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買菜這件事,大家可能都去家門口的生鮮超市,超市食材的源頭是哪裡?飯店的食材哪裡來,大家一定知道是來自農貿批發市場,今天給大家看看瀋陽市內五區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瀋陽屬於東北三省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輻射範圍超過任何一個城市,當之無愧的東北核心。我去逛夜市的時候,偶然在院裡發現一個石碑,這個批發市場的前身居然是日本人的侵華鐵證。
瀋陽塔灣農貿市場也叫做北行農貿批發市場,原來這個地方並不是批發市場,而是肉類加工廠,最早的北行農貿是在皇姑區長江街上,1979年的時候,瀋陽北行農貿市場開幕,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批准設立的農貿市場,後來因為長江街交通堵塞和面積不夠大的原因,北行農貿搬到肉類加工廠的大院,俯瞰這座農貿市場,市場呈現長方形,佔地面積超過幾萬平方米。
業務範圍分為肉類批發市場、海鮮批發市場、貝類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幾個大板塊,瀋陽北行農貿類似於北京新發地的地位,據說瀋陽市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食材都是從這裡批發出去的,北行農貿搬到塔灣之後,這個批發市場有一千二百餘家業戶,屬於瀋陽前幾名的大型批發市場。
瀋陽塔灣肉類批發市場也叫北方肉食城,它距離北行農貿市場大概幾百米,這裡的冷庫規模超大,可以存儲三萬餘噸的各種肉品,它的前身是肉類加工廠,肉類加工廠院內這幾座大型冷庫始建於1958年(參考圖片的建成時間),但這個時間也不是真正的肉類加工廠建廠時間。當年這座冷庫也算是超大規模,擱在今天也挺震撼的。據悉瀋陽現在有五大冷庫,羊吉(七萬噸)、張士誠大(五萬噸)、於洪水產(四萬噸)、塔灣(三萬噸)、白塔堡(二萬噸),據官方資料記載北方肉食城現有三百多家商戶。
瀋陽第一座肉聯廠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我們在塔灣肉類批發市場院子裡找到了標準答案,塔灣肉類加工廠院裡有一個石碑,這座石碑刻有「畜魂碑」三個大字,高度差不多一米五左右,背面刻有「康德八年十一月(1936年)建立,當年日本人建屠宰場的時候,都會設立「畜魂碑」,這個習俗是為了追念動物的犧牲,也是安息動物的英靈,以安人心,在日本人苦心經營的時候,每年在這裡要祭拜幾次,中元節的時候還要進行大型祭祀。
日本侵略者不僅建設了「畜魂碑」這種石碑,他們同期在瀋陽中山公園(當時叫千代田公園)也修了很多紀念碑,1912年的時候,日本侵略者在中山公園西北角修建子彈殼形狀的忠魂碑,在西側修建了忠靈塔和鳥居神社,儘管這些歷史建築都已經被銷毀,當從歷史圖片中還是可以清楚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幾十年裡,「畜魂碑」這個石碑目擊了瀋陽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保安大叔說當年挖出來「畜魂碑」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石碑的來歷,後來專家來鑑定之後,發現它背後的故事。
石碑的背面記載了它的來源,當年畜魂碑為奉天公署聯合肉鋪商人一起製作的,九一八那一年,瀋陽城淪陷,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任命關東軍參謀大佐兼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為瀋陽市偽市長,他把瀋陽市政公所改為奉天市政公署。特成立奉天公署,這個奉天公署舊址在瀋陽市府廣場。類給動物樹立紀念碑世界上挺常見,但是這種為家畜動物修建的石碑也很少見到過,據說中國只有在瀋陽僅存了一塊「畜魂碑」。
石碑的碑文被後人加了一些註解,萬物皆有生命,形軀各異,靈性本同,報德成仁,憐之惜之,大概意思就是家畜家禽都是有生命的,它們為了人類的生存付出自己的軀體,家畜都是有靈性的動物,告訴大家在這裡可以祭祀安慰亡靈,風水這一塊還是有點存貨的,但是侵華的歷史我們千萬不能忘記。
現在農貿市場院裡現是一個大型夜市,叫做塔灣興順國際夜市,希望去逛夜市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瀋陽這段屈辱的歷史,這座名為「興順」的夜市原來在鐵西區興順街,當年也是亞洲最長的夜市,後來興順夜市統一搬到塔灣北方肉食城和農貿市場中間的院子。遼瀋美食君發現夜市裡面人來人往,副食集團用大玻璃把石碑完整罩上了,因為它也鑑證了瀋陽肉類產品加工的歷史,北行批發市場的變遷鑑證了瀋陽城市發展史,或許若干年後批發市場可能會搬到交通更方便的郊區,因為這座畜魂碑很少見,可以說彌足珍貴,到時候千萬記得將這個「畜魂碑」一定要送到遼寧博物館好好保存。原來美食也有故事和歷史,大家漲知識了吧!
遼瀋美食 圖文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