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份,這個世界發生了很多事情,中國武漢新冠肺炎病毒爆發、巴基斯坦蝗災、美國加州森林火災……好在,除了這些令人感到沉重的消息以外,還有一些值得我們開心的事情發生。比如,科技領域又實現了一些新的突破。
據天極網網絡頻道報導,華為計劃將AI列為第四大事業部;1月6日,福布斯發文表示中國或可成為首個人工智慧科技大國;Facebook AI系統在紙牌類遊戲Hanabi中勝率超過人類玩家;英偉達訓練人工智慧將2D圖像轉換為3D模型;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AI技術實現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等。
很顯然,AI技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越來越先進。上面提到的幾項科技創新,相信大家對後面2個比較好奇,今天機器人索菲亞就針對這2個跟大家詳細說下。
全球首個活體可編程機器人被設計誕生
大家可能對活體可編程機器人不了解,活體可編程機器人是有科學家將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裝成的全新的生命體,尺寸不到一毫米。這項研究來自美國佛蒙特大學、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科學家的合作,論文標題為《用於設計可重構生物體的可擴展性管線研究》,發表在 2020 年 1 月 14 日(北京時間)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它可以負載一定重量的物體朝目標前進,而且能夠在自身被損壞之後,進行自我修復。活體機器人還可以不斷進行自我修復、重生?似乎聽起來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相關研究團隊表示,這種設計出來的機器人能夠自我移動、探索、協作,即使被切開也能夠自動癒合。驚人的是,這些生物機器人還展現出了協同能力,如共同繞圈、推動物體移動。測試表明,有的細胞機器人可以自發在中間凹陷形成一個中心孔,可將顆粒物聚集到中心位置。研究人員說,這意味著該機器人有進行藥物遞送的潛力。
如果這個活體可編程機器人可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可以實現承載某些藥物,輸送到人體裡?這些問題還有待研究,畢竟這項活體機器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計算機設計生物體的概念,而並非為了實現藥物遞送的應用。
圖左為超級計算機的模型,圖右為由非洲爪蟾皮膚細胞(綠色)和心肌細胞(紅色)構建的細胞機器人。(來源:佛蒙特大學)
拋開這個活體機器人的設計過程不說,這件事肯定會引起一番議論。新事物的出現總會帶著許多非議,活體可編程機器人的誕生也給人們帶來了新的顧慮,快速變革的AI技術,會有怎樣的發展?好還是不好?會不會打破這世上某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你們覺得呢?
可利用AI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在1月14日,有消息報導稱,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軟體,這款軟體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提取所有有關支付野生動物物種以及位置信息,幫助相關部門更加高效地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為。(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找出販賣野生動物、吃野味的那些人)
可利用AI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這可能會是2020年打破疫情的一聲巨雷啊。
除此之外,這款軟體還可以分辨出非法分子經常使用的一些關鍵詞和名稱,整合數據,將這些信息變為重要線索,最終以圖表的形式呈現給調查人員。
此前,大量的非法分子利用網際網路虛擬渠道,非法販賣野生動物,挑戰法律底線。希望AI科技的突破,讓犯罪分子無所遁形。
隨著人們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或可投入到實際應用中。科技創新、突破,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標誌之一,應該理性看待新事物的發展。即使是機器人,也是人類設計出來服務人類的,正如機器人索菲設計之初,也是本著為人類更美好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