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之父斯坦·李第一部作品便是《美國隊長》系列漫畫的第三部,但這個角色並不是斯坦·李創造的,而是喬·西蒙,而最終確實由漫威和派拉蒙聯合把他推上了大銀幕,漫威電影成立11年以來,22部作品全球總票房高達209.2億美元,平均單部9.51億,所以漫威被稱為「票房收割機」,而《美國隊長1》總票房3.7億美元也算是不錯的開始,但卻是漫威四部內地票房未過億的電影之一。
《美國隊長》最初的導演人選是喬恩·費儒,但他選擇了執導《鋼鐵俠》,後來片方又相中了擅長拍冒險電影的喬·莊斯頓,可顯然他與喬恩·費儒風格囧異,《美國隊長1》給人的感覺不像科幻片倒像是部勵志劇,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美國隊長》2和3換成了導演安東尼·羅素。
其實一開始克裡斯·埃文斯並不喜歡美隊這個文物,甚至一度抗拒這個角色,但在導演製片人耐心的開導下,才慢慢發現美隊的重要性,估計當時他要是知道以後會是復仇者聯盟的頭頭,就不會這麼牴觸了。
影片最振奮人心的時刻就是美隊注射血清後,他一路赤腳狂奔的鏡頭,但其實他並不是光腳拍的,而是穿了一雙皮膚橡膠鞋,這條追逐的大街也不是在美國,而是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劇組不僅請了特效公司完成了景色的切換,還花了很多心思才把街道布置成40年代美國的樣子。
美隊變身前後的變化不少人認為用了「換頭術」其實這是劇組最開初的想法,但發現電腦「嫁接」技術完成後,角色的身材不成比例,而且有些特殊動作,替身演員怎麼演都不到位,最後還是請來了好萊塢Lola特效公司,通過「縮骨術」才完成的,而這項特效也是全影片最難的部分,據統計共有250多個鏡頭是通過「縮骨術」完成的。
說到美隊的盾牌,其實早在《鋼鐵俠》裡,就以「彩蛋」的形式出現過,而這個盾牌最初的原型竟是美隊在巷子裡用來反抗的垃圾桶蓋,而《美國隊長1》裡的三角盾還引發不小的風波,因為當時的競爭對手ML J漫畫公司認為,三角盾是抄襲他們家盾牌的造型,漫威為了規避版權問題才改成了圓形盾牌,而這塊圓盾牌設計公司前後設計出多達六種不同的尺寸。
影片最初的劇本裡曾計劃讓金剛狼和萬磁王來客串一把,因為在二戰期間金剛狼是一名軍人,萬磁王是一位戰俘,兩人完全符合時間線,但無奈因為版權的問題,一直沒有談妥,所以客串也就取消了。
克裡斯·埃文斯自出演美隊後變得家喻戶曉,連續兩年獲得福布斯最具票房價值的演員稱號,劇福布斯網站分析,埃文斯每1美元的片酬票房回報則高達135.8美元,但他出演《美國隊長1》的片酬僅30萬美元,就算《復仇者聯盟》裡也才升到690萬美元,而小羅伯特·唐尼的片酬則由50萬一路飆升,到《復仇者聯盟4》竟然高達1億美元,誰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好了,這期的電影幕後小故事就到這了,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想了解的幕後小知識,歡迎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