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社會」下,我們如何理解考試公平?

2020-12-14 人文社科學術資訊

2020年高校錄取通知書正陸續派送,寒窗苦讀十餘載,金榜題名望今朝。然而不久前,幾起「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關乎高考公平問題,引發社會熱議。考試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要求是公平,公平至關重要。「大考社會」下,我們如何理解考試公平?如何維護和捍衛考試公平?

近期若干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仝卓以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陳春秀高考成績546分卻被高考成績為303分的陳豔萍冒名頂替上大學,苟晶的個人身份與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山東查出242人頂替他人身份進入14所高校就讀,昆明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憑藉對結腸癌的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三等獎,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生陳玉鈺修改成績獲得保研推免資格被保送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等。這些事件涉及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以及競賽加分等問題,侵害了考試公平,突破了教育公平與社會正義的底線,引發社會憤慨,甚至讓人懷疑:社會是否還有公正?人性到底是善是惡?

當下考試類型繁多,不只是教育領域有考試,其他領域也有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及各種職業資格考試等等。現代社會是一個「大考社會」(bigtest society)即「大的考試社會」斯坎倫:《為什麼不平等至關重要》,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版,第75頁),考試在社會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升學要考試,求職、晉升、獲取證書等往往都要考試,教育領域中的考試只是社會諸多考試中的一部分。

公平是考試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要求。考試是為了「擇優錄取」或「擇優錄用」,如果考試不公平,沒有做到優勝劣汰,而是以次充好,考試就失去意義,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儘管社會上的考試多種多樣,但教育中的中考高考因為考生眾多,且關乎考生及其家庭的長遠利益與根本利益,屬於高利害考試,所以中考與高考的公平問題最受社會關注,中考高考公平與否牽動千家萬戶,甚至成為考量整個社會是否公平的試金石和風向標。

我們在理論上常常反對「一考定終身」,但是就中考和高考對於考生的重要性而言,實際上基本就是一考定終身。中考和高考是教育分流機制,也是教育分層機制與社會流動機制,進入不同的教育軌道,意味著將來進入社會後往往就有不同的收入水平與社會地位。中考後進入重點高中、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或名落孫山,高考後進入重點大學、普通大學、高職院校或名落孫山,這些不同教育軌道中的學生,其未來的職業前景是有很大差異的。中考高考是競爭性考試和選拔性考試,競爭的是優質而稀缺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機會,關涉學生的一生幸福與全家的未來希望。正因如此,所以考試公平至關重要。

何為考試公平?最通俗的說法是「靠自己不靠老子」,考試選拔的標準是反映個人能力與努力的分數,最後的結果是擇優錄取。如果考生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家庭的優勢地位、通過非法途徑,最後濫竽充數,擠掉他人或者直接冒名頂替取代他人而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機會,那麼就屬於考試不公,不僅是對於某個具體的受害人的不公,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不公,受害人知情後會極力維權,廣大民眾會群起而攻之。當然,「靠自己」是指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真本事,而不是作弊的本事。

誰是這種考試不公的「始作俑者」?是學生及其家長,主要是家長。一般而言,家長都會竭盡全力幫助自家孩子,此為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是,幫助要合乎法度合乎情理。幫助孩子造假以獲得科研獎勵使升學考試可以加分、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得到保研推免資格等,不僅觸碰道德底線,也必定為法律與社會所不容。其中,冒名頂替上大學尤為惡劣,屬於侵犯考試公平的惡性事件,觸犯刑律,應予嚴懲。

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危害性極大。其一,對受害人危害極大。害人一次,毀人一生。不僅偷走了受害人如陳春秀過去十餘年寒窗苦讀的學習成果,還偷走了其未來可能擁有的美好生活,使「讀書改變命運」的夢想化為泡影,對於受害人造成終生的、無法彌補的傷害。而且,加害人一般不會也不敢去頂替權貴家庭的孩子,所以受害人往往都是貧寒家庭的孩子,因此,冒名頂替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之舉,使弱勢群體的社會處境雪上加霜,更為弱勢。其二,對教育危害極大。冒名頂替要被做成,必有教育從業人員參與,有的甚至是受害人的班主任,這些行徑嚴重損害教師與教育的社會形象,把育人變成了坑人、害人,走向了教書育人的反面。其三,對社會危害極大。冒名頂替不僅影響為國選才,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冒名頂替上大學涉及多個環節,以陳春秀案件為例,至少涉及冒領錄取通知書、偽造檔案、戶籍造假、入學報到及資格審查等諸多環節,涉及多個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共同參與,屬於典型的鏈條式作案與公權力錯用,對於黨風政風與社會風氣影響極壞,嚴重破壞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與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冒名頂替上大學屬於「考試之癌」「教育之癌」「社會之癌」,危害極大,必須根除。

維護與捍衛考試公平,路徑主要有二。一是剛性的制度建設,形成考試公平的長效機制。完善考試管理的制度體系,對報考資格審查、編制試卷、試卷運送與保管、監考、評卷、登分、自主招生面試、加分條件審核、錄取、入學資格審查等考試運作全過程,予以規範化,並強化監督機制。同時,加大對於嚴重侵害考試公平案件如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的查處力度。二是柔性的文化建設,形成維護與捍衛考試公平的社會氛圍與價值追求。真正把公平公正作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從我做起,自覺維護考試公平。加強對於學生及其家長的價值引導。家長關心孩子的前途,正確的途徑不是在考試上做手腳,更不是冒名頂替偷走別人的人生,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通過合法合情合理的公平競爭去光明正大地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徇私舞弊實際上是害了孩子,當真相大白之時,塵歸塵土歸土,不法獲得的都要吐出來,造成嚴重後果的甚至還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例如:陳春秀案的冒名頂替者陳豔萍及其父親陳巨鵬,苟晶案的冒名頂替者邱小慧及其父親邱印林,都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並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兩位冒名頂替者學歷也被註銷了、工作也丟掉了,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此類教訓,每一位家長都該引以為戒。

(本文作者系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文章來源:

《中小學管理》2020年第8期 · 宏啟觀察

文章編輯:孫金鑫

微信編輯:劉 姣

微信設計:新媒體運營部

相關焦點

  • 人民是「疫情大考」的主考官
    馬克思從人類歷史的整體性及發展的必然性出發,在探究人民群眾與社會歷史的關係實踐中得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真正創造者的科學論斷。他認為,社會生活中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人民的具體實踐活動創造的,歷史就是人民改造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
  • 英國GCSE/A-level大考取消,全都遭殃了?
    據BBC報導,英國政府已經證實:今年夏天,英國本土的A-level大考和GCSE考試將被取消。不過,本周的BTEC考試將繼續進行。消息一傳開,立馬在準留學生的圈子裡炸了鍋,又要走去年老路?2020年英國大考取消後,成績評估一片混亂,算法壓分導致很多A-level學生與原本的大學位置失之交臂。對於辛苦備戰的中國學生來說,考?還是不考?
  • 在不公平的社會中找尋公平
    為什麼……生活中有無數的疑問,會產生很多的不公平,那麼,公平對於人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公平,在希臘神話裡是正義女神Temis手裡的利劍與天平,代表了需要在強制的力量權威下才能保證公平與公正的實施。公平,是佛教名詞的意譯,是平等與圓滿的體現。作為一個在人類的生活發現歷程中產生的抽象名詞,它表達了人們對民主的嚮往,對個人權益的合理追求,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 附2019年北京部分IB校大考成績排名
    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多數國際考試取消,像AP考試改線上、英國ALevel/GCSE考試正式取消,IBO官方也終於抵擋不住壓力......發布最新郵件:為了今年全球考試的公平性決定取消IB大考(注意 注意不是延期,是取消!),今天IBO在官網已經正式可以看到這條信息了。原定於在2020年4月30日至5月22日舉行的IB考試將會被取消!預計全球會有超過20萬名學生受影響。關於IB考試取消,具體政策將會3月27日通知。
  • 2021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名言佳句素材:公平公正,靈活運用
    好的詞彙,在文章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考生在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過程中,相信許多考生會因為作文的語言文採不夠而犯難,不知道如何提升文章高度和深度。因此,中政教育專家為廣大考生提供一部分好的詞彙,分享一些作文當中常常能夠用到的關於公平公正的名言。
  • 小學語文考試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詞語的理解
    期末考試馬上就要到了,你有沒準備好這次的年終大考呢?家長是不是也是如網絡上宣傳的那樣一直在催著孩子學習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閱讀理解畢竟考察的知識點頗多,在這裡咱們就一點一點來講解吧!今天咱們先說閱讀理解中的常見題目: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 深圳哪裡找家教|孩子考試作弊,那麼如何教育考試作弊的孩子
    還說什麼大家都作弊,她若不作弊就考不過人家,在班上就要「吃鱉」……小琳的媽媽聽後,感到問題非常嚴重,卻不知如何教育陳琳,才能打消她的這種錯誤心理。考試作弊是弄虛作假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它不僅與科學的實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馳,而且有損於人自身的品格,無論你是自己作弊,還是幫他人作弊,都不能聽之任之。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提倡誠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大考2020|英語考試即將結束 家長:終於可以徹底放鬆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距離2020高考結束還有四十分鐘,眾多考生家長都在合肥八中對面的酒店休息,還有一些家長拖著行李箱,打算考試結束後接完孩子就直接回家。隨著考試結束時間的臨近,家長們的討論也愈發熱烈,興奮地談論著孩子們備考期間的情況、孩子的成績、考完如何放鬆等等,幾位家長忍不住吐槽:終於可以徹底放鬆了!高考不僅對於考生是一次考驗,也是家長的一次大考。
  • 張敬華:以極端負責精神營造安全健康公平的高考環境
    他強調,今年高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考試延期等特殊形勢,不僅是對學生的大考,也是對城市保障能力的大考。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為全體考生營造安全、健康、公平的考試環境。今年南京共有2.4萬名考生參加高考,全市共設置30個考點、881個考場。
  • 每逢大考就緊張?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些方法強烈...
    每逢大考就緊張?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些方法強烈推薦給老師和家長!| 知心育人②民小編說 每至期末,總有學生因為壓力太大吃不好睡不好,進而影響考試成績。為什麼不同的學生對壓力會有不同的反應?這其實與學生對壓力的認知和評價有關。那麼,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改變絕對化的思維模式,指導學生運用積極的解決辦法緩解學生壓力呢,一起來看。
  • 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普巴金剛大考
    如果上述的階段都已經完成的話,那麼便可以進入準備參加普巴金剛大考的程序。所謂的普巴金剛大考就是要以不看經文的方式,擔任法會的領唱師一天,帶領全寺僧眾進行法會。這就和前面的背誦考試不一樣了,背誦考試的時候只需要一字不差地把儀軌上的文字背給考官聽,那就算是通過了。
  •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法治是公平正義的堅實保障。人民群眾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只有通過法律的形式上升為國家意志,才能得到國家公權力的支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我們黨強調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用法治的力量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 百樂P500考試專用筆——不容錯過的大考神器
    又是一年考試季。隨著2019年最後一個月的到來,廣大考生們真正的考驗也來了。12月份到底有多少場考試,若非白紙黑字統計出來,恐怕很難讓人相信。不僅有國際內審師、託福、雅思、GRE、GMAT等國際性考試,也有2020國家公務員、2020研究生、2020MBA、2020MPA、英語四六級、日語等級、計算機等級等國家級考試,這還沒算上各種期末考,可以說是總有一門考試等著你。
  • 考試公平,是一個國家不可觸碰的逆鱗
    下文大家看看…考試公平,是國人最不可觸碰的逆鱗原創 花尾巴狼在中國這塊地方,戰國之前的爭搶基本屬於「貴族」械鬥,隨著規模看漲,那群蛀蟲眼看自殺絕種,不夠打了,需要有生力量,平民終於得到了軍功爵的機會,實現階層流動。
  • 以共建共享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關鍵詞】社會治理 公平正義 共建共享【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公平正義是人民的嚮往、幸福的尺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維護公平正義,具有特殊的治理及實踐意義,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 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下)
    文章的主要論點是: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是我們自己創造了成功,還是我們恰好適應了經濟系統的規則而被經濟系統選擇接納從而賦予了成功。我認為這並不是完全剔除了經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而是從更一般的角度探討了不同機制下(經濟系統)具有不同的決勝準則罷了。2.
  • 堅持「三個相統一」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堅決扛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聖使命,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著力解決新發展階段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牢牢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社會的公平 人民的正義
    社會的公平 人民的正義 2021-01-08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IB大考改革有何新變化?
    2020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各類考試風波已過,同學們接下去要做的,除了認真複習迎接考試,還有就是要時刻關注考試官方動向。 最近,IBO官方通知,宣布了2021年IB大考的重大改革。
  • ...需要和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國立法的突出特點和顯著優勢。
    理解了我國的立法思路,也就能對我國的制度優勢有所體會。   5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報告的一個重點是全面總結去年我國的立法亮點,同時對今年的立法工作進行展望。   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最大的亮點之一,莫過於提交本次大會審議的民法典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