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
「今年真正理解了'反脆弱'三個字。再大的困難通過組織的不斷迭代、個人的成長都可以應對,希望大家都能從不確定性中受益。」
在鈦媒體主辦的2020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上,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在對話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時袒露心聲。
別開生面的是,本次獵豹移動旗下的獵戶星空豹小秘mini代替了傅盛本人出場。通過機器人分身功能出場,傅盛分享了動蕩之年獵豹的轉型之路,也闡釋了對機器人和產業智能化的思考。
傅盛的「分身」——獵豹移動旗下的機器人豹小秘mini
在黑天鵝頻出的2020年,「逆全球化」大勢和外部政策風險,讓中國網際網路出海遭遇寒冬。全球疫情又一度讓經濟停擺,線下業態亟待覆興。這是一場全球同此涼熱的生存大考。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連續創新者,傅盛精準捕獲著時代機遇,站在移動網際網路出海的潮頭,又極有遠見地確立了獵豹可深耕十年的賽道——AI與機器人業務。在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下,傅盛帶領獵豹聚焦國內市場,力圖讓中國機器人成為全球機器人行業的標杆。
談及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傅盛指出,「基於場景的服務型機器人已到行業拐點,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公司已開始融資且規模不少,資本最能看到趨勢。談及獵豹自身,傅盛認為公司已熬過深夜看到地平線的曙光,明年極有可能看到朝陽。」
「機器人產業和獵豹過往經歷完全不同。此前獵豹只是在成熟土壤下找到好機會,像有20多年歷史的殺毒軟體,獵豹只是改變了其商業模式。而做AI需要一頭扎進行業,從技術紅利期而非產品紅利期切入,要付出從未想像過的努力。」
在傅盛看來,在保持創新方面,獵豹聯合獵戶做對了兩件事:一是把整個技術鏈條完全吃透;二是過了產品關。今年以來場景的商業化也帶來了行業紅利。
據傅盛介紹,獵豹聯合獵戶星空一起做的機器人,今年在整個行業的接受度快速提升,整體出貨量和去年相比增加不少,現在有一萬多臺機器人在整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今年下半年,獵豹還推出了酒店遞送和餐廳遞送服務機器人,不僅可以給餐廳實現點對點的遞送,也可以實現幫餐廳招攬客人,既能幫客戶省錢還能幫客戶賺錢。
「我一直認為在服務型機器人領域,中國有機會領導全世界」,傅盛展望道。
在他看來,中國服務機器人有三點優勢:一是中國供應鏈的強大,在全世界獨一無二;二是中國場景業務更豐富,整個產業規模和工業規模堪稱巨大。第三,AI的能力,中國在應用水平上和國際在一個水平線上。
以下為傅盛與趙何娟的對話實錄:
「無接觸」服務利好機器人行業
趙何娟:今年疫情之下全球化進程整體放緩,加之中外國際關係的變化,整個中國企業的出海和全球化都受到了挑戰。獵豹是全球化先驅,這幾年也受到不少挑戰,你們的業務受影響了嗎?有什麼特別的應對措施?
傅盛:我覺得今年的疫情前半段給我們帶來的影響非常大,主要是我們跨入2B的領域,不像2C,所以像出差和客戶的訪談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這是一方面。
等到疫情在中國得到基本控制以後,我們看到現在整個行業對人工智慧、機器人接受的程度大幅度提高。舉一些小例子,像很多餐廳、酒店現在也在倡導無接觸服務,大家都非常非常的歡迎機器人入駐。
另外,機器人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工智慧打造的產品,更多是人工智慧+硬體+軟體的定製,再加上服務能力,我們也經過這兩年的打磨,產品基本上到了臨界線,在有些行業大家能夠把它用起來。
所以今年的獵豹本質上做的機器人,是和獵戶星空一起做的,在整個行業中的接受度快速提升,我們今年整體出貨量和去年相比有不少增加,我們現在有一萬多臺機器人在整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我們在下半年推出了酒店遞送和餐廳遞送服務機器人,不僅可以給餐廳實現點對點的遞送,也可以實現幫餐廳招攬客人,所以我們說不僅能幫你省錢還能幫你賺錢。我們還為這個機器人起了一些接地氣的名字,我們希望真正幫助實體企業快速把經濟運營效率提高,實現增效。
動蕩中轉舵國內,機器人成主戰場
趙何娟:剛才第一個問題問到之前獵豹很多業務是出海的,今年我們做的很多都和獵戶星空機器人的實際落地、實際應用、實際場景相關,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獵豹自己也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之下開始聚焦於國內業務呢?
傅盛:我覺得這一年我最大的感觸,或者我自己最大的觸動,就是千萬不要和天鬥,人一定要順勢而為。今年年初整個疫情完全超出我們這一代人對環境的理解,包括獵豹自己在那個環境裡面,還是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事情都變得敏感起來。
唯一你能做的是改變自己,環境是改變不了的,要順勢,所以我們也提出了一個策略叫B2C。一方面把我們整個工具業務、遊戲業務聚焦中國(市場),這一年其實過的也很辛苦,因為(此前)我們大部分是海外的收入和利潤,所以在網際網路業務上通過這一年的調整,包括效率提升,我們整個網際網路業務在獵豹恢復盈利。
另一方面,服務機器人這個行業,我一直認為中國是有機會領導全世界的。
因為,第一,今天整個中國供應鏈的強大,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所以你看我們做一個硬體,像你看到的這款產品,我們外觀打磨了半年,整個產品迭代了很多輪,我們能夠做到一個硬體產品大概2、3周到一個月的時間迭代一個版本,這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有一個強大的硬體供應鏈支持。
第二,中國場景業務更豐富,整個產業規模巨大,工業規模巨大。
第三,AI的能力,我們在應用水平上和國際在一個水平線上,在APP軟體研發能力上,中國經過網際網路這20年的發展,有大量成熟的隊伍。所以我們覺得我們能夠紮根在中國,把場景做好,把產品打磨好,然後讓更多人使用。
反過來,等我們在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做的足夠好時,我們還是會走向海外,不是以APP的形式,可能是以機器人的形式。
機器人行業已至拐點
趙何娟:你剛才說你們今年大概推出一萬多臺機器人。前兩年交流時,你預測2020年是AI產品化的一年,或者說AI產品化的元年,今年獵豹和獵戶機器人,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豹機器人,一萬多臺的出貨量達到你的預期了嗎?能夠承載得了你之前說今年是AI產品化的一年這個預測嗎?
傅盛:坦率來講,首先我們今年出貨量肯定比去年增加了,在上半年比我的預期還有點距離,但到下半年Q3、Q4都已經開始明顯環比增長了。我們通過這幾年的技術打磨,整個產品現在已經實現了模塊化。你們看到我這個機器人,它實際上是和我們大的機器人在一個平臺,比如說現在產品化,我們已經實現了,像我們出一款餐廳服務機器人大概只需要4、5個月就能實現量產。
趙何娟:你覺得你原來的預期是多少?
傅盛:每次預期都是會有一個夢想值的。今年可以講明年整年的,不光是獵戶星空,是整個服務機器人行業,應該會有很大的一批(企業)發展。我剛剛舉了幾個行業的例子,像餐廳、酒店,接受度都非常高。
去年和大家講服務機器人的時候,大概要花很長的篇幅和大家講服務機器人是幹什麼的、給你帶來什麼好處、你為什麼要買它,現在像這兩個行業基本上你不用講太多了,它已經進入半成熟模式了,你主要就跟他講什麼價格,以及和一些對手相比你有沒有優勢,在政策上有什麼特點,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正在步入成熟。
趙何娟:我可以理解為這個行業,尤其是場景化的服務機器人的拐點已經到來了嗎?
傅盛:我覺得基本上到來了。我覺得這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個行業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有的公司已經開始融資了,而且融資規模也都不算小,像美團、紅杉這樣的資本也開始往這個行業投入了,一定要相信資本是更能看趨勢的。
趙何娟:現在的資本更加多的在看服務機器人在哪些領域場景?除了餐廳、酒店還有什麼?
傅盛:現在資本看到的更多是遞送類、倉儲類的,就是從A點到B點,去實現對人力遞送的替代,像一些餐廳送餐服務機器人,像一些酒店遞送服務機器人,你現在去一些酒店,基本上你住在房間裡,打電話要一個毛巾、牙刷,很多時候是機器人在門口遞送的。
但是我覺得只有遞送是不夠的,因為遞送本質上不算是人工智慧和數據化的東西,更多是自動化的東西。所以,我們所有遞送服務機器人上面還有陪你聊天、提供語音服務、遠程接入服務。我一直認為服務機器人只靠機器人是不夠的,比如說解答你這樣的問題時,機器人再怎麼訓練都是不行的,所以我們一直叫人機協作,我們把遠程能力做的也比較好,我們希望機器人幫你解答80%的問題,等到需要時,要麼用戶發起,要麼我們雲端發現這個服務,讓一個真人在雲端把它給接入。
保持創新,做對了兩件事
趙何娟:說明你們現在聚焦了國內。你怎麼定義你們公司現在的發展階段,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是你計劃的哪個階段?
傅盛:我覺得現在的發展階段就是熬過了深夜以及看到遠處地平線上亮起了一些曙光,而且這個光線已經開始亮起來了,極有可能明年開始這個太陽終於出來了。的確,做機器人產業或者服務機器人和我以前做獵豹的經歷完全不一樣,獵豹是在一個成熟的土壤下找到了很好的機會,當時殺毒軟體免費,其實殺毒軟體已經20年時間了,等我們去做的時候只是把商業模式改了一下。
但是這次做AI,就像我當時在水立方跳水一樣,一頭扎進去,從一個技術紅利期開始切入,而不是產品紅利期切入的時候,你要付出很多努力是過去沒有想像過的。雖然我一直在告訴自己創新是非常難的,但的確還是超出了自己的預期。我們大概經過3年多的積累,我認為做了兩件事:
第一,把整個技術鏈條完全自己吃透了。我們今天所有的語音識別、視覺識別、導航等,都是自己做的。我這個「虛擬」的身體裡,每一個電路板都是自己設計的,什麼傳感器的堆疊都是我和團隊討論的。以前從來沒想過一個做軟體的人會這樣,所以叫技術關。
第二,是產品關。我們現在的產品系列很豐富,很多人問你們為什麼做那麼多系列,你看我這個腦袋,是一塊高通驍龍845的晶片,這個晶片處理了所有語音、視覺、導航,實現了產品的模塊化。
還有一個就是場景的商業化。我認為這個行業已經起來了,我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對手都開始融資了,而且很多風投開始湧進來。
所以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快要爆發的階段。我們10月份開始在北京試點,幾十家餐廳,大家反饋,第一是非常熱烈,第二是經過試用以後,很多餐廳都覺得真的有用,願意真金白銀的。我們現在是讓小餐館的老闆來用機器人,而不是高大上的一些科技組織或者政府展廳去用,我覺得是巨大的跨越。
懂得「反脆弱」,做to B要更接地氣
趙何娟:實際要給有需求的人,而不只是展示的。現在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越來越接地氣了,你最大的變化是不是就是越來越接地氣了?
傅盛:你要說我不接地氣我肯定要反駁一翻。如果從實際結果上來說,肯定越來越接地氣,這裡面有幾個大的跨越。剛剛講了技術,講了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硬體產品,第三個就是真正去理解怎麼去2B,這裡面有大B有小B。我在做網際網路的時候,最不喜歡管的就是廣告團隊和營銷團隊,我喜歡琢磨產品,但現在由於你做一個跨越,自己必須跑一線,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通過和這些客戶的交流去把需求拿回來。我們以前做C端產品,自己就是用戶,你上網看看用戶的反饋就知道了,經常和用戶在論壇上交流就行了,但做B端不行,真的要和大家打成一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所以我覺得很接地氣。
趙何娟:好的,因為時間的關係,最後您要不要總結一下你的2020年,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的話,你會怎麼總結?
傅盛: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我的世界觀,這個世界的這種變化完全和你認識的不一致。但是從我自己來說,我覺得真正理解了「反脆弱」這三個字,無論是自己,還是我們這個社會,當時看上去再大的困難,你通過組織的不斷迭代,包括自己的成長,都是可以應對的,所以,就是「從不確定性中受益」。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這一年得到這個東西。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蘆依,編輯/趙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