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有個「棉鞋阿婆」,一年要做七八百雙鞋!背後有啥故事?

2020-12-25 澎湃新聞

奉城有個「棉鞋阿婆」,一年要做七八百雙鞋!背後有啥故事?

2020-12-23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在奉城鎮奉糧路上

有一位家喻戶曉、技藝超群的「棉鞋阿婆」

這位年近花甲的「名人」就是陳翠芳

幾片布料

幾番飛針走線

陳阿婆便能神奇地「變化」出

一雙雙精美的手工棉鞋

近日

小編來到陳阿婆的家裡

一進門便看見了房間裡

各式各樣的布料

一堆堆的棉鞋

鏽跡斑斑的老縫紉機

和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老家具

而陳阿姨正坐在縫紉機前

鞋面、夾裡在手中上下翻飛

忙得不亦樂乎

陳阿婆今年69歲,她和老伴的退休金,每月僅兩千多元。2002年老伴中風,陳阿婆為了可以在家照顧老伴,就開始學做棉鞋,補貼家用,這一做就是十多年。2019年老伴更是患上了癌症,堅強的陳阿婆並沒有抱怨過生活的不公平。

每天早上六點多

陳阿婆家裡的縫紉機

就「吱吱吱」地響起來了

剪鞋面、縫合、撬滾邊

一道道工序

在陳阿婆的手裡有條不紊地展開

寒風凜冽的冬天,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是最不喜歡的季節,但對於陳阿婆來說,卻是最期待的,陳阿婆說:「一天能做兩雙鞋,一年大概做七八百雙鞋,每年的11月份開始,天氣冷了,附近的鄰居們就開始找我買鞋。」

一雙棉鞋

從圖紙到成品

從海綿的用量到布料的尺寸

陳阿婆爛熟於心

在她小小的工作間裡

放著各種花色、不同材質的棉鞋

小碎花的清新田園風

簡潔的格紋圖案

或是一水兒的純色鞋子

從棉質的到燈芯絨的

從棉鞋到棉拖

從兒童到老人

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和尺碼

陳阿婆除了在家做棉鞋

她還擔任著居委裡的樓組長一職

她負責的樓道

誰家幾口人、幾輛車

她都清清楚楚

平日裡

她還會義務幫居民籤收快遞、租房子

並積極參與居委志願活動

……

▲清掃樓道

▲第一排右二為陳阿婆

「媽媽做的棉鞋甚至遠銷國外,」陳阿婆的女兒劉女士說,「曾經我們通過網店將媽媽製作的棉鞋銷往全國各地,但是近兩年因為爸爸身體原因我們也無暇管理網店,棉鞋的銷路成了媽媽最大的煩惱。」

如果你願意

買一雙棉鞋

支援「棉鞋阿婆」

送出一份溫暖

給一家人更多的希望

就來下一單吧

地址:奉城鎮奉糧路269號-101室

聯繫人:劉女士

原標題:《奉城有個「棉鞋阿婆」,一年要做七八百雙鞋!背後有啥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非人哉:過年回家要有面兒,十一月書包掏出裙子,哄騙阿婆有女友
    還未成家的朋友就更慘了,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團團包圍,有對象的催婚,沒對象的就推薦相親。而九月與十一月呢,一個阿婆就夠他們受的了。九月本來想用沒帶紅包這個爛理由搪塞弟弟妹妹,沒想到弟弟妹妹一個個掏出手機亮出二維碼,讓九月掃碼給紅包。現今手機是越來越方便了,同時它也帶來了以前沒有的煩惱。就像九月現在這樣,多了個二維碼付款方便了,但紅包、份子錢便再難躲過了。
  • 常州「棉鞋奶奶」,7年手工製作近千雙「愛心棉鞋」
    天氣漸漸寒冷,在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青蓮社區同心苑小區,有一位技藝超群的「棉鞋奶奶」,她做的手工棉鞋不僅暖腳還暖心。這位奶奶叫陳玉娟,今年60歲,出了名的「熱心腸」,因為有一手做棉鞋的手藝,她一直關心著小區裡的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
  • 啥?因 「毒殺」蜜蜂,一男子被判刑一年……
    啥?蜜蜂是養蜂人的生活來源是養蜂人對於生活的期許可以說每一份甜蜜的背後都是養蜂人風餐露宿的人生寶泉嶺的蔣大爺就是這樣一個養蜂人,每天忙碌,希望能有好收成,但最近他卻遭受沉重打擊,14個蜂箱價值1萬餘元的黑蜂莫名死亡……黑蜂莫名死亡到底為何?
  • 奉城人期待的萬達廣場最新消息來啦!網友:奉賢東部終於要出頭了!
    奉 城 曾經可是奉賢的中心鎮 當時可能全奉賢人都認為奉城是個好地方 會最先發達,因為畢竟是中心鎮嘛!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記長護險服務「技能達人」背後的故事
    」服務技能比武競賽160名 選手通過層層選拔最終產生 10名 選手現場角逐並獲得名次通過這場「比武」湧現出一批優秀護理服務人員今天,讓我們就一起走近她們聽聽她們背後的故事夏阿姨評估等級為四級,我每周堅持給她做五次背部和腿部的護理按摩及訓練,尤其加大了腿部的按摩力度,來促進血液循環,使腿部能更自由地進行伸展運動。在按摩的同時,我在心理上給予她積極的疏導和鼓勵,讓她減輕心理壓力,用放鬆的心態接受護理。值得高興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和鍛鍊,阿姨的腿從原來只能稍微抬起到現在能抬高到40釐米,而且已經能擺脫助行器行走,自己緩慢上下樓。
  • 奶茶阿姨「單身宣言」,蘭花阿婆「永失我愛」,鏡頭記錄上海故事
    拍了好幾年視頻,陳真積攢下不少人物故事,5月便萌生了開個抖音帳號的想法。只一個下午,她就確定了「上海人物故事」這個主題。「普通人都是有故事的,我想讓他們成為主角。」百歲老人拉著她的手讓她找對象,曇花爺爺邀請她欣賞曇花,82歲的阿婆為了給兒子還債守著「阿婆油墩子」,讓她心情複雜……
  • 2020信奉未來|奉城鎮副鎮長到場致辭,大家·美頌媒體座談會圓滿落幕
    至2020年末尾,臨港新片區自揭牌以來已有近一年多的時間。於此期間,上海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臨港新片區「五個重要」指示精神,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臨港新片區建設,以高速效率為行動標尺,持續打造上海全新的高速發展試驗區。2020年12月18日,「2020信奉未來·媒體座談會」於【大家·美頌】生活體驗中心圓滿落幕。
  • 71歲老人7年做了千雙棉鞋 全部捐出!
    7年來,她做了1000多雙棉鞋,大部分贈送給了有困難的老人,小部分則在網上銷售,銷售所得的錢款也通過公益平臺等方式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nbsp&nbsp&nbsp&nbsp陳玉娟:(這些棉鞋)都是我自己手工做的,我的愛好就是做棉鞋,送給那些孤寡老人、困難戶,我覺得穿著暖和。
  • 張家港「本土UGG」,你家有幾雙?
    老棉鞋,約等於港城「本土UGG」。張家港老棉鞋流行史今年58歲的唐美紅,在塘橋菜場附近有個小檔口,售賣純手工製作的老棉鞋。鞋店開了十五六年,唐阿姨的願望很樸素,「也不會做別的,光會做鞋,混口飯吃。」會做老棉鞋,著實不算稀奇。
  • 奉城鎮的「解憂雜貨鋪」,你的焦慮心情我們來治癒
    一對一心理輔導楊某一家在疫情期間從安徽返回上海,現居住在奉城鎮東門村。從他們一家返滬的那天起,村委會就對其實行14天的居家隔離工作。楊某的女兒還不滿周歲,她說:「我現在很害怕,整天睡不著覺,萬一感染了病毒怎麼辦?因為家中還有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並且正處在隔離期,一家人不能出去,小孩的奶粉、用品等也不能出去買,這讓我感覺非常焦慮。」
  • 上海82歲阿婆賣油墩子成中外聞名的網紅小吃,9年替兒還債惹人淚
    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有個小店,面積不大,但是遠近聞名的網紅小店,賣的炸油墩子很好吃!他們背後的故事更是感人!店主是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這樣高齡的老人應該在家裡享清福,但他們卻在為生計和債務忙碌。
  • 阿婆主轉行做服裝鞋帽?B站申請阿婆主商標
    原標題:阿婆主轉行做服裝鞋帽?B站申請阿婆主商標   據公開資料顯示,B站關聯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
  • 難忘的三位阿婆
    我長大以後從母親處聽到這段動人的故事,內心十分感激,每每比擬當時這深情的一幕,盲阿婆和藹的慈容和細心的照料情景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經久不息。我深深懷念這位好心的盲阿婆,深切地感謝她老人家對我的關護之恩,使我這個襁褓之中的小生命得以健康成長。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能啃則啃
    0101阿婆的兒子在家裡住了近。在外人看來,這是其樂融融的三代同堂,但是阿婆在卻中有苦難的話語。阿婆的妻子是一名高級工程師,退休後,他不僅拿到上萬的養老金,還幫助以前的客戶做項目,收入可觀。拿著阿婆的退休工資,這對老夫婦一直過著山青水綠的生活。
  • 巫術殺人倒計時,BBC改編阿婆原著的又一新作!
    一年後,痛失愛妻的馬克已經再次擁有的穩定的感情,新老婆既是自己曾經的舊友,還長相美麗懂事賢淑。 原來白馬酒店背後,有著一個負責所謂「巫術殺人」的神秘人。 通過信件來往便可以敲定你想要除掉的障礙,神秘人會通過巫術使其自然死亡。
  • 刺客伍六七頗具爭議的一集,對於阿婆,你有什麼想說的?
    小石頭最近在二刷刺客伍六七,在刷到第5話時突然感覺彈幕氣氛不對,評論區也炸開了鍋,原因就在於大家對本話中的【阿婆】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了解阿婆行為的真正動機,你也會發現阿婆倚老賣老甚至勒索別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孫子,只是可能由於自己的思想問題而導致了行為方式的不正確(動漫裡面表現出來的行為確實是有點誇張哇,特別是用針插阿七那裡,容嬤嬤再世啊有木有?!)。從她為了孫子的層面上看,她確實稱得上是一個好阿婆。
  • 盤點奧特曼作品穿幫鏡頭,泰羅穿棉鞋,艾斯有兩條褲子
    盤點奧特曼作品穿幫鏡頭,泰羅穿棉鞋,艾斯有兩條褲子觀看影視作品已經成為當代人消遣時間的主要娛樂行為,而真人劇在拍攝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穿幫鏡頭,這次我來分享一些關於奧特曼的穿幫鏡頭,請大家一起來看看,你當初發現了嗎
  • 故事:小丐挑水進山一百天,阿婆離去時微微一笑:心願已了
    從前有一個小山村,村裡有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叫阿菜。他的父母是一對乞丐夫妻,住在荒無人煙的山洞裡,像野人一樣活著。阿菜生下來才幾個月,父母就因病雙雙去世了。  既是如此,一個沒了父母的嬰兒,又是在荒山野洞之中,如何活下來的呢?不要急,容小生慢慢說來。
  • 90歲老阿婆吃飯難?這群普陀人送來「舌尖上的服務」
    90歲老阿婆吃不上飯?原來,李阿婆的兒子由於工作調動去了外地,兒媳白天又要上班,誰來給阿婆做午飯成了一個大問題。李阿婆的兒子表示,自己母親對飲食口味比較挑剔,午飯問題至今難以解決。 了解具體情況後,夏明鳳馬上動身與李阿婆交心起來。
  • 裁判文書背後的故事:新入額法官職業第一課
    一籌莫展之際,一位醫生提供了一絲線索:「當年好像有位女醫生送出去過一個嬰兒,但她現在到廣州工作了。」天無絕人之路,恰好沈院長要去廣州參加會議,最終幫戴尼找到了女醫生,並得到了小濤父母的聯繫方式。小濤在監獄裡聽說了這一消息後,執拗地說:「當時是他們丟棄了我,現在我也不要他們,我有你『法官媽媽』就行了!」戴尼只得反覆勸說,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如今的小濤已成家立業,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他依舊和「戴尼媽媽」保持著聯繫,戴尼鬢邊也已是銀絲,歲月在流逝,但她的眼神中卻仍滿是慈祥與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