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威海南海新區萬思特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智能化生產線旁,工人只需幾步簡單的操作,一根根「亮晶晶」的導軌便有序「出爐」。與市面上的導軌不同,他們的產品精度可達千分之一毫米。有「獨門秘籍」傍身的萬思特機械已順利挺進直線軸承製造領域的世界第一梯隊。
在南海新區,這樣的先進位造業企業比比皆是。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南海新區堅持「產業強區、工業帶動」發展戰略,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圍繞高端產業上下遊補鏈強群,初步形成了以先進位造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的藍色產業體系,用產業支撐集聚發展新動能。
在此基礎上,南海新區把園區項目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產業集聚的主陣地、企業發展的主載體,持續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目前,高端裝備製造、石墨烯、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並建成相應的重點園區。
在南海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安屯尼智能科技通過科技賦能,著力晶片研發;森榮電機研發出的新型步進電機製造工藝,可節省20%成本……一個個資金密集型、自動化程度高,有自主研發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好項目,正在加速將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藍圖變成現實。
「不是高、精、尖的項目,我們不要。」按照這樣的標準選擇項目,選中的項目就靠產業鏈引進,南海新區瞄準世界五百強、央企強企,引進一批具有「鏈主」地位的引領型企業落戶園區,吸引上下遊擁有「撒手鐧」產品的配套企業聚集,打造「峰起山隨」的產業發展格局。 園區帶動,產業全鏈舞動。今年,南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增加5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以上,企業創新研發投入達4.14%,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到10個,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2個,2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新舊動能轉換本質上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觀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變革。今年,南海新區打造「管家服務集成」,創新「你吹哨,我跑腿」的審批服務方式,審批大使全程助跑,對區內項目和企業全程跟蹤、上門服務。
今年7月,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南海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的代辦人員孔甜甜和招商七局的工作人員唐甜化身「服務大使」,幫即將落戶南海新區的元亨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全程代辦營業執照。不到一小時的時間,營業執照就辦理出來了,順帶著連公章都刻好了,「服務大使」將其直接送到公司。「真不愧是『服務大使』,這效率真沒得說!」元亨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洪金電感嘆道。
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指引,南海新區還自主推行36項一鏈辦理「套餐清單」、38項「秒批」事項,對15個行業事項進行「一業一證」改革,環節流程減少70%,審批時限縮短60%。 如今,南海新區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項目,發展勢頭迅猛;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等國家級實驗室也成為推動創新創業的「新引擎」。恰如河入峽谷、風過隘口,南海新區的新舊動能轉換,已開始發力,未來將大有可為。 ■故事: 動能轉換「跑道」上的業內「大腕」 原片ABB機械手上片、數控切掰磨、熱彎、鋼化……從今年4月份以來,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8號車間就沒有停歇過,6條汽車玻璃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馬力全開,24小時不停機進行產品製造。「目前公司已超額完成今年預計目標,同比增長40%多。」接近年底,收到這樣一份答卷,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劉在德忍不住笑了起來。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殺出重圍,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到如今赫赫有名的業內「大腕」之一,明池玻璃靠的是什麼?劉在德給出了答案:「我們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找準了『跑道』——以低成本、高質量提供優質服務為發展方向,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數位化轉型。」
2015年,明池玻璃開始組建自動化汽車玻璃生產線,今年又上3條自動化生產線,累計投入資金達2.2億元。眼下,國內第一臺商用車前擋夾層玻璃壓制爐也馬上「落戶」明池……
在智能化改造的「跑道」上,明池玻璃端出「真金白銀」,換來的是企業生產效能的節節攀升:鋼化玻璃生產周期由原先的90秒1片提升到現在的8秒1片;一條生產線所需的工人從80餘人降低到只需8人,企業產能也在5年間翻了4倍左右。 設備智能化改造讓明池玻璃產品的競爭力大大增強。過硬的產品質量讓明池玻璃成為一汽、福田、重汽、上汽等多家汽車廠商的主要供應商。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明池玻璃意識到,單單依靠購買設備進行轉型升級不是長遠之計,缺乏自身技術的積累就像「瘸著腿走路」。「我們不僅引進先進技術,還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對其進行改進,並實施技術創新從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劉在德介紹說,「求新」與「創新」是明池玻璃一直保持活力化的根本。 如今,「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威海市汽車玻璃工業設計中心」等多個技術研究中心在明池玻璃落地。同時,明池玻璃與多家高校、研究所展開產品研發協作,實現信息、技術、勞動力等各種資源要素的聚集,進而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眼下,明池玻璃和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的戰略合作已有了初步成果。「二者共同研發的重型載貨汽車多品種可連續自動化生產項目已進入小批量試製階段。」劉在德說,和研究院的合作還會持續深入,讓企業朝著建設「無人工廠」的目標邁進。(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張宇 孫柯/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