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作為攝影愛好者還是天文愛好者,夜晚仰臥在星空下時,應該都想記錄下夜空的美麗。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拍攝星空也極具挑戰性。我們經常會受到物理定律、設備及不斷變化的天氣狀況的限制,有時也會有其他人誤入鏡頭。數字傳感器在長時間曝光後會產生噪點,而雲和露水會使星星模糊不清,路過的車輛的前燈會把前景毀掉。夜晚天氣有時異常寒冷,電池的電量會很快耗盡,手指也會凍得麻木僵硬。
有30年攝影經驗的美國知名攝影師珍妮弗·吳的代表作《星空攝影基礎》是英美星空攝影奠基之作。作為一名資深風光攝影師,作者在涉足星空之初,她所嘗試的拍攝經常與預期相去甚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摸索中,她遇到的每個問題都得到了圓滿解決,拍攝的照片也越來越能傳達出想表達的意境。在書中,她詳細地介紹了拍攝星空會遇到的問題和需要掌握的技巧,並將多年的拍攝經驗進行了整理,成為本書的基礎內容。作者在前言中說,「至少對我來說,這些內容是我發現的最實用的星空攝影技巧。」
全書從構圖、攝影裝備、拍攝前的準備、對焦、相機設置、後期處理,以及星星、星軌、月亮、曙暮光、天象這幾個拍攝對象來講述。
NO.01 構 圖
構圖這一部分針對確定拍攝對象、夜晚取景、確定前景、光繪照亮前景、合併圖像、避開不必要的光源這幾大板塊,作者給出了很多通過經驗得出的拍攝要點。
構圖富有創意的照片能讓人眼前一亮,而技術僅僅是讓構圖呈現出來。在黑暗的夜晚拍攝時,你白天所看到的雜亂的枯樹枝會成為剪影,使照片更具魅力。白天你很容易找到清晰的物體;而到了晚上你需要考慮物體的形狀和輪廓,而不是物體本身,因為它形成的是剪影。起初,你可能無法想像它在晚上看上去是什麼樣子,但是你一旦積累了一些夜間拍攝經驗後,就會具備全新的視覺想像力。你還要決定是面向主體前景方向拍攝,還是面向月光照亮的背景方向拍攝。
在夜間進行曝光測試時,你要在取景框中構圖。每次拍攝時,都要根據需求重新調整構圖,並保持地平線呈水平狀態。如果想讓畫面中的地平線保持水平,你要特別小心,因為黑色的地面前景與黑暗的天空很容易混為一體。有些相機的顯示屏可顯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但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這種設置,插在相機熱靴上的氣泡水平儀就是有效的替代品。
NO.02 攝 影 裝 備
關於攝影裝備,本書的重點不是關於拍攝裝備的基礎知識,而是基於拍攝星空照片所需的技術如何選擇和使用相機、鏡頭、濾鏡、三腳架和定時曝光控制器方面的問題。
以鏡頭為例,在選擇夜間拍攝的鏡頭時,要考慮構圖所需的焦距,以及所需鏡頭的質量和特性。鏡頭的焦距會影響前景和銀河的構圖。通常,視角更大的鏡頭更適合拍攝星星。因為視角更大的鏡頭能夠拍攝更大面積的天空,並最大限度地降低星星的運動對照片的影響。長焦鏡頭則能夠聚焦天空的一小部分。長焦鏡頭也能放大星星的運動軌跡,所以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來抵消這種影響。
在解析度和效果方面,鏡頭與圖像傳感器和軟體是合作關係。判斷鏡頭的質量時不僅要看光圈、解析度、畸變和焦距,最重要的是要看它所拍攝的照片。鏡頭的對比度、顏色和清晰度各不相同。你可能喜歡特定鏡頭的色系或亮度,乃至快門聲音,以及創造景深(將物體與周圍環境分開)的方式。
14 mm f/2.8 鏡頭和14—24 mm f/2.8 鏡頭。這種擁有114°視角的鏡頭有較大的覆蓋範圍,是拍攝星星的絕佳選擇。在拍攝圓形星軌、大部分天空或銀河時,它也是很好的選擇。如果將鏡頭朝向上方而不是朝向地平線,垂直線將出現桶形畸變的效果。這樣的曲率對構圖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不需要桶形畸變的效果,鏡頭校正軟體可以將線條拉直,但同時得裁掉一部分原始圖像,這樣會導致解析度降低。14 mm 或15 mm 鏡頭的優點是,拍攝星星所需的快門速度為30 秒,這樣就可以把ISO 值降低1/3。
NO.03 拍 攝 前 的 準 備
提前規劃和物品準備。事先在腦海中規劃好鏡頭中的影像,並研究好拍攝地可能呈現的夜空景象,就可能拍攝到最吸引人的星空照片,也許還能拍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照片。做好物品準備工作,就是確保帶上所有必需的設備,並確保能長時間進行拍攝。
作者給出了很多貼心的小貼士,比如,在相機工作時亮起的紅燈或綠燈上貼一塊黑色膠帶,因為這種燈在黑暗的夜裡有時會很亮,會影響拍攝效果;給相機貼上暖寶寶增溫;極度寒冷的天氣會將機械快門線或水杯蓋瞬間凍住,相機前部會凝露或結霜,要準備好麂皮或其他吸水性好的毛巾。
NO.04 相 機 設 置
在相機設置部分,作者講了色溫、曝光、光圈、ISO、相機預設置的基礎原理,也講出了各個主題下的要點。
如果你希望從顯示屏上看到的和列印出來的一樣,調整色溫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白天天空的顏色是夜晚天空的基礎,正如白天陰影中的藍色色調會變化一樣,夜晚天空的藍色色調也不同。有時候天空看起來是很生動的藍色,有時候則是藍綠色或淺藍綠色,相應的夜空會呈現出深藍色或青藍色。傍晚的時候,我會把色溫調到4400K 左右;再晚一點兒的時候或者天空不是很藍的時候,我會把色溫調到3200K。
如果你的相機不能設置開氏溫標,那就試試鎢絲燈模式或白熾燈模式。另外,你還可以後期通過ACR 等軟體調整RAW 格式照片色溫,以調到你喜歡的效果。雖然只是通過ACR 調整色溫,但是通過調整相機設置能讓你在顯示屏上看到照片最終的樣子和感覺。
NO.05 拍 攝 主 體
針對星星、月亮、星軌、極光等各個拍攝主體,作者根據它們自身的特點,拍攝過程中影響拍攝效果的關鍵設置,給出最直接的指導。雖然書中的大多數拍攝主題對攝影師來說並不陌生,但是也有像「月虹」這種很少涉及的題材。並且穿插了大量富有經驗的攝影師也會犯的錯誤,以及沒有發現的小技巧。
一張以星星為主體的好看的照片是什麼樣的呢?理想的照片是背景黑暗、無噪點,能反襯出明亮的星星,同時還帶一點兒顏色。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攝影設備、焦點、色溫、曝光和後期加工都要實現完美的結合。
在全畫幅相機上用14—35 mm 之間的廣角鏡頭能形成清晰度可接受的星星圖像,非全畫幅相機可以嘗試使用10—22 mm 範圍焦距的鏡頭。
要想找到拍出清晰星星所需要的最低快門速度可以用這個經驗法則:用500 除以鏡頭的焦距。
如果在沒有月光的夜晚拍攝,就將光圈開到f/2.8 或更大。
創作全景照片時,要在手動模式下拍攝,這樣可以選擇光圈和快門速度。
你可以將三張或更多垂直拍攝的照片並排拼接起來,創建單個水平全景照片,這種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低解析度相機的照片解析度。
NO.06 後 期 處 理
這一部分的內容將帶你了解調整對比度、飽和度、自然飽和度和其他設置的步驟,降低圖像的畸變度、減少噪點的方法,以及疊加星軌、組合照片也都有講解,甚至是講解了多種處理方法。還有如何對原始文件進行基本調整,而這種處理對所有類型的圖像都有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是將文件轉換為JPEG、TIFF 或PSD 格式,因為在合成圖像時要用到這些格式。針對每一個處理方法,都有詳細的步驟、菜單圖、效果圖。這些後期處理的方法可以將普通的照片處理成有驚人效果的照片。但是,儘管圖像處理涉及很多技術,但它本質上是一個富於創造性的有趣的過程。
本書中還有大量「小貼士」和「和珍妮弗一起拍攝」等內容,其中包含的信息可以幫助你進步,給予你創作靈感,作者也分享了自己踩過的坑以及如何避免。還有一些小貼士會針對性地講一些拍攝時的注意點,例如「用單次長曝法拍攝星軌照片時,要打開長曝光的降噪功能;用多次曝光疊加法拍攝星軌時,要關閉這種功能。鏡頭上的圖像穩定功能也要關閉,因為它會使鏡頭模糊。」你也可以在有「小貼士」的頁做上標記,以便在做準備工作或在野外拍攝時進行查詢。
攝影與個人審美有關,所以你可以把這本書當作一個工具箱,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挑選合適的「工具」,找到屬於自己的拍攝風格。本書所講的知識一定能讓你的星空攝影上手更快、照片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