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科技
⊙「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發布
圖為「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醫學榜單的部分內容
5月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在醫學榜單中,湘雅二醫院代謝內分泌科廖二元教授和皮膚科陸前進教授共同進入榜單,這兩位教授已是連續6年進入中國高被引學者榜。
此次是愛思唯爾第六次正式發布「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此榜單以Scopus資料庫(全球領先的同行評議文摘引文索引庫)作為中國學者的科研成果統計來源,僅統計中國學者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的科研成果(除論文類型成果,也包含行業會議成果和圖書專著等多種同行評議成果)。其篩選標準客觀,僅從學術影響力的角度評選出中國科研界的翹楚。目前,高被引學者也逐漸成為各個大學排名中高端人才的考量指標之一。
⊙北京協和醫院:在《Science》解析新冠RNA複製酶結合瑞德西韋的結構並揭示其抑制機制
5月1日,北京協和醫院張抒揚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許葉春課題組以及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課題組以Structural basis for inhibition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SARS-CoV-2 by remdesivir為題,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論文。
該合作團隊首次解析新冠肺炎病毒重要藥靶RNA複製酶和抑制劑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闡述RNA複製酶結合RNA的模式,以及瑞德西韋抑制RNA延伸的機制,為基於病毒基因的複製酶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以及廣譜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理論機制和結構基礎。《Eurekalert!》為此研究發布新聞Chinese scientists uncover structural basis for SARS-CoV-2 inhibition by Remdesivir,向科學界重點推介了本研究結果。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在腦卒中權威期刊發文呼籲關注卒中後心肺適應性
日前,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賈傑教授的研究成果以《將研究轉化為臨床實踐:提高卒中人群心肺適應性的重要性》(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Clinical Practic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Stroke Population)為題,發表在腦卒中權威期刊美國卒中協會《卒中》(stroke)雜誌上。賈傑教授研究助理樊啟為是該論文第一作者。
論文揭示:①卒中人群的心肺適應性(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平均水平顯著降低,相當於同齡健康人群的5%~25%,對日常生活活動和生存質量造成較大影響;②卒中人群心肺適應性在亞急性期顯著降低,在之後的6個月內有少量恢復,在之後的10年內保持在較低水平。該研究受到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和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老年全周期康復技術體系與信息化管理研究(2018YFC2002300)」資助。
⊙上海長海醫院: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腦卒中救治臨床研究領跑全球
5月7日,由上海長海醫院牽頭組織,神經外科楊鵬飛副教授、腦血管病中心張永巍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劉建民教授為通訊作者的「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研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原創論著形式正式發表。這是中國神經介入領域和神經外科領域首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原創論著。
此項研究成果是目前全球首次公開發錶針對是否可以跳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取栓治療的研究成果,將為全世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療指南改變,提供新的高級別證據支持,也會對未來此類患者的治療決策、診療流程、治療費用等產生積極影響。
學科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成功開展全球首例碳C環外懸生物人工氣管臨床移植術
5月8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宣布,日前,該院為一名氣管腺樣囊性癌患者成功實施超長氣管切除(8.6cm)後應用「C」形碳纖維環外懸生物人工氣管(9cm)重建手術,術後患者康復順利,擬於近期出院恢復正常生活。科技查新證實,國內外尚未見探討碳纖維C形外支架聯合牛心包製備複合人工氣管重建植入的研究文獻報導,該例手術為全球首例。
超長(>6cm)氣管切除及重建一直是胸外科領域的國際難題,國內外尚無成熟經驗可參考。為攻克這一難關喻風雷教授團隊自2000年起就不斷開展相關的基礎及動物研究,不斷探索人工氣管重建的新材料、新方法。2006年「新型複合人工氣管研製及評估體系研究」獲得國家863計劃立項研究,並於2009年通過成果鑑定結題。相關的研究持續獲得多項省部級重點課題,隨後多項醫療新技術在湘雅二醫院胸外科開展,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此次手術的實施既是一次醫學難題的挑戰,更是人工氣管重建思路的一次歷史性突ji shu破,是氣管腫瘤患者的福音。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侯建全教授團隊與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合作完成「近紅外II區聚集誘導發光的螢光探針實現術中輸尿管成像」技術
近日,蘇州大學附一院侯建全教授團隊與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合作完成了近紅外II區的納米顆粒2TT-oC6B dots,實現了兔子體內術中輸尿管的螢光成像。2TT-oC6B dots納米顆粒由具有聚集誘導發光分子(AIEgen)和由FDA批准的DSPE-PEG2000外殼構成。其發射峰值位於近紅外二區(NIR-II)1030 nm處,其螢光量子產率(QY)高達11%,與ICG相比,2TT-oC6B dots具有NIR-II螢光信號強、穩定性高的優勢。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在讀博士生杜健,共同第一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劉順傑,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張鵬飛研究員,通訊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和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侯建全教授、張衛傑醫師。
⊙南京鼓樓醫院:5月6日起開設午間門診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減少人員聚集,同時也為了更好地為市民就診提供方便,5月6日起,南京鼓樓醫院部分專科增設午間門診。目前開設午間門診的專科包括: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風溼免疫科、內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婦科和產科。
午間門診主要處理當日上午本專科普通門診及專家門診病人化驗單回報後續處理問題,及少量初診病人的接診。醫學影像科、心電圖室、B超室等檢查科室同步增加中午連班,開展午間檢查、提供預約服務。
人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燕教授當選「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
4月29日,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黨委聯合開展「致敬了不起的她·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發布活動,發布40名一線女醫務人員先進事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燕入選「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
高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在年初醫院組建援鄂醫療隊時,三次「請戰」,逆行馳援武漢。
⊙中日友好醫院:張軍躍同志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
五四青年節之際,共青團中央授予505名同志「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授予35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授予312個基層團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稱號,授予431個基層團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團總支)」稱號,追授羅布等15名因公殉職同志「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其中,中日友好醫院團委書記張軍躍同志被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
張軍躍,男,中共黨員,中央和國家機關團工委委員,中日醫院團委書記。2月4日作為第三批中日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赴湖北省武漢市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武漢期間負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中日醫院重症救治團隊的溝通聯絡、物資保障等工作。
管理者說
⊙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春革:抗疫過程中,天津一中心的一個秘密武器就是信息化
疫情期間,我院通過信息化建設的「雲」優勢解決了醫院面臨的不少難題。特殊時期發熱門診有疑似病人,為了減少相互接觸,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我們在HIS平臺上開通了線上交班制度,在醫院的會議室就能完成網上會診、網上會議。每天交班時病區裡的醫護人員不用出來,其他人也不用進去,非常方便。
而且,網際網路醫院可以提供線上處方服務,醫院在為患者配送藥品時還會在盒內附上用藥指引單,提示患者在用藥前需要核對哪些內容、注意哪些問題以及諮詢電話等。全流程服務在降低了患者疫情期間到訪醫院頻率的同時,又不會延誤患者治療。
課堂
⊙ 2020健康界峰會暨國際健康促進博覽會
http://hwt.cn-healthcare.com/index/480
招聘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營養科工作人員招聘啟事
http://www.rjh.com.cn/2018RJPortal/doc/2020/04/27/49308.shtml
⊙ 東部戰區總醫院2020年首批護士崗位聘用制人員招聘業務考核公告
https://mp.weixin.qq.com/s/vGX70okVdCTZYuiabqR-ZQ
(以上內容來自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媒體報導等公開渠道。歡迎各醫院投稿,投稿郵箱:yuezhaoyu@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