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八番。
在這裡我會分享一些有趣、有益的東西,這些東西(書籍、電影、物品或)或偶然所得、或夢寐以求,但都或多或少有利於我的成長,我也與它們擁有了一些獨特的回憶。當然,如果他們也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發,將會是我莫大的榮幸。
這個專欄的第一件物品,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的《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一本在旅行途中購買的「心靈雞湯」。
01 發現地—1200bookshop
18年的十一假期,我又一次來到了廣州,享受畢業後的第一個假期。
不同於以往「經典吃貨路線路」的展開(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太古匯),彼時初入職場的我還不太能適應社會人的節奏(當然現在也是),腦子裡裝滿了問號和對職場生活的疑惑,出於「答疑解惑」的目的,我走進了1200bookshop,廣州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一所「不賣武俠和勵志書」的硬核書店。
曾經以背包客的身份在臺灣環島旅行結束後的劉二囍在廣州開了1200bookshop,並在店裡為背包客提供免費的房間,他說:「營造一個有溫度的空間對1200來說,很重要。「
「或許,這是建築系學霸對過往歲月的一種獨特的緬懷方式吧。「 身處其中,我喃喃道。
02. 「性價比最低」的暢銷書
如今回憶起來,為什麼選擇這本書頗有些「賭氣」。
在暢銷區日本作家的書櫃處,我停留了很久,看到了很多喜歡的作家的作品:村上的《國境 太陽以西》、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草枕》,以及因為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而被眾多好友瘋狂安利的《人間失格》。正當我無從下手時,突然發現了一本畫風嚴重不協調的書。
又薄又輕,看背面的價格卻要39.8!封面上滿滿的名家推薦,右下角還寫著一句頗有營銷號口吻的slogan—改變心路,才能改變出路!
這樣一本和1200氣質嚴重不符的書卻被放在了推薦欄,內心不免有些好奇。而封面上「25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麼的黃金時期,若這本書能成為你的人生良伴,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成為了我購買它的理由:
25歲的時候,我會在做什麼?如果我在25歲前看了它,我是不是可以走向人生巔峰?
或許只是單純的不想空手而歸,避免尷尬,我很不走心地把它帶走了,而之後的兩年裡我沒有一點揭開塑封的欲望,儘管也期待真能從中獲得「職場良方」,但依舊無動於衷,想著「不按它的套路走,到25歲時,我也能很優秀」。
於是,它始終游離在生活之外。
03. 25歲的50件事?!
2020年的6月12日,畢業後在北京的第二年第五次搬家,從朝陽到了豐臺,剛落腳就趕上了新發地疫情爆發,所在街道變成了中風險,無奈在家辦公,沒有遊戲機電腦傍身,唯一的一隻貓也快被我擼禿了,只能靠著整理屋子打發時間,就這樣在舊物堆裡翻到了它,完好無損。
或許是因為很久沒有閱讀了,薄又輕的「勵志雞湯」成為了打發時間的不二選擇,我也頗為認真地閱讀起來。
作者松浦彌太郎,18歲時就在毫無英語基礎的情況下只身前往美國,在漂泊的孤獨中,開始思考自己的內在。而後返回日本創辦了獨具文化氣質的二手書店 COW BOOKS,並在41歲接任日本老牌生活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被稱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一個半輩子都在做簡單事的「失敗者」。
而《25》這本書,是他幾十年職場生活「備忘錄」的集成:他會將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想做的事、想學習的事、想注意的事,寫在一張紙上,親自整理驗證;將領受到周遭前輩的諸多教會,以及從不同的經驗積累到的各種學習法則整理收錄,最終成書。
25歲的年輕人還是職場新人,大多數的他們正在經歷一段對未來感到惶惶不安、沒有夢想、無論面對工作或是自己都很迷惘的時期。而作者就是在試著以身為新人的我們所具備的視野與角度,認真思考:「如果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04.做簡單的事
起初看到50件事頗為吃驚,擔心與以往讀過的「大師心法」一樣高深莫測,需潛心修煉才能有所收穫。看完目錄後卻發現,所提及的都是「簡單事」,例如:養成列出十大清單的習慣、每天開拓一個新的人際關係、遵守微不足道的約定……
這些事都是實實在在可以執行的小事,儘管簡單也需要我們盡心完成才能有所收穫。
比如書中提到的做事「四步法」
先觀察,取得各種情報。從觀察的結果中學習。反覆練習學到的東西。學會後,開始實踐。很多人覺得學習過程應該是很熱血,極力拼勝負的決勝局,其實不然,學習過程可以非常放鬆,可以讓自己非常輕鬆地完成一件事。 放鬆不是叫你抱著隨便、馬虎的心態,而是不要一頭熱地投入某件事,一旦過於投入,內心就會湧現「一定要贏」的欲求,而做事一旦摻入個人情感就不在純粹,容易引發爭端,變得焦慮且不容易發揮自己真實的本領和實力。
人生不是短距離的衝刺,而是以馬拉松的方式迎向終點。所以一路上你都可以不斷去調整狀態、獲得補給,不必因為一時的勝負而心浮氣躁,亂了方寸,按照自己的速度前進終究能到達終點。
在我看來,「做簡單的事「是這本書的主旋律。因為簡單,所以更容易做,因為容易做所以你能做的更多、做的更好,也因此更容易獲得「成功」,而小的成功更容易激發你的自信,一次次的微小「進步」帶來的「爽感」更能成為你面對之後困難時的「底氣」!
05.以成為社會的齒輪為傲?
松浦彌太郎曾說,「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這樣的問題或許永遠沒有答案,但只要認真去做,生活就會變得有趣,人一旦拼命地做一件事就會變得很「怪」,不裝模作樣的樣子是最有魅力的。」
現在經常會聽到同齡人說「反正我只是社會的一個齒輪罷了。「也正因如此,對於上級交代的任務不願意認真踏實地完成。感覺領導總是把「簡單又麻煩「的事情交給自己去處理,處理好了不會受到表揚,處理不好卻要受到批評,偶爾有一些「自嗨行為」並沒有為公司的業務帶來收益,也自然受不到上級的認可。
我們雖已成年,但還不足以獨當一面。我們無比渴望人們看到自身獨特的價值,獲取別人的關注和肯定,但這需要長時間的打磨和訓練,只有認真做好手頭的工作,才能有機會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工作。因此,像「齒輪」一樣認真打磨自己,積極學會與他人互相配合,學習如何與社會契合,形成動力,才能讓一切好起來。
06.寫在最後
《25》這本書很短,總體不過100千字,或許一天就能看完。
《25》這本書很長,需要你花費大量的時間實踐、練習、反思才能發揮它真正的價值。
如果你看過這本書,歡迎私信與我聯繫,談談體會;如果你因為我的推薦而去閱讀這本書,那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肯定。
我是八番,希望你能喜歡我的好物推薦,也希望你能和我分享自己心中的好物。希望每天,都能一起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