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真實?賈樟柯的電影教育深入人心!

2020-12-15 路再長也會有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電影產業的發展也突飛猛進。許多優秀的國產電影也逐漸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中國電影無懼與國外大片同臺競技,在歷史發展中,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方式迎來了顯著變化,電影產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在邁入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的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在這其中不乏會出現很多優秀的導演,而令我最欣賞的一位,他在國際上屢次獲獎卻十分低調,是用電影說話的實力派的藝術家,他就是賈樟柯。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他們遭到了80到90年代經濟轉軌給社會帶來的劇痛。他們極度追求影像本體,他們是處於抗拒的一代。典型的特徵是『叛逆與反思』。這一點在作品中也能夠展現出來。

一.紀實性

賈樟柯執導的電影中,大部分是描寫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用鏡頭記錄下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悲慘的經歷。比如在《小武》中,他在山西汾陽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雖然特別想要追尋美好的愛情,也很珍惜親情和友情,但是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盡人意。他成天無所事事,就是以偷竊為生,沒有特別正經的工作。在那樣一個落後的小縣城裡,僅能擁有的東西他都沒有。朋友反目成仇,愛情轉瞬即逝,親情淡泊如水。然而他並沒有改變現狀,反而一錯再錯,最終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這個片子側面反應出現實社會裡有一部分年輕人被現實所妥協的無奈與傷感,以及殘酷的生活對他們的打擊,這種類型的影片更使觀眾產生一種親切感,它很接地氣,不會覺得虛無縹緲。賈樟柯導演的紀實性創作風格獨具特色,並且使觀眾很樂意去觀看這種拍攝風格的影片。

二.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也是賈樟柯電影中的點睛之筆。在《江湖兒女》裡,趙濤見到了UFO。這個超越了我們認知的物事,代表的其實是她無需他人認可的內心篤定。江湖仿佛被定格在逝去的歲月裡,現如今,是否相信江湖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情與義,就像是是否相信UFO存在一樣的問題。《三峽好人》中,一個劃空而過的飛碟,一座塔樓似火箭般地衝上雲霄,一個人在空中走鋼絲繩。這些超現實的設計在風格上與紀實性相悖,卻與影片的主題思想相統一。

影片結尾,韓三明帶領一群不顧生死,背井離鄉的人去山西挖煤,高空中出現一個走鋼絲繩的人,韓三明和老鬼們與這個人的境況是如此相似,他們行走在生命的『危險線』上,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這是小人物命運的形象寫照,他們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無法無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三峽工程』就像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兩千多年的古城數年間消失殆盡,鬥轉星移如劃空而過的飛碟,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如騰空而起的塔樓。

三.藝術典範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賈樟柯導演在早年就闖入電影行業,多年的拍攝經驗為他的藝術創作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他,雖然趕上了把電影當作娛樂來消遣的年代,但他那種真實的拍攝風格和神來之筆的超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為現在太多好的電影鋪了路,帶動了電影產業的發展。現在的導演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拍許多商業電影,還會請很多大牌、熱度很高的明星來當男女主角,或者是配角。

有些人可能並不會演戲,甚至是小白。因為可以獲取很多票房,明星效應帶來的就是粉絲的買單。但賈樟柯導演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到現在的作品,很少找流量明星來當演員,都屬普通人或者是他的親戚,再或者是實力派演員,從來不會找流量明星來增加熱度。他的電影整體格調很高雖然票房不是特別高,但是其作品經常會在國際上獲獎,並且被拿來做高校的經典影片案例。

賈樟柯導演的每部電影都拍攝的深入人心,十分具有教育意義,我們要多多學習。

相關焦點

  • 賈樟柯:拍一部電影,讓觀眾過一段生活|直擊上影節電影學堂
    影院復工後的首次影人盛會上,在賈家莊從事農忙的賈樟柯趕回上海。疫情期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生活將近三個月,賈樟柯逐漸從緊張的電影工作中慢下來。不過,作為從業數十年的影人,三個月改變的是生活習慣,不變的是對電影的思考和探索。前半程,寫劇本,拍短片,其中為理想國做電影普及性有聲讀物,是賈樟柯最大的收穫。
  • 賈樟柯:對電影的愛能徵服一切
    原標題:賈樟柯:對電影的愛能徵服一切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常客,賈樟柯今年特地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趕到上海,參加這一年一度的電影盛事。   喜歡「電影工作者」這個稱呼,因為有「勞作的感覺」   疫情期間,賈樟柯並沒有停止工作。他從1月開始待在北京,每天寫作。除了雜誌約稿之外,他還寫了共12講、70000多字的電影有聲讀物以及兩個劇本。疫情穩定下來之後,他回到老家,一邊過著鋤草、種菜的農家生活,一邊不忘為行業的復工復產吆喝。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前段時間,導演賈樟柯在荷蘭某電影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步履不停》,文中如是說:「這個世界的導演可以分為兩種:經歷過戰爭的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這種經歷的差異,代表著對人性和社會的不同理解視野。也許多年之後,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的導演可以分為另外兩種:經歷過新冠疫情的和沒有經歷過新冠疫情的。」
  • 電影不是孤城,賈樟柯卻是孤軍
    就在今年4月,賈樟柯還曾談起有關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長遠計劃。公布當晚,賈樟柯妻子趙濤發微博表示,「再見平遙影展!賈導再也不用為影展求人了,也終於可以睡覺了。」在19號平遙影展最後一次集體公開活動上,當賈樟柯致謝電影、致謝所有支持平遙影展的朋友時,臺下一位觀眾大喊:「我們也支持你。」隨後,掌聲雷動。
  • 賈樟柯天才訓練營:愛好者電影的時代
    2020年柏林電影天才訓練營這一場,賈樟柯談到了很多導演創作的技巧,今天也值得拿出時間學習一下。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等是第五代)。相比於婁燁、王小帥、陸川等其他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可以說是後來居上。
  • 「地下導演」賈樟柯:他的電影為什麼屢屢被禁?
    今年年初,電影導演賈樟柯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電影將繁華大都之外的鄉村和書寫鄉村的作家們作為拍攝的對象,通過作家們的講述與追溯,真實而生動地呈現出中國社會變遷的豐富圖景。這個題材未必會被喜聞樂見,但他還是拍了。
  • 賈樟柯和平遙「最後的夜晚」
    10月18日,賈樟柯突然宣布將「告別」他一手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以至於結束後在場所有的人都只覺得「懵」。賈樟柯「領銜」平遙電影人舞會深夜還沒有關門的紀念品商店人頭攢動,廣受好評的平遙周邊在朋友圈裡還掀起了一波「代購熱潮」。
  • 賈樟柯、陳丹青對話《小武》
    陳丹青:這燈光不太民主,看不到臺下的學生。(對學生)你們能看到我們嗎?(學生喊看不到,擋住了)。這幫哥們(記者、攝影等)擋住了,第二個不民主。弄得有點像黨代會。你是導演,你說兩句。賈樟柯:固定機位,開機,閃開。陳丹青:這燈光不太民主,完全像被審判。哪些同學第一次看《小武》?還挺多的。
  • 賈樟柯上影節大師班:疫情讓電影人反思
    時光網訊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日,「電影學堂」迎來中國電影名家:導演、製片人、作家賈樟柯。賈樟柯此次專程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來到上海,與業內人士及影迷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創作,以及電影創作的收穫。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賈樟柯認為,如何評判影像最重要的在於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江湖兒女》劇照。鋒利、柔情、江湖氣,或許這就是賈樟柯電影最好的模樣。而《江湖兒女》的價值正在於,讓我們在世事難料的聚散離合中重新尋找到「江湖」。事到如今,賈樟柯導演依然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讓-米歇爾·傅東對話賈樟柯:新浪潮與電影自由
    :首先我要感謝王方老師,感謝她組織策劃這樣的關於法國電影的放映、見面以及對話活動,另外我還要感謝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領事馬伊容女士。是他們的工作使我們有機會在這裡欣賞這些電影並和大家分享經驗。同樣也要感謝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在這個框架下我們才得以有機會和你們分享這些法國電影。我不太喜歡談論電影本身,我更希望你們能夠先看再談,所以我想跟大家主要講一下法國的年輕導演的工作環境、他們的生存空間。
  •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解析「UFO」
    共9張 1905電影網訊自上映以來,該片口碑一路飆升,上映至今,票房成績已突破5000萬。今日,片方公布影片中街頭大戰片段以及一張最新海報,趙濤廖凡街頭打鬥的真實場景,令觀眾直呼過癮。
  • 【非常道·黃金時代】賈樟柯:時間深處雕塑江湖
    「每次拍電影,我都選擇嚴肅主題,選擇我覺得這個階段豁出身家性命也要講出來的話,這是過去整個國家電影工業貧窮所造成的一種惡性影響。」而如今,隨著《我不是藥神》等關照現實的電影的成功,賈樟柯也坦言,看到了市場回歸理性的希望。非常道2018年第三季「黃金時代」由吉利博瑞GE冠名,嘉賓賈樟柯以穿透表象,為真實正名的特質,代表了「黃金時代」的風潮所向。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電影裡的很多場景是現實生活中底層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它用樸素的真實感,反映普通民眾在社會變遷下的命運抉擇,又是賈樟柯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佳作。這部電影不單單是反映三峽工程移民搬遷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情感和生活,更是將超現實主義和構圖布景緊密聯繫在一起。用賈樟柯早期電影所擅長的對底層普通人的塑造和描寫,來展示真實而殘酷的現實,以及底層民眾的艱辛。
  • 太慘!為什麼賈樟柯、馮遠徵新電影票房僅66萬?
    馮遠徵和嶽紅老師的文藝電影《應承》11月26日全國公映。7天票房僅僅66萬,真是太慘了!畢竟馮遠徵老師的名氣與演技在那兒放著。影片把普通人人性深處的善良與誠信展現出來,金牌編劇蘆葦擔任監製,賈樟柯擔任藝術顧問。
  • 賈樟柯:用鏡頭反映現實的另一面
    而賈樟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導演,他的電影鏡頭以近乎真實到像紀錄片的特點著稱,但是在這裡,當提起這個我最近才了解到的導演,我想談論的是,這個導演,用他的執著反映著另一個現實,用他毫不妥協的堅持打動了無數人。
  • 1部電影出現4個影帝影后,賈樟柯確實說出了許多導演不敢講的話
    十年前,賈樟柯的《小武》片中藥行老闆曾說道:「舊的拆了,新的在哪裡?」這個問題似乎在《二十四城記》中有了標準答案。《二十四城記》是一部半紀錄片、半偽紀錄片的電影,前段訪問真實的關廠工人,後段的受訪者卻開始由職業演員飾演。
  • 如果五條人去拍電影,會不會是下一個侯孝賢或賈樟柯?
    其實五條人樂隊和電影一直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都是資深影迷是一個方面,主要 的原因還是他們現實主義風格的歌曲,讓人聯想到同樣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導演侯孝賢和賈樟柯。有人形容,「五條人的民謠,就如一部音樂化的侯孝賢電影」,而仁科也有著一個別稱叫做「賈樟仁科」。
  • 賈樟柯的秘密,好萊塢的套路……這份書單太有料!
    有導演和演員所寫的創作故事和心路歷程,也有電影人抨擊同行的毒舌段子,這份電影書單將一一打開甚至顛覆你對電影以往的認識。《賈想II》如果賈樟柯不拍電影,也會是一名優秀的作家。《賈想II》是《賈想I》的續作,整理了他從2008年到2016年的隨筆文章,訪談和演講,可讀性很強。
  • 賈樟柯的秘密,好萊塢的套路…這份書單太有料!
    如果賈樟柯不拍電影,也會是一名優秀的作家。 《賈想II》是《賈想I》的續作,整理了他從2008年到2016年的隨筆文章,訪談和演講,可讀性很強。淚落白紙,劇本會完成,電影也會誕生。原來作品就像植物,需要有水。」無論電影還是文字,賈樟柯都是一個懷揣著理想主義的文藝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