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影片題目很容易讓人誤解(emm),但動畫《千年女優》確實講述了一代影星藤原千代子的演藝生涯,而貫穿整個故事的主線是她16歲時得到的一把鑰匙。
這是日本動畫電影鬼才今敏的執導的第二部作品,上映於2002年,基本與《千與千尋》是同一時期發布。與宮崎駿等一眾大師齊名的今敏擁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其說他是一個純粹的動畫製作者,還不如說他是力求把動畫與電影結合,用電影的拍攝、編導手法來詮釋動畫的探索者。
01劇情簡介
《千年女優》的劇情非常純粹與簡單:
60歲的社長立花源也和28歲的攝影師井田恭二不遠千裡跋山涉水上門去拜訪隱居了三十年的一代影星藤原千代子,為了給她拍攝一生自傳的紀錄片。款款前來的千代子雖然已界75歲高齡,但仍然優雅美麗。
立花雙手遞上一把鑰匙,千代子深受震動,稱這把鑰匙是開啟一個秘密的關鍵,當年她不慎丟失,今日竟還能再回手中。千代子的思緒飛到老遠。
當年適逢日本侵華戰爭,而16歲的她也被星探發掘。偶然間,她遇到一個正在被追捕的進步民主的反戰派畫家,把他藏在自家倉庫內。他贈她一把鑰匙,說這是開啟秘密的關鍵,並承諾再與她重逢時帶她去看北海道的雪。
然而,千代子放學歸家時畫家已經乘上火車逃脫追捕了。 兩人從此再未相見。
千代子於是進入電影圈,只因為畫家最後說他會去滿洲作戰,而第一部電影承諾會去滿洲取景。從此千代子的銀幕生涯拉開,拍攝了代表日本戰國、幕府、大正及昭和等四個不同時期的大時代愛情故事。
在每一個故事裡,千代子都在奔跑,追尋著自己的真愛。不管是公主殿下追逐著自殺的太子,女忍者追尋著被關押的主上,花魁追尋著浪人……場景與她本身的故事糅合在一起,虛實難分。
一次又一次,都呼應著千代子想要尋找畫家的人生。而一次又一次,她永遠在奔跑,卻永遠無法企及。
然而千代子被導演設計丟失了鑰匙,心灰意冷的她嫁給了一直追求她的導演大瀧。後來千代子認清事實後決意離婚,繼續演藝生涯,卻因一場事故再次丟失了鑰匙,也放棄了尋找當年的畫家,直到源也兩人的到來。
02個人感受
當年《千年女優》是《千與千尋》的有力競爭者,而最終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還是頒布給了《千與千尋》。有人說「眼角有痣的美人輸給了胖嘟嘟的小女孩」,語氣中頗帶著不忿。
其實沒有必要,《千年女優》在內容和主題上都更有日本民族的特色,相比色彩明麗鮮豔的千尋,籠罩著灰暗冷峻的憂鬱,就像一些使人毛骨悚然的日本音樂。
想來也只有日本藝術家創作的出來,那樣一種純粹的愛戀與接近病態的執念,貫穿千代子一生的追尋。
影片想要強調的,根本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如果說年輕時的千代子可能愛的是畫家,為了自己的初戀進入演藝圈,那麼當她逐漸成長、成熟、老去……「我早已記不清他的臉」,畫家有關的記憶在千代子腦中漸漸模糊,但與畫家有關的追尋卻愈發清晰,成為她的本能。
就像電影最後揭示的,千代子其實早就猜到畫家一開始就不在人世,但還是選擇了追尋。「愛是困惑一個人終生的魔咒,花盡一生的時間來追尋那個永遠也無法接觸到的影子。」
因為她喜歡的是「追尋著那個人的自己」。
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在學生時代,喜歡上一個坐在前桌的優秀的女生,或者男生。她/他很好,就像生命中的光,用「飛蛾撲火」有些誇張,但我們總會想著變得更優秀,才可以配得上暗戀的那個人。
又或者,就像影片中追尋著千代子的大叔源也,多麼典型的「追星心理」啊!(開個玩笑)
可是千代子的卻保留了少女時代的純真,「因為追尋而永遠年輕」。
霧裡看花,看到的總是最美的。如果千代子真正追到了畫家,執念消失了,幻想破滅了,圓滿的結局反而成了一種缺憾。因為她失去了因追尋而產生的美。
這種糾結又雋永的心思,在日本的許多動漫中都出現了。弔詭的是,觀眾在觀影時往往入戲,自然而然地認為這種執念是一種常態,其實不然。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自信地做自己。
(圖片來自豆瓣,侵權即刪)