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猴子定律的起源與實驗

2020-12-22 澎湃新聞

Melissa 利維坦

© The Coldheartedtruth

利維坦按:

按照文章中所介紹的計算方式——比如猴子需要用超過宇宙壽命的漫長時間,才有可能打出莎士比亞的著作,我們似乎的確可以把這件事視作"不可能事件"。然而這種不可能卻是極小概率的近似結果,因此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當我們覺得一段時間漫長到近似無窮盡,或許只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太短暫,僅此而已。

猴子胡亂敲鍵盤,確實很難完成這項任務。但是我們總會忽略一點:著作繁多的莎士比亞,作為人類某種意義上也是猴子進化的結果(至少目前大部分人是這麼認為的)。這樣一個難以辨駁的事實,是否能佐證無限猴子定律的成立呢?我們通過進化才有了現代文明,那麼那個推動進化的源動力,又是從何而來?

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至少在幾千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了類似的設想,即只要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即使絕對的隨機行為也會產生複雜結果,不過該設想即便在過去也不乏批評者。比如西塞羅 (Cicero)在其公元前45年發表的著作《論神性》(De Natura Deorum)中就有這樣的一段陳述:

當人們面對世間萬物,真的會有人想像事物的具體、單個運動是來自於事物的某種自然力、自然吸引力嗎?當人們面對這個被裝飾得如此精美的世界,難道真的會有人想像這個世界是由一大堆隨機事件組成的嗎?如果有人相信這一點,那麼此人也一定會相信當我們用黃金或者其他材質製造出十幾個、二十幾個字母,並把大量人造字母拋向空中,那麼當這些字母落在地上時會按順序清晰地組成一部昆圖斯·恩紐斯(Quintus Ennius)的史詩著作《編年史》(The Annales)。我懷疑就算憑運氣也無法用這種方法拼出哪怕一行詩句。既然如此,這些人又怎麼能斷言這個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的隨機集合體組成的呢……如果一大堆隨機粒子可以組成我們的世界,那麼它們為什麼不能組成門廊、廟宇、房屋、城市呢?哪一類粒子的合成物更簡單、更易於製造呢?

不妨快進到更接近現代的時間點,上述觀點的最新版本慢慢變成了猴子在打字機上可以敲出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誰首次提出了這個說法。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引用表示,該說法最早的出處來自託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他是一位19世紀的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生於1825年,卒於1895年,他被人們戲稱為「達爾文的鬥牛犬」,人如其名,他總是極力維護進化論理論,而且相當好鬥。

託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 Wikimedia

事實上,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的前一天,1859年11月23日,赫胥黎給達爾文寫信稱自己已經做好準備:「我昨天讀完了你的書……如果有必要的話,為了支持你,我已經準備好揮起大棒了……至於那些會對你狂吠的雜種狗們,當你面對他們,請一定要想起你的一些朋友……而且一定是那些能徵善戰的朋友……他們將幫助你站穩腳跟。為了做好萬全準備,我正在打磨自己的利爪和尖喙。」

至於無限猴子的說法要追溯到1860年的6月30日,在這一天赫胥黎與英國主教塞繆爾·威爾伯福斯(Samuel Wilberforce)進行了一場辯論,或至少通俗歷史將其記錄為一場辯論。事實上,更準確地說他們二人當時在哈佛大學參加一篇論文的演講會,演講後是公開討論環節,而且在討論中多位傑出的科學家都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當時大家討論的話題是達爾文提出的新理論,而且當時的情形與今天對這類討論的通常印象完全相反。比如,威爾伯福斯主教的發言其實更關注該理論的科學功績,並不是向人們想像的那樣以宗教內容為主要觀點。

其實這並不奇怪,如果你了解不久後爆發的那一場「神創論、進化論辯論」就會發現,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基督教神學家並不認為進化論與《聖經》之間存在什麼巨大的矛盾,因為《聖經》並沒有具體描述神是如何創造生物的,只不過記錄了神創造世界萬物的大致順序。在這場辯論的早期,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神創論、進化論之間唯一的小小矛盾不過就是需要明確時間尺度。

不管怎麼說,先回到1860年的那場討論。據稱,威爾伯福斯在討論的某一刻提出一個經典的論證,「一塊手錶的存在暗示了制表師的存在」——換句話說,一個如此複雜的系統不可能偶然發生。據稱,赫胥黎對此進行了反駁,並提出了這樣一種設想:

6臺永恆的……給猿猴6臺永恆的打字機、無盡的紙張與墨水,如果它們也擁有足夠的時間,就有可能偶然寫出一部詩、一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或者甚至寫出一本書……而它們只是隨機地敲擊打字機按鈕而已。

那麼,無限猴子理論確實出自赫胥黎嗎?

似乎並非如此。

© Gifer

要知道,雖然這也許是幾個世紀以來最有名的科學辯論之一,但事實上,當時甚至沒有人想過要詳細記錄這場討論中每個人都說了什麼。在當時,這只不過是一場比較友好的公開科學討論。這並不是什麼頭條新聞,也就沒有人坐在會場裡潦草地速記每一句話。不僅如此,如今人們已知的大多數這場討論的原話,其實都是在幾十年後從當年在場的人那裡重新收集並整理出來的,或者從同時期的信件中搜尋關於這場討論的隻言片語。

關於第一種信息來源,就請讀者們自行判斷其可靠性吧,不妨嘗試著回憶你在幾周之前進行的一場冗長討論,看看自己能不能準確回想起任何討論細節——或者乾脆看看自己能不能想起任何與那次討論有關的事。更何況第一種信息來源在收集信息時,已經與那場討論相隔了20年、30年之久。

至於那一場被稱為「赫胥黎、威爾伯福斯辯論」中的討論發言,其中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那就是時隔幾十年之後收集討論發言並進行整理工作的人主要是達爾文的支持者。

這些整理好的信息引發了很多流行的誤解,與之相反的是,僅存的少數同時期記錄似乎表明這場辯論是溫和的,而非激烈的,在討論中有多人發言,而且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發言是最優秀的。比如,赫胥黎不久後表示他是「辯論會後24小時之中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相反地,威爾伯福斯則表示,「我和赫胥黎進行了一場漫長的辯論,我認為自己已經徹底擊敗他了」。參與這場討論眾多科學家中的一位,約瑟夫·胡克(Joseph Hooker)也在信中寫道,「我受到了哈佛最資深的學者的鼓勵與讚賞。」

而胡克也是達爾文的好友,在辯論之後不久,胡克給達爾文寫信,在信中他似乎對赫胥黎的辯論並無過多印象,他在信中寫道:

山姆·奧克森(Sam Oxon)起立後花了足足半個小時的時間談論精神的獨特性。赫胥黎的反駁令人欽佩……然而……他並沒有提及山姆發言中的致命缺陷,他也沒能用一種足以吸引聽眾的方式來繼續這場討論。

至於此後其他人的回憶,不過就是在爭論到底誰在這場討論中提出了最犀利的觀點——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這一點的話。

不管怎麼說,在討論會之後據說所有參與討論的主要人物都很顯然地「昂首闊步地出席了討論後的晚餐會」,並沒有人表現出沮喪。

回到赫胥黎是否在發言中提出了無限猴子理論的問題,其實在事件發生時沒有任何同時期的文獻指出他的確說了這樣的話,也許對赫胥黎來說最不利的證據就是世界上第一臺真正取得了商業成功的打字機要在這場辯論10年之後才會問世。而且這種設備在上市前經歷的設計改動次數不多,改動程度相當大,甚至除了其發明者及助理以外幾乎沒有人聽說過。

埃米爾·波雷爾(1871-1956)。© Alchetron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種古老討論的最新版本,到底是誰第一次提出了無限猴子理論呢?已知最早的論文表述似乎來自1913年法國科學家埃米爾·波雷爾(Emile Borel)發表的論文,《靜態力學與不可逆性》(La mécanique statique et l』irréversibilité)。在論文中他是這樣表述的:

讓我們想像一下,假設已經有100萬隻猴子經過訓練學會了隨意按下打字機的按鈕,而且它們在一位文盲領班的監督下工作,這些猴子每天都要辛苦工作10個小時,並為它們配備100萬臺型號各異的打字機。而文盲領班的工作則是把印滿字母的紙張收集起來,並連接裝訂成捲軸。那麼一年之後,我們也許會在這些捲軸中發現某些書籍中的內容,不僅可能出現任何書籍,甚至可能是以任何語言書寫而成的,也許那些書還被珍藏在世界上財力最為雄厚的圖書館裡。在足夠大的時空中,這種可能性也許會在一瞬間發生,而這種與大多數情況存在明顯偏差的可能性,在統計力學中則被認為是最可能發生的現象……

在隨後的20年中,其他一些學者也重複了同樣的論述,直到1930年,詹姆斯·金斯(James Jeans)最終在其著作《神秘宇宙》(The Mysterious Universe)中將該論調的出處記錄為赫胥黎,然而他並沒有在書中寫赫胥黎的全名,只是寫道一個名為「赫胥黎」的人最初提出了這種說法。

當然了,無論是誰率先把猴子與打字機聯繫到了一起,這種說法都激發了無數人的想像。而且最近確實有一些勇敢的研究者嘗試在實驗中驗證這一假說,看看他們是否能讓猴子寫出莎士比亞的作品。

比如2003年,普利茅斯大學數字藝術與技術學院的師生竟然欺詐性地從學校的藝術委員會獲得了2000歐元的研究基金(大致相當於今天的3665美元),而他們只不過是去了蘇拉威西島的佩恩頓動物園,並且在蘇拉威西黑冠猴(Macaca Nigra)的圍欄中放了一臺電腦、一個鍵盤而已。

© KnowledgeNuts

經過一個月的朝夕相處,古姆(Gum)、希瑟(Heather)、槲寄生(Mistletoe)、埃爾莫(Elmo)、霍利(Holly)、羅文(Rowan)這幾隻猴子洋洋灑灑書寫了5頁胡言亂語,除此以外,猴子們似乎把自己的伏案工作內容局限在排尿或排便上(或同時進行),最終伏案期間的便溺導致電腦無法運行。據該項目的負責人說,自從該項目開始在網上播出,倒是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因為它「提供了相當刺激、引人入勝的畫面」。

如果離開現實世界進入數字虛擬世界,我們也可以找到一項研究用電腦程式模擬一隻胡亂敲擊鍵盤的猴子,而且好消息是這項實驗中的猴子再也不會在電腦上隨意大小便了,而且它成功地敲出了莎士比亞的劇本《維洛那二紳士》(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中的前19個字母,「瓦倫丁。別再……」(VALENTINE. Cease to...)為了這19個字母,也不過就是讓這隻虛擬猴子花費了421625×10⊃2;⊃3;年罷了。

在一項相似的研究中,被稱為「猴子莎士比亞模擬器」的虛擬猴子也僅僅用了273785×10⊃3;⁵年就敲出了莎士比亞的另一部劇本《亨利四世》(Henry IV)中的一句,「謊言。好好聽聽吧……」(RUMOUR. Open your ears…)

還有一項研究從2011年8月21日開始嘗試,這一次的虛擬猴子們實際上是亞馬遜SC₂雲端(Amazon’s SC₂ Cloud)上的數百萬個電腦程式,該程序會隨機產生一串又一串包含9個字符的字符序列。僅僅1個月之後,研究人員基本上算是得到了莎士比亞的劇本《情人的投訴》(A Lover’s Complaint)中的所有詞彙。但是他們也羞於繼續如法炮製莎士比亞的其他作品。

但這種方法有一個問題,一旦某一隻虛擬猴子產生了一串9字符的字符串,而且該字符串所包含的單詞正好也出現在莎翁作品中,那麼這一串字符就算是成功地拼出了作品中一個單詞。根據數學教授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d)的解釋,這種隨機形成作品中所包含的單詞——而非形成全本作品的方法,是唯一可行的成功策略,因為「如果想要以正確的順序產生整部作品中所有的正確單詞,而且還不包括任何錯誤,那麼想要完成這件事需要的時間可能比宇宙本身的壽命還要長」。

當你想像在鍵盤上隨機敲出任何一部莎翁作品的概率到底有多大,這些實驗其實很能說明問題。再比如,某網站的編輯曾經試圖計算一隻猴子隨機敲打出《哈姆雷特》的概率到底有多大,但是他們設定了一些規則:首先,忽略段落格式以及大小寫,但是每一個字符(譯註:包括字母和標點符號)的順序都應該與他們手頭的版本中的169541個字符保持一致。另外,他們還限定了猴子們的打字機只能包含36個按鈕,分別對應劇本中出現的字符(即26個字母、空格、句號、逗號、撇號、問號、嘆號、冒號、分號、連字號、連字符)。最後,再假設把這些特殊的打字機發給100隻猴子。在此基礎上,猴子們僅僅是敲出「哈姆雷特」(Hamlet)一個單詞的概率就是1比21767823,如果要敲出整部劇本,其概率就是1比36⊃1;⁹⁶⁵⁴⊃1;,當他們在谷歌計算器中輸入36⊃1;⁹⁶⁵⁴⊃1;時,計算器只是恰如其分地顯示其計算結果是「無窮大」(Infinity)。

© Glen Tickle

(www.themarysue.com/odds-of-monkey-hamlet)

當然了,一隻擁有無限時間的猴子以及它在打字機上的隨意敲打到底能不能敲出一部《哈姆雷特》,這樣的論點事實上既不能支撐進化論,也無法反駁進化論。因為在這一設想中有一個重大缺陷,猴子並沒有受到任何外來壓力促使它完成作品,於是猴子就只能永遠重複自己的隨機工作,而不是慢慢地為了完成工作而進化,並受到外部因素帶來的壓力或者獎勵。假設猴子可以受到適者生存原則的影響,即猴子的存活取決於它是否可以產生劇本中的字符序列——也許最初只能產生單一的字符,接著一個個順序正確的字符序列終於組成了劇本中的單詞,那麼在這些猴子的世界中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它們最終就會成為效率極高的《哈姆雷特》抄寫員。

最後,無論怎樣討論無限猴子理論,我認為我們都會同意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家羅伯特·威倫斯基博士(Robert Wilensky)199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次會議上的美妙發言:「我們都聽說過這種說法,幾百萬隻猴子在幾百萬個鍵盤上胡亂敲打,假以時日,它們最終會敲出所有的莎翁作品。感謝網際網路的存在,如今我們可以知道並非如此。」

擴展信息:

關於前文提到的那一場「赫胥黎、威爾伯福斯辯論」,同時期僅有的一些關鍵資料顯示,在該辯論中威爾伯福斯似乎向赫胥黎提問,想知道他「到底是從自己的祖父那一邊還是祖母那一邊繼承了猿猴的特徵」。對該問題赫胥黎的回答大概是:「這一問題相當於是讓我選擇,我更希望自己的祖先是一隻可悲的猿猴,還是更希望自己的祖先是一個被大自然賦予極大天賦的人類,而且還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對世界產生影響。但是,正是這樣一個人類把自己的天賦用於在今天一個嚴肅的科學討論中發起對他人的嘲笑——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我的祖先是猿猴……」很顯然,兩位學者的發言都在當時的會場引發了與會者的笑聲,但是兩位學者都沒有因為對方的輕微人身攻擊而對彼此產生任何惡意。

文/Melissa

譯/猩猩隊長變身!

校對/鋼鐵猩猩獸

原文/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20/02/time-someone-actually-tested-infinite-monkey-theorem/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猩猩隊長變身!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原標題:《無限猴子定律的起源與實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熱力學第二定律要被科學家實驗推翻?麥克斯韋妖要出現才對
    作為科普圈一員,小編算是很關注行業動態的,最近一條科學新聞刷了小編的屏,話說一位巴西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被很多外行媒體帶了一波節奏,最後標題成了「疑似推翻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條定律可以說是這個宇宙鐵的不能再鐵的鐵律了,所以熱二定律被推翻,不存在的,至少本世紀看不到希望。
  • 麥克斯韋妖實驗新發現:超越熱力學標準定律的新基本限制
    研究表明,時間延遲對麥克斯韋妖的行為施加了新的基本限制,而熱力學的標準定律並未涵蓋這些限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上。麥克斯韋妖(Maxwell's demon),是由著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於1867年創建的思想實驗,在該實驗中他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可能如何被違反。當時麥克斯韋意識到自然界存在著與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機制。
  • 人類基因讓猴子腦容量擴大,後果科學家難以承擔,無奈終止實驗!
    人類的起源在科學界內成為了一個未知謎題,沒有一個人知道人類的祖先究竟是誰,經過科學家檢驗,發現黑猩猩有可能是人類近親,或許猿猴類生物有可能和人類起源有聯繫,於是人類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研究猴子身上。2015年的時候,德國一位生物學家。
  • 無限猴子定理?主播和觀眾們合力通關《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
    這項社會實驗原本是讓許多集中在直播間的玩家一起玩《寶可夢》的遊戲,後來發展到玩其他的產品,比如「雲頂之弈」。概率學中有一個叫做「無限猴子定理」的理論,這個定理認為:有無限只猴子用無限的時間去打字,那麼是會產生特定文章的。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實驗對象是猴子,成功後為何將它安樂死?
    隨後,專家們將這顆猴頭縫合在另外一隻猴子的身上。20小時的連續實驗後,專家們緊張地等待著實驗結果,令他們振奮不已的是,這個猴子竟然睜開了眼睛,這意味著換頭手術有成功的可能性。只不過很快,醫生便耷拉了嘴角,他們只能將它安樂死。其實,實驗過程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猴子也沒表現出狂躁痛苦的樣子,那為什麼專家們會將它安樂死呢?
  • 一節課過去了,實驗還沒做完,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太難了!
    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我們一定要學到的實驗就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時,一般都會用到阻力補償法進行實驗。所謂阻力補償法就是將木板的一側墊高,利用小車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來平衡打點計時器對小車的阻力及其它阻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平衡摩擦力。
  • 這項實驗在第14天有了答案
    筆者:三體-小遙人類文明從誕生之初就沒有停止過探索,面對生命起源的問題,科學家也在不斷努力。然而人類作為整個自然界中最獨特的生命體,本身也存在很多謎團,以至於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準確的線索和答案。的確,人類的進化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生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黑猩猩、猴子都與人類擁有近親關係,卻都沒有成為智慧生命體。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家對靈長類動物的基因進行了對比,試圖找到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佔據優勢的重要原因。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自然界中的現象遵循著某一規律,物理學家通過不斷觀測,並進行大量實驗,最終總結出了科學結論,這就是物理定律。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但同時,有些物理定律也給人類帶了絕望,以致於一些物理學家寧願不想發現它,這就是熵增定律,或稱熱力學第二定律。
  • 《刺客信條起源》無限技能點修改器及使用方法
    導 讀 第1頁: 展開 《刺客信條起源》在使用無限技能點修改器會讓你在遊戲中變的很強,遊戲時會方便不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刺客信條起源》無限技能點修改器及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 這隻猴子爆發有點高,英雄聯盟無限亂鬥齊天大聖完美符文
    齊天大聖是國服最好玩的英雄,在無限亂鬥模式中,雖然猴子並不如很多大勢英雄一般強勢,但說只要帶對了符文,一樣能在遊戲中殺得風生水起。 在加上這是「無限亂鬥」模式,就算一套打不死敵人,那麼我們就「再打一套」!只要在6級之前就獲得足夠大的優勢,那麼接下來的猴子將「勢不可擋」! 齊天大聖在無限亂鬥中的符文一定要主修主宰系,輔修精密系
  • 混沌起源破解版下載_無限金幣破解版下載
    混沌起源破解版在哪裡下載?混沌起源無限金幣破解版下載地址是多少?不少玩家都想下載到最新的「混沌起源破解版」!話不多說,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 混沌起源無限鑽石版【點擊下載】10階神裝*3和怒血暴龍八階*1   混沌起源破解版在哪裡下載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他就是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在薛丁格幫助下,生命起源研究離開了化學湯實驗,進入分子遺傳學階段。在1944年的著作《生命是什麼?》中,薛丁格解釋他之所以對生命著迷,是因為生命似乎與物理學家或化學家研究的「任何物質」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這並不是說生命不受物理定律約束——生命物質和其他一切物質受同樣的定律支配。而是說從物理定律的角度看,生命非常奇妙。
  • 萬有引力定律:16、17世紀歐洲學者質疑,改變和放棄最神聖化認識
    檢驗的思想:如果猜想正確,月球在軌道上運動的向心加速度與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應該等於地球半徑平方與月球軌道半徑平方之比,即1除以3600有引力與相作用的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是發現引力平方反比定律過渡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必要階段.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從量子態疊加原理,我們科學家推測到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存在,並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上得到了驗證(巨大冷斑完全為空,連暗物質暗能量都不存在,科學家得出推論,除了我們宇宙曾經與附近的平行宇宙發生碰撞導致的結果外,很難給出其他解釋);從量子實驗—延遲選擇實驗,科學家發現時間並非不可逆流(已經選擇好路徑的光子,在插入第二塊半透鏡時仿佛又重新退了回去
  • 漫威:滅霸無限手套,無限寶石都在哪?起源都是什麼?
    漫威:滅霸無限手套,無限寶石的能力與起源都是什麼?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這些寶石在電影中都在哪裡?而滅霸卻說在宇宙誕生前,這六塊寶石曾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有這近乎無限的能量,滅霸用過一句話來形容他:它就是一切,一切就是它,這孤獨的個體就是所有的永恆,無限且永恆。而這些寶石就成為了宇宙中最終極的力量與最黑暗的秘密。
  • 一項瘋狂的實驗,將人類基因植入狨猴胚胎,猴子竟然變聰明了
    還有網友透露了一項曾經不為人知的秘密實驗,據說來自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做了一項將人類基因植入猴子胚胎的實驗。據了解,被植入狨猴胚胎的基因是人類獨有的ARHGAP11B,經研究這個基因與人類大腦的發育密切相關。
  • 猴子和海盜灣
    海盜灣背地裡也是一個實驗基地,那群瘋狂的資本家急切地在測試動物能否勝任囚犯的工作。動物可比囚犯好伺候多了:不會有罷工,只有無休無止的勞動和短暫的沉默。        海盜灣的平靜打破於這個實驗基地的正式運行,第一個實驗對象是一隻轉基因猴子。
  • 墨菲定律到底是個啥,為何聽起來那麼玄學?實際上你可能誤解了
    而「墨菲定律」一次也隨著一本書而爆火,隨即本世界上的很多人所了解。而一說起墨菲定律,很多人就會抱著非常玄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定律我知道,就是說你擔心的壞事最後都會發生!實際上呢,如果按這種說法的話,就非常帶有一絲宿命論的感覺了,實際上這是不太科學的。而墨菲定律的原意也並不是推崇宿命論,而是用多個論點來論證了,為什麼有些我們擔心的事情都會發生。
  • 和你一起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二、理解牛頓第一定律中的幾個關鍵詞1.「一切」。「一切」說明牛頓第一定律對於所有物體都是普遍適用的,不是特殊現象。三、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證明,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推理得出的。四、牛頓第一定律的物理意義。(1)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觀點是錯誤的。
  • 既然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為什麼世界上現在還有猴子?
    從學會思考開始,人類就沒有放棄過對起源的追尋。在教會神學思想統治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和上帝緊密相連。 而這種說法在18世紀中葉發生了逆轉,因為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通過幾十年的觀察研究,認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跟上帝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