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給室內兒童水上樂園等遊樂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後續的影響預計會持續半年甚至更久。疫情不僅僅是給眼前的樂園運營帶來難題,更給未來的市場信心帶來更多的未知。根據國家和有關部門規定,大部分樂園都在有步驟的恢復運營。毫無疑問現在的遊樂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此時樂園的精細化運營和營銷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水上兒童樂園等遊樂行業如何進行更為細緻、科學的品牌營銷呢?今天星力兒童水上樂園廠家給大家帶來品牌營銷的八重奏。
第一重:做一次實事求是的調研
很多主題樂園的調研,往往還停在投資和開園之前的一次可行性報告上,每年的市場調研要麼就沒有,要麼就通過票務系統提供的數據上。大多數樂園沒有像迪士尼那麼智能的數據分析系統,所以這些票務系統的數據不是說沒有用,更多還是停留在純粹的入園人數、性別、城市來源上,對於整個市場對兒童樂園的基本看法、需求形式等內容卻是比較缺失的。還有一部分樂園,總是從樂園本位出發,不能很好地尊重市場的變化,這時候,來一次實事求是的市場調研,就非常必要。
此階段的調研目標,應該界定於了解疫情期間在家使用的媒體、疫後旅遊的需求、消費心態和計劃、對水上兒童樂園關注點的變化和看法、對樂園未來新活動、設備的興趣等,以便為樂園開園之後的園區運營、營銷提供更加明確的建議。
調研的內容,主要是將遊客的習慣、需求、心態、計劃進行明確,比如宅家期間使用的APP、關注的媒體,解禁之後旅遊的計劃、旅遊的半徑,對樂園消毒安全、人群聚集管理的擔心,對於新產品和設備以及節慶活動的興趣等等,每一項問題的背後都會影響樂園的營銷決策:傳播內容、購買渠道、傳播媒體、傳播節奏等等。
調研的形式:疫情後的調研有著於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內容——聚焦遊客的需求和心態,在形式上建議如下方式:抽樣問卷調研、焦點小組訪談、微信私信問詢,通過匯總各種調研得來的數據、素材,分析得出的市場結論,才是最可能接近市場真相的結論。這次疫情在全國性的心理影響是一致的,但是有的地方比較嚴重,也有的地方只出現過兩三例,具體的遊樂需求還是會因此產生差異。
第二重:從尋找賣點到尋找買點,明確我們能滿足遊客的什麼需求
現在大多數樂園,仍然是有著強烈從樂園出發的賣點思維,須知旅遊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稀缺品市場不一樣,本身就是供過於求的市場。供過於求,消費者選擇的餘地就多,這是市場經濟規律,改不掉的。這就需要我們審慎的去了解,消費者購買我們的水上樂園產品/體驗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哪些過程,在影響消費者的決策體驗。
賣點和買點的區別,在營銷理論上就是4P和4C的對應,4P理論是什麼,這個應該不用講太多,旅遊樂園的4C是什麼,我們以水上樂園為例進行描述:
顧客需求(consumer):夏天太熱,需要玩水解暑;需要尋找水上的刺激;也有的地方只是為了體驗玩水的新玩法。不同區域客群、不同類型客群需求是不一樣的。
成本控制(cost):車費+吃住+樂園門票對於遊客而言,這都是物理性成本,在大家的時間越來越寶貴的現在,思考選擇、遊覽花費的時間,也是遊客的重要的成本。
便利(convenience):網上買方便還是旅行社還是現場,微信官方、抖音是否可以購買,隨著全民分銷工具、社群分銷工具的介入,便利性可以進一步的提高。
溝通(communication):水上遊樂園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形象,採用什麼樣的說辭來和受眾進行溝通,是要水花四濺比基尼還是其樂融融合家歡,這是要看主要受眾的類型和階段的傳播特點。
有的景區可能有一部分是從4C角度出發制定價格政策,優化營銷策略組合。但是4C理論是個系統工程,有的可能只是強調了產品的需求,卻忽視價格;有的把遊客的成本降到最低,但購買方式和溝通做的比較差,完全要通過各種免票來吸引客群,大大的壓縮了園區的利潤空間。有的園區迷信渠道為王,短期內發動各種渠道模式給項目拉去很多人,價格超低,當年火爆,二年下滑,三年無人問津,做成一錘子的買賣。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重:適當縮小市場半徑,深挖市場尋求增量
主題樂園通過一兩年的運營,一般都會完成本地市場的初級挖掘,如果不發生此次疫情,在第三四年大概率應該是逐步加大周邊市場的挖掘力度,尋求更大的市場增量。但這個疫情的傳染性如此之強,在半年之內大家還是會有一定心理陰影,旅遊作為典型的人群聚集性消費活動、跨區域帶有明顯的不明確性,多多少少會影響大家跨區旅遊的積極性。8萬方以上的水上樂園,一般都具備2.5小時車程左右市場的覆蓋能力,而這次疫情可能需要將今年的市場輻射半徑降低到1.5小時左右,也就是周邊的城市市場,再跨越一個城市,可能會讓市場開拓難度加大,或者費效比不佳。原本需要大量外地客源補充的樂園,則需要深挖本地市場尋求增量。
深挖市場尋求增量,主要是從兩個角度來考慮:第一,是否存在一些沒有玩過兒童水上樂園的人?這個通常就是向進一步下沉市場要增量了,比如農村、下一級縣市,這些市場的挖掘效果,要視市場本身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而定,一般來說費效比並不會太高,是否挖掘要走入農村和下級縣市調研才能得知;第二,如何激發大家在一個運營時間內再多次遊玩樂園,也就是一個重遊率的問題,多給一些遊玩的理由才能提高重遊率。一般來說開業期的早鳥票、旺季運營的活動、收官期的促銷、全年節慶的體驗,都是提升重遊率的直接方式。歡樂谷的節慶體系,大節做影響(體驗)、小節做市場(促銷),全年節慶與節日此起彼伏,奇幻燈光節(春節)、時尚文化節之動漫嘉年華(4-6月)、歡樂谷狂歡節(暑假)、國際魔術節(國慶)、搞怪糖果節(萬聖)、冰雪幻電音(12月),大節慶之下還有各種小型節日活動進行填充,對遊客實現全年多個角度的刺激推動重遊。
第四重:謹慎樂觀的預期下進行系統性品牌傳播規劃
受此次疫情影響,行業對市場信心一致的判斷是:包袱性與報復性回暖並存。包袱性是指,大家因為疫情影響,收入受到影響、健康格外珍視,制定出遊計劃會更加慎重。報復性主要體現在長期宅家需要出來逛逛的心理需求釋放,這也是上面講的影響到大家市場半徑縮小的重要原因。市場的回暖需要三個月乃至半年的恢復,但這個時間段就是水上樂園的旺季和大多數靠暑期掙得客流量景區的旺季。這個階段的傳播,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個階段的品牌傳播,其實就是一個樂園和受眾重新建立關係的過程,這就好比剛剛分手了的戀人,要重新建立關係一樣。雙方有過彼此的美好回憶,樂園也給受眾帶來過快樂,但是因為外在原因給雙方都帶來了傷害,因此這個關係建立過程,絕對不能操之過急,而是應該緩緩圖之,而且要根據受眾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我們將這個市場回暖期間傳播規劃劃分為四個階段:
通過對以上四個階段的合理規劃,我們通過傳播和遊客展開溝通,掌握市場的心理節奏,最終實現疫後品牌傳播的平穩過渡。
第五重:傳播內容應該進行一次系統性的更新
疫情影響的,不僅是大家對旅遊的預期,更影響了大家對遊樂產品的認知。大家對你的認知,來源你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大多數主題樂園的傳播內容,一向是有什麼就傳播什麼,一出手就是王炸,把設備和節慶的牌一下子打出,然後就是各種促銷,打牌你會這麼打麼?
市場上,樂園品牌形象的塑造應該是鮮明的,內容應該是豐滿和多樣的。因為形象只是有助於吸引眼球,而內容才是能夠對應不同遊客需求的東西。有的遊客就關注你的形象好不好,有的遊客就關注你的設備好不好玩,有的純粹靠口碑就可以確定要不要來。遊客去樂園、全域旅遊的消費決策可能相對複雜,要考慮多樣交通、酒店住宿、吃的喝的、景點清單等,但是主題樂園為核心的景區大部分都是本地和周邊客群,每個人的需求都很單一,但每個人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樣。因此我們需要系統的規劃樂園的傳播內容。
主題樂園的傳播內容板塊主要有:
a、整體形象:園區品牌整體形象如何?行業地位如何?城市及區域地位如何?是否有獲獎?
b、園區氛圍:溫馨的,還是刺激的,還是浪漫的?園區是充滿童趣,還是充滿想像,還是機動設備為主?還是演藝、景觀體驗為主?
c、設備體驗:刺激指數級別如何,是根本不刺激還是超級刺激,適合年輕人還是親子家庭?有哪些數據上就能讓人有體驗衝動的設備?體驗的類型是離心的還是速度的還是兩者結合的?
d、演藝體驗:演藝是否給你有身臨其境之感,是否能調動你的情感?是否有文化上的學習和感染,形式上是否經典?有哪些記憶深刻的精彩片段?是否有足夠的互動環節讓遊客參與進來?
e、服務體驗:服務的流程、體系是否完整,是否與遊客動線結合一致,是否讓遊客感覺到細緻、體貼、周到?是否有一些讓遊客感動的瞬間?是否能讓遊客的疑問得到直接的反饋?甚至成為串聯遊客與設備體驗的橋梁——比如某谷的設備金話筒講解員,會在遊客體驗過程中用解說逗得體驗的和圍觀的遊客樂不可支。
以上這些內容,分解到不同的階段持續傳播,並逐步形成主題樂園品牌形象的體系。這樣呈現出來的樂園品牌,才是鮮明而豐滿的形象,才能給到不同類型的遊客和公眾良好的形象。
第六重:場景為王選擇媒體,提升投放費效比
疫情之後,大多數樂園都會選擇減少投資預算,等待市場的自然回暖之後再加大投入。降本增效肯定是2020年樂園運營管理的基本指導思想。廣告界有一句著名的話:「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這句話用在原本樂園投放預算不多的媒體策略選擇上更顯珍貴。廣告費浪費了一半原因是多樣的,最核心的無疑是:節奏、選擇、內容的把握上。那麼,疫後樂園的媒體投放上,如何做到降本增效?
首先,節奏上緩緩圖之。很顯然在疫後就進行重金投放博取關注是非常不可取的,遊樂行業本身就屬於第三產業,現在雖然是剛需,但也是工作活動之餘的消費,短期內想回到那種爆滿的情況難上加難。根據本文第四條的傳播強度說明,投放節奏和預算上必須是緩緩圖之,逐步加碼。
其次,選擇上場景為王。疫前品牌信息的傳播,做的好的園區,會有一個大致的媒介宣傳脈絡,從概念信息、到相關旅遊信息、體驗信息,最後關注促銷信息,分別對應目標遊客的旅遊消費流程:發現——搜尋——思考——決策。
疫情之後,大家待在家裡用過APP,看過的電視,會形成一定的習慣,同時,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能不外出就儘量不外出,大家的運動軌跡,會形成可以明確描述的場景。而這些場景,也將會成為大家主動關注或者被動關注信息的重度區域,針對這些場景,再進行信息的傳播,效果無疑會更好。
再次,內容上創新結合。不同的媒體,有著不同的特性。同樣的兵器,不同的人手上用出來效果會有天壤之別。戶外有戶外的創新方式,網絡也有網絡的創新方式,最高級別的無疑是把廣告做成事件,傳統媒體也能做出新的創意。
注意傳播內容與媒體形式的結合,仍然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比如通過視頻創意與抖音這個媒體的搞笑進行充分的結合,而不是純粹的叫賣式廣告,當然了,這些內容的創作,需要創意和策劃部門與機構的鼎力支持,才能得以執行。
最後,方法上數據科學。專業的媒介投放策略,需要對區域競品媒介投放分析、行業參照項目媒介分析、自身產品分析、媒介環境分析、項目解讀,針對項目的具體目標提出核心媒介策略。結合周邊競品推廣數據借鑑參考,通過數據中心分析目標人群生活軌跡及興趣接點,制定媒體方向及策略,篩選高性價比媒體投放計劃,擬定媒介投放行程及費用,根據各媒體投放進行效果預估,制定詳細媒介投放計劃。
第七重:強化社群營銷,關注粉絲、做好全民分銷
近幾年,OTA渠道的普及已經是常態,社群分銷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力量。類似於一些通過一次購買就能註冊成為分銷商的病毒式擴散模式,讓擁有一定微信群和意見領袖能力的遊客都成為了大家的分銷商,這無疑是打造全民分銷的最好選擇之一,但是選擇了渠道不代表就能做好,社群分銷渠道也需要非常好的運營能力才能把市場給做好。
除了大眾的社群營銷,還有在2019年特別流行的「私域流量」說法,我們不去糾結這些概念的說法,私域流量的核心,其實就是把現有的粉絲群以及是關注樂園的流量給用好,充分利用每一次流量引入的機會。通過原有存量粉絲入群、粉絲的裂變與粘性的運營,提高銷售轉化率,更加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一定數量群的意見領袖,運營者通過這些數據能夠與區域內其他商家進行合作,進一步夯實粉絲與樂園的關係,也為以後的銷售和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在此次疫情中,各種社區群、買菜群、買包群、疫情信息公告群,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疫情結束後,各種購買群的群主,也會想辦法提升群內粘性,提升群的粉絲變現能力。倘若能介入這些群,並讓群主和意見領袖成為我們的銷售代表,那對樂園的銷售和傳播都將是莫大的助力。
第八重:本心做公益,全面做公關,樹立樂園良好社會形象
2020年,醫務工作者無疑是最可愛的人、最美逆行者,因此上至遊樂協會、下至每個單獨景區,基本上都宣布對醫務工作人員實行免費開放。首先這個行為和動作,是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如果只有噱頭沒有醫護人員/警察人員等分層執行細節、只考慮醫護人員不考慮其家屬等等。倘若計劃都不能周全、存在明顯錯漏,何以去談落地執行。公益營銷活動,一方面看口號,另一方面看執行,這都是能充分考驗水上兒童樂園營銷工作者智慧的。
倘若做公益不能從本心出發,執行細節考量不夠,在具體執行中必然會動作變形,參加公益的人可能因此有負面心理,對園區而言則更加是一場災難。公益本身的目的、公益人群的劃分、名額的確定、現場的包裝和招待、公益活動簡潔的儀式感、後期的傳播引導等等因素,都應該是每個公益營銷活動要考慮的因素。
做公益就是在做公關,對,也不全對。教科書對公關定義:公關即公共關係,是社會組織同構成其生存環境、影響其生存與發展的那部分公眾的一種社會關係,是一個組織為了達到一種特定目標,在組織內外部員工之間、組織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關係的科學。這個可能比較難懂,我把它分解成一下四個板塊:企業公關、園區公關、社會公關、危機公關。
企業公關——企業內部關係的維護,目的是要讓成員與企業之前保持良好的互助合作關係。比如在員工內部的職業技能比賽等,遊樂行業是製造開心與歡樂的行業,如果員工個體都不開心,又如何將歡樂傳遞給遊客呢?
園區公關——是指在園區發生的一系列關係維護活動,為什麼要單獨列出來?因為園區是遊客體驗的最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場所。所有的體驗都在這裡產生,孩子找不到媽媽了,東西丟了、遊客有些設備不能玩產生了怨氣,這既是園區運營的問題,也是園區公關的任務。
社會公關——是指針對社會大眾進行的公關,大多數以公益文化為核心,上文已經有講述,有條件,市場存量比較大的園區,建議全年與人有關的節日都可以演變成公益節日進行營銷,比如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兒童節、殘障保護、植樹節、的士日等等,當然,並不是每個節日都要免票的方式來進行,公關不僅是銷售的機會,也是給形象加分的機會。比如植樹節,可以聯合阿里的螞蟻森林進行品牌互動、大家通過展示自己的螞蟻森林能量,獲取不同層次的優惠或者禮品。
危機公關——很多人喜歡把公關寄望於出現危機之後的處理。事實上,「防患於未然」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危機出現之後,轉變危機都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數能做到的是將危機影響範圍控制到最小。因為危機而導致景點關閉的案例數不勝數。面對出現了傷亡的危機,我們要面對事實、查清真相、誠懇道歉、處理好賠償問題,改進後續措施、儘可能減少傳播的範圍和幅度。面對質疑的危機,比如室內兒童水上樂園的水質質疑,我們需要調查原因,安撫受到影響的遊客心情、避免擴散,必要時申請科學、數據的認證,危機公關最忌諱的就是不肯面對真相,不誠懇,導致小道消息滿天飛。同時也要反思,我們的樂園運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漏洞、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恐怕是危機處理之後最需要注意的。
疫情給中國經濟的損失是巨大的,但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期待以後的室內水上兒童樂園等文旅行業,依然成為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重要組成部分,譜寫更多美好篇章。以上就是關於「疫情過後,兒童水上樂園等遊樂行業如何進行細緻科學的品牌營銷八重奏」的總結,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