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 | 喪鐘為誰而鳴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2020-12-19 中國網

2020年1月2日,白鱘被宣布滅絕的一則消息突然闖入人們的視野。很多人因此第一次認識了白鱘,「認識白鱘」這個主題似乎變成了在這場對白鱘盛大道別儀式中最諷刺卻又最隆重的告別。

白鱘用自己的滅絕換來了人們對它整個種族的科普與認識,可是下一個瀕危動物呢?它又該用什麼方式引起人們的重視與保護呢?

別讓滅絕成為人們認識動物的途徑。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2019年瀕危動物等級變化表中有一段這樣的表述:「即使對於眾所周知的類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單上的絕種和野生絕種類別所記錄的絕種數量也可能被大大低估了。」

保護海洋生物所要面臨的艱難境地從不是空穴來風,而物種滅絕這份強壓也從來不應當加諸於瀕危動物的頭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些現在正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們。得到尊重,得到每個人的認識與保護才是這些海洋生物們現在應當擁有的東西。

首先讓我們從哺乳類海洋生物開始說起。

1.小頭鼠海豚

2017年綠色和平組織發布了一張圖片,圖中是一隻正在遊泳的高度瀕危的海洋哺乳動物,小頭鼠海豚。

早在1997年,人們就通過舷側樣線法估算出當時的小頭鼠海豚約有567頭,而就在短短的二十年間,由於人們的過度捕獵,在2017年,小頭鼠海豚數量已經急速下降至30頭。小頭鼠海豚也因此被稱為「海裡的熊貓」。

為了不讓小頭鼠海豚面臨滅絕的危險境地,一個叫 Vaquita CPR 的由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打算採取一些極端的方法,比如捕獲一隻然後進行人工繁殖。據報導,2017年11月初,一隻雌性小頭鼠海豚被捕獲。它被送入一個圍欄中,剛開始它遊得非常快,但遺憾的是它很快開始慢下來並且最終停止了呼吸。

2.中華白海豚

與小頭鼠海豚相同的是,中華白海豚也素有「海上熊貓」之稱。從曾經的終年可見到現在的僅存4000餘頭,由於白海豚的生存空間與人類的活動區域高度重合,因此人們的生產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白海豚數量急速下降的原因之一。填海圍墾、港口航道、海底隧道爆破等行為,都會讓中華白海豚身心受到傷害。

為了對中華白海豚進行有效的保護,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於2008年開始建設,歷時兩年最終於2010年投入使用,成為了中國首個投入使用的白海豚保護基地,給了中華白海豚一個可以受到保護與救助的家園。

3.僧海豹

從上述的的文章中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的破壞與獵殺似乎已經成為海洋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

僧海豹也同樣是因為人們的大量獵殺,最終變成了瀕危海洋生物的物種之一。世界上共有3種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地中海僧海豹和加勒比僧海豹。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三種僧海豹經歷了不同的進化過程。但是,它們都是在幾乎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所以,這三種僧海豹防衛天敵的本領就特別弱。在被貪婪的人們捕殺的時候,它們很難抗拒。因此,僧海豹的種族不斷衰落。

直到現在,這三種僧海豹中的加勒比海豹已經被證實滅絕。因它們常棲息於海灘,遭人類大量捕殺,數量銳減,人類最後一次看到它們的蹤跡還是在1952年。後根據美國聯邦機構證實,只在加勒比海地區出沒的加勒比僧海豹已滅絕,成為第一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海豹。

「當物種瀕危時,它們抵抗疾病和鯊魚威脅的能力下降,」貝克說,「希望人類從加勒比僧海豹滅絕中吸取教訓,加大對其它僧海豹的保護力度。」

4.儒艮

儒艮還有一個有趣的俗稱,叫「美人魚」,因雌儒艮哺乳時像人一樣擁抱幼仔,乳部露出水面而得名。

50年代以前漁民視儒艮為「神異魚類」從不捕捉,但據不完全統計1958—1962年間捕捉了150頭,1970年初至中期又捕捉40—50頭,從此日益罕見。儒艮體大肉嫩,第一頸椎和牙齒等可作飾品,因而擱淺或誤捕後也被殺死。到了80年代仍有亂炸濫捕現象,對儒艮的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保護儒艮,1992年,我國設立了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儒艮走向滅絕的腳步。

當然,海洋中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遠不止這四種,白鰭豚、中華鱘、錘頭鯊、藍鯨......海洋中的許多哺乳動物都在由於人們的活動急劇減少。同樣的,面臨著絕種危險的也並不止哺乳動物一類。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幾種瀕危的魚類生物。

1.藍鰭金槍魚

藍鰭金槍魚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溫帶及熱帶海域,我國的東海也有,它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瀕危魚類了。相比於「人類活動」這種看起來十分廣泛的原因,我更願意將導致藍鰭金槍魚成為瀕危魚類的原因定義為:「人類市場的龐大交易需求」。

藍鰭金槍魚是日本生魚片中最珍貴的魚類之一,大約80%捕獲的藍鰭金槍魚都是在日本消費的。藍鰭金槍魚的價格非常高,2019年1月5日,一條278公斤的藍鰭金槍魚以3.33億日元(2000萬人民幣)成交。

巨額交易的背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這導致藍鰭金槍魚的過度捕撈異常嚴重,因此對它們的保護也遭受了重重阻攔。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將藍鰭金槍魚選為海洋、陸地所有物種中第六瀕危的物種,所以它很可能是地球上最瀕危的魚類。

保護動物還是滿足欲望,這成為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現實問題。

2.歐洲鰉

歐洲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與藍鰭金槍魚相同的是,導致歐洲鰉成為瀕危魚類的原因之一,也是人們對於「口腹之慾」的需求。

歐洲鰉的卵被稱為「真正的魚子醬」。一條成年的雌性歐洲鰉一次可以產200公斤的卵,所以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這也導致了人們對它的過度捕撈。

除了捕撈壓力外,歐洲鰉還受到棲息地減少的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歐洲鰉失去了90%的產卵水域,預計其數量還會繼續下降。

3.條紋平鮋

條紋平鮋又叫大西洋紅魚,生活在北大西洋,活動範圍在海面深度70-600米。這種魚類的體長可以長到50cm,壽命可達50歲。

條紋平鮋要到8-9歲才性成熟,過去10年來的拖網捕撈,導致大量條紋平鮋在沒有開始繁殖前就被捕獲,這對條紋平鮋種群的延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雖相關水域的國家確立了一系列制度對其進行保護,可也有當地海域的海盜和漁民冒著違反法律的風險進行非法捕撈,因此導致了對這種魚類的保護一直無法有效地展開。

最後我們要介紹的生物,我很難將其放入上述分類中的任何一種,這種生物就是紅珊瑚。

紅珊瑚

紅珊瑚屬於有機寶石,生長在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由珊瑚蟲堆積而成,可以說每一件紅珊瑚珠寶,曾經都是有生命的。但由於紅珊瑚的生長速度極其緩慢,10年才能長出1釐米,所以它也被視為不可再生資源。

由於巨大的經濟利益,人們一度對紅珊瑚進行了過量開採,使紅珊瑚急劇減少。1988年,我國將紅珊瑚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郵寄、攜帶、託運紅珊瑚等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出入國境,必須持有允許進出口證明,並向出入境海關申報。

除了紅珊瑚外,其餘珊瑚礁所面臨的生存現狀也十分令人擔憂,英國《自然》期刊稱,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到2070年,全世界的珊瑚礁可能全部消失。

人類究竟給地球帶來了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社會的逐步向前發展給地球母親帶來了許多科技的便利。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又給了人類自身探索世界的武器。可是也正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利益的獲取我們似乎更執著於眼前。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到現在的海洋動物滅絕。為了滿足自己源源不斷的巨大需求,我們給海洋、給地球帶來的也總是一步步的對環境及生態的破壞。

我們總是聽到「保護海洋生物」、「保護地球」的呼籲,可保護從來都不應當是「喊口號」,而更應當是落實於行動。雖然國家以及世界各國的環保人士都在做著他們所能做的一切努力,可保護從來都不只是環保人士以及國家和政府的事,保護更應當是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不讓生物的滅亡成為我們記住它名字的途徑,遵守國家制定的保護規則,從心出發熱愛每種生物。

不要等到生物變成瀕危、走向滅絕時才懂得珍惜。保護我們所能保護的,熱愛我們所能熱愛的。把保護變成保衛,把喜愛變成熱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這些海洋生物更好的未來。我們在世界中從來都不是主宰者,在與大自然中的這些「鄰居」相處時也從來都不是領導者。

平等對待每一種生命,並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去尊重才是我們應當做到的,最基本的事。


相關焦點

  • 海洋生物 喪鐘為誰而鳴
    保護海洋生物所要面臨的艱難境地從不是空穴來風,而物種滅絕這份強壓也從來不應當加諸於瀕危動物的頭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些現在正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們。得到尊重,得到每個人的認識與保護才是這些海洋生物們現在應當擁有的東西。 首先讓我們從哺乳類海洋生物開始說起。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菲密亞海洋生物:中國海洋大健康開發的縮影
    隨著生物技術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將眼光轉向海洋。 美、日、英、法、俄等國家分別推出包括開發海洋微生物藥物在內的「海洋生物技術計劃」、「海洋藍寶石計劃」、「海洋生物開發計劃」等,運用新技術挖掘海洋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資源,並取得了重大成效。 國內,《「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 中國海洋大學面向中學生建「海洋大學堂」網站
    為培養中學生對海洋科學領域的興趣,增強中學生熱愛海洋
  • 法國工會封鎖港口 各船公司受影響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
    根據公告,正在進行的全國性罷工影響了整個國家的所有運輸形式,並影響了整個運輸部門,包括馬士基的海洋和內陸服務。結果,馬士基在法國北部和南部的網絡都出現了嚴重中斷。最近進行的仲裁和緩解局勢的嘗試均未成功,因此,我們預計會有進一步的延誤和幹擾。
  • 海洋環保科普(5)|一起來了解海洋生物有哪些?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海洋生物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浩瀚的海洋水體在全部深度上都有生物分布,海洋為海洋生物提供的可棲息容量比陸地大的多。雖然世界各大洋都是相連的,但是由於溫度、鹽度和深度會形成「阻隔」,使得沒有一種海洋生物能在全球海洋任何區域內自由生活。海洋生物的環境分水層和底層兩部分。根據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運動能力及所處海洋水層環境(pelagic environment)和底層環境(benthic environment)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浮遊生物、遊泳生物和底棲生物三大類群。
  • 世界海洋日 | 讓你大吃一驚的海洋生物冷知識
    世界海洋日 | 讓你大吃一驚的海洋生物冷知識 2020-06-04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將建全球首艘智能遙控、自主航行科考船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12月1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在珠海籤訂智能型無人系統支持母船設計建造合同。該船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遙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實現空、海、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業的母船,可為我國拓展海洋科學、建設海洋強國、發展社會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器。
  • 我的世界海洋生物有哪些?海洋版新增海洋生物圖鑑一覽[多圖]
    我的世界最近剛剛更新的海洋版,在海洋的世界裡,海洋生物是一定要有的,不然未免有點太孤單了,所以在海洋版本中新增了不少的新物件,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新增的海洋生物,小編統計了一下,新增的海洋生物一共有五個,具體的小編待會給大家一一介紹。
  • 海洋巨變:「幽靈漁具全球倡議」啟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遺失以及丟棄的漁具為海洋環境帶來無法挽救的後果。遺失或被丟棄的漁具被稱為「幽靈漁具」,這為海洋環境以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具體的威脅。每年都會在海洋中發現由於極端天氣、意外丟失或者人為丟棄等原因散落在海洋中的「幽靈漁具」。很多「幽靈漁具」都是由塑料製成,可持續600多年不降解,每年海洋中都會有大約640,000公噸的漁具,每125公噸中就有1公噸的漁網中困有海洋生物。
  • 第四屆大連海洋文化節閉幕式在聖亞海洋極地館舉行
    大連市第二屆「百名海洋環保小衛士」、大連市第二屆「百名藍色海洋小天使」及大連市第二屆「最美海洋人物」評選的獲獎代表們及優秀大學生海洋科普志願者分別講話,表達了熱愛大連、熱愛海洋,願意投身海洋強國建設的願望,特邀嘉賓們先後為這四組獲獎者代表們進行了頒獎。其中,中國公益在線公益記者獲評大連市第二屆最美海洋人物。
  • 中國十大海底世界,遨遊整個海洋
    廈門海底世界坐落在鼓浪嶼東岸黃家渡,原為鼓浪嶼公園,緊靠輪渡碼頭。它坐落在鼓浪嶼輪渡碼頭西面原鼓浪公園。廈門海底世界是由新加坡華僑與鼓浪嶼政府合作興建的,投資1000萬美元,地面一層,地下二層,展出面積為5611平方米,共20個大小展池。第一期展出海水,淡水珍奇魚類350多種近10000多尾,是融生態保護,海洋知識、海洋水產、科教,觀光於一體的大型海洋水族館。
  • 當海洋碰上科學 浙江小記者邀你踏上奇幻海洋之旅
    海水PH值測量等  晚上  海洋觀看海洋科學相關電影或紀錄片  第三天:海洋生物  上午  海洋專家主題講堂三: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大學教授帶你走進神奇的海底世界,學習有趣的海洋生物知識  海洋科學訪學三:探訪海洋生物標本館  收藏的展品達
  • 全國科普日,來海洋水族館「共享『我的綠色』,關愛海洋生物」
    想和「海洋飛行家」白點鷹鱝一起學習潛水知識嗎?想參加企鵝寶貝的生日派對嗎?9月19日起,上海海洋水族館開展了以「共享『我的綠色』,關愛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本次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上海海洋水族館積極響應國家「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的科普日主題號召,開展「一館一品」迪迪課堂全國科普日系列宣傳活動,組織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保護海洋生物主題科普活動,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 LEGO HIDDEN SIDE之 喪鐘為誰而鳴&預知夢
    《喪鐘為誰而鳴》我,是紐伯利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研究的方向是量子糾纏。對,就是最前沿最熱門的量子糾纏。但我和那些賣量子水杯,搞量子翻書培訓的生意人不同,主要是為了破解各種神秘現象。16日毫無徵兆地改名為「莫語非魚」並開始每天一篇回顧樂高玩具發展史。帶著疑惑,我聯繫到了文章的作者。他的回覆大致是說本來只想寫這一篇,但考慮到很多朋友對之前的歷史並不了解,一上來就進入經典時代有點突兀。我問你宛若倒計時般的連更是怎麼回事。他反問我喪鐘為誰而鳴?是呀,喪鐘為誰而鳴?這不正是我研究的領域嗎。
  • 世界海洋日——熱愛藍色海洋,保護海洋生態
    海洋是水和氧氣的主要來源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近四分之三,海洋蒸發的水蒸氣變成降水,能夠為陸地生態系統補充大量的淡水,佔地球全部水資源的97%。海洋是地球的肺,我們呼吸的氧氣大多由海洋提供,海洋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年能夠產生360億噸氧氣,佔全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
  • 【讀書】寂靜的海洋
    她是潛水界的女神和泰鬥,被《紐約時報》和《紐約客》尊稱為「深海女王」,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讚譽為「活著的傳奇」,被《時代周刊》評價為「首位星球英雄」。西爾維婭用60年的時間開啟了深海之旅,如今,她的力作《深藍SOS:我們和海洋在一起》(以下簡稱《深藍》)面世,讀者將通過她的親身經歷了解海洋生物所面臨的危機,透視它們未來可能會面對的悲慘命運。
  • 海洋科普你不知道的海洋生物:霞蝶魚
    悠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域面積,讓山海天擁有豐富的海洋物產資源。本次「海洋科普」系列將帶讀者進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海洋生物。  海報新聞記者 程裕涵 辛潤澤 日照報導  霞蝶魚【學名:Hemitaurichthys zoster (Bennett,1831)】  別稱:印度銀斑蝶魚  分類地位: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霞蝶魚屬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塞席爾群島、阿曼、馬爾地夫、葛摩、印度、斯裡蘭卡、泰國、中國
  • 2020中國高校海洋科學專業排名,廈門大學排位第一!
    海洋,地球生命的搖籃,自然資源的寶庫,環境氣候的調節器。海洋蘊含著豐富的漁業、礦產等資源,海洋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國防安全的戰略要地。人類的發展未來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科學,運用科學方法探索海洋奧秘的一門學問。
  • 海洋大學委員會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共話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為更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創建交叉學科推動科技進步,推進國際前沿創新科學研究,服務國家海洋建設戰略,促進海洋文明共同發展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2月5日下午,民建海洋大學委員會組織了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有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海洋動物保護與繁殖、海洋生物資源合理利用、海洋法律法規、海洋文化,海洋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