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重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500年前,孔子和弟子們留下了一部《論語》。這部治世之書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向人類發出了震古爍今的「中國聲音」。材料二:1949年,偉人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吶喊是向宇宙發出的改天換地的「中國聲音」。材料三:2012年,總書記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這無疑是向世界發出的最能溫暖人心的「中國聲音」。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你為新時代代言,你將會發出怎麼的「中國聲音」。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寫材料作文,首先要讀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謂抓住主旨;其次要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材料立意即可 ,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
本題為材料作文。材料貫穿古今,一一列舉了「中國聲音:孔子留下閃耀智慧光芒的《論語》;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總書記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每一次「中國聲音」的發出都帶動了中國的發展與進步,每次發聲,都展示著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成就。因此,材料意在引導考生圍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成就,思考中國取得成就的原因,暢想未來中國會發出什麼「聲音」,作為中學生又應怎樣發聲, 發什麼聲音,才能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需要發出我們自己的「中國聲音」。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是因為無數代人夙興夜寐,勇於探索,把責任扛在肩上的結果。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即將接過前人的火炬,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事業當中,當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我們當在該奮鬥的年代勇於奮鬥,不負青春。
【參考立意】
1. 中國聲音,中國夢想;2.為國發聲,為國貢獻;3.中國聲音,為新時代代言;4.中國好聲音;5.聽,中國聲音。【參考素材】
1. 河山只在我夢索,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一個綿延 了近30年中國的聲音現如今聽來滄桑的音色中似乎有點飄渺,有點悠遠。中國心,還如那麼多年前激越地跳動嗎,中國的聲音是否會越發鏗鏘?
2. 故事講述的是主持人芮成鋼自從參加倫敦國際演講比賽後,就努力不讓中國成為被其他代表忽視的國度,不讓中國只是成為地球儀上的一塊淡淡的粉紅色,不讓中國成為沉默的睡獅。他多次大膽地在世界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中國、 聽見中國自己的聲音。他堅定地說: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達一個完清晰的中國。這是他直以來的夢想。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讓世界看見,正當年的中國人,依然那樣深愛著他們的祖國。
3.堅持到底——全力以赴定回首無悔。大山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沒有什麼是努力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是我還不夠努力。」我也始終相信,堅持是一切道路的敲門磚。只有堅持,我們才會到達夢想的彼岸,只有堅持,我們才會插上自信的翅膀飛向成功的藍天。
4. 當時代的書籤夾到21世紀10年代,復興中華就是圓個美麗中國的夢想。藍天碧水,鳥語花香,聽高山流水。聽琴聲悠揚。今天的中國應該讓全地球的人都聽到,那洶湧的波濤和潺潺的溪流。美麗中國,將不再是滿目瘡痍,不再是孱弱貧瘠。她如紅日噴薄,她似桃李滿園。美麗中國會讓我們懂得,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它也會變得微不足道;美麗中國更會讓我們懂得,它將向世界奏響愛的華美樂章。
【範文展示】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1949年,偉大主席毛澤東用莊嚴的聲音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聲音是向宇宙發出的改天換地的中國聲音。而在現如今習總書記用親切的聲音宣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聲音是向世界發出的最能溫暖人心的中國聲音。中國聲音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穿越歷史風雲,這從心底發出的聲音,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熱烈嚮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聲音。與老一輩相比,這一代年輕人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從「創新創業」到「網際網路+」,社會搭建起廣闊的舞臺,供青春施展才華、追逐未來,在時代的舞臺創造無限的可能。
與此同時,工作的壓力、競爭的焦慮、成功的渴望……現實的「骨感」,也讓一些年輕人的內心擠滿成長的煩惱。究竟怎樣的感受才折射真實的存在?青年人又該如何在現實的土壤中涵養夢想的種子?我們將發出怎樣的聲音,才不負時代?
青春的底色永遠是奮鬥。我們要發出「奮鬥」的聲音。「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在年輕的時候奮鬥過、拼搏過、奉獻過,書寫過人生的精彩、攀登過人生的高峰,我們才能在以後回憶的時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無悔」。
讓青春因夢想而激揚。我們要發出「夢想」的聲音。心中有陽光,腳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資本不是經驗豐富、胸有成竹,而是敢於做夢、勇於試錯。因一時挫折而灰心喪志,因身處逆境而放棄前行,甚至讓享受和偷安在我們內心紮根,那青春何以為青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裡,就該像爬山虎一樣,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徵途。
讓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我們要發出「拼搏」的聲音。正如總書記告誡的,「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縱然前行之路荊棘密布,只要有那麼一股到中流擊水的勁頭,無論道路多險、風浪多大,都是對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夢為馬、激情奮鬥的日子,將永遠成為人生的財富。
讓青春因奉獻而厚重。我們要發出「奉獻」的聲音。「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這絕不是空洞的口號。從汶川地震的志願者行動,到北京奧運的火炬傳遞,從反疆獨反藏獨的驚天怒吼,到「一帶一路」的青春揮灑,這一代年輕人有著極強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榮譽感,時代也需要我們用堅實的肩膀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百餘年前,五四先驅李大釗這樣激勵青年:「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靠什麼徵服通往夢想的火焰山,拿什麼安放我們心中如火的激情?奮鬥,唯有奮鬥。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春不息,奮鬥不止」,這是我們的聲音。
【點評】
理解材料,確定立意,給文章擬寫標題,例文的標題是: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圍繞「你將會發出怎麼的『中國聲音』?」進行謀篇布局。文章開頭,從材料引出論題,如何讓「青春的枝頭綻放夢想之花」。緊接著分析青年一代遇到了時代發展優勢,與面臨的困惑與煩惱。提出「我們將發出怎樣的聲音,才不負時代?」然後從四個角度進行論證論點,①青春的底色永遠是奮鬥,這是奮鬥的聲音,②讓青春因夢想而激揚,這是夢想的聲音,③讓青春因拼搏而精彩,這是拼搏的聲音,④讓青春因奉獻而厚重,這是奉獻的聲音。之後,引用李大釗的話來深化主題。最後,「『青春不息,奮鬥不止』,這就是我們的聲音。」總結全文,強化論點。
【點睛】
新材料作文審題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
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
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篩選。篩選的原則: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