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女生,24歲,自從上高中以來就容易想像自己未來會遭遇一些痛苦的事件。比如,家人生病、去世、被領導嚴厲批評、被辭退等。想著想到結果會難過、流淚,並且會沉浸在那個情緒中,沉浸的那個情緒反而會覺得有些安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想像中的一些事情確實發生了,比如家人入世、被辭退等。確實發生了,真的發生的時候,確實非常難過,但是自己又不願意沉浸在那個情緒裡了。我是不是生病了?需要治療嗎?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從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你是從上高中以來開始容易想像自己未來會遭遇的一些痛苦事件的,並且我注意到你說到當你沉浸在那些痛苦的情緒中時,你會感到安心。
那麼有幾個問題你可能需要思考一下:
1、沉浸在這樣的痛苦中,給我帶來什麼好處呢?
2、如果我不沉浸在痛苦情緒中,會怎麼樣呢?會有什麼不願面對或者不好的事情發生嗎?
3、如果我讓自己活得好,活得快樂,會怎麼樣呢?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嗎?
有一個吸引力法則,就是當你的腦中心裡不斷地去想一些事情的時候,那些事情就會發生。比如你說的被辭退這件事,你總覺得自己會被辭退,然後你平時的行為就會不自覺地以「我要被辭退」為前提去做,接著果然就被辭退了。
當你描述的這些痛苦的事情發生時,你說真的確實難過,但是已經不想沉浸在這樣的情緒了。就好像你很熱衷做一個「導演」,當鏡頭完成之後(事情發生之後),你也就失去了那種興趣,所以你不願意沉浸在那樣的情緒裡了。在自己的腦中編寫劇本,然後沉浸在這樣的「悲劇」中,對你而言似乎是一種需要啊!
所以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需要治療,你還是要回到前面我提出的三個問題,去覺察、去感受,這種編寫悲劇劇本的需求背後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比如,尋求父母的關注、關心?避免人際關係的矛盾、複雜?這些我不敢妄斷,答案在你的心裡。
當你能夠去看見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並且用更加健康的方式去表達這種需求的時候,你就不再需要這些痛苦的劇本和情緒了,因為它們已經沒有用了。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