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南方日報。作者 郭文君 何明強。36氪經授權轉載。原標題《從虎門高鐵站TOD到軌道1號線,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到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 東莞加快布局重大項目賦能灣區》。
7月22日下午,東莞市2020年三季度重大項目、增資擴產項目、TOD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在虎門高鐵站北廣場,市委書記梁維東宣布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動工。在虎門高鐵核心區約20萬平方米TOD地塊上,將建成高鐵站房、TID換乘中心、城市平臺,打造成站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產城融合的現代產業集聚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社區。
從虎門高鐵站TOD到軌道1號線,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到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從灣區大學到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東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批標誌性項目加快布局。如今的東莞,正牢牢把握「三區」疊加重大歷史機遇,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抓緊抓實,以一個個扎紮實實的項目建設,不斷釋放巨大發展活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
「力爭3年實現新車站的竣工交付投入使用,5年建新城實現五星級酒店、10萬平方米商場開門營業、實現香港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灣區分支總部紛紛落戶虎門的目標,努力打造商貿展示、商務服務、總部辦公三大主導產業輪動,為虎門、為東莞插上騰飛的翅膀。」
7月22日下午,東莞市舉行2020年三季度重大項目、增資擴產項目、TOD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虎門會場開工儀式上,保利灣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康表示,保利灣區公司將聯合鐵路各方,在虎門高鐵站這片熱土上,建設總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的站城一體化新城,重點推進虎門高鐵站站房改造、交通換乘中心、市政道路和通廊等公共設施建設。
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由東莞國鐵保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佔地面積為560畝,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40億元。其中包括高鐵站房、TOD換乘中心、城市平臺、市政道路、市政管網等30萬平方米公共設施,以及105萬平方米的商業和住宅,將以品質提升打造城市「會客廳」。
虎門高鐵站是東莞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高鐵、城際、地鐵三線在此交匯,連通穗、深、港,直達廣州、深圳兩大國際機場,具有重大優勢和發展機遇。未來有望成為承接港澳服務業的重要集聚地。濱海灣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虎門鎮委書記羅斌表示,虎門鎮將以高鐵站為核心打造5平方公裡的現代化交通樞紐新城,推動交通、產業、城市更新和基礎設施全盤規劃、全面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濱海灣新區列為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虎門高鐵站TOD的高質量開發,對於聯動濱海灣新區的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深茂鐵路濱海灣站的開發建設工作已提上日程。位於沙角半島板塊的深茂鐵路濱海灣站,將通過濱海灣大道與虎門高鐵站串聯。按照已公布的規劃,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作為東莞市中心與濱海灣片區的市域快線,將在濱海灣站接駁深圳20號線,打通深圳空港新城與濱海灣新區的軌道連接,廣州地鐵22號線也規劃在濱海灣站匯集。
「雙軌道樞紐體系」也是濱海灣新區與虎門鎮推進融合,做強東莞城市能級的重大優勢。羅斌表示,將同步推進虎門高鐵站和深茂鐵路濱海灣站開發建設,做好做活兩大TOD片區開發這篇大文章,打造濱海灣大道經濟帶,重塑主動對接新區、深度融入灣區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加快釋放TOD綜合開發帶來的發展紅利,以此為新引擎,驅動虎門城市、產業、人口全面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
7月22日集中開工儀式虎門會場,市委副書記白濤在致辭中表示,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作為東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標誌性項目,對於東莞市積極打造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城市客廳,全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陸上交通綜合樞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東莞,一批軌道交通項目加快建設,助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經濟圈。在萬江萬道路東莞城市軌道1號線的施工現場,工人們頂烈日戰高溫,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設中。未來,這一區域將分布1號線人民醫院站、汽車總站等站點。目前,軌道1號線一期工程16個車站已進入主體施工,5個工點進入主體施工。
今年以來,東莞全面加快贛深客專東莞段土建工程建設,計劃2021年開通;全面加快佛莞城際東莞段軌道工程建設,計劃2021年開通;並積極推動深圳至江門鐵路先開工段於7月實現開工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方面,2號線三期工程工可階段工程方案研究、沿線站場TOD規劃(除濱海灣站外)及投融資方案已完成,正在完善工可報告;3號線一期、1號線支線工可報告編制正在抓緊推進。
軌道交通站場TOD綜合開發,也是東莞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重點。除了已開工建設的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今年以來,東莞還成功出讓萬江舊福苑地塊、東莞火車站TOD南側等地塊,並加快完成常平火車站、松山湖北站、黃江北站TOD前期工作。
一批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建設的投資增速加快,不但為東莞短期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力支撐,這些重大交通項目還將加快東莞與大灣區其他區域的互聯互通,提升人們通勤速度,更讓沿線地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人流、物流及創新要素的加快流通,將為下階段東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大後勁。
夏日炎炎,在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子源路等項目仍然一片熱火朝天,數十臺工程機械在寬闊場地上繁忙作業,航拍俯瞰,多邊形建築地基輪廓初顯。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工程(第一批)項目於去年11月正式進場施工,目前工程所含24個建築單體正全面開建,按計劃將於今年年底交付使用。」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項目經理於德新介紹。
在中子源路另一端盡頭,巍峨山腳下平整出一片開闊的空地,正是建設中的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的建設。「前期測試平臺的建設,將為後期南方先進光源主體建設提供關鍵支撐。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復工以來,大家都鼓足了幹勁。」南方光源項目副經理侯穎鑫介紹,預計今年底前將完成70%總工程量。
擬建的南方先進光源,是一臺衍射極限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與散裂中子源一樣同為觀測物質微觀結構的大科學裝置。二者相輔相成,可以為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科學前沿研究提供最先進的研究手段。
近期國家提出的「新基建」中,特別提到了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就像城市的公路橋梁等基建市政設施一樣,大科學裝置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是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載體,也是體現基礎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松山湖科學城已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今年的東莞兩會提出,大力集聚大灣區高端創新資源,以更大力度支持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綜合型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步伐。目前,在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散裂中子源二期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和實驗室都在加快推進建設。
大科學裝置和實驗室等標誌性項目的建設,未來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南方先進光源在服務於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同時,將更加注重和大灣區的先進產業的結合,在這方面潛力巨大,未來有望為大灣區的產業創新和升級作出重要的貢獻。」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副主任王生表示。
與此同時,松山湖科學城與毗鄰的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對接融合也進一步提速。3月底,深圳市政府出臺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的31條意見。幾乎在同一時間,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至光明科學城通道(東莞段)首期工程正式動工,這也是東莞交通項目打響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槍。該項目北與松山湖環湖路相接,向南途經美景路、環莞快速路三期和莞佛高速,終點接中子源路。
隨著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地理「藩籬」被打破,近190平方公裡的科學城加快融合,可以預見,兩地將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高地以及高端研發的策源地,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
36氪廣東——在廣東觀察世界,在灣區連結全球。
36氪廣東作為廣東地區領先的新商業媒體,以大灣區為核心,為各位創業者、投資人以及科技、財經、新經濟領域從業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業報導,搭建最暢通的產業對接通道,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廣東的報導,或轉載相關文章,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送至指定郵箱:guangdong@36kr.com。我們將在24小時內回復。
聯繫電話:15992485867 小編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眾號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廣東 抖音:灣區會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