為徐志摩寫了輓聯。
而我與林語堂的接觸,大部分是在林語堂、魯迅、鬱達夫和李小峰請客吃飯的時候。
但有一次吃飯的情形至今不能忘懷,那天,最初大家都在喝酒聊天,不知怎麼的,魯迅和林語堂忽然爭吵起來。
魯迅面紅耳赤地站起來,轉身欲退席離去,鬱達夫見此景,趕忙出來圓場,在大家的勸說下,魯迅總算沒有拂袖而去,在座的人都極力用別的話來打岔。
飯是吃了,可索然無味。
這次之後,魯迅與林語堂一直不來往,直到一九三三年才有聯繫。
林語堂對生活的要求很高,當時他住的是花園洋房,出去坐小汽車,我們認為他已經生活得不錯了,可他對我們說:
「我在吃苦,等書編好就有錢,可以出國去了。」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鬱達夫孤獨的性格使然,給王映霞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據說,他私下與孫荃保持聯繫,甚至在詩歌中,把王映霞當作妾姬,這讓王映霞難免有了一些恨與無奈。
同時,我們還讀到了王映霞記憶中,那些文壇作家的二三往事。
王映霞與鬱達夫之間的故事還在繼續,還會有哪些經歷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每本傳記我們都會從留言中選出3-5個人贈出精美書籍哦!聽書拿好禮,大家踴躍留言點讚吧。
互動
情緒不穩定的鬱達夫,時常不告而別,正如王映霞說:「許多事情是不能有一個開頭的了,有了第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於無數次了。」這個觀點,你贊同嗎?
為才女王映霞,文末點個【在看】吧~
圖片來源《金粉世家》劇照,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王映霞自傳》⑤ | 我嫁給了愛離家出走的男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