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勳:清水採風

2020-12-08 左書文苑

清水採風

楊建勳/文

秋的腳步漸行漸遠,冬的身影越來越近。黃葉紛紛飄落,冷氣匆匆來臨。在這個時分,清水古鎮又迎來了一撥新的客人——府谷作協文學二組採風團。

我作為其中的一名,坐在通往目的地的大巴車上,聽著車輪與地面奏出的琴聲,看著窗外飛來的風景。忽然,有同仁的呼叫,耳邊生風,讓我唱山曲兒助興,我自然毫不忸怩脫口而出:「玉帝樓高來清水川低,我們一路風塵來看你。」當然這個「你」不是那毛花眼眼的「二妹妹」,而是歷史悠久的「大清水」。

之所以說它大,來頭當然不能算小,歷史的長河波動浪湧。清水是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的重要營堡之一,《讀史方輿紀要》載明:「明成化五年,立營屯兵,為鎮境東路要口」,那戰略地位一定和尋常不同。姬寶順老師一篇《清水》說得分明:清水是府谷最早人居地方之一,一位姓趙儒生,在住處的東北角打井,找到一股清泉,泉清水深,清澈見底,甘甜方可生津。地以泉名,名之清水,水清泉靈。清泉釀酒泉冽而酒香,酒香醉人人醉而泉名。

還有滷泉一孔,用之做豆腐,勁道而鮮嫩。以我之見,清水坐落於清水河岸,河早於村,村以河名,也符合邏輯之通。不管清水因何得名,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子民,青山綠水,禾稼蔥蘢,廟宇群集,清香升騰,又有清泉古寺,千年柏松,四季蒼翠,一年如春。

遙想當年,王嘉胤有神託夢,揭竿而起,開啟明末農民起義的先聲,清水就是英雄發跡的策源地,清水最先聽到革命浪潮的拍岸聲。清水這個響亮的名字,讓我的思緒跨越歲月,撫今懷古,思昔及今,不曾想到腳下已踏入第一個勝景。

觀音殿,橋頭之側,清水之濱。文友爭相下車,佇立山門,品讀門上對聯,細閱旁邊碑文。自古佛祖上,次之是觀音,羅漢後面跟。只有在這裡,彌勒開懷護觀音,本末倒置有原因?眾人議論紛紛,最終沒有定論。待一蘇先生,將廟門層層打開,觀世音露出真容: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仁,手持楊柳淨瓶,無量智慧顯神通,大慈大悲度眾生。我是一枚「無神論」,視野已經不在殿內諸神,只看那山門匾額書法,前有「洞天」,後有「福地」,飄逸灑脫,倒有幾分功力。待我反應過來,同行文友已經次第上車,欲往石山子石窟。據說是北魏時期建造,距今一千五百歲,年齡是我15倍,我當然也想了解這用石頭鑿的文物長得何等尊容?

車行到土路,司機說不敢再行,我等無奈只好安步當車。同行者我算年輕,有八十翁王敦厚老師,有古稀者韓寬厚老師。在他們榜樣的帶領下,雖然離那石窟還有幾裡,但都興致勃勃,勇往直前。不時,土路走盡,開始石間尋道,好在有一班姓老鄉,前面導向,我們緊跟其後,徑直而往。忽遇一磨盤樣石器,眾人猜猜欲試,韓寬厚老師說是石鼓,韓二林老師說是石塔之底座,周圍也有類似物件,只是並不完整。前幾日看了陳出新老師的文章才確認那個位置原來就有一座石塔,它在歷史的狂風中早已倒下。我們在嘆惋中,繼續前行。從石林叢草裡,找到了期盼許久的石窟,原來這些石窟早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每一個石窟就像風燭殘年的老翁,又如衣衫不整的老太。進得洞內石佛已被人為破壞,殘肢斷臂,散落在地,只有牆壁的鑿痕依然堅挺。

我們雖然表面上露有笑容,但心裡藏有陰雲。誰都敵不過歲月的侵蝕,即便是這用石頭做的東西。不管遭遇自然的風化,還是受到人為的侵害,這世界的萬物都有可能面臨著災難的洗劫。在玉帝閣前,我們紛紛留影,但阻擋不住逆光的穿透。在攀爬石坡時,我們手腳並用;在行走險路時,我們如履薄冰,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我們還是不想錯過看風景的機會。同行者,韓寬厚老師,已經年過古稀,但他還是跟我們這幾個青年人,把石窟都逐個看遍。我非常欽佩韓老師,不僅因為此行他的超常表現,還因為他曾出了一本一寸多厚《府谷方言》,他聽力有嚴重障礙,但他為這本書中的方言標註了國際音標。這本書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40萬字的鴻篇巨製,談何容易?有一專家說,韓老師可以當博士生師。對文化的執著到了這個地步,我想我們這些後生之輩當應在感喟之後有所感悟,感悟之後有所行動,府谷的文化的接力棒還需傳承下去!

正當我還沉浸在感慨之中時,忽聞:「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

這橫空出世的歌聲高亢嘹亮,響徹雲天。我循聲望去,原來是詩詞學會會長馬來寶老師按捺不住飛揚的思緒,情不自禁地高歌一曲。

馬老師詩寫得好,舞跳得爽,歌唱得棒。在這山野高崗,放聲歌唱,將各種俗世的風塵,人生的旅程,世事過程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歌聲飄向那悠遠的地方,讓每一顆心激動不已,這體現了奮鬥者的拼搏,和著奮進的節拍。

下一站,我們的採訪地點是鎂業集團多聯產項目,這個項目共有10個分廠。副總付宏寬先生介紹說,這十個分廠形成了循環生產產業鏈,是府谷乃至全市的典範。過去由於資金斷鏈,曾經一度時期被迫停產。去年,對外招商引資,把這個企業承包出去。同時,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考核管理辦法,真正達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年初,合理制定產值目標,完成著合格,超產者超過部分全部作為獎勵。這樣一來,人人出力,個個節省,成為了企業的主人翁。有一天,他發現有人將禿頭的掃帚鎖藏起來,不解地問:這還能用?答曰:冬天掃雪呀。節省發揮到極致。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專業的事專業做。他舉了一個關於汙水處理廠的例子:如果公司自己處理一噸水就得27元,而用專業團隊來處理一噸水才21元。管理就是一門藝術,善於管理的傅總為我們樹立了可資學習標杆。我們在採訪結束後,心裡是滿滿的收穫:一個好經理就是一個好公司,一個好公司也能培養出一批好職工。在我們吃完煤業集團為我提供的豐盛午餐後,我們仍然在回味:府谷的廠礦和企業哪一個能有如此經營和管理的理念呢?

下午,我們拜謁了清水的城隍廟,城隍廟是清水城保持最完整的廟宇,無論是廟宇的整體建制,還是建築風格,都基本達到了舊時的古色古香。清水的「廟全」居府谷之最。民間傳流這麼一句話:清水一斤面捏了10個廟,黃甫十斤面捏了一個廟。這句話說明清水的廟多而小,黃甫的廟少而大。清水城的十座廟,大多數是拆舊重修,只有這座廟是維舊如舊。在打造清水古鎮和發展工業園區的漫漫徵程中,我們如何在保護和創新中找到平衡,找到結合點,仍然是我們不能迴避的話題。

要說清水的古蹟保存最好的當數轉角樓墩臺。從城壕遺址下來,沿著魏哈公路向南至轉角樓村上去,有一座烽火臺,順著梯子攀上臺頂向四周眺望:近處河道蜿蜒,遠處群山起伏。古戰場戰馬嘶鳴,旌旗獵獵。外族入侵,被拒大牆外;內民安定,宛在苑宇中。這次採風,沒有來過,我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幾年前情景。

心裡思想轉角樓,腳下踏在城牆上。平生第一次走這種特殊的路,狹窄仄逼,不免忐忑不安,戰戰兢兢。孟姜女會不會一下子拽住我的腳大喊一聲「救救」?四顧目擊之處,墩臺相隔,遙相呼應,牆脊相連,走向清晰,但牆體外的外包磚早已拆去,裸露的體膚顯出粗糙而沒有血色。

歌聲裡的「萬裡長城永不倒」,在這裡卻很難找到對應的影子。只有著那碩大的墩臺還能讓我想到傳烽和瞭望的功能,我不能不說,我有一種失落的感覺。

我知道我腳下的腳下,這黃土地的厚重,我知道養育我的清水河的溫柔和細膩,我更知道我們府谷曾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寨山遺址,芭州城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些絕不是徒有虛名,也不是空穴來風。已上制高點——玉帝樓,說是樓,其實就是一座小廟,宛若秋日光禿禿的樹杈上一個孤零零鳥窩。站在廟門前,俯瞰:

清水城,這座曾經的軍事營堡,停留在四下荒涼的秋色中,長城在它的周圍隱約而現。我們不想採的「風」在破敗的牆頭上遊蕩,枯黃的樹葉浮在瓦礫和磚石的上面,散發著淡然、黯然的光。

曾經的延綏鎮三十六營堡之一,如今的清水已失色不少,站在此處向下看很難尋找到曾經的繁華,映入眼帘的多是水泥和白牆的交錯,被所有的現代氣息取代,文化的揚棄,更是今天我們研究的課題。

斷裂的城城垣,散落的片瓦,扭曲的椽柱,在荒野中吟唱著過去悽美的榮光。南門洞,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雕花古窗,露出歲月的容顏。

我們在「為人民服務」的背景下,合影留念,再次登上返回的汽車。我們都坐好,我的心情也隨著離開古堡的腳步逐漸恢復來時的喜悅,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內心不能改變的不要強求改變。

車廂裡,又響起了我的唱曲聲:「三十裡鳴沙四十裡水,我有空再來眊妹妹你!」

相關焦點

  •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建勳帶隊赴潼關太要...
    5月20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建勳帶隊赴潼關縣太要鎮老虎城村,對定點幫扶資金使用及幫扶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紀委副書記、監察處長李軍喜和扶貧辦主任吳立明參加檢查。
  • 世紀採風組委會主任——全元宏
    2019年進入 中國世紀大採風組委會任職。他曾為協助所在部隊編輯裝備維修 教材 一套,協助所在部隊組織軍級維修比武多次,協助所在部隊組織軍級維修人員培訓班多次,為部隊培養維修人員300多人次。在 中國世紀大採風 組委會工作後,曾協助組織了《2019中國 大健康 產業高峰論壇暨「我和我的祖國」紀念建國70周年創新健康產品展》、《2020 國際中國 公益 事業大典暨「我和我的祖國」公益成果展演展播》,《 中國世紀大採風 二十周年慶典暨年度人物電視總結表彰大會》。為國家挖掘發現近千名優秀典型,採集優秀時代作品近萬篇,幫助三百餘各行業典型大多家媒體平臺展播他們的優秀事跡。
  • 廈門網網友採風團歡樂「鬥陣行」
    2016年第一季度,廈門網網友採風團舉辦了多場活動。1月16日,廈門網友採風團走進了海滄蓮塘大厝,領略百年紅磚古建築群的獨特魅力,海滄蓮塘大厝在2015年成功入選了廈門市旅遊局和廈門日報社徵集評選的「美麗廈門新24景」,雖然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大厝的磚雕、木雕、瓷雕、石雕、泥雕和彩繪藝術仍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保護價值,其散發的建築藝術魅力讓在場的網友們讚嘆不已。
  • 「暉曜大運河—採風惠濟」 教師在行動
    3月28日,由惠濟區文化旅遊局、教育體育局共同舉辦的「暉曜大運河——採風惠濟」創作活動在惠濟區百匯地拉開帷幕,惠濟區文化旅遊局局長馬兆華和教體局副局長王新芳參加了此次活動。      全區中小學美術教師50餘人齊聚百匯地,聆聽河南省美協副主席、山水畫藝委會主任李明為大家詳細的講解了關於中國山水畫採風寫生的方法與技巧。提出從西方繪畫技術到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之間要與時俱進,相互結合。
  • 平遠鍋叾茶基地文學採風
    繼2019年大埔北塘新農村、五華足球文化採風之後,由梅州日報副刊部組織的「梅州市重點作者文學採風」第三場活動在平遠鍋叾茶基地進行。此次採風以聞名已久的「鍋叾茶」為題材,第一站於5月1日下午到達平遠縣城郊石龍寨,下榻五境山莊。來自平遠蔓草文學社、梅州城區、梅江區、梅縣、蕉嶺等地的文友20多人,切磋交流,暢談文學。次日文友們驅車前往鍋叾村,對名聞遐邇的鍋叾茶基地進行實地文學採風。他們參觀了平遠縣鴻基生態園雙峰鍋叾茶場的全自動制茶車間、鍋叾高山生態茶園。文友們深入了解平遠鍋叾茶的歷史、現狀,拍照,交流,收穫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假期。
  • 助力復工復產,濮陽媒體採風團走進這家海鮮小院!
    此次活動也拉開了濮陽媒體採風團2020年系列活動的序幕。各位媒體大咖經過嚴格的消毒、登記環節之後,對膠東小院海鮮進行了實地探訪,從前廳、包間到後廚,該餐飲企業都進行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公筷,一米線,消毒用品等準備的也十分充分。
  • 納溪區山翁詩社開展採風活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付久焱  彭呂貴 文/圖)7月22日,納溪區山翁詩社組織開展2020年夏季採風活動,10餘名詩社成員參加活動。本次採風活動在白節鎮大旺竹海景區開展,一行人穿梭在竹海林間,感受微風習習和一片寧靜,然後登頂大旺竹海最高點白雲山觀景臺,遠眺層層竹海。「輕煙數裡自縱橫,每念悠悠歲月徵。
  • 夏日採風環西湖遊記
    標準裝束:一遮陽帽、一背包、一相機,夏日採風; 路程:環湖一圈;時間:半日。至湖濱,賞音樂噴泉,「My home to love」,乃《Gone with the wind》之主題曲。夏日採風,瑣碎記之,紀念回杭美麗日子。
  • 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圓滿結束
    近日,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圓滿結束。  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由省文旅廳主辦,甘肅畫院承辦,組織全省各地美術創作機構的28位美術家,於9月21日至9月28日,赴蘭州、臨夏、甘南和白銀等市州開展採風創作。
  • 我市啟動2020年文化藝術採風創作活動
    11月23日,我市啟動「遊陽泉、寫陽泉、畫陽泉、頌陽泉」2020年文化藝術採風創作活動。市政協副主席、市文旅局局長張立君出席啟動儀式。活動分美術書法、群眾文化、旅遊攝影、藝術創作、網紅打卡5個主題,由省內外文化藝術界各專業優秀人才組成的高水平文藝採風創作團隊,將走進我市部分景區景點、社區、廠礦、醫院、學校等地,對「百團大戰」和「中共創建第一城」的紅色文化、桃林溝新農村建設的鄉村旅遊文化、娘子關山水文化、盂縣藏山忠義文化等內容進行採風。
  • 我縣舉行「凝聚新力量.築夢新時代」新媒體採風活動
    4月15日上午,我縣舉行「凝聚新力量.築夢新時代新媒體採風活動,對鴻葳服飾沭陽有限公司—劉集鎮海棠園基地—紮下鎮王莊村油菜花基地等三處地點進行集中觀摩採風!鴻葳服飾沭陽有限公司上午9時許觀摩採風人員在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帶隊下,到達鴻葳服飾沭陽有限公司聽取廠區負責同志介紹,並參觀廠區!
  • 「寶楓園林採風作品20」吃剩飯的富翁
    寶楓園林採風作品系列連結扶風作家採風元寶楓基地【寶楓園林採風作品一】張抗抗:愛上元寶楓【寶楓園林採風作品二】白彩茹:元寶楓情思【寶楓園林採風作品三】 老貓的攝影作品【寶楓園林採風作品四】 劉曉紅的攝影作品【寶楓園林採風作品五】 扶風作協採風陝西寶楓園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寶楓園林採風作品六】楓葉紅了,日子醉了【寶楓園林採風作品七
  • 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2020-10-16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批文藝家到江永採風創作
    華聲在線12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任澤旺)在千年瑤寨寫生,在女書園裡學女歌……12月3日,臨離開江永之際,《人民文學》編輯部主任楊海蒂等文學藝術家們依依不捨,幾天採風創作,大家收穫滿滿。
  • 2020中央媒體海東行採風活動啟動
    11月23日,「西域羌笛聲漸遠 絲路之南看海東」2020中央媒體海東行採風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青年網等10餘家中央新聞網站和青海主流媒體記者走進青海省海東市,見證河湟發展新輝煌。本次採風活動由樂都區委宣傳部、循化縣委宣傳部、民和縣委宣傳部、化隆縣委宣傳部主辦,中國青年網承辦。
  • 河南公安系統攝影採風組深入捕捉一線風彩(圖)
    圖文:王長江2020年11月9日至16日,河南省公安廳舉辦全省公安系統「銘記訓詞擔使命·高擎旗幟向前進」大型攝影採風活動。由南陽、信陽5名成員組成的第九採風小組,分別對焦作、濟源兩市公安機關進行了釆風拍攝。
  • 蚌埠旅遊宣傳推介採風踩線團走進固鎮、五河
    為廣泛宣傳蚌埠春季旅遊活動,塑造蚌埠城市旅遊形象,提高蚌埠「春遊江淮」活動的曝光量和知名度,4月10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網信辦共同組織本地媒體、駐蚌媒體記者,赴各旅遊景區進行蚌埠旅遊宣傳推介採風踩線活動。  春日的清晨乍暖還寒,4月10日早上,載著採風踩線媒體團一行的大巴從市政府綜合樓門口出發。
  • 「探訪膠東2020」採風團再出發 見證青島宏偉跨越的當代步伐
    採風團成員參觀了青島規劃展覽館,在空間視野上進一步了解了青島。 採風團在海信科學探索中心體驗各種互動式展項。採風團在青島藍谷了解海洋科技。採風團成員在體驗炒茶。哈圖說,儘管此前並不太了解青島,但通過這次採風參觀,他在青島規劃展覽館找尋到了青島這座城市韻味裡的芳華,也更加深了對青島這座城市的了解和喜愛。採風尾聲,2600平方米的巨大沙盤瞬間吸引了採風團成員的關注,沙盤將青島全市的道路、河流等都囊括在其中,沙盤後巨大的LED屏幕,生動再現了青島城市的空間布局和全域統籌的發展戰略,視覺上十分震撼,也讓採風團成員在空間視野上進一步了解青島。
  • 圖集|南丹山、九道谷……「城市三水·鏡美灣區」攝影大賽採風團...
    8月8日,「城市三水·鏡美灣區」攝影大賽採風活動第二站走進南山,三水攝影家、攝影愛好者等先後深入南丹山、九道谷、土天陶等地進行攝影創作,用鏡頭記錄下南山優美的生態環境,講述鄉土故事,展示人文風貌。據了解,「城市三水·鏡美灣區」攝影大賽活動由三水區委宣傳部、南方日報社駐佛山市辦事處主辦,三水區攝影家協會承辦。
  • 尋訪雜技之鄉,暢遊阿膠世界:媒體採風團走進東阿
    10月21日,「六維玩兒聊城」聊城優質文旅產品採風行團驅車來到東阿縣,拉開了為期三天的聊城採風行的序幕。記者團走訪東阿縣雜技團,參觀中國阿膠博物館,遊覽阿膠世界,體驗了東阿的特色旅遊產品。東阿的第一站,採風團來到東阿縣雜技團,欣賞了雜技團演員的精彩表演,並在雜技團團長季小芳的講解下了解了東阿雜技團的歷史文化源流。東阿雜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已有2000年的歷史,且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東阿縣雜技團成立於1955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之一,近年來更是成績斐然,在2018年第十一屆立陶宛國際雜技比賽中榮獲賽事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