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圓谷公司利用從TBS獲得的播放權收益,從母公司東寶那裡回購了全部股份,正式成為一家獨立公司。在出口轉內銷的策略成功後,圓谷公司又跟美國公司合作推出了《Ultraman The Ultimate Hero》,同樣以錄像帶的形式發售7卷13集。1993年12月5日,替換日語配音和開場及結尾曲(OP/ED)的日本版上市銷售,命名為《帕瓦特奧特曼》(ウルトラマンパワード)。
《帕瓦特奧特曼》採用了當時日本影視業剛剛開始興起的製作委員會 體制。其中,就包括三得利、丸紅、萬代、講談社和讀賣廣告社等日本著名大企業。這對於一般認為屬於廉價影視作品OV製作來說,幾乎可以說是超豪華陣容。其中,尤其是作為日本最大玩具廠商萬代的子公司——萬代影視,更是全程參與了策劃、製作與發行。這也成為了平成奧特曼系列,影視劇與模型玩具高度綁定商業模式的發端。
事實上,從《帕瓦特奧特曼》到《迪迦奧特曼》之間,是圓谷公司的一個重要的戰略選擇時期。要麼繼續走出口轉內銷的戰略,依靠海外資本和市場,重建圓谷的獨立影視製作能力,要麼傍上日本首屈一指的玩具廠商萬代及其子公司萬代影視,採用借雞下蛋的方式,重現當年昭和奧特曼的輝煌。然而,客觀的說,當時的圓谷公司其實只有第二條路可走。由於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銀根吃緊,日本企業持有的資產大幅貶值,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融資成本都大幅增加。圓谷臯的出口轉內銷的戰略已經成為了鏡花水月。再加上圓谷臯於1995年去世,以及圓谷公司此後陷入與辛波特的法律糾紛,也基本上堵死了圓谷公司繼續執行海外戰略的空間。
1996年9月7日,採用了全系世界觀設定的《迪迦奧特曼》開播,也宣告了奧特曼系列開啟了平成時代。就在《迪迦奧特曼》開播前半年的1996年3月,園谷製片廠第一家自營的主題公園奧特曼樂園(ウルトラマンランド)在熊本縣荒尾市正式開園。顯然,圓谷方面希望藉由新作播出能實現迪士尼樂園式的產業聯動效應。不過,由於受制於其首播的電視臺(網)的影響力,《迪迦奧特曼》開播後,最高收視率僅為9.9%。雖然,橫向比較來說,不能算差,但跟當年動輒20%-30%的昭和世代完全不能同日而語。《迪迦奧特曼》最終製作播出了51集,就製作規模來說已經相當可觀。而且,在技術方面,由於引入了當時在日本業界還很先進的電腦特效,令其中的特攝鏡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1998年《迪迦奧特曼》獲得日本科幻界的最高榮譽——「星雲賞」媒體部門獎。這在迄今為止的奧特曼系列的歷史上是唯一一次榮獲該獎。此後,奧特曼便開始幾乎每年都有新作推出的持續更新模式。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在電腦特效已經興起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依然採用皮套演員、模型布景、玩具飛行器、穿著古怪制服的怪獸特搜隊等等復古元素,似乎是一種開倒車的行為,而且此後還繼續樂此不疲的連續推出續作,更是難以理解。其實,這恰恰說明,奧特曼系列的本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世紀60年代的奧特曼系列、尤其是早期的「初代奧特曼」和《奧特賽文》,從根本上說是以科幻電影標準製作的電視劇,是為了適應日本電視節目從黑白時代向彩色時代過度的產物。從劇作層面則是受到了當時美蘇全面冷戰、尤其是以太空競賽為背景的科技高地爭奪戰的國際大氣候以及日本國內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加速,科技人口迅速增加的小氣候的影響。以當時主流觀眾的視聽經驗,奧特曼系列當時所使用的影視特技(特效)所營造的視聽效果是可以稱之為「寫實主義」的。而由於影視劇本身的高人氣,造成了相關形象授權的衍生品的熱銷。其中,也包括萬代生產的模型玩具。但是,到了90年代,由於製作委員會「共同出資,共享利潤」模式的確立,再加上作為獨立法人的圓谷公司已經失去了TBS或東寶電影等大公司的依仗,核心資產只剩下奧特曼等特攝劇的相關版權。所以,奧特曼系列的重啟雖然也是圓谷公司自己的願望,但是新影視劇的主導權顯然已經被萬代所掌握,而影視劇淪為模型玩具的大號宣傳片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從文化的角度上看,科幻已經不再說平成奧特曼系列的顯著標籤。事實上,皮套超人打怪獸已經成為了日本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文化元素已經輻射到各類二次元作品當中,以各種變體的形態再現。再去糾結平成奧特曼系列還是不是科幻作品其實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就在平成奧特曼第五部電視劇《高斯奧特曼》還在播出的2002年6月期間,圓谷公司爆發了嚴重的財務危機。這時,圓谷公司帳面負債達到30億日元。其實,對於一家掌握著大量優質內容資源的企業來說,雖然帳務非常沉重,但遠沒到達難以為繼的程度。況且,從圓谷公司創立開始,赤字經營就是這家公司的常態。但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受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以及此前一年美國高科技泡沫破滅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轉入緊縮周期。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全球娛樂行業、尤其是世界各國的電視節目製作行業,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訂單量就被腰斬,銀行融資也被撤回。而在日本,形勢更為嚴峻。日本金融廳在2002年3月宣布,當時日本國內銀行壞帳已經從1993年的不足13萬億日元增加到2002年的52.4萬億日元,約佔當時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8.2%。此前,日本又剛剛經歷了一次國際遊資對日本金融市場的做空操作。金融廳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決定採取嚴厲的金融緊縮,也就是去槓桿操作,力爭到2005年3月實現不良債權(壞帳)比率下降一半的目標。這一政策幾乎是立刻在日本國內引發了嚴重了流動性不足問題。而具體到圓谷公司,自從脫離原來的母公司東寶後,基本上是依靠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長期通貨緊縮局面而形成的低利率環境來維持公司的整體運營。具體來說,就是靠低息貸款提供項目經費,然後依靠電視臺支付的製作費、電影票房分成、衍生品收益來償還貸款,以此形成穩定的資金流。但是,突如其來的緊縮政策,讓圓谷公司資金鍊瞬間斷裂,沒有銀行再願意為圓谷公司提供貸款。而此時的圓谷公司因為歷史上恩怨,也無法向東寶公司或TBS電視臺求援。最後,還是萬代公司提供了2億日元的短期融資,才讓圓谷公司暫時擺脫了破產危機。
然而,圓谷公司已經積重難返,2007年被TYO公司收購。不到一年後,TYO公司向日本最大的玩具及電子遊戲公司——萬代•南夢宮集團的子公司萬代公司(株式會社バンダイ)出售轉讓了其持有圓谷公司33.4%的股份,萬代也因此獲得了圓谷公司新作品的衍生品商品化權的獨佔權。圓谷公司就此徹底與圓谷家族脫鉤,奧特曼系列的延續也成為了一種形式大於內容的存在。
參考文獻:
於長悅,紀瑞樸.壞帳拖累日本經濟
孫超,樊淑娟.2005年3月 日本不良債權問題力爭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