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月新番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已開播,其中有一部《魔法少女特殊戰明日香》再次將魔法少女這個角色與"殘酷"掛上了鉤。就連愛的戰士虛淵玄都評價:"居然讓魔法少女們背負如此殘酷命運,太過分了!"
當然,今天的主題並不是要推薦這部新番,而是想聊聊魔法少女的發展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職業是如何從萌系治癒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殘酷致鬱?這背後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明日香的第一集我看了,人設有點奇怪,整體透露著一股貧窮的氣息。)
早期的魔法少女
《魔法使莎莉》是1966年東映推出的日本史上第一部魔法少女題材的動畫。它講述了來自外星魔法王國的莉莎公主在地球獲得友情的故事。
那時候的魔法少女設定還保留了許多歐美元素,比如飛天掃帚、魔棒等,相比我們現在腦海中的魔法少女的認識更接近"女巫"這一形象。
《魔法使莎莉》出現的時代正是日本彩色動畫和彩色電視普及的時期,同時它又是專門針對女性群體的動畫,因此播出後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也使得東映在隨後接連推出了一些列魔法少女動畫,這些被稱為"東映魔法少女系列"的動畫中便包含了成為無數80後童年記憶的《花仙子》。
而魔法少女身邊一定會有一隻(或幾隻)會說話的吉祥物這個設定也是由《花仙子》開創的。
80年代的魔法少女
1983年的小丑社製作了名為《我是小甜甜》的動漫,首次將魔法少女和偶像結合,同時也開啟了自家的魔法少女系列,例如《魔法妖精貝露莎》《魔幻小公主》《夢幻拉拉》等。
《我是小甜甜》的主角是10歲的少女森澤優,她意外獲得魔法能力,可以變成外表完全不同的16歲美少女小甜甜,機緣巧合之下小甜甜成為偶像正式出道。其中甚至加入了"我綠我自己"的三角戀元素,故事情節幽默,設定新奇有趣。
同一時期的魔法少女動畫還有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以及藤子不二雄漫畫改編的《超能力魔美》等。
戰鬥系魔法少女
以上提到的這些魔法少女動畫,主要都是講述使用魔法的少女和她們的日常生活,通常表現為天真爛漫,友情、快樂、幸福等正能量積極向上的詞彙是她們的主題,充分描繪著一幅幅真善美的畫卷。
而在1973年,有一部魔法少女動畫則打破了這種常規,讓魔法少女加入與邪惡勢力鬥爭的行列,這便是由永井豪原作的《甜心戰士》。
而將這種類型魔法少女發揚光大,並讓"魔法少女"形象正式定型的便是1992年上映的《美少女戰士》。從此,魔法少女成為了日本動畫中的一個獨立系列,少女們擁有了華麗果漂變身、羞恥的魔法咒語、漂亮的服裝及魔法道具等特徵。
而另一部戰鬥系魔法少女動畫《魔法少女奈葉》則開創性的將魔法與科技結合,改變了魔法少女的戰鬥方式。你可以看到"白色惡魔"揮舞著魔杖以炮擊的形式射出具有毀天滅地威利的光線。這種類似機戰的硬核戰鬥加上不少百合元素,使得這部動畫的男性觀眾遠超女性,並創造了許多經典的動漫梗,在最新的續作《魔法少女奈葉vivid》中你甚至可以看到成年的魔法少女奈葉(旭日之心警告)。
就在奈葉播出的同年(2004年),東映也上映了《光之美少女》系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光美不斷的連載,使其成為魔法少女題材中集數最長,連載最久,魔法少女最多的系列。《光之美少女》雖然是子供向作品,但卻收穫了很多成年觀眾粉絲。
魔法少女成為高危職業
從魔法少女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背負上了相對沉重的使命。而一部《魔法少女小圓》,也從此改變了少女們的命運,黑深殘替代真善美成為魔法少女動畫的標配。
這部動畫有著活潑明快的OP,可愛的主角,在上映之初一切都看似稀疏平常,但第三話的劇情轉折,揭露了OP和標題的欺詐性質,並在當時業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很快成為熱門話題。
《魔圓》憑藉其黑暗深刻的故事,細膩的感情描寫,優秀的配樂,獨具特色的美術風格,超強的作畫而大受歡迎,圓盤銷量不菲,獲獎無數,成為日本近年來最成功的原創動畫之一。同時也開創了所謂的"三集定律",即動畫播出三集後才能對其作初步判斷。
雖然《魔法少女小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了全新的魔法少女故事,但也開了個不好的頭,此後的魔法少女作品都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展,動不動就開虐,動不動就黑化。例如《魔法少女育成計劃》和《魔法少女網站》這兩部動畫,完全就是為虐妹而作,看似黑深殘,但僅僅只是披著魔法少女的外衣講述黑暗故事的惡趣味,毫無體現深刻、殘酷之內涵。
而最近1月新番的這部《魔法少女特殊戰明日香》從簡介和第一話的劇情來看,也透露著絲絲涼意,原本一共九名魔法少女,其中四個還沒露臉就領了便當……
總之從《魔圓》開始魔法少女不再是積極、樂觀、快樂的,等待她們的只有高危的戰鬥和殘酷的命運。
那麼,屏幕前的你,還想與某個不知名生物籤訂契約,成為魔法少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