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第一次用電腦的興奮感嗎?對於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學校機房裡那一臺臺已經老化的桌上型電腦卻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Win98裡的畫圖、掃雷、蜘蛛紙牌都能偷偷玩兒好久,甚至連滑鼠裡的軌跡球也總成為一些同學的玩具。
早期計算機命令行界面依靠鍵盤輸入指令操作成本極高,後來出現的圖形界面和滑鼠才讓電腦逐漸大眾化,其實在第一臺配備了滑鼠的可視化操作電腦Alto問世之前,1964年就已經誕生了滑鼠的原型。四十多年來滑鼠已經成為了人機互動的主要方式,然而和「滑鼠之父」Douglas Engelbart 完成如此天才創造的 William English 已經在前些天辭世。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在惋惜之餘,極客之選也希望通過另一種方式來紀念兩位科學家。自原型滑鼠誕生以來,滑鼠的外觀可謂是百花齊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年造型各異的滑鼠們。
在蘋果和微軟兩家的圖形化操作界面系統還未普及之前,咱們熟悉的外設廠商羅技已經在1982年推出了自家首款滑鼠,圓滾滾的外形還看不出來和滑鼠有什麼聯繫。
圖片來自 ComputerWeekly
之後羅技繼續在滑鼠外形的探索上策馬奔騰,推出了一系列「這竟然是滑鼠?」的產品。
熟悉羅技的朋友肯定對軌跡球並不陌生,其實早在1989年第一款 TrackMan軌跡球就已經問世。滑鼠左側有一個拇指操作的軌跡球,右側有三個按鍵,據說這款滑鼠的定位能力和精確度都要比同期產品強上不少。
圖片來自 Pinterest
下面這個看起來像電話的設備依然還是滑鼠,不過這是羅技專為 CAD/CAM/CAE等三維應用程式開發的第一隻滑鼠,多個按鍵和旋鈕能夠讓專業人士工作更加便捷。
圖片來自 Spacemice
1999年出現了一款風靡全球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Doom,羅技專門為這類 FPS遊戲製作了全球第一款具有觸覺反饋功能的滑鼠。它能夠提供六個自由度的操作,俯仰、偏航和側傾動作都不在話下。
圖片來自 engadget
相信要沒有羅技的 LOGO,你肯定不會把這塊形似橡皮的物體和滑鼠聯繫在一起。羅技 Cube滑鼠尺寸僅為55×29×17mm,重量也只有25g。滑鼠左右鍵縱向排列在狹小的面積裡,上下滑動就可以實現滾動操作。拿起滑鼠之後雷射傳感器會自動關閉,Cube還能變身成為一個 PPT 翻頁器,真的是很努力在發光發熱了。
圖片來自 The Verge
除了羅技之外,其他廠商在滑鼠外形上的創作也腦洞大開。
在一個產品上疊加另一個並不相關的產品是很多廠商自以為的「創新」,比如這臺滑鼠同時還是個電話,鍵盤屏幕揚聲器啥也不缺。
圖片來自 Pinterest
喜歡把產品「1+1」的還有在手寫板領域盛極一時的漢王,他們甚至把滑鼠上都放了一塊手寫板。起初我不太明白一個「科技產品」為什麼要叫「碩鼠」,後來才發現是「硯鼠」,同樣看錯的朋友咱們評論見。
圖片來自 PCWorld
光標成精啦!這個看起來像是虛擬光標的產品,可是實打實的滑鼠,只不過給人手感堪憂的感覺。
圖片來自 ART.LEBEDEV
如果你覺得上面羅技 Cube 的噱頭大於實際意義,那這款為 iPad設計的指尖滑鼠或許更實用一點。獨特的筆狀握感讓用戶不觸及觸控螢幕也能輕鬆滑動和縮放,不過這個大小總讓人覺得進了小人國一樣……
圖片來自 SWIFTPOINT
當我們小時候玩著啪啪圈的時候,誰能想到能有人會想著把這做成滑鼠呢,雖然只是概念產品,但也很讓人期待了。
圖片來自 YANKO DESIGN
看完以上奇形怪狀的滑鼠,大家能發現它們還是依賴 Douglas Engelbart 和 William English的滑鼠原型進行創造。不過在滑鼠之外,近幾年也有不少廠商在探索更多的交互方式。
前幾年一個團隊推出了Nuimo,這個小小的設備外框可以旋轉,面板則可以點擊或者滑動,針織還能凌空控制,通過這些操作,它能幹的事兒可比滑鼠多多了。不過從官網可以看出他們現在更多專注在智能家居領域,實在讓人惋惜。
還有動作追蹤手套 Gest 也被推到大眾面前。他們宣傳用戶戴上 Gest 後只用手就能在 Photoshop裡添加圖層以及使用畫筆,甚至能夠取代鍵盤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打字。然而,你們也猜到我要說什麼了,他們官網顯示僅剩三名員工,這款產品落地時間也遙遙無期了。
圖片來自 TheVerge
Thalmic Labs 推出了手勢控制臂帶Myo,它通過測量手臂動作和肌肉電流變化來輸出指令控制電子設備。在設想中除了滑動、打開等預設手勢外,用戶還可以自定義手勢。然而沒多久這個團隊就轉向智能眼鏡領域了,不過在去年有一家初創公司買下了這項專利嘗試製作腕戴式智能設備。
圖片來自 ResearchGate
Douglas Engelbart 和 William English發明的滑鼠已經深深影響了我們幾十年,在可以預見的之後幾十年內,滑鼠也仍將會是人機互動的主要方式。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初創公司依舊探索更多交互方式,前些天蘋果也申請了可穿戴電子指環專利。我們感恩兩位科學家帶來的變革,但我們也更期待新的交互方式取代滑鼠的那天。
編輯:齊少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