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2020-12-09 海右讀書

村上春樹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寫道:「傑伊·魯賓作為翻譯家是極具實力的,他翻譯了我最新的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使我在美國的地位變得相當穩固。」

傑伊·魯賓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語翻譯者之一。在他的書作《村上春樹和我》中,傑伊·魯賓毫不吝嗇地表達他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喜愛:「在專業學者這層身份之外,更是作為單純的個人,單純的粉絲,深深沉迷於村上作品之中。」

《村上春樹和我》並不只是像書名那樣,講述一位原作者與翻譯者之間的交往友誼和互相成就,還有許多讓我們感到陌生卻新鮮的細節。

比如,村上春樹作品如何風靡美國,畢竟身處中國,我們也一樣喜歡它們。

傑伊·魯賓注意到村上春樹,是因為《尋羊冒險記》。1989年,村上春樹的這部長篇小說經由阿爾弗雷德·伯恩鮑姆翻譯,在美國出版上架,風靡一時。

魯賓對此有些不屑一顧,他甚至無意於去閱讀《尋羊冒險記》。

「雖然我看見東京書店正面櫃檯上擺滿他的書,但我認為寫那種暢銷書的人十有八九是某類大眾作家。我認定裡面寫的必然是醉醺醺的少男少女不管不顧地睡覺之類的荒唐故事,所以幾乎提不起閱讀的興趣。」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回憶。

直到受另一家出版社的委託,閱讀村上春樹在美國尚未出版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魯賓才真正開始認識村上春樹。

儘管他是抱著「了解世人都在讀些什麼爛作品也沒壞處吧」的想法開始翻開第一頁的,可當他合上最後一頁時,卻難捨那個村上春樹的世界。在他眼裡,村上春樹是一位富於大膽奔放想像力的日本作家。

「我徹底被村上作品迷住了,仿佛它們是專門為我而寫。我滿意村上幽默的品位,喜歡不依靠時間經過與記憶的主題寫作方式。他的故事中,有許多我十幾歲時鐘愛的爵士電影配樂登場。我佩服他讓讀者感覺從主人公的頭腦中看見世界的力量。」魯賓寫道。

魯賓開始試著聯繫村上春樹,爭取翻譯他的其他作品。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也寫過他與魯賓相識的故事,他稱魯賓為「一位非常優秀的日本文學研究家」「他選譯了幾篇作品,譯得非常棒」。村上春樹認為,同為譯者,阿爾弗雷德譯得自由奔放,而魯賓則譯得堅實,各有韻味,「不過那時候阿爾弗雷德的工作很忙,騰不出手來翻譯長篇小說,因此傑伊適時出現,對我來說就像一場及時雨。」

魯賓先後正式翻譯了村上春樹的《奇鳥行狀錄》《挪威的森林》《1Q84》等作品。「傑伊·魯賓作為翻譯家是極具實力的,他翻譯了我最新的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使我在美國的地位變得相當穩固。」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如是寫道。

傑伊·魯賓

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寫了不少與村上春樹交往的趣事,比起譯者與原作者的合作關係,他們或許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和《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都介紹過,他寫完《尋羊冒險記》後開始跑步,差不多每天一個小時,沒有空白期,而且每年都會參加馬拉松。

1991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波士頓馬拉松。魯賓準備好相機,站在路邊,等待一睹參賽者村上春樹的英姿。

在這之前,魯賓曾在《尋羊冒險記》的英譯本封面上見過村上春樹的照片,自信滿滿可以認出奔跑的村上春樹。遺憾的是,當龐大的人群跑過來時,他並沒有找到村上春樹。當聽到身旁的妻子突然大喊村上春樹在那兒時,他緊張地摁著快門,相機鏡頭朝向了地面都沒發現。

「本應拍了村上的那張照片卻仿佛黏黏答答、含糊不清的抽象畫一般,上面是我運動衫的藍色布料和左腳運動鞋的左半邊以及嵌在柏油路黑乎乎的路面上的金屬蓋。」魯賓回憶。

波士頓馬拉松的第二天,魯賓正式與村上春樹見面,開始了真正的交往。在那之後的幾屆波士頓馬拉松中,魯賓成了村上春樹的「服務者」,站在賽段的某一處,將切成兩半的檸檬遞給奔跑的村上春樹。

有一段時間,魯賓和村上春樹同住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兩人的住處相隔約10分鐘的步行距離。他們舉家同慶感恩節,一起去聽爵士樂。

村上春樹喜歡跑步,魯賓鍾愛滑雪。「雖然是哈佛老師,一到冬天,腦子裡差不多隻剩下滑雪。」村上春樹曾這樣評價魯賓。

兩人曾相約一起越野滑雪。「我們倆都沒有道具,便一起去波士頓的體育用品店裡買。村上乾淨利落地選好喜歡的道具,我卻遲遲定不下來,都讓他等煩了,直到20年後的今天我還為此感到抱歉。」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寫道。

村上春樹在跑步和寫作中的毅力,也在那次滑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村上稍加猶豫便滑了下去。因為速度過快,滑雪板在山腳處脫軌,他劈頭載進了雪堆裡。……休息一會兒之後,村上說要再滑一次試試,我吃驚不淺。我試著勸他放棄,他自己卻說一定要嘗試。我不記得村上反覆滑了幾次,一直到滑會為止。」

村上春樹

在魯賓的筆下,村上春樹是一位相信翻譯者的原作者。當魯賓就一些作品翻譯中如人稱一類的細節問題,向村上春樹求證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你看著辦吧」。

這讓翻譯者得到了極大的翻譯自由,更加忠於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最為精準的語句將村上春樹的作品介紹給本國的讀者。「我覺得』看著辦』一詞最終道出了譯者工作的全部。翻譯工作就是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認為適當的手法,儘可能地讓讀者體味到最接近原文的文學經驗。」

藉由翻譯者的工作,村上春樹「被全世界喜愛」。當人們在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時,往往是先因為其中的共鳴而觸動內心,然後才會發現作者是日本人。在魯賓看來,這是因為村上春樹書寫的東西是世界共通的,比如「孤獨」。

「走到自殺程度的孤獨在村上永遠的暢銷書《挪威的森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並非偶然。結果全世界的人閱讀村上作品的感觸便是:』啊,原來感覺如此孤獨的人並非只有我一個。』當發掘到和他人共有孤獨,讀者反而被治癒了。……儘管村上作品中寫了許多的自殺、死亡與悲傷,但活下去並努力獲得新的體驗、新的知識和新的愛這樣積極的人生態度才是作者(讀者)的立場,所以村上春樹得到了全世界的愛。」

村上春樹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介紹過,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他聽說俄羅斯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十位中,有一半是他的作品。村上春樹流行世界,也風靡美國。在紐約,村上春樹「一有新作問世,就能穩穩地擠進波士頓和舊金山城市報紙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幾位」。他在美國的講座活動更是一票難求。

據《村上春樹和我》,1993年,村上春樹籤約了美國最具權威的出版社,「從而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登上作家在海外所能期望的最高軌道」。

村上春樹的作品還得到了著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的讚譽。村上春樹事後回憶:「我想,那自然是社交辭令,是前輩作家對我的鼓勵,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十分歡喜,回想當年,我憶起15歲時讀他優美的長篇小說《肯塔羅斯》時的心潮澎湃。今天,它的作者和我居然這樣面對面坐在一起,一同以作家身份進行交談。我——雖然不是卡夫卡——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15歲。當時,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雖然歷盡諸多艱辛,但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真好。』"

相關焦點

  • 從甲殼蟲到村上春樹,再到伍佰,你所不知道的挪威的森林
    每一個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人,都能記得作品的第一章,主人公在飛機上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 wood》。喜歡搖滾的人,基本都聽過《Norwegian wood》這首充滿故事性的歌曲。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在中國,他的作品同樣有著很多的讀者,從處女作《且聽風吟》開始,隨後的《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挪威的森林》等,一直到最近的《刺殺騎士團團長》。我們知道,外語作品的成功跟翻譯的功力是否深厚是息息相關的,而村上的作品在國內取得的成功顯然和他的主要翻譯者林少華是分不開的。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森林: 一片什麼樣的林    村上春樹最著名的小說是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銷售700多萬冊,是眾多村上迷的最愛。在中國,讀者討論最多的是它,影響最大的也是它。《挪威的森林》確實清新脫俗,村上春樹寫它時將近40歲,他說:「想把青春的記憶延長的時候,就想寫青春小說。」
  • 《挪威的森林》:寫渡邊徹,亦是在寫自己,解讀村上春樹的孤獨感
    當村上春樹還是-個步履蹣跚的孩童時,全家遷居到了西宮的大阪市郊。村上春樹是家中的獨子,由於從小生長在沒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裡,他自幼便學會了獨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村上春樹的父母都當過高中的語文老師,他們的教育對村上春樹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表面是愛情小說,其實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年少時,我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十八年過去了,心血來潮,我找出《挪威的森林》再讀,不禁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羞愧。《挪威的森林》整本書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 村上春樹十部作品十句名言,是他人生寫照,句句深刻,默默收藏!
    村上春樹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29歲開始寫作,《且聽風吟》是他的處女作,憑藉這部作品,就獲得了日本群像新人獎。村上春樹是國內讀者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挪威的森林》最受歡迎,這套書從1987年上市,到2010年,僅在日本就銷售千萬套,截止到2004年,在國內銷售近800萬套。
  • 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者,從自由營業者到著名作家
    村上春樹,聽到這個名字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日本人」。村上春樹何許人也?村上春樹作為一個後現代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基調比較輕快,不像很多日本作家沉浸在死亡悲傷等負面情緒裡。。他的代表作有很多《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等等。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 村上春樹的十句經典名言,每句話都有思想,當我們讀到他時
    我相信無論村上春樹的粉絲們,都在某處聽到過這句話。村上春樹作為日本的著名後現代主義作家,被譽為20世紀代日本的第一個純「二戰後時期作家」和日本的文學旗手。日本不僅家喻戶曉,而且相當大也聞名於世,他的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銷量驚人。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北京時間10月8日,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在歐洲寫的一部愛情小說,直子是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卻在病情好轉的時候選擇了自殺來選擇對渡邊和木月愛情。那麼,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木月和直子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在一起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做愛。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村上春樹在我國,村上春樹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日本作家之一,其創作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出版以來深受廣大中國讀者喜愛。值得一提的是,村上作品在中國的暢銷,離不開林少華的翻譯。林少華現為中國海洋大學日語系教授,自1989年翻譯《挪威的森林》以來,共翻譯了村上的41種單行本,最近一部是村上2019年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可以說,我們所能讀到的村上,其實都是林少華筆下的村上,或者說透過林少華翻譯的文字看到的村上。
  • 村上春樹:帶你探秘如何使用寫作魔法棒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1980年,在澀谷區千馱谷一邊經營酒吧,一邊從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量1千萬+,國內銷售總量786萬+,引起了中國的「村上現象」熱。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
  • 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都太健康了,到了晚年多少有點無聊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作為村上春樹最暢銷的散文集,深得年輕讀者的喜愛。在這裡,跑步不再是一項簡單運動,而是一種挑戰自我、維持活力的生活態度。誰能想到,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作家堅持跑步也成為值得歌頌的壯舉。20多歲的村上是否具有足夠的預見性,知道自己40年後能夠憑藉那個有點乏味的形象成為新一代的偶像呢?37歲的時候,村上春樹憑藉《挪威的森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村上春樹:一個故事大王和半個通靈者
    《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1992)脫胎於《奇鳥行狀錄》(1995)定稿前被刪除的三章內容,村上春樹在此三章基礎上旁逸斜出了這個長篇 。這是村上春樹當時在寫實和寫虛兩個方向平衡(調配,混合)得最好的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