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考慮殺掉福爾摩斯……把他幹掉,一了百了。他佔據了我太多時間。」
這個打算幹掉福爾摩斯的男人,不是華生,而是他的創造者,《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
1891年,他在給母親的一封信中,寫下了這句話。
他收到的母親的回覆是:不行!不準!不要!
沒錯,他的媽媽和成千上萬的英國讀者一樣,早已成為福爾摩斯的粉絲。
但柯南·道爾沒有聽取母親的建議,一意孤行,在一篇小說結尾,讓福爾摩斯和莫裡亞蒂同歸於盡。
為此,大批英國民眾上街抗議,到出版社控訴,寫信罵柯南·道爾是畜生,還有憤怒的市民,甚至把氣撒到了皇室身上,讓英國女王都捏了一把汗……
這大概是文學史上,引起最大轟動的一個小說人物之死。
偵探小說的鼻祖
把一個虛構的偵探人物寫死,有這麼嚴重嗎?
有的,把福爾摩斯寫死的影響,不亞於今天《權力的遊戲》的編劇把劇中的主角全都寫死。
《福爾摩斯探案集》在那個時代,就是全世界最流行的英劇。
不只當時銷量驚人,也讓柯南·道爾成為迄今為止稿費最高的作者。
還先後被翻譯成57種語言,翻拍成292部影視作品(還在繼續增加),排名世界第二。
更重要的是,柯南·道爾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小說類型,讓偵探小說成為世界流行的文學。
他創造的福爾摩斯和華生的經典組合,也成為偵探角色的標配。
此後不論哪個作家寫偵探,總要給他配一個腦子不那麼靈光的搭檔。
大偵探波洛身邊得有個黑斯廷斯,包青天身邊得有個公孫策,狄仁傑身邊得有個元芳,連柯南身邊,都得有個毛利小五郎……
順便一說,柯南這個名字,正是《名偵探柯南》的作者為了致敬柯南·道爾所起的。
英國小說家毛姆曾說過:
「和柯南·道爾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集》相比,沒有任何偵探小說曾享有那麼大的聲譽。」
不誇張的說,柯南·道爾就是偵探小說的鼻祖。
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
柯南·道爾本人,可能並不喜歡這個頭銜,或不如說,他一生都在逃避這個頭銜。
但命運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柯南·道爾成為偵探小說家的宿命,可能在他小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海明威曾說過: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
柯南·道爾的寫作,顯然和他童年的不幸經歷分不開關係。
1859年,柯南·道爾出生在蘇格蘭的愛丁堡。
他的父親查爾斯·道爾,是個頗有天賦的藝術家,但他長期酗酒,患有抑鬱症和和癲癇病。
為了買酒,他常常會變賣家裡的東西,這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柯南·道爾父親還有家庭暴力傾向,喝醉酒了就會對妻子拳打腳踢。
這給柯南·道爾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在福爾摩斯的故事中,酗酒的丈夫,一次次地出現,並且還常常伴隨著殘酷的暴行。
這可能是柯南·道爾的生活在福爾摩斯身上最明顯的體現。
此外,因為糟糕的經濟狀況和父親病情的不斷惡化,整個童年,柯南·道爾都在不停地搬家。
年幼的柯南·道爾唯一的慰藉是他的母親。母親喜歡給他講故事,從小,他就是聽著母親的騎士故事長大的。
這培養了他豐富的想像力,英雄式的奇幻故事也讓年幼的柯南·道爾從現實的痛苦中得以暫時解脫。
為了儘量減少父親對柯南·道爾的不良影響,9歲時,柯南·道爾被送到英格蘭的耶穌會寄宿學校學習。
從此,他遠離父母,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
他是福爾摩斯的原型
1876年,為了養家,柯南·道爾申請了愛丁堡大學的醫學專業。
他成功入學了,但醫學並不是他真正的興趣,他的功課比其他同學差了許多。
但柯南·道爾在這裡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貴人——約瑟夫·貝爾醫生。
他後來在自傳中承認,貝爾醫生就是福爾摩斯的原型。
當時,貝爾醫生是愛丁堡大學著名的醫學教授,每堂課都座無虛席。
不僅因為他精湛的醫術,更因為他驚人的演繹推理能力。
沒錯,福爾摩斯最擅長的演繹推理正是來自貝爾醫生。
貝爾醫生的絕活是,只要看一眼病人,就能知道他的職業、住址和社會地位。
道爾曾經在自傳中,寫過貝爾醫生的傑出的推理能力:
有一次,在課堂上,貝爾默默看一位病人一會兒,說道:「你從前在陸軍服役,隸屬蘇格蘭高地部隊,不久前才退役。」「是的。」「是士官階級,駐紮在巴貝多斯?」「是的。」貝爾醫生轉過面來對他的學生說:「你們看出來了嗎?他是位有禮貌的人,但並不脫帽。因為陸軍是不脫帽的,如果退役很久了的話,應該已經學會了平民的習慣。所以他應該是不久前才退役。他氣概威嚴,又顯然是蘇格蘭人。至於巴貝多斯,他患的是象皮病,這就證明他駐在西印度群島。」
對貝爾醫生傳授的醫學知識,柯南·道爾沒記住多少,倒是這些演繹推理法,讓他印象深刻,還認真做了筆記。
從愛丁堡大學畢業後,這些課堂筆記,幫了柯南·道爾大忙。
雖然當時他已經是個初級醫生,但病人並不多,根本不夠養家餬口。
於是,在等待病人的空閒時間裡,他開始給雜誌寫小說賺稿費。
在他腦海最先浮現的,就是貝爾醫生的形象,他把貝爾醫生的絕活,安排在了一個偵探身上,他就是著名的——夏洛克·福爾摩斯。
在被多次退稿修改後,1887年,柯南·道爾終於在《比頓聖誕年刊》上發表了第一篇福爾摩斯小說《血字的研究》。
創造福爾摩斯的男人
沒想到,小說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雜誌被瘋搶一空。
出版社也紛紛找到柯南·道爾,希望出版他的小說。
小說發行後,發行量很快突破了50萬本,柯南·道爾成為那個時代最暢銷的小說家。
柯南·道爾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讀者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當時會有倫敦市民,因為福爾摩斯故事中某位主人公的逝世而戴上黑袖章,走上街頭悼念。
當柯南·道爾寫到福爾摩斯退休後,到蘇塞克斯養蜜蜂,還有許多讀者給柯南·道爾寫信,問他福爾摩斯的具體住址。
放蕩不羈又聰明絕頂的福爾摩斯,智商平平卻又忠誠可靠的華生,變幻莫測的大反派莫裡亞蒂,熱於助人的房東哈德森太太……
柯南·道爾創造的一個個人物形象,在英國讀者心中仿佛真實存在,成為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夥伴。
但隨著越來越多人喜歡上福爾摩斯,柯南·道爾卻越來越渴望擺脫他。
在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中,他寫道:
「媽媽,我考慮殺掉福爾摩斯……把他幹掉,一了百了。他佔據了我太多時間。」
為什麼柯南·道爾要寫死福爾摩斯?
他當然喜歡福爾摩斯給他帶來的收入和名聲。
但柯南·道爾其實是想做一個嚴肅小說家,寫偵探小說,不過是他賺錢的方式而已。
在那個時代,寫偵探小說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仍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
在當時的文學界,福爾摩斯被歸類為低俗小說,在嚴肅的評論家看來,柯南·道爾甚至算不上是一個作家。
柯南·道爾希望人們記住他,是因為他更為嚴肅的歷史小說,而不是他虛構的福爾摩斯。
另一方面,福爾摩斯也讓柯南·道爾感到身心俱疲,因為在這個故事裡,他投注了太多自己生活中的陰暗面。
他把自己童年時期的灰色記憶都寫到了福爾摩斯故事中,當他寫到酗酒、藥物成癮、暴力事件時,他寫的顯然也是自己生活中痛苦的回憶。
當福爾摩斯在他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時,他也不得不一次次咀嚼這些痛苦的回憶,他幾乎無法再承受這些陰暗面帶來的負擔。
於是,他決定「殺死」自己創造的福爾摩斯。
他殺死了福爾摩斯
儘管母親勸告他不要這麼做,但柯南·道爾一意孤行。
在1893年12月刊的《河濱雜誌》中,福爾摩斯和莫裡亞蒂教授一起墜入瀑布,同歸於盡。
為了這個結局,柯南·道爾顯然下了很大的決心,他說:
我要讓福爾摩斯墜落摔死,即使這意味著我的銀行帳戶也會一起墜落。
但殺死福爾摩斯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結局震驚了整個英國社會,如開頭所說, 柯南·道爾和出版社,都收到無數來信抗議。
還有些市民,戴上黑臂紗在倫敦遊行,表達對福爾摩斯的哀悼。
連載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河濱雜誌》銷量也大幅下降,兩萬讀者取消了訂閱。
但當時,柯南·道爾自己生活也經歷了不小的變動,讓他無心再繼續創作福爾摩斯。
那段時間,他的妻子路易莎被診斷患有肺結核,柯南·道爾決定親自照料她。
隨後,他的父親查爾斯逝世,也讓柯南·道爾感到痛苦。
無論如何,接下來的8年時間裡,柯南·道爾果然很有骨氣地不再寫福爾摩斯的故事,並開始了他的嚴肅歷史小說寫作,但讀者們卻並不買帳。
1901年,柯南·道爾開始在自己的底線邊緣試探。
他寫了一本《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仍是福爾摩斯的故事,但故事發生的時間,卻是福爾摩斯去世之前,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前傳。
但這本試探之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出版就被搶購一空,也是今天被翻拍成影視劇最多的作品。
嘗到甜頭的柯南·道爾,終於向讀者們投降了。
1903年,他讓福爾摩斯在《空屋》中復活,並解釋了福爾摩斯是怎樣沒有真正墜入瀑布的。
於是讀者催更10年之後,福爾摩斯終於回歸了。
在這之後,柯南·道爾順從了讀者們的願望,一直創作福爾摩斯的故事,直到去世。
1930年,柯南·道爾逝世,英國《每日先驅報》在訃告中寫到:
柯南·道爾死了,但夏洛克·福爾摩斯永垂不朽!
有趣的是,愛丁堡的市民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小說家,沒有為他樹立雕像,而是為福爾摩斯樹了一座雕像。
一個渴望擺脫自己創造的虛擬人物的作家,卻直到逝世,都被自己筆下的人物大大遮蓋了光芒。
更有意思的是,2002年,英國皇家化學協會授予了福爾摩斯榮譽院士的稱號,表彰他在文學中對司法科學和分析化學的傑出運用。
這個榮譽一般只給予諾貝爾獎獲得者,福爾摩斯是唯一一位被授予的虛擬人物。
如果知道這個消息,不知道柯南·道爾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