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當前各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種能源、新基建/數位化相關內容如下:
廣西
能源
構建多元能源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深度開發水電,積極穩步發展核電,適度發展清潔煤電。推進全區城鄉用電「一張網」,加快綠色智能電網建設,增強農村、邊遠地區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理順油氣管網體制,健全油氣管網體系,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加快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推動北部灣沿海能源綜合儲備基地建設,提升油、煤、氣等應急儲備能力。強化能源監測預警,保障能源運行安全。
新基建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高水平全光網絡,建設全域感知智能終端,推進南寧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連點等重大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加快5G、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數位化改造,構建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體系,加快推廣智能軌道交通。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在海洋、空間信息等領域布局一批創新平臺。
雲南
能源
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布局綠色智能電網、能源網際網路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源網荷」一體化建設,促進能源就地消納,完善能源產供銷儲體系。優先布局綠色能源開發,加快建設金沙江、瀾滄江等國家水電基地,加強「水風光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基地建設,推進煤電一體化基地建設,化解電力結構性矛盾。優化電力輸送通道布局,加快骨幹輸電網架和配網建設,強化區域中心城市和先進位造業的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網改造升級,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優化提升西電東送能力。完善油氣管網規劃布局,推進全省油氣管道「一張網」建設,大力提高全省工業用氣佔比,推廣天然氣利用。
新基建
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實施新一輪「雲上雲」行動計劃,推進4G網絡補短板工程,加快5G、人工智慧、產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國際通信服務能力,推進物聯網接入能力建設。推進數字工廠、智慧景區、智慧媒體建設,構建「城市大腦」。按照「車樁相適、適度超前」原則,聚焦滇中地區、旅遊重點城市和高速公路主幹線,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行動,推進交通、物流、能源、水利、氣象、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城市公用設施、建築、電網、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物聯網應用、智能化改造,促進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發展。
黑龍江
能源
提升能源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加快實施「氣化龍江」,推動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建設,統籌推進省內天然氣幹支線管網建設,加快儲油儲氣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多層次天然氣儲備體系。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爭取建設以我省為起點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實現500千伏電網市(地)全覆蓋、220千伏電網縣(市)全覆蓋,完善電網網架結構。加快配電網智能化升級改造,補齊農網短板,構建堅強智能電網。
新基建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數字龍江」為引領,加快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動5G移動通信網絡規模部署,實現重要區域全覆蓋。大力拓展IPv6應用,建設國家骨幹網、接入網,全面建成「全光網省」。充分發揮獨特冷資源等優勢,加快布局建設大數據中心,把哈爾濱打造成全國大數據中心重要基地。推進超級計算、分布式計算和雲計算中心建設,打造「中國雲谷」,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布局建設全網賦能的工業網際網路集群,爭創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建成全省統一的充電設施運營管理平臺,實現國家電網車聯網數據共享,構建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江西
能源
聚焦光伏、鋰電等領域,培育若干國際一流企業,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爭在高性能儲能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此外還要著力完善能源基礎設施,堅持「適度超前、以電為主、多能互補」,推進一批支撐性電源點項目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建設第二回特高壓入贛工程,構建「一個核心雙環網+三個區域電網」的供電主網架,統籌推進油氣管網、新能源等項目建設。積極推行清潔能源,發展綠色建築。大力發展節能和環境服務業,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新基建
加速布局前沿新興數字產業。立足前端材料、後端市場等基礎,培育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應用產業鏈。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推動智慧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安防等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實施「區塊鏈+」工程,建設一批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和應用研發中心,積極推進區塊鏈與優勢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北鬥終端製造、位置服務軟體開發、重點場景應用等生態,打造北鬥產業基地。
陝西
能源
推動能源化工產業清潔化高端化發展。實施煤化工延鏈強鏈行動,拓展煤油氣鹽多元綜合循環利用途徑,加快發展精細化工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進大型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大煤炭優質產能釋放,狠抓油氣產能建設,提高煤炭回採率和石油採收率。調整優化煤電布局,積極發展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加快陝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加強輸氣管網、儲氣庫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高水平建設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和延安綜合能源基地,推進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範,著力構建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健全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綠色產業發展政策舉措,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加快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和園區綠色化改造。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推進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開展陝南三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加強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和節約利用。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以環境容量定排汙總量,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加快能源消費和產業結構低碳化調整,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製造、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建設關中先進位造業大走廊,形成萬億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支柱產業提質增效,布局建設人工智慧、生命健康、氫能、核能、鋁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基地、衛星應用產業集群和優勢明顯的稀有金屬深加工基地。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促進新型業態健康發展。加快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廣智能製造、個性化定製、協同製造、服務型製造等「網際網路+」新模式。
新基建
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積極發展面向汽車、裝備製造、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網絡視聽等行業應用場景的大數據產品及服務,培育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應用等新增長點。實施數字賦能計劃,加快數字農業發展,推動製造業、服務業數位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智能化技術創新應用,建設西安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西鹹新區國家級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基地、全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智慧社會建設,率先推進教育、醫療等領域數位化,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健全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和安全保護規範體系,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重慶
能源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因地制宜發展氣候經濟、山上經濟、水中經濟、林下經濟等,把空氣變財氣、青山變金山、綠水變富水、林地變寶地。強化綠色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建築。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支持萬州及渝東北地區探索三峽綠色發展新模式,走出整體保護與局部開發平衡互促新路徑。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建設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和長江生態環境學院,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持續推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完善能源保障體系,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系統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位化。
新基建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優化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住業遊樂購」全場景集,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力發展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數字內容、超算等大數據產業,積極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積極培育智能化新產品、新模式、新職業。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開發培育智能化應用場景,挖掘數據資源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拓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和智慧社區等智能化應用。深化數字領域開放合作。健全數位技術、信息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全面提升數字安全水平,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貴州
能源
加快推進現代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建成「三橫一中心」的500千伏骨幹電網網架。加快城市配電網改造,實現城鄉用電服務均等化。推動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升級,淘汰能耗和排放不達標機組。優化調整水電布局。全面實現「縣縣通」天然氣,建成完善國家級幹線、省級支線和縣級聯絡線三級輸配體系。健全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相結合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建設西南地區成品油戰略基地。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電網改造,推動城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具備建設條件的加油站充換電設施全覆蓋。構建「貴州能源雲」智慧管理系統,申建國家新型綜合能源戰略基地和國家數字能源基地。
大力發展基礎能源和清潔高效電力,做優煤炭產業,紮實推進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進煤層氣、頁巖氣、氫能、地熱能等加快發展,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新基建
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能級邁向國內一流水平,基本形成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發展格局。加快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建,完善人工智慧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國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體系主節點。推進全省骨幹網、城域網和接入網升級改造,爭取建設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實現「百兆鄉村、千兆城區」光纖覆蓋格局,完成5G全面商用,擴大物聯網示範應用。深入實施數據中心綠色化節能技術改造。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推進北鬥衛星大數據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
天津
能源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持用「綠色係數」評價發展成果,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體系、建築體系和交通網絡,建立健全生態型經濟體系。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加快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強化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製造。制定實施力爭碳排放提前達峰行動方案,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入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開展節水行動。持續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大力優化能源結構,打造能源創新示範高地。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深入實施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新基建
堅持製造業立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海河產業基金、濱海產業基金支撐引導作用,以新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增強智能科技產業引領力,著力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高端裝備、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加快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做強做實世界智能大會品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應用場景「十百千」工程,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人工智慧先鋒城市。推動建設國家基礎軟體創新中心,大力培育國產自主可控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全力構築全國領先的信創產業基地。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建成一批標杆性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建設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城市和典範城市。支持5G關鍵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引導企業開發應用解決方案,建設5G產業集聚高地,打造全國一流5G城市。全面加強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河北
能源
建設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國家級氫能產業示範城市,以及構建綜合能源體系,加快清潔能源設施建設,推進堅強智能安全電網建設,完善油氣管網,強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大力發展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
新基建
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抓好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物聯網感知設施標識,推進5G網絡向縣(市、區)延伸。構建現代流通體系,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加快省內重要鐵路線、市域軌道、國省幹線公路、港口、航道、機場等重大項目建設,發展通用航空,提升空港、陸港、海港功能,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綜合能源體系,加快清潔能源設施建設,推進堅強智能安全電網建設,完善油氣管網,強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科學規劃城鄉供水工程,實施水源調蓄工程,提升南水北調中線配套能力,強化水庫、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實施骨幹行洪河道整治、雄安新區防洪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
山東
能源
要在新能源新材料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以核電、氫能、智能電網及儲能等為支撐的新能源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前沿新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先進基礎材料等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煤電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氫能,拓展外電入魯通道,穩步推動核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完善油氣儲輸網絡;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
新基建
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泛在連接、智能融合的「網、雲、端」數字設施,加速第五代移動通信基站布局和商用步伐。優化數據中心規劃布局,推進黃河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推動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打造國家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基地。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構建現代化高鐵網絡,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建設現代化機場群和通用航空網絡,提升高速公路通達能力,實現小清河通航。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煤電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氫能,拓展外電入魯通道,穩步推動核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完善油氣儲輸網絡。加快補齊水利設施短板,建設重點水源、重大引調水工程,構建完善現代水網,加快河道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蓄滯洪區建設,實施小型涉水工程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根治水患、防治乾旱能力。實施引黃灌區、水庫灌區、引河(湖)灌區節水工程。
海南
能源
建設清潔能源島。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及強度雙控行動。大力推進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廣循環經濟,發展全生物降解、清潔能源裝備等生態環保產業,推動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建設。實施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推進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開展系列綠色創建活動。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規劃建設全省充電樁設施。提倡綠色出行,提高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
新基建
謀劃實施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的控制性、基礎性、先導性基礎設施項目。以規劃保障「五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用地、用海、用林等要素前提條件,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期工程、三亞新機場、儋州機場建設,推進「田」字型高鐵、「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和「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豐」字型高速路網、環島高速公路擴容和國省幹線公路提級改造,加快「四方五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海口港運載能力和效率,加快公共型通航機場建設。建設海島型綜合立體綠色智慧水網,完善城鄉供水、防洪、水生態保護修復體系,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智能電網體系。推進「氣化海南」建設,建成「田」字型供氣主幹管網和環島天然氣管網複線工程,推進燃氣下鄉「氣代柴薪」,在重點區域建設分布式天然氣能源站。加快全省5G網絡廣域低頻覆蓋。推進移動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和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遼寧
能源
培育壯大氫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超前布局未來產業,面向增材製造、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領域加快布局,打造一批領軍企業和標誌產品,形成新的產業梯隊。加強遼河儲氣庫群等能源儲備基地和通道建設。
新基建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超前布局第五代移動通訊、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構建泛在感知、高速連接、高效協同、智能融合、綠色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瀋陽人工智慧創新研究院等人工智慧研發與應用平臺,打造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應用,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擴大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應用規模,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建設省域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歸集共享,有序開放基礎公共數據資源,大力發展數據服務和資源交易,促進全社會數據資源流通,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政用、商用、民用發展。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加快遼寧「數字蝶變」。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公共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
湖北
能源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努力打造全國電網聯網樞紐、全國天然氣管網樞紐、「兩湖一江」煤炭物流樞紐。建設一批大型支撐電源,有序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優化輸送通道布局,爭取提高三峽電能湖北消納比例,提升城市供電能力。加快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和煤炭輸送儲配體系建設。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協調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
新基建
著力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基礎設施,統籌布局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發揮三峽區域清潔電能、安全區位等優勢,支持宜昌建設區域數據中心集群和智能計算中心,構建高速智能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應急等便捷智慧的融合基礎設施。提升科技和產業創新平臺能級,加快布局建設高端前瞻的創新基礎設施。
吉林
能源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把握技術革命發展趨勢,超前謀劃由前沿技術帶動的新興產業,突破移動信息網絡、雲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培育壯大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和企業。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整合東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資源,建設吉林「陸上三峽」工程,擴大「吉電南送」,撬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發展。大力發展產業融合衍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重點加快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實現衛星裝備及應用技術設備製造批量化生產,推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人工智慧系統、精密機械、先進傳感器等加快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精密儀器與高端裝備產業基地。
新基建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圍繞「兩新一重」統籌謀劃、全面實施新基建「761」工程。加快建設5G基礎設施、特高壓、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積極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構建綜合運輸大通道,完善「蝴蝶型」快速鐵路網,加快抵邊通道和長春都市圈環線建設,實現高速公路縣(市)全覆蓋,打造沿邊開放旅遊大通道。著力推動沈白高鐵、長遼通高鐵、長春地鐵、吉化80萬噸乙烯、長春國際影都等重點項目,推進大水網、堅強電網、天然氣管網建設,加快補齊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形成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全面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湖南
能源
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現代化航空網,形成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國際航空經濟圈。夯實能源保障網,積極爭取「外電入湘」,縱深推進「氣化湖南」,建設煤炭、油氣等能源儲備基地,優化管網布局和能源調度。完善儲能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換電站及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夯實能源保障網,積極爭取「外電入湘」,縱深推進「氣化湖南」,建設煤炭、油氣等能源儲備基地,優化管網布局和能源調度。
新基建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規模覆蓋全省,加快下一代網際網路規模化部署,打造全國一流人工智慧算力設施。推進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類場景的智能化應用,完善儲能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換電站及車路協同基礎設施。推進集群化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區塊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構建以天河計算機、量子計算、同步輻射光源、P3實驗室等大設施和視頻文創、新興產業創新設施為支撐的科學基礎設施集群。
北京
能源
完善能源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機制,優化能源結構。高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科學構建綜合管廊體系,引導市政設施隱形化、地下化、一體化建設。增強能源、水資源戰略儲備,加快天津南港和唐山LNG儲備設施建設,推動南水北調中線擴能、東線進京工程市內配套項目,建設西郊、密懷順等地下蓄水區,完善城市供水管網系統。大幅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主城區積水點動態清零,建設海綿城市。
新基建
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實施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賦能改造。實施應用場景建設「十百千工程」,率先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冬奧園區、大興國際機場等區域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示範應用場景。
上海
能源
優先將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持續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推動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快培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新增長點,延展綠色經濟產業鏈。在公共領域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建設,倡導低碳綠色出行,加快構建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綠色交通體系。
新基建
加快數位化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全面實施智能製造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聚焦智能工廠、工業網際網路、特色電商、網絡視聽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本土龍頭企業,打造新生代網際網路企業集群。
安徽
能源
要協同推進長三角能源應急供應保障基地建設,統籌整合兩淮煤電基地、長三角特高壓樞紐和綠色儲能基地,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實施「新基建+」行動,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超算中心、城市大腦、充電樁等建設。加強骨幹電網、城鄉配電網和兩淮電力輸出通道建設,完善「三縱四橫一環」省級主幹天然氣管網,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新基建
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打造數字科技創新先行區和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實施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工程、「人工智慧+」應用示範工程、「皖企登雲」提質擴面行動,建設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國軟體名園、中國軟體名城,支持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創新應用試驗場、場景實驗室。做大做強「中國聲谷」。加快江淮大數據中心、安徽(淮南)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推進政務數據和經濟數據、社會數據資源歸集整合、開放共享,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安康碼更多場景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推進大數據和網絡安全、數據數字交易等地方立法。
浙江
能源
深化電力、天然氣體制改革。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構建電油氣「三張網」,打造長三角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完善油品儲備體系,打造國家級油氣儲備基地。
新基建
加快國家(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建設和下一代網際網路規模部署,推進新技術、算力和融合型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升級,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內蒙古
能源
根據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有序有效開發能源資源,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推動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構建綠色、友好、智慧、創新現代能源生態圈。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強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提升能源全產業鏈水平。嚴格控制煤炭開發強度,推動煤炭清潔生產與智能高效開採,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大幅提高就地轉化率和精深加工度,打造煤基全產業鏈。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壯大綠氫經濟,推進大規模儲能示範應用,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穩步推動煤層氣、頁巖氣、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開發利用,推進碳捕集、封存與利用聯合示範應用。保護性開發利用稀土資源,推進企業重組,強化「稀土+」協同創新,高值化應用稀土元素,高端化開發稀土產品,打造稀土等新材料產業集群。
新基建
推動基礎設施系統化協同化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謀劃實施一批接入全國信息網、交通網、能源網的骨幹工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網絡「前後一公裡」和關鍵節點短板。以新基建為牽引增創基礎設施新優勢,加快信息、融合、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建設和產業應用,建設國家北方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基地、災備中心。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重點推動出區進京、貫通東中西部高速鐵路和高等級公路通道建設,打造「幹支通」民航運輸全網通,建設若干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物流網絡,建設烏蘭察布至二連浩特陸上邊境口岸型、滿洲裡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若干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國防公路和沿邊抵邊公路建設,提高交通通達深度。實施靈活電網、源網荷儲等工程,發展智能電網,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實施氣化內蒙古和再電氣化工程,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和管道建設。實施一批控制性水利、重大引調水和重點水源工程,加強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加強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
山西
能源
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加快煤礦綠色智能開採,推進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將碳基新材料作為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大幅提升煤炭作為原料和材料使用的比例。加快增儲上產步伐,推動非常規天然氣高質量發展。鞏固電力外送基地國家定位,加快外送通道建設,提升跨區域配置電力資源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增長、消納和儲能協調有序發展,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快用能結構和方式變革,建立完善有利於能源節約使用、綠色能源消費的制度體系,促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提升能源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大能源技術研發和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現代化能源企業。到「十四五」末,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五大基地」(即「全國煤炭綠色開發利用基地、非常規天然氣生產基地、電力外送基地、現代煤化工示範基地和煤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現代能源體系基本形成。
新基建
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培育壯大新動能專項行動計劃,加快構建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做強做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半導體、大數據融合創新、碳基新材料等支柱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光電、特種金屬材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煤機智能製造裝備、節能環保等支撐型新興產業,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等潛力型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全國重要的新興產業製造基地。
超前規劃布局新基建。充分發揮新基建對新經濟、新動能的先行引導作用,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穩步發展融合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加強5G基站、大數據中心、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底座,打造環首都數據存儲中心、國家重要數據資源災備中心、中西部算力中心和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標杆省份。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全面推動市政設施、民生服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能源領域等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升級,推進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級平臺建設。圍繞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強化布局能源網際網路、綜合極端條件科學實驗裝置、超高速低真空磁懸浮電磁推進科學實驗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全省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到「十四五」末,新型基礎設施技術短板逐步補齊,發展結構均衡合理,新基建對高質量發展的賦能作用明顯增強。
寧夏
能源+新基建
構建能源支撐體系,加快建設能源產供儲銷網絡,合理開發煤炭資源,穩定石油生產銷售供應,推進青石峁、定北氣田開發,實施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實施寧夏至華中特高壓直流輸電及配套新能源項目,推進電網主網架升級加強,實施青銅峽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寧夏能源(煤炭)物流交易中心。構建信息網絡體系,加快光纖寬帶提速升級、5G網絡規模組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建設西部雲基地(寧夏)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推進光纖入園入企全覆蓋,建成千兆城市、寬帶農村。
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崛起,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新興產業提速工程,深耕細分領域,推動新型材料向高純度高強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發展,清潔能源重點發展配套裝備製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電子信息聚焦智能終端、數據存儲、物聯互聯、信息應用創新發展。打造西部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高地和新型材料生產研發基地。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推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與吳忠太陽山開發區一體化發展,加快現代煤化工向下遊精細高端化工鏈條延伸,打造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培育壯大儀器儀表、智能鑄造、電工電器、數控工具機等高端裝備製造業,打造行業「單打冠軍」。推進工業園區集群化發展,突出主導產業、注重結構優化,推動產業鏈縱向延伸、產業間橫向耦合、園區間協調聯動,支持帶動力強的園區龍頭企業,培育主業突出的行業骨幹企業,發展協作配套的中小微企業,打造規模體量大、延伸配套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集群。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園區運營建設。
廣東
能源
推進能源革命,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
新基建
加快推進建設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完善能源產供儲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天然氣利用「縣縣通工程」。
四川
能源
統籌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中國「氣大慶」、特高壓交流電網、水風光互補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清潔能源示範省。實施「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動,推進引大濟岷、長徵渠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新基建
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引領,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四川。培育壯大「芯屏端軟智網」全產業鏈,發展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創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打造深度應用場景。布局建設雲計算中心,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建成並運營成都超級計算中心。建立數據流通制度規範,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河南
能源
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幹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全面建成十大水利工程,實施重大引調水和水系連通工程,規範實施引黃調蓄工程,完善旱引澇排、豐枯互補、內連外通、調洪防災的水安全保障網。
新基建
堅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突出數位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工程,打造千億級鯤鵬計算產業集群,培育軟體、物聯網、數字內容等產業,拓展「數字+」「智能+」應用領域,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加強數據資源統一規範管理,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完善全省統一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
甘肅
能源
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發展新能源、新能源裝備、新材料等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發展儲能裝置等具有較大潛力的新興產業,加快氫能、動力電池等產業化步伐。推進能源基地建設,用好國家優化輸電通道布局機遇,開拓省外電力消納市場,建設以多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為支撐的電力輸送大通道,加大新能源基地式開發力度,持續提升電力外送能力,推動新能源老小場站提質增效,提升河西清潔能源基地供給能力和就地轉化效率。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相關設施。
新基建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全省、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新型信息通信網絡,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建設。突出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融合數據中心建設應用,加快5G、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發展和示範應用。建設網絡安全產業園區,推動網絡安全產學研用。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相關設施。積極發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政務,全面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強化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中子研究大科學裝置以及其他重點實驗室、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及早布局前沿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凹凸棒石應用、氫能、動力電池、半導體材料、碳離子治療系統研發製造等產業化步伐,積極對接量子通信、晶片等尖端產業。優先布局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基地,推動新興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江蘇
能源
優化能源結構,按照國家規劃推進煤炭削減行動,推進氣化工程和「外電入蘇」,整合資源、有序發展海上風電。
新基建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建設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努力成為全球信息網絡重要樞紐節點。制定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優勢製造行業的工業核心軟體,建設全國頂尖的工業軟體企業集聚高地,謀劃建設國家布局的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推進企業「上雲」、標杆工廠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建設,積極創建國家「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先導區,努力建成創新驅動、應用引領、生態活躍的全國工業網際網路領先地區。
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卓越產業鏈投資,布局5G通信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特高壓、智能電網、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天然氣儲氣基礎設施、煤炭中轉儲運基地、支撐性電源、電力輸送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推進南水北調、防洪除澇、節水供水、農村水利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謀劃推進把長江江蘇段防洪能力提高至「百年一遇」水平。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實施,鼓勵支持相關基礎設施資源開放共享。創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投融資機制。
青海
能源
創建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建成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打造海南、海西清潔能源基地,推進黃河上遊水能資源保護性開發,開展水風光儲等多能互補示範。實現「青電入豫」工程滿功率運行,開工建設青海至中東部地區特高壓外送通道。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發展能源網際網路,完善全省主網架結構,提升匯集輸送能力。推進大電網未覆蓋地區延伸工程,實現全部鄉村通網電。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和儲備能力建設,建設千萬噸級油氣當量生產基地和原油戰略儲備基地,健全高原油氣供應網。加快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面。推廣城鄉清潔取暖,推進三江源清潔供暖工程。建設黃河上遊儲能工廠,推進化學儲能設施建設,創建國家儲能發展先行示範區。
新基建
全面推進5G建設應用,推動實現城市、縣城、重點鄉鎮和重點景區5G全覆蓋。推廣衛星網際網路應用示範。高水平推進國家大數據云計算和容災備份基地建設,打造海南青藏高原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集聚區。推進「感知青海」建設,推動物聯網在生態環保、智慧農牧業、城市管理、倉儲物流、應急救災等領域深度應用,建設「城市大腦」。布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快充設施。推動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建設西寧至青海湖至茶卡(察汗諾)鐵路。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集成創新應用試點示範,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支持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互動發展,開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促進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區塊鏈在各領域深度應用。
福建
能源
優化能源基礎設施布局,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打造綠色、智慧、安全的現代化電網。推進「五江一溪」防洪工程、沿海防潮工程,加強大中型水庫、引調水和堤防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推動閩臺基礎設施聯通,構建立體式對臺通道樞紐。建設兩岸能源資源中轉平臺,推動兩岸電力聯網、天然氣互聯。
新基建
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充電樁、換電站等建設。
把數字福建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持續放大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平臺效應,深化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數位化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推進數字產業化,提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衛星應用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未來產業,推動集成電路、工業軟體、網絡通信、核心元器件及關鍵材料等基礎產業邁向中高端,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產業數位化,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智能製造工程和「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拓展數位技術集成應用場景,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優化提升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加強數字社會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加強公共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堅決打破信息孤島,把「數據池塘」匯聚成「數據海洋」。探索數位化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完善數據資源基礎平臺。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縮小城鄉區域數字鴻溝,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本文來自全國能源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