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晚上,大型話劇《高山之巔》在湖南大劇院演出。圖/記者楊旭
對許多長沙人來說,可能沒去過梅溪湖大劇院,但一定去過湖南大劇院。1998年開始運營的湖南大劇院,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也見證了長沙這座城市,文藝和娛樂的發展。
2019年10月,隨著全明星舞蹈盛典《舞未》落幕,湖南大劇院宣布停止營業,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時隔14個月,1月9日,湖南大劇院以全新的面貌回來了。
1月9日晚,湖南省演藝集團2021開年大戲——大型話劇《高山之巔》在湖南大劇院首演,這是湖南大劇院闊別大眾視野一年進行提質改造後首場演出,以話劇致敬扶貧英雄,獻禮建黨100周年。
「希望大劇院能安排更多戲劇演出」
1998年開業的湖南大劇院是省會長沙的一處重要影院、劇場,在滿足星城市民文化需求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先後榮獲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湖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合作單位等榮譽資質。
2019年,湖南大劇院進行業務轉型,主攻演出。先是於同年2月停止電影業務,10月隨著全明星舞蹈盛典《舞未》落幕,湖南大劇院宣布停止營業,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歷經14個月後,湖南大劇院從外部裝潢到內部結構,都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與廣大觀眾見面。
硬體設施改善之餘,湖南大劇院的售票、會員等軟體系統也進行了升級。今後將不再發放及使用實體會員卡,全部升級為電子會員卡。原會員系統的充值餘額、會員積分,將分別以1比100、1比1的比例轉換為新會員系統積分。轉換後的新積分,可以100比1的比例購買對應人民幣數額的門票。湖南大劇院特別提醒,新舊系統轉換需要填寫本人姓名和身份證號,過去沒有提交這些信息的會員請儘快聯繫客服人員。
湖南大劇院給很多市民留下了美好回憶,重新上線的消息傳來,期盼、建議者不少。家住窯嶺附近的何練兵回憶說:「湖南大劇院是長沙市民文娛消遣的好去處,期待它盛裝起航。」更多資深戲迷則期待湖南大劇院能安排更多音樂劇、戲曲等演出內容,市民鄭曉煜告訴記者:「希望能多引進越劇。」
改造後的大劇院充分利用現有空間,以更合理的舞臺設計、更科學的聲場效果、更美好的環境帶給大家更舒適的觀演體驗。此後,將引進國內外更具品質的劇目奉獻給觀眾,為湖南的文化強省建設作出貢獻。湖南大劇院試營業階段暫不對外售票。
《高山之巔》劇名隱藏著兩重含義
湖南大劇院試營業的首場演出,是湖南省話劇院帶來的《高山之巔》,講述河北退伍老兵王新法不遠千裡來到湖南常德石門縣薛家村扶貧的故事。
編劇之一的毛劍鋒告訴記者:「選擇『高山之巔』做劇名有兩個原因。一是地理上,薛家村屬於壺瓶山區,村裡還有一座六塔山,王新法生前修建『山河圓』,把犧牲在薛家村的紅軍烈士安葬在山頂;二是精神含義上的,『高山之巔』反映了王新法的精神境界。」毛劍鋒認為,王新法永遠在高山之上,值得後人敬仰。
《高山之巔》創作團隊數次深入薛家村採風。導演許亮回憶道,當拿到劇本時,他心裡還有疑問:「像王新法這樣的人物,他的真實性有多少?畢竟他的思想境界對我這個90後來說,太遠了。」
可到薛家村實地走一遭後,許亮被徹徹底底感動了。和村民座談時,只要一說到王新法,大家一定會流淚。在六塔山上,許亮看到68位紅軍烈士墓,那種刻骨銘心的偉大令他震撼不已。許亮認為,從紅軍烈士到王新法,他們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為此,劇中採用了虛擬、真實的對比手法,讓幾十年前犧牲的紅軍烈士與王新法進行靈魂溝通,以此表達他們思想的高度一致。
「戲比天大,悲天憫人。」採風中收穫的村民眼淚,也化作了主創人員自己的淚水。另一位編劇劉鍔透露,劇中有一場戲是王新法老婆千裡迢迢來探望他,無意中發現了王新法立下的「生死狀」,相當於遺囑。這一幕表面上是寫夫妻感情,實際上是寫王新法對事業、對信仰的追求。「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正是打動我的地方。」劉鍔告訴記者,他在寫這一幕時把自己也寫哭了。
編劇先後三次走訪薛家村
「我想把這部劇寫好,所以,在創作之初,我就明確了只有弄清楚了王新法為什麼要來薛家村扶貧這個問題,才能開始動筆創作。」毛劍鋒說。
為了弄清楚原因,《高山之巔》主創團隊先後三次前往常德石門縣薛家村走訪,毛劍鋒跟著團隊去了兩次。「在和薛家村村民交談的過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村民們對王新法的感激之情。」
在《高山之巔》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細節,貫穿這部劇首尾的,王新法屋簷下的那盞燈就是其中之一。
毛劍鋒表示,這盞燈其實是生活原型和藝術的融合。一來在現實生活中,這盞燈是真實存在的,王新法的房子就在薛家村一條道路急轉彎的地方,從山上下來,燈光顯得十分醒目。這盞燈確實是為了告訴村民,王新法他在家裡,有什麼事就能找得到他。二來就是賦予這盞燈一個象徵意義,它會一直亮著,永遠陪伴著王新法深深牽掛的鄉親們
談及他對這部劇與觀眾見面後的期待,毛劍鋒笑著說,期待大家看了這部劇後,能夠看到王新法的精神價值、人格魅力,能夠覺得原來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這麼高尚的人,並且就在我們身邊。也期待通過藝術的力量,真正感染到每一個走進劇場的觀眾。 記者朱清
演員睡覺時把劇本直接蓋到臉上
這部話劇有哪些亮點?導演許亮表示,如果一定要說亮點的話,他覺得這是一部臺前幕後150多人用心付出的作品。剛排這個戲的時候,編劇不斷推翻一些劇情,演員們一邊吃盒飯,一邊對劇本,睡覺時把劇本蓋到臉上,舞美隊的兄弟們把家都搬到劇場裡面。
許亮說:「在導演二度創作方面,我個人覺得突破了現實主義。比如在舞臺一角架設了一盞燈,隨著劇情反覆出現,象徵著王新法的偉大精神;對於王新法的不幸離世,我不想展現得過於悲痛,當然它是源於悲痛,於是我採用了舞臺上的一些蒙太奇、舞臺定格,隨著花瓣飄落、一座橋的推出,他獨自走到橋上……」
導演王曉鷹說:「話劇表演是充滿詩意的,要挖掘出每個角色背後的力量。我更多的工作是讓角色走進觀眾心裡。」
他表示:「扶貧的人千千萬萬,但是每一個扶貧人的經歷以及他背後的故事都是不一樣的。這次的創作就是挖掘到了石家莊老兵王新法同志的生平經歷。我們找到了不一樣的角度去塑造他的精神。」
瀟湘晨報記者朱清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