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有騎兵,而騎兵最擅長的就是衝鋒,尤其是重騎兵,一隊排起來,直接衝,對敵方的步兵簡直是災難性的打擊。但是如果刺中的敵人,馬肯定是不會停的呀,那槍肯定就直接穿進去了,接下來怎麼用騎槍戰鬥呢?總不能騎槍上掛個敵人接著衝吧。而且有馬槊這種貴重兵器,你也不可能丟掉啊。
其實在這種事情的處理方法上,歐洲和中國的是不一樣的,歐洲的騎槍的都是一次性的,一般要帶好幾根,歐洲騎槍用的那種木頭都是容易斷裂的木頭,那種木頭一刺就斷了,打仗的時候多帶幾根,如果用完了的話就,直接拔劍砍就行了。
中國也有辦法,第一種就是在槍頭的尾部,做一個倒鉤或者是做個結,如果刺進去了,因為有倒鉤的阻力,也不會太深,騎槍的槍桿用那種有彈性的木頭,如果刺到人。木頭會直接彎曲,然後彈力會直接把敵人挑飛,所以為什麼過去說武將用長槍幹掉對方的時候,要用挑這個詞兒。
第二種方法,和第一種方法不一樣,他也不需要有彈力的槍桿,也不需要加什麼倒勾,他就是給槍上身上掛個繩兒,然後繩子的另一頭綁在自己身上,如果槍挑中敵人的話,就直接鬆手,屍體會帶著長槍在地面拖一下,但是因為摩擦力和身體的自重,騎槍很快就會從屍體上自然脫落。
有那種改良型的槍頭,就是錐形槍頭,他其實也算第一種,因為那種樣子你基本上不能完全刺進去,雖然,騎兵的標誌性武器是騎槍,但是騎兵用的最多的武器還是弓箭,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我能追的上你,但是你追不上我。所以拿個弓箭射他就行了,反正他們也追不上,想跑的話他們也跑不了。
當初在中國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時候,就是經常打不著,那些遊牧民族都是弓馬嫻熟。就放箭,你也打不著,你想撤退也撤不了,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的軍隊一直被少數民族按在地下錘的原因,當然等到有錢了,也建立自己的騎兵,在中國也有很多非常厲害的騎兵,比如說虎豹騎,西涼鐵騎,關寧鐵騎等等等等等,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說了,不過再厲害的騎兵也得有厲害的皇帝,像崇禎上位後,連關寧鐵騎都給裁了。真是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