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狀是作為一個律師最基本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要寫出來容易,可是寫好卻比較難。也有些律師直接去百度搜索範文,拿來改一改就用,其實寫好民事訴狀沒那麼難。
起訴狀目的:給法官閱讀的材料,儘量精煉、突出事實、重點。
一、格式
曾經百度過各種各樣的所謂的好看的文書格式,最後才發現法院判決書的格式才是起訴狀的最佳格式(四號或小四、宋體)。既然是給法官看的,儘量遵循法官和書記員的寫作習慣,以便於工作。
二、訴求
訴求是起訴狀的核心。很多新律師對於訴求就是提筆就寫,殊不知起訴狀的事實部分就是緊緊圍繞訴求而寫。而且訴求也決定著當事人的利益,一個合理的訴求能幫當事人爭取到更多利益。比如,民間借貸中逾期利息的支付,還有買賣合同中資金佔用費,以及罰息標準等等。這些訴求都是能提現到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的差別。
首先,起草訴求之前一定要原告的請求權基礎有充分認識,要明白自己主張該項訴求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是什麼。根據案由檢索各類法律法規,以便制定訴訟策略。根據相應法律決定如何確定訴求。
其次,訴求一定要明確具體,具有可執行性。因為這是執行的依據。比如,「恢復原狀」「還本付息」這些訴求很容易讓法官抓狂。還本付息,本金多少錢,利息多少錢?恢復原狀,但當事人拒不履行時,恢復原狀肯定會讓執行法官為難,建議將恢復原狀改為賠償具體的損失。當拒不履行時,只需要查扣相應帳戶即可。
最後,訴求不能衝突。尤其是涉及到多個法律關係的案件,用詞一定要準確。比如,我同事曾經出過一次笑話,訴求是解除合同賠償損失,有寫履行合同給付工程款。這種失誤一定不能出,會讓法官和當事人質疑自己的專業性。
三、事實與理由
精煉、法言法語、陳述事實要與提供證據相匹配。
精煉,能簡單絕不囉嗦。例如:侵權損害賠償案例中,原告在前往上班途中,當時由於正逢早尖峰時段,路上堵車十分厲害。原告駕駛電動車由東向西緩慢行駛,被告駕駛汽車由西向南行駛,被告將原告撞倒在地。例子中囉嗦了一大堆,法官真正關心的內容是圍繞著侵權損害賠償關係中,某年某月某日,原告啥車與被告啥車在什麼位置相撞,事故責任是什麼,雙方保險是否都在保險期內,造成了什麼損失(人損、物損)。至於你是不是故意的,或者被告態度怎麼怎麼惡劣,都不是法官關心的範圍。離婚訴訟中,當事人寫的訴狀更是讓法官頭大。
法言法語,能夠體現律師的專業性。例如:描述某某的車輛時,如果說某某手中的車輛如果是律師寫的話,一定會被同行笑的。正確寫法是,車牌為XX號某某牌車輛的所有權人某某,或者登記在某某名下的XX號某某牌車輛。
陳述事實要與提供證據相匹配,很多初級律師或者非專業人士經常想當然的向法院表述一個事實,然而該事實並不能與提供的證據相匹配。不能與之匹配的事實,自然會在被告答辯中被重點攻擊,所以要陳述事實,就要先進行法律關係分析。法律關係分析就要分析構成要件,然後根據要件來尋找證據。
至於描述事情的先後,用詞準確客觀,就得靠大量經驗以及學習優秀訴狀判決書積累了。
切記:千萬別在起訴狀中自認對己方不利的事實,費勁巴力因為自認敗訴了,虧不虧(【承認 】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或者對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在證據交換、詢問、調查過程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當事人明確承認於己不利的事實的,適用前款規定。)
四、署名。
我認為還是必須是當事人籤字按手印。律師的權限來自當事人授權,律師不能以自己的意思來起草訴狀,必須要有當事人過目並同意才能向法院提交訴狀。所以,當事人署名也是為了降低自己的執業風險。
補充,關於事實與理由部分如何分段,如何表述比較清晰。我的推薦是要麼是以時間順序分段,要麼是以法律關係分段,要麼是兩者混合分段。以法律關係分段讓人看的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