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布局重大新基建項目 賦能大灣區產業創新升級

2020-11-2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南方日報。作者 郭文君 何明強。36氪經授權轉載。原標題《從虎門高鐵站TOD到軌道1號線,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到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 東莞加快布局重大項目賦能灣區》。

7月22日下午,東莞市2020年三季度重大項目、增資擴產項目、TOD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在虎門高鐵站北廣場,市委書記梁維東宣布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動工。在虎門高鐵核心區約20萬平方米TOD地塊上,將建成高鐵站房、TID換乘中心、城市平臺,打造成站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產城融合的現代產業集聚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社區。

從虎門高鐵站TOD到軌道1號線,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到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從灣區大學到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東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批標誌性項目加快布局。如今的東莞,正牢牢把握「三區」疊加重大歷史機遇,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抓緊抓實,以一個個扎紮實實的項目建設,不斷釋放巨大發展活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

建設虎門高鐵站TOD 聯動濱海灣,深度融入灣區新格局

「力爭3年實現新車站的竣工交付投入使用,5年建新城實現五星級酒店、10萬平方米商場開門營業、實現香港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灣區分支總部紛紛落戶虎門的目標,努力打造商貿展示、商務服務、總部辦公三大主導產業輪動,為虎門、為東莞插上騰飛的翅膀。」

7月22日下午,東莞市舉行2020年三季度重大項目、增資擴產項目、TOD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虎門會場開工儀式上,保利灣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康表示,保利灣區公司將聯合鐵路各方,在虎門高鐵站這片熱土上,建設總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的站城一體化新城,重點推進虎門高鐵站站房改造、交通換乘中心、市政道路和通廊等公共設施建設。

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由東莞國鐵保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佔地面積為560畝,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40億元。其中包括高鐵站房、TOD換乘中心、城市平臺、市政道路、市政管網等30萬平方米公共設施,以及105萬平方米的商業和住宅,將以品質提升打造城市「會客廳」。

虎門高鐵站是東莞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高鐵、城際、地鐵三線在此交匯,連通穗、深、港,直達廣州、深圳兩大國際機場,具有重大優勢和發展機遇。未來有望成為承接港澳服務業的重要集聚地。濱海灣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虎門鎮委書記羅斌表示,虎門鎮將以高鐵站為核心打造5平方公裡的現代化交通樞紐新城,推動交通、產業、城市更新和基礎設施全盤規劃、全面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濱海灣新區列為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虎門高鐵站TOD的高質量開發,對於聯動濱海灣新區的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深茂鐵路濱海灣站的開發建設工作已提上日程。位於沙角半島板塊的深茂鐵路濱海灣站,將通過濱海灣大道與虎門高鐵站串聯。按照已公布的規劃,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作為東莞市中心與濱海灣片區的市域快線,將在濱海灣站接駁深圳20號線,打通深圳空港新城與濱海灣新區的軌道連接,廣州地鐵22號線也規劃在濱海灣站匯集。

「雙軌道樞紐體系」也是濱海灣新區與虎門鎮推進融合,做強東莞城市能級的重大優勢。羅斌表示,將同步推進虎門高鐵站和深茂鐵路濱海灣站開發建設,做好做活兩大TOD片區開發這篇大文章,打造濱海灣大道經濟帶,重塑主動對接新區、深度融入灣區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加快釋放TOD綜合開發帶來的發展紅利,以此為新引擎,驅動虎門城市、產業、人口全面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

構建「一小時」生活圈 打造大灣區互聯互通陸上交通樞紐

7月22日集中開工儀式虎門會場,市委副書記白濤在致辭中表示,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作為東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標誌性項目,對於東莞市積極打造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城市客廳,全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陸上交通綜合樞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東莞,一批軌道交通項目加快建設,助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經濟圈。在萬江萬道路東莞城市軌道1號線的施工現場,工人們頂烈日戰高溫,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設中。未來,這一區域將分布1號線人民醫院站、汽車總站等站點。目前,軌道1號線一期工程16個車站已進入主體施工,5個工點進入主體施工。

今年以來,東莞全面加快贛深客專東莞段土建工程建設,計劃2021年開通;全面加快佛莞城際東莞段軌道工程建設,計劃2021年開通;並積極推動深圳至江門鐵路先開工段於7月實現開工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方面,2號線三期工程工可階段工程方案研究、沿線站場TOD規劃(除濱海灣站外)及投融資方案已完成,正在完善工可報告;3號線一期、1號線支線工可報告編制正在抓緊推進。

軌道交通站場TOD綜合開發,也是東莞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重點。除了已開工建設的虎門高鐵站TOD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今年以來,東莞還成功出讓萬江舊福苑地塊、東莞火車站TOD南側等地塊,並加快完成常平火車站、松山湖北站、黃江北站TOD前期工作。

一批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建設的投資增速加快,不但為東莞短期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力支撐,這些重大交通項目還將加快東莞與大灣區其他區域的互聯互通,提升人們通勤速度,更讓沿線地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人流、物流及創新要素的加快流通,將為下階段東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大後勁。

推動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築起大灣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高地

夏日炎炎,在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子源路等項目仍然一片熱火朝天,數十臺工程機械在寬闊場地上繁忙作業,航拍俯瞰,多邊形建築地基輪廓初顯。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工程(第一批)項目於去年11月正式進場施工,目前工程所含24個建築單體正全面開建,按計劃將於今年年底交付使用。」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項目經理於德新介紹。

在中子源路另一端盡頭,巍峨山腳下平整出一片開闊的空地,正是建設中的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的建設。「前期測試平臺的建設,將為後期南方先進光源主體建設提供關鍵支撐。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復工以來,大家都鼓足了幹勁。」南方光源項目副經理侯穎鑫介紹,預計今年底前將完成70%總工程量。

擬建的南方先進光源,是一臺衍射極限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與散裂中子源一樣同為觀測物質微觀結構的大科學裝置。二者相輔相成,可以為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科學前沿研究提供最先進的研究手段。

近期國家提出的「新基建」中,特別提到了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就像城市的公路橋梁等基建市政設施一樣,大科學裝置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是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載體,也是體現基礎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松山湖科學城已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今年的東莞兩會提出,大力集聚大灣區高端創新資源,以更大力度支持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綜合型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步伐。目前,在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散裂中子源二期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和實驗室都在加快推進建設。

大科學裝置和實驗室等標誌性項目的建設,未來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南方先進光源在服務於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同時,將更加注重和大灣區的先進產業的結合,在這方面潛力巨大,未來有望為大灣區的產業創新和升級作出重要的貢獻。」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副主任王生表示。

與此同時,松山湖科學城與毗鄰的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對接融合也進一步提速。3月底,深圳市政府出臺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的31條意見。幾乎在同一時間,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至光明科學城通道(東莞段)首期工程正式動工,這也是東莞交通項目打響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槍。該項目北與松山湖環湖路相接,向南途經美景路、環莞快速路三期和莞佛高速,終點接中子源路。

隨著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地理「藩籬」被打破,近190平方公裡的科學城加快融合,可以預見,兩地將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高地以及高端研發的策源地,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


36氪廣東——在廣東觀察世界,在灣區連結全球。

36氪廣東作為廣東地區領先的新商業媒體,以大灣區為核心,為各位創業者、投資人以及科技、財經、新經濟領域從業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業報導,搭建最暢通的產業對接通道,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廣東的報導,或轉載相關文章,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送至指定郵箱:guangdong@36kr.com。我們將在24小時內回復。

聯繫電話:15992485867  小編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眾號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廣東  抖音:灣區會氪

相關焦點

  • 總投15億元人民幣,吉寶惠州數據中心項目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新基建
    新的數據中心項目是繼香港後,吉寶再次落子大灣區,標誌著吉寶數據中心業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布局逐步完善。惠州項目落地後,可覆蓋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服務整個大灣區,並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惠州項目規劃建設兩棟數據中心機房樓,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建成後,可提供逾6000個高密度機櫃。
  • 東莞: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排名升至第二位
    這一計劃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扶持、現代服務業引培扶持三大模塊,突出「強鏈」「補鏈」「拓鏈」原則,促進產業鏈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新材料、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東莞將統籌規劃70平方公裡,以松山湖、濱海灣、水鄉新城、粵海銀瓶四大發展平臺為基礎,選取優質地塊,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布局建設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 對接廣東設計創新優勢 「設計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講座暨魯粵工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臨沂報導  1月4日下午,2021柳冠中「設計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講座暨魯粵工業設計對話活動在臨沂召開。活動現場學習了柳冠中教授關於設計賦能產業升級的分析講述,並開展廣東大灣區與魯南經濟圈設計創新合作對話,為全面提升魯南經濟圈設計創新能力助力,成為推動魯粵設計創新合作和魯南經濟圈創新協同的新起點。
  • 《變局·新局——2020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創新報告》發布 粵港澳大...
    新型研發機構如雨後春筍湧現;  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能力不足是制約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原因。調研發現,為彌補這一短板,廣東正努力開拓外部創新資源渠道。  以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為例,過去近6年,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等創業導師聯合發起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已經湧現出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科創公司,如逸動科技、雲鯨智能、臥安科技、恩茁科技、海柔創新等。
  • 把握區塊鏈產業風口 趣鏈科技多元化布局賦能「新基建」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範圍,標誌著產業區塊鏈的風口已然來臨,區塊鏈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趣鏈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區塊鏈企業,率先緊隨政策,從產學研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面推進區塊鏈技術研發與產業創新,聚焦以區塊鏈技術重構供應鏈基礎設施,為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助力。
  • 安徽合肥:加快布局「新基建」 打造經濟新動能
    在安徽合肥,以「新基建」升級「新消費」,疫情之下的新基建項目搶抓工時,快速推進,形成增長新動力,推動合肥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疫情期間,為擴大有效投資,合肥經開區加快推進20個新基建重點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2020年一季度,合肥經開區以「新基建」為重點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居合肥市首位。 構建「新網絡」,安徽首個5G基站落戶合肥經開區,已建成5G基站566個,先後完成新橋機場、啟迪科技園、江汽等應用區域和場景網絡覆蓋。 布局「新設施」,持續提升科技和產業創新基礎設施能級。
  • 百億美元級外商獨資重大石化項目在大灣區惠州開工
    原標題:世界級灣區引來世界級石化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正吸引著全球產業資本的目光。   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建設的廣東惠州乙烯項目舉行「雲開工」儀式。該項目也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總投資約100億美元,主要建設160萬噸/年乙烯等裝置。
  • 東莞移動5G+智慧館亮相廣東智博會
    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今(2)日在東莞開幕,新鮮亮相的東莞移動5G+智慧展館,整體以「5G看移動,未來無限可能」為主題,著重構建5G+賦能百業、5G+智慧家庭、5G+智享未來三大板塊,聚焦10餘項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主的創新技術與應用,配設5G終端、5G+VR體驗、園區管理等場景體驗,充分展示了東莞移動5G發展的成果精華,描繪出一幅5G數字社會的絢麗前景
  • 以設計創新賦能順德高質量發展
    至14日,活動將集中開展項目籤約、中國原創設計選品暨投融資大會、大灣區文創產品設計研發中心啟動儀式暨主題研討、「有版有顏」工業設計版權季系列活動、健康產品設計供應鏈大會、「花翩嶺南」廣東鄉村振興創新設計展、順德國際創新設計供應鏈論壇等,聚焦城市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設計與科技、教育、金融、數字媒體等產業深度融合,引領順德設計往專業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以設計創新賦能順德經濟高質量發展。
  • 仁略諮詢產業資訊周報 第30期——新基建、能源環保(2020.08.29...
    仁略產業研究中心01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導讀:當前,從工業網際網路到智慧政務,從5G創新應用到信息化賦能千行百業,從緩衝疫情影響到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新基建仁略簡評:未來,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將進一步深化數字賦能水平、加快技術創新、加快拓展「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進一步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 24個項目投試產,達產產值1172億元!「新基建」加速跑,黃埔很拼!
    搶佔先機搭「新基建」快車加速奔跑「新基建」正成為2020年中國經濟熱詞在工業網際網路、5G等重點領域黃埔布局早、發展快、基礎好在2020年這個「新基建元年」我區有了再一次該項目位於狀元谷,總投資50億元,佔地面積約10.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項目對接國內外以區塊鏈為特色的重點軟體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業創新平臺,打造國際一流的軟體業務和技術創新的新生態,促進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以及金融、供應鏈、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場景的應用發展。「該項目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信息技術的集聚區。
  • 廣東四會成大灣區投資窪地!金田集團、中集集團等總投250億元
    其中,中集智谷總部及研發基地項目、金田集團廣東二期項目等36個項目正式動工,預計總投資249.78億元,預計年產值480億元,預計年稅收15.5億元。據了解,四會市有著交通區位優越、工業基礎深厚、發展空間大、可供新開發或整理提升的土地面積大、具備足夠的發展潛力和承載力,以及更易於承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科技成果、高新企業、創新人才等資源溢出的「近水樓臺」優勢。
  •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布局建設28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08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7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累計培育24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96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 新標準引領技術創新 新基建夯實產業基礎
    作為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首日重磅活動,論壇聚焦產業政策及行業應用難點,解讀技術和標準新趨勢,推動新基建與汽車、電子、通信等實體產業融合發展,為實現核心科技自立自強,積極擴大內需,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蓄勢賦能。
  • 數字賦能新基建 金證股份助推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金證股份前瞻布局數字賦能業務,以深厚的研發技術優勢發力智慧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助推器成效初顯。新基建下智慧城市釋放利好 新業務模式探索新盈利增長點自2018年12月中央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後,其進程不斷推進,2020年的部署更加深入,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
  •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青島實驗室成立
    同時,建誼集團作為新基建產業聯盟發起單位及會長單位,緊跟國家政策指引,在新基建及建築產業發展轉型過程中,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的統籌布局,推動戰略發展力量有效整合,完善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建築相關的人才隊伍的能力素質,營造建築產業良好創新生態,深化地產建築與科技合作,有效解決制約建築產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
  • 松山湖功能區攬資350億發力新經濟新產業
    活動以「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為主題,線上線下相結合,全方位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等國家戰略機遇下,松山湖功能區嶄新的發展藍圖和巨大的發展商機,強力推進新發展格局下新一輪產業招商,對接和集聚大灣區乃至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推動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發展。
  • 中國(成都)時尚產業大會:數字基建賦能時尚服裝產業換道超車
    從服務產業、賦能企業出發,以數字基建助力成都時尚服裝產業換道超車為主題,旨在通過本次大會的舉辦,加快推動成都紡織服裝產業數位化變革的速度,致力於把成都打造成為國內服裝產業數位化的先行者,以「時尚+科技+產業+創新」模式,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時尚產業體系,全力助推成都建設成為「中國時尚之都」。
  •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在廣東四會舉行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科記協 12月17日-18日,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在廣東四會舉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專家、國內外學者和企業專家深度交流,共話機器人發展的新技術、新風向、新挑戰。
  • 「火炬光電」借「新基建」加速布局
    廣東智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百級無塵車間,主要進行指紋模組和攝像頭模組的研發、生產。在建築面積僅萬餘平方米的空間裡,有望打造20-30億元的年產值,甚至更高。中山光電產業已有近30年發展歷史,上下遊產業鏈相對完善。在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推動下,光電產業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