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裡的時間裡,先後有幾百支探險隊,懷著瘋狂的「黃金夢」來到南美叢林,但進去的多,出來的少。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由黃金鑄造的國度——「黃金國」。
雖然人們前赴後繼,但那個神秘的「黃金國」卻還是無法找到。如今,這個神秘國度所誕生的精美黃金製品,卻在端午節假期的第一天來到重慶了。
6月25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正式拉開了為期將近三個月的大幕。
兩公斤重的黃金面具、手戴戒指的木乃伊……精選自秘魯11家考古類博物館藏品,年代跨度約3000年的157件文物,將為觀眾們全方位講訴神秘「黃金國」的故事。
黃金胸飾
「黃金國」催生了15世紀美洲最大的古代帝國
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東北部,有一片高原湖泊叫瓜塔維塔湖,湖面平靜四周森林環繞,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卻是16世紀的歐洲探險者嚮往之地。
傳說中,西班牙人稱之為埃爾多拉多的黃金國國王,正是在這裡製作黃金聖物並舉行祭祀儀式:陽光明媚的清晨,埃爾多拉多渾身赤裸,從頭到腳塗滿黏糊糊的松脂並沾滿金粉,當他乘坐木筏來到湖中央時,便把精美的黃金寶物撒入湖中,同時嘴裡念念有詞向神靈祈禱,最後用草藥洗遍全身,金粉落入湖中……
黃金耳套
在探險入侵者到來前的兩千年裡,這裡的本土原住民已逐漸掌握精湛的冶金工藝,擁有出眾的審美,能將黃金製成精美器物。黃金,被他們視為凝聚了太陽能量的神聖之物。
為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西班牙人在16世紀初踏上南美洲的土地,爭奪黃金獲取財富。從太平洋、加勒比海沿岸,以及被徵服的印加帝國所在的安第斯山區,他們不斷湧入南美洲腹地,而要尋找的黃金國似乎總是在他們前面不遠的某個地方。
而這個「黃金國」,就是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安第斯文明」。
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許多古代文化,輝煌一時而後相繼滅亡,直到15世紀印加帝國崛起。作為當時美洲最大的古代帝國,它的國土涵蓋今天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在農業、手工業、建築、宗教和藝術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然而卻在入侵後迅速走向毀滅。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隨著印加帝國滅亡,古代安第斯文明也凝固成為謎語。
黃金響鈴
這些黃金製品出土自世界十大寶藏中的第八位
既然被一代代歐洲冒險者稱為「黃金國」,精美的「黃金」製品一定和這個神秘的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你知道嗎,其實早在我們的商代晚期,這個國度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精湛的冶金技術。
這樣的發現,是隨著一座滿是黃金的王陵的出土而躍入人們眼帘的。
1987年2月16日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夥盜墓賊闖進了秘魯境內一個叫西潘的小村莊。用炸藥炸開了一座滿是金銀器皿的陵墓,幾百件金銀製品在盜墓賊的目瞪口呆中閃著耀眼的光。
很快,盜墓者們就因分贓不均產生了內訌。第二天,當地警察就得到消息,並迅速抓獲了其中一些盜墓賊,沒收了他們手中盜挖出來的所有文物。秘魯著名的考古學家沃爾特·阿爾瓦被政府請到現場。
展出的文物
不久以後,阿爾瓦便帶著學生們開始了在西潘的搶救性考古挖掘,而就是這次挖掘震驚了整個世界考古界。
當考古挖掘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時,阿爾瓦在這座泥磚金字塔的另一側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洞口,當阿爾瓦和助手們小心翼翼地扒開洞口,進入其中,掀開最大的棺木,發現墓主從頭到腳都裡著金銀,手中緊握著一把純金小鏟子,重500克,四周堆著數不清的金銀寶藏。顯然此人生前地位顯赫,可以支配大量的財富,死時大約40歲左右,後來考古學家稱他為「西潘王」。
從所有6副棺木中發掘出的金銀寶石製品數量巨大,工藝精湛,造型奇特。其中一件黃金和綠寶石製成的耳飾,雖只有硬幣大小,卻鑲著3個人像,中間的人像居然穿著和墓主相像的衣飾,胸前還掛著一條由若干個細小的貓頭鷹造型串成的項鍊。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這些針眼大小的貓頭鷹栩栩如生,如瑞士鐘錶一般精緻。
考古學家還發現這些金銀飾物並不全是純金純銀的,其中一部分是鍍金的。由此看來,莫切文明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鍍金的技術,比歐洲人早了1000多年。
而「西潘王」墓室以其巨額的金銀陪葬品和精美的陶器,使它位列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八位。
黃金面具
兩公斤重的黃金面具展示著「黃金國」的高超技藝
雖然展廳裡隨處可見來自「黃金國」的黃金製品,但是首次完整地走出秘魯國境的西坎人皇家頭飾仍然會毫無意外地奪去你所有的關注。
這件重達兩公斤的黃金頭飾呈現了前西班牙時期黃金技藝的巔峰,他是古代秘魯流傳至今最大和最精美的一件金屬裝飾品,展現出來古代南美黃金技藝的巔峰狀態。
這件重達兩公斤的頭飾,高度連同附著的真實鳥類羽毛超過1米高,寬度也達到了60釐米。人們完全可以通過它,一窺當時的西坎皇家貴族戴著這件頭飾,身上佩戴著各種黃金飾品,坐在轎輦上遊行的盛大場面。
這件頭飾有轉動的眼睛,每隻都是由琥珀和綠松石穿孔的珠子製成。從兩對尖牙之間伸出的長舌也可以從一側移動到另一側。在當時的年代,並不像如今有如此之多的燈光霓虹,屏幕閃爍,所以當普通群眾看到有人身著金飾閃閃發光的出現時,會認為是神的降臨。
除此之外,紅色的硃砂覆蓋了面具正面的大部分區域,象徵著人類血液或者一種重要的生命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將逝者召喚回來,面具的外觀與西坎神的面貌極其相通,而西坎神是西坎宗教中地位最高,無所不能的神,西坎人認為這件面具的佩戴者具有神聖的權力和權威,並具有與神靈溝通的能力。
木乃伊
手戴戒指的木乃伊表明其地位很高
除了琳琅滿目的黃金製品外,在展廳的尾端,兩具來自印加文明的成人木乃伊,也是展覽中的亮點之一。
此次來到重慶的共有兩具保存完好的成年男性木乃伊,他們出土於秘魯西北部查查頗雅省附近的巖洞中。通過自然乾燥,用棉布條包裹而成。其中一名男子人為擴大了耳垂,極有可能佩戴過大型耳飾。右手中指佩戴的戒指表明他的地位很高。
印加文明的木乃伊來源目前還是個謎,而成年木乃伊大多是生前德高望重之人。
從印加王到家族長老,所有偉大人物的木乃伊都被精心保存,穿上衣服,布置成雙手在胸前交叉的坐姿。一些木乃伊會被保存在乾燥的巖洞裡,接受人們定期探視和膜拜,而那些更重要的木乃伊則會被保存在自家房屋裡。人們對待木乃伊一如生前,每天定時奉上食水,甚至為其驅趕蒼蠅。人們仍然視木乃伊為首長,請他們為自己解惑,甚至裁決彼此間的爭議。負責保存木乃伊、並能與木乃伊「對話」的尊長,也因此具有崇高的地位。
不過,這些木乃伊並非一直安居在屋裡,有時他們會被請上特製的木轎椅,由親友抬著在街上遊行。木轎椅的椅背上雕刻有神像,木乃伊生前地位越高,神像也就越多、越精美。有親緣關係的木乃伊會被這樣抬著去拜訪活人,人們不僅尊敬和膜拜他們,而且會很認真地向這些死去的祖先請教各種問題。
每年6月24日,是秘魯人最盛大的節日「太陽節」。在這一天,所有印加皇族的木乃伊會被送到庫斯科城中心廣場,按輩分長幼坐成一排,接受人們的膜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攝影 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