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視頻時不時會刷到丁真,丁真的走紅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叫「丁真」的這個男孩,最新的消息是丁真在2020年11月18日與四川省甘孜州理塘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籤約,同一天,他又與理塘縣國資委下屬的一家國有企業進行籤約,一個連義務教育水平可能都無法達到的男孩,搖身一變成了很多人擠破頭都想進的體制內,他成了一名端國企飯碗的幸運兒。
與之類似,楊超越初中學歷落戶上海也同樣此前引起一番熱議,大家都知道上海戶籍管理政策可是出了名的嚴格,碩士研究生畢業都不一定能順利落戶,楊超越一個初中畢業生竟然以特殊人才通道成了新上海人,讓很多網友發出質疑之聲:她究竟特殊在何處?
這兩個熱點人物,他們的成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甚至有點眼紅,丁真去村口買方便麵就意外走紅了,楊超越被人吐槽「划水」的演技居然也成功了,為什麼他們在世俗眼中如此不入流的背景和學歷前提下,竟能如此輕易成功,那是不是對那些寒窗苦讀十來年的學子是一種諷刺和不公?
很多名校畢業生尚且在社會中層打拼,在996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下,生活依舊被教育、醫療和住房所綁架,他們過去付出了十來年的寒窗苦讀,以為走進象牙塔就是進入了上流社會,結果社會的殘酷讓他們相信:原來自己只是做了十幾年的夢而已。
基於此,針對丁真和楊超越的成功,就有人發出靈魂的拷問:寒窗苦讀還有沒有用?為什麼自己一直在雨中努力奔跑,卻依舊跑不出這片陰霾的下雨天?
有些運氣永遠無法複製,個性與普適性是一對天然矛盾
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成功需要努力,但運氣有時候往往更重要,這就像一句話:方向永遠比努力重要,但是又很奇怪的是,運氣是一種個性極強而又讓人捉摸不定的東西。
就比如丁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竟然會被一包方便麵所改變,楊超越也不確定自己能在參加女團選拔賽的時候脫穎而出,有的人天天買彩票一輩子中不了獎,有人一時興起隨手一買就能發財,所以這真的有可比性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運氣,它或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運氣的大小罷了,丁真和楊超越是大運氣,但我們普通人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小確幸,沒有可比性,也沒必要進行對比,因為人心態的失衡就是來源於對比,失衡的落差會讓自己感到痛苦無比而難以自拔。
再者,丁真和楊超越的成功也不具備可複製性,他們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個幸運兒,一個極為個別的個例,無法進行簡單的模仿和推廣,所以這麼說來,我們和他們比,就是拿個性去對比普適性,這種對比本身天然存在不可調和性,所以他們走紅和成功背後的運氣是一個孤立案件,無法大面積扭轉社會競爭的遊戲規則,畢竟從身邊大環境可以明顯預見,初中學歷的人還是以從事底層工作為主,他們大多數人掙扎在社會底層,相對比高學歷的人才而言,一個丁真,一個楊超越絕無可能改變社會生存的競爭規則。
成功從來沒有很隨便,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成功並不是毫無準備的,一個人的成功意味著他存在一定的價值,而這個價值正是這個社會和他人所需的而又沒有的一種資源,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時候,他們身上的這種價值被無意中發現並被進一步放大,所以他們走紅了,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就拿最火的丁真走紅來說,他為什麼得到網友和官方的一致認可?他淳樸的笑容和帥氣的臉龐讓人有一種享受的感覺,對於他的家鄉理塘縣而言,他的走紅帶動了理塘縣的旅遊,給當地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這種正能量和讓他人同時受益的網紅必然能得到官方認可,這就是丁真他自身所攜帶的價值,這種價值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
因此,丁真和楊超越他們本身或許就具備一種稀缺的價值資源,只是成功前沒有被發掘出來,一旦運氣降臨,讓他們有展現的機會,他們身上所攜帶的價值資源能帶來流量,引發關注,助推他們利用各自優勢在各自領域內走紅成功。
其實這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也是一個啟發,我們不知道運氣會什麼時候降臨到自己頭上,但我們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屬性,讓自己隨時隨地做好迎接運氣到來的準備,那麼自己才不會在運氣降臨的時候手足無措,白白錯失機遇,機遇從不會降臨在毫無準備的人身上,只有我們實力恰好具備,運氣又恰好巧合,成功才能從理想中走進現實。
公平總是相對,放下心中的執念,或許人生有別樣轉機
看到丁真和楊超越走上人生巔峰,很多人心裡很酸,苦嘲自己寒窗苦讀沒有用,可仔細一想,他們的成功與自己的成功並不衝突,並沒有說他們的成功是動了我們普通人的奶酪,那既然他們的成功絲毫沒有影響我們普通人的利益,那又在酸什麼呢?
這讓人想到之前一則關於「房鬧」的新聞,開發商降價導致前期買房的業主前來抗議砸場,認為自己虧了,接著就有輿論反駁這種房鬧行為,跌價要開發商賠錢,那漲價是不是要補償給開發商呢?同理,他們的成功沒有對自己造成任何損害,但如果他們過得窮困潦倒,難道那些吃了檸檬的人會大發愛心嗎?說白了,還是我們某些人嫉妒心在作祟,擺不正自己的心態。
在這個成功多元化的社會,學歷是很多人改變階層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唯一手段,神化學歷作用反而成了一種迷信,似乎那些文化水平比自己低的人就應該一輩子生活在底層,對他們階層的躍遷感到不滿和質疑,利用他們的這種特殊性成功來自我否定和全面扶持學習無用論,這不僅是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否定,而且是對公平概念的扭曲化和絕對化,說得更進一步,我們應該反思自己:丁真連基礎的義務教育水平都達不到現在卻在努力補短板,楊超越初中畢業從服務員做到大明星,他們的基礎條件比我們很多普通人差那麼多卻一直在努力改寫自己的人生,我們在質疑公平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反問自己真的有很努力、很盡力了嗎?
公平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他們之所以會獲得成功,我們主要還是以目的論為導向,他們通過自己獨有的優勢為社會產生價值,與其他高學歷人才為社會做貢獻並無二樣,最後都殊途同歸,只是我們在對比的時候,不能單單用一個學歷去與之對比,這是一種錯位、不對等的對比方法,在成功方面,只要自己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都會收到回報,其實在這一點上,他們的成功其實也很公平,他們只是通過其他獨特的方式參與了競爭,並且另闢蹊徑獲得巨大成功,這麼看來,成功的定義對所有人都是公平公正的。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或許一輩子都沒有這種運氣,但是生活還得繼續,抱怨和不滿只會增加自己負面情緒,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有放下自己內心的執念,踏踏實實選定適合自己的道路,並持續為之努力,成功才會垂青我們,我們的人生也才可能迎來轉機。
你們認為丁真和楊超越的成功會對公平機製造成傷害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